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家篆刻欣赏】邓石如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完白、故浣子、游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他青少年时勤奋好学,因家贫,又住在僻乡,见闻有限。后在友人、师长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把全心倾注于琳琅满目的碑拓之中,花了五年时间,临摹过几百本碑帖,学成了篆书;又花了三年时间,把隶书学到手终于成为清代杰出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他在书法上的苦心钻研,悟出了求规之所以为圆,与方之所以为矩者的妙理,并运用到篆刻艺术上,创造了圆劲的一派,后人称为邓派,这在篆刻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他还吸取罗聘刚健婀娜的画梅理论,灌注于自己的篆刻创作之中。婀娜是一种阴柔的美,如果片面地追求婀娜,容易变成纤弱;刚健是一种阳刚之美,把刚与柔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达到完美的境界。邓石如的朱文印,如燕翼堂线条婉转,夸张屈曲,又很刚健;白文印也流动圆转,独创一格。他的篆刻艺术成就,在我国篆刻发展史上有其重要的意义,这就是印从书出,书从印入,把篆刻与书法紧密联系起来。著有完白山人印谱。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笔歌墨舞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春涯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家在四灵山水间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我书意造本无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灵石山长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意与古会文彭文彭(1498-1573)明代篆刻家。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他饱读诗书。能书画,精研文字学。他的父亲文征明是著名的艺术家,也能篆印,在家庭的熏陶下,他曾自己在象牙的印材上篆刻,但刻不动,只好又请刻工刻。后来,他得到四筐青田冻石,始自己篆刻。文彭刻的印在当时流传很多,但没有辑成印谱。后世所流传的,伪作极多。历来论者认为文彭的篆刻雅正秀润,风格遒劲。他的篆刻创作在当时有两个明显的作用:一、矫正了过去那种纤弱好奇、有悖篆法、气格低劣的恶习,使篆刻走上了雅正的道路;二、诱发许多文人投身到篆刻艺术中,产生了我国篆刻艺术的第一个流派-吴门派,他成为篆刻艺术流派的始祖。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君子安贫 达人知命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乐琴书以消愁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倚南窗以寄傲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忘己事之己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笑古人之本工吴 昌 硕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他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钱松、赵之谦等人的影响。31岁以后,移居苏州,来往于江浙之间,阅历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成为一代宗师。他在篆刻上的成就,对我国篆刻艺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他把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开辟篆刻艺术的新境界。他的成就主要来源于艺术的修养和思想,具体表现在:诗熔于印。他写诗喜欢用硬语迸向,刻印间用钝刀硬入。他写诗,把西湖的南北高峰作印看,将诗与印熔在一起。他刻的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一印,是唐周朴题安吉董岭水诗的起句;下面接句是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他很欣赏这首诗,认为这十个字笔力著墨处在无字处,每用此印,辄陟遐想。这印特刻起句,意在无字处,颇为含蓄,真所谓印中有诗。画熔于印。他的画起大落,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感极强。书熔于印。他的篆书个性极强,印中的字饶有笔意,刀融于笔。所以他的篆刻常常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这个丑主要在残破上),古而今(象古印又是新的),变而正(变化多又是合于正规的)的特点。吴昌硕的篆刻,今天学习的人很多。日本篆刻家河井荃庐从1898年开始就向吴昌硕请教,并向日本篆刻界介绍,产生极大的影响。吴昌硕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鲜鲜霜中菊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千寻竹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泰山残石楼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千寻竹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千寻竹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千寻竹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赵之谦赵之谦(18291884),字撝叔、益甫,号悲盒、无闷、冷君、憨寮,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咸丰年间举人,曾做过江西鄱阳、奉新、南城等县知县。他的篆刻开始学浙派,后来又学邓石如一派,由于写得一手好篆书,又擅长绘画,在北京又致力于文字训诂和金石书画考证,所见极广,篆刻突飞猛进,创造了自己的风格。他在我国篆刻艺术发展史上,贡献很大,一是开辟了新的摹汉印道路。以汉印作为学习目标,是明清以来篆刻家所走的道路。赵之谦悟出了汉印之妙,不在斑驳,而在于浑厚。他就在浑厚二字上下功夫,不求斑驳,而取光洁,突出个性。二是扩拓了印章文字的广阔前景。无论是白文印或朱文印,在文字的取材上大胆吸取汉镜、钱币、权、诏、汉器铭文、砖瓦以及碑额等文字入印,使篆刻艺术更丰富了金石的内涵。三是大胆探索边栏的艺术。白文印的四周出较宽的地位,以作边栏;朱文印的边栏或破或曲,或一边无栏,形式不一。四是开创了印章边款艺术的新纪元。他的边款,有颜体,有一般行书,后来大量用魏体书法,或用生动的图画,有阴的、有阳的。边款的文字有笔墨有刀,金石味很浓。他的篆刻不但对国内影响深远,而且对日本也有重大的影响。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赵之谦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茶梦轩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伯寅藏书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二金蝶堂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汉后隋前有此人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汉学居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丁文蔚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灵寿花馆赵之谦(1829-1884),有又铁三、益甫、冷君、无闷等别号,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晚清杰出的艺术家。