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模板.doc_第1页
学年论文模板.doc_第2页
学年论文模板.doc_第3页
学年论文模板.doc_第4页
学年论文模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年论文院 系: 金融学院 专 业: 金融学 学 号: 08250- 姓 名: 指导教师: 刘刚 提交日期: 年 月 日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 制 姓名 学年论文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学年论文交院(系)办公室保存。内容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通货膨胀上涨压力较大,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受到严重负面影响。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本文认为主要是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导致通货膨胀,并从国际和国内因素两个方面综合研究导致通胀成因。我国政府应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方面寻求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从社会保障体系入手,加大改善收入分配改革力度。为了从源头根治通货膨胀,还应该考虑长期政策调整。政府应该通过对通货膨胀管治完成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各项任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关键词:通货膨涨 成因 对策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faced large rising inflation pressures, which has brought negative effects to peoples lives and social stability. There are many reasons leading to inflation. This paper mainly considers that demand and cost lead to inflation and studies on reasons of inf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Our government should use fiscal policy, monetary policy, exchange rate policy to seek strategies. In addition, we also should focus o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looking for solutions through further improving and intensifying the reform of income distribu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solute inflation from the source, our government should also take into the long-term policy account. Government should rule for inflation growth, and maintaining stability, protecting the peoples livelihood, meeting the grow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building a stable and harmonious society.Key words: inflation reason solution目 录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1(一)农产品价格迅速上涨1(二)生产要素价格上涨1二、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1(一)粮食和能源价格上升11.国内粮食价格上涨12.国际原油价格上升1(二)外汇储备过多2(三)金融危机影响31.基础农产品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32.“双积极”政策导致资产泡沫4(四)居住价格攀升、居民收入增加拉动CPI上涨41.居住价格攀升42.居民收入增加5(五)社会公众的通胀预期5三、当前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5(一)财政政策51.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52.保障低收入群体63.加大对三农的投入6(二)货币政策61.提高存款准备金率72.货币政策7(三)汇率政策7(四)完善监管预测机制8(五)长期政策调整8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8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83.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94.协助中小企业融资9参考文献10附 录11致谢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一、 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一) 农产品价格迅速上涨近几年来,我国的天灾不断,从2008年的雪灾、地震到2011的干旱,导致我国的农产品产量大大削减。同时,由于工业化飞速发展、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日益推进,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大量耕地面积被占用,造成农业的劳动成本不断上升,转而导致农产品的价格不断攀升。除此之外,养猪的风险由于饲料涨价而变大,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猪农的积极性,造成猪肉供不应求,猪肉价格上升。以上因素导致近几年来粮油、肉蛋、蒜为首的农产品价格迅猛上涨。(二) 生产要素价格上涨 能源、原材料等自然资源由于经济高速发展需求不断增大,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促使价格上涨。同时,2010年,水、电、天然气的价格都被调高,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大,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与此同时,土地价格上涨、工资增长等情况长期存在。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升将会长时间存在。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有一部分原因也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生产成本越来越大,令企业面临更多经营风险。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攀升,加剧通货膨胀的上涨压力。二、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粮食和能源价格上升1. 国内粮食价格上涨近几年来,国内牲畜疾病猖獗,猪肉流通环节不通畅,养猪饲料价格上涨,猪肉价格偏低,这些因素都导致养猪的风险增大,利润减少,极大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造成养猪户减少,猪肉供不应求。同时,工业化发展迅猛,农村城镇化日益成熟,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大量耕地被征用。同时,农村和城镇收入日益悬殊,一户养猪农年收入约为5000元,如果其去城里打工,月收入约为3000,年收入则为12000,养猪的机会成本也随之增大,因而很多养猪户放弃养猪,选择进城务工。以上结构性因素都导致养猪成本增大,猪肉价格不断攀升,同时相应拉动食品价格上涨。2. 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国际原油上涨,导致许多国家积极开发生物能源,例如用玉米生产乙醇,用大豆生产柴油等,因此大豆、玉米等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大,供不应求时国际粮食价格也随之上涨。同时,我国粮价也因为骨牌效应随之上涨。粮价上涨拉动以其为原料的农副产品价格上涨。食品类价格上升无疑为我国带来通货膨胀上涨压力。综合国内国际因素,我国价格上涨是由于供给不足而导致成本上升。因此我国的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成本推动造成。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投资需求日益增大,从而拉动了对原材料、能源的需求增大。同时国际油价飙升、美元贬值,导致我国能源类价格不断攀升,必定随之提高企业产品运输成本、生产成本,造成了工业产品价格上涨。(二) 外汇储备过多 由于我国的外汇政策以及我国财政货币“双积极”政策推动经济导致对外贸易不平衡,造成我国外汇储备过多引起流动性过剩,从而导致通货膨胀。从2008年开始至2011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呈现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图1 我国货币供应量走势图(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10年12月末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5,774.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9.72%;到2011年8月末,货币供应量余额780,852.3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5%。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已超过GDP增长率,这无疑会导致流动性过剩造成通货膨胀。从2000年至2006年我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与存款之比与存贷款差额,我们可以看出贷存比逐年下降,存贷款差额逐年增大。如表1所示:表1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金额、贷存比及存贷款差额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贷存比相对于国际公认75%贷存比来说明显偏小,同时,除了最近这两年有关政策进行调节之外,存贷额差额基本逐年下降。这表明我国金融机构吸收资金的速度过快,消化资金的能力跟不上。由于资金吸收速度与消化速度不协调导致金融机构大量资金剩余,导致流动性过剩。 近几年来,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实行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形成大量投资需求,同时低利率刺激了大量信贷资金产生。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投资增长过快导致国内产能过剩,消费不足,从而导致出口过大,出现对外贸易不平衡,大量外汇累积,为了稳定经济央行发行等量基础货币冲抵,造成货币供给增加,过多的资金又会重新投入到投资领域。如图2所示:投资增长过快产能过剩、国内消费不足外贸出口过大外汇积累过多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冲抵外汇、货币供给增加可增资金增加 图2 流动性过剩恶性循环(三)金融危机影响1. 基础农产品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美国等主要经济国家这几年来都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增多导致美元贬值。在国际过剩资金情况下,国际垄断组织故意炒作从中获利,从而导致大宗商品与基础农产品的价格不断攀升,同时势必拉动国内大宗商品与基础农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大豆、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在国内一直高速上涨,为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带来不小上涨压力。同样,原油价格和大豆价格从金融危机的谷底价格反弹,不断处于上升通道,为我国的通货膨胀上涨带来压力。2. “双积极”政策导致的资产泡沫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经济全球低迷的困境,我国实行积极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政府为了抵御汶川大地震和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出台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政策,实施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包括实行总额为四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贯彻实施积极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这样大环境中,最直接结果就是货币发行量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因此社会总需求因为政府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而骤增,资产价格不断上涨导致资产泡沫。