他在书法与绘画方面都有创造性的表现,在碑刻考证、诗文研究方面的造诣颇深;但能代表其艺术最高成就的,则当首推篆刻。赵之谦是一位非常富有才情的文人篆刻大师,他的艺术才华很全面。赵之谦的篆刻初学浙派,进而对秦汉玺印、宋元朱文、皖派篆刻均有深邃的研究。他从邓石如使用各种篆文刻印受到启发,将秦权诏版、汉碑篆额、钱币、镜铭的篆体广泛地入印,取材广泛、意境清新,刀法简练而能传神,突破了秦汉玺印的程式。在刻款上则更是开创了兼用六朝造像、阳文款识,开拓了刻款装饰的新形式,开辟了前无古人的新天地。在篆刻中追求墨趣是赵之谦的一大创造。他的篆刻很少流露出刀刻的痕迹,倒是在那一绿缕的印文中饱含着浓浓的笔墨情趣。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自题印谱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八求精舍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悲 盦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餐经养年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陈宝善子余印信长寿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大慈悲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大兴刘铨福家世守印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定光佛再世堕落娑婆世界凡夫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二金蝶堂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会稽赵之谦字撝叔印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鉴古堂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钜鹿魏氏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均初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均初所有金石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灵寿華馆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灵寿華馆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穷鸟张大千(1899.5.10 -1983.4.2)原名权,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斋名大风堂,祖籍广东番禺,生于四川内江。 1917年与二哥善孖留学日本,在京都学染织 。1919年回国拜曾熙、李瑞清学书画 。1925年首次个人展在上海举行 。1933年参加巴黎印象主义博物馆主办的中国近代画展,荷被该馆购藏 。1936年应徐悲鸿邀,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一年,张大千画集首次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1941年赴甘肃敦煌石窑,潜修临画,计276件,1944年出版大风堂临抚敦煌壁画二册 。1949年前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举办个人展十余次 。1949年赴台北,后转赴香港暂居 。1950年留印度大吉岭年余,后迁港 。1952年举家移居阿根廷,名所居为“呢燕楼” 。1953年首度访美 。1954年从阿根廷移居巴西圣保罗附近的摩诘 。1956年首次游欧洲,晤毕加索于尼斯 。1958年,秋海棠被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学会”赠予金质奖章 。1963年,在纽约展出六屏通景荷花,以14万美元售予读者文摘社,创当时国画售价最高纪录 。1967年,敦煌壁画自摹本62件赠台北故宫博物院 。1968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授赠荣誉博士学位 。1977年返台北筹建“摩耶精舍”,1978年于台北定居 。从1950年以来在世界各国举办个展60余次,出版有张大千书画集等多种选集 。1983年6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术馆联合在北京举办“张大千画展”,并于中国美术馆举办座谈会研讨其艺术 。著有画说 。作品有华山云海图卷、长江万里图、庐山图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篆刻流派 篆刻流派之先驱米芾的篆刻虽受时代的局限,不过能得粗拙浑厚之趣。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米芾(1051-1108)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 米芾嗜石,宋史本传记有其事。元倪镇有题米南宫拜石图诗:“元章爱砚复爱石,探瑰抉奇久为癖。石兄足拜自写图,乃知颠名传不虚。”据此诗,米芾对此癖好自鸣得意,自写拜石图。后世画家亦好写此图,于是米芾拜石一事便喧腾人口,传为佳话。米氏宝晋斋前也有异石,以供清玩,书异石帖记有此石。相传米芾有“瘦、秀、皱、透”四字相石法。篆刻流派 篆刻流派之先驱赵孟頫所刻的细圆朱文印秀逸圆工,宛转疏朗中带朴拙俊拔之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古今。著有松雪斋集。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赵氏楷书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门记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最适合当字帖。赵氏传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笔精到,结字严谨,如赤壁赋堪称经典之作。篆刻流派 篆刻流派之先驱吾丘衍在理论上提出了以说文为正宗、印章法秦汉的审美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吾丘衍(12721311)元代篆刻家。一作吾衍,清初避孔丘讳,作吾邱衍,字子行,号贞白,又号竹房、竹素,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称贞白先生,太末(今浙江龙游)人,寓居杭州。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篆隶,谙音律,著有周秦石刻释音、闲居录、竹素山房诗集、学古编等。学古编成书于大德庚子(13OO)年,卷一为三十五举,次载合用文籍品目,尾系附录。三十五举为此书主体,阐述篆隶演变及篆刻知识,甚多创获,故后人往往直呼该书为三十五举。篆刻流派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偏瘫康复训练课件
- 你好法语第九课描述课件
- 2025-2026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 长春市辅警管理办法
- 邮寄携带物管理办法
- 资金使用廉政管理办法
- 企业班组长安全培训效果课件
- 企业档案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甘肃采伐更新管理办法
- 电影审批属地管理办法
- (2025秋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第七章-大学生爱情心理
- GB/T 990-1991带式输送机托辊基本参数与尺寸
- 计量检定员考试题库计量基础知识
- 毒理学第三章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 《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近年考试真题参考题库(含答案)
- 猪动物福利及其我国对策课件
- 网络与信息安全巡检表
-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申报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