此现象在房地产领域较为明显,近十几年来,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俨然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大量流动性资金流入房地产领域。但同时,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风险日益增大,房地产收入增长,房地产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份额日益增大,导致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危机。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积极”情况下,大量热钱流入房地产行业,加剧房地产泡沫危机。与此同时,房地产快速发展必定拉动钢铁、水泥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从而加剧我国通货膨胀上涨压力。(三) 居住价格攀升、居民收入增加拉动CPI上涨1. 居住价格攀升2010年居住类上涨4.5%拉动CPI上涨0.6%,仅次于食品成为影响CPI第二因素。从需求方面考虑,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务工、居住,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于安家乐业,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更趋强烈,这些因素都导致房地产市场需求日益增大。从供给方面考虑,一方面房地产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中低档户型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作为住房保障的经济适用房近几年来由于其规模受到不断挤压而出现供应不足的现象,总的来说由于房地产供给结构不合理导致房地产市场供给不足。需求增大,供给不足使房价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以此同时,城市化建设造成用地日益紧缺、大量资本涌入房地产行业、社会对房地产短期内价格上涨的预期都造成房价不断攀升。2. 居民收入增加据数据显示,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81元,比上年上涨1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761元,比上年上涨15%;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比上年上涨8.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比上年上涨8.2%.另外,雇主和员工由于企业利润增长收入增多,政府事业单位在近几年工资大幅上涨,房地产等资产泡沫带来财富效应,使近几年需求拉动CPI上涨压力较为大。(四) 社会公众的通胀预期所谓“通胀预期”是指社会公众在获取和掌握一定信息基础上,通过自身技术或者经验等方法形成对未来物价水平看法,是对市场普遍心理的捕捉。通货膨胀被誉为恐怖的财富“绞杀机”,但通胀预期则更为恐怖,更有着“蒙着面纱的通货膨胀”之称。在通讯技术日益现代化及媒体高度发达的环境下,社会群众被无处不在的信息包围,使通胀预期形成的过程缩短并趋向一致化。以国际石油价格飙升为例,国际石油价格上升使我国进口成本加大,拉动国内石油价格上涨,与此同时,势必导致以石油为原料工业产品价格上升。同时上一年许多地区都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许多地区在春节前后出现了“用工荒”,意味劳动力成本上升。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我们不难发现社会群众就会形成物价将会在短期内进一步上涨的预期。这种预期具有主观色彩和个体差异性,但是如果它获得统一认可,则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当这种个人预期成为大众意识的时候,它将会指导集体行动,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作为理性的经纪人,社会公众为抵御通胀的影响会选择扩大消费或者购买保值增值的资产,这样就会导致这里资产价格上升,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资产泡沫。这种预期会加速通货膨胀到来速度,使通胀变得更为恐怖。三、 当前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一) 财政政策1.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 近几年来,我国局部经济过热、投资总额一直处于上升通道和我国投资结构不合理、持续实行宽松积极财政政策有关。因此,为了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降低投资不断增长热度,缓解通货膨胀上涨压力,我们有必要适度对宽松的财政政策进行调整。总的来说,我国实行适度紧缩的财政政策是十分符合我国现价段经济发展状态,对平稳物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们要竭力避免无意义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的投机活动,与此同时,我们要采取多种手段配合使用,例如采取法律、经济、甚至行政手段加以配合调整。通过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配以多种手段配合调整来降低社会对生产物资的总需求,达到平稳物价,缓解通货膨胀上涨压力。然而,我们要“压”和“保”要两手捉,在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同时,应大力发展环境、农业、交通、社保、文化、科技、教育和环境等方面,同时满足供给与需求,并竭力达到供需平衡状态,起到稳定物价作用。2.保障低收入群体治理通货膨胀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从社会学角度考虑问题,持续上涨的物价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其中最为明显莫过于中低收入人群在通胀高企的大环境中处于劣势现象更为明显。为了缓解通货膨胀上涨压力、加快经济平稳发展、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势在必行。因此,为了缓解通胀带来的社会矛盾,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措施莫过于完善和建立低收入群体最低生活保障补贴和低收入人群生活费用生活指数联动机制。所谓生活保障补贴和生活费用指数联动机制就是在物价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开支明显增大。政府为了解决低收入人群生活困境发放临时生活补贴,将相对静止的生活补贴变成与动态的生活费用指数相联动的“水涨船高”模式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联动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削弱物价上涨对中低收入人群负面影响,保障其基本生活。通过这一措施的实行,对刺激消费支出,扩大内需,保障困难家庭基本生存问题,建立有效社会保障体系有着深远重要的战略意义。3.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政府应该竭力扩大对农业投资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与应用理论、提高农民素质,并籍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产量质量,降低农产品价格,缩短非农业和农业悬殊收入差距。同时,做好牲畜疾病控制和农业流通渠道疏通工作,尽量降低中间环节费用,提高效率,通过降低生产、运输等方面的成本费用来降低农产品价格,达到缓解通胀压力作用。(二) 货币政策1.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可信贷资金减少,银行需要慎重考虑信贷成本。在各种条件衡量下,中小企业最有可能被银行舍弃信贷机会。但是,中小企业数目众多,可以吸收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能有效舒缓通胀压力。虽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有效地减少货币供应量,舒缓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但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同时,我国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较高,不宜继续提升。2. 提高利率提高利率是行之有效地缓解通胀的手段之一,与此同时,还可以抑制低收入人群因为利率低于通胀率而承受负实际利率导致资产贬值的困境。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积蓄往往是存入银行,但当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的时候,中低收入群体往往承受着负利率,他们不单单要面临资产贬值风险,还要变相补贴银行、房地产等高利润行业,收入差距更为悬殊。同时,因为存款贬值,作为理性经济人,许多人选择讲资金投资到股票、房地产市场,这样无疑增加投资风险,况且在资产泡沫严重情况下,当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中低收入者往往首当其冲,基本生活保障也会随之受到影响,拉大贫富差距,造成社会动荡。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我国的企业利润率较高,调高利率来进行宏观调控作用就显得不甚明显。同时,提高利率也受国际利差影响,美国为了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多次降息,利率杠杆调控需求空间被严重地压缩,调控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同时,提高利率会导致套利可能性增大,有可能吸引大量的热钱流入国内,使流动性资金增大,加大通胀上涨压力。(三) 汇率政策近几年来我国都实行了较为紧缩的货币政策,如若为了抑制通胀压力继续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不但会产生负面影响,还会令调控的空间更为有限。因此,本文认为今后的汇率政策应将重点放在建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上。在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受到一定程度波及。今后应通过逐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一机制来在一定程度上能稳定外汇供需市场,可以避免央行被动发放过多的基础货币来冲抵外汇这一情况。如果人民币汇率逐步均衡,将会使进口增多,出口减少,改善贸易顺差不断增大的情况。这对于抑制外汇大量流入,央行被动发放基础货币,减少流动性资金,缓解经济过热和投资反弹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应渐进地放宽外汇使用的自由程度,向自愿结售汇制、民间分散外汇转变。(四) 完善监管预测机制通货膨胀会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一般来说治理较为棘手困难,恶性通货膨胀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将更为深远严重,更难以根治。因而,通胀治理重心更应放在预防机制建立上,做到迅速发现潜在的物价上升趋势,并及时做出应急措施,争取将通货膨胀扼杀在摇篮中,防范于未然。政府可以通过完善价格上涨监测分析工作,建立对价格异常波动紧急应对机制来达到预防通胀的目的。 宏观调控和价格决策的基础是价格监测,因而,价格监测分析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凸显监测重要作用。在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同时,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价格走动和供需关系,便于及时发现价格异常波动做出及时应急措施。我们应从两方面建立价格异常波动应急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一些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监测体制,例如钢、木材等重要生产材料的和油盐、肉蛋等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在进行价格监测分析工作同时,应该加强对市场供需关系变化情况、价格总水平波动情况、经济形势和一些重要商品价格的监测分析。譬如,通过建立全国联网猪肉销售量、存栏量汇报体制来及时向全国公布猪肉当天的供需情况、销售量和存栏量等一系列数据,做好价格监测工作;完善初级产品、大宗农产品供需变化情况、价格变动的监测预防工作,并健全价格异常波动的紧急应对措施。(五) 长期政策调整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是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的两个重要手段。通过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劳动力在不同生产环节进行调节分配,供需市场变化和市场价格调节机制使生产要素在各方面进行最优化的资源配置。现在就我国具体情况来言,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间发展不平衡,第一产业发展缓慢严重落后于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发展,造成财富分配不合理,拉大收入差距,使贫富悬殊程度更为严重。因而,为了长远利益着想,从源头上根治通胀,我国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造成我国通胀原因并不单单是流动性过剩。现在管理通货膨胀的思路和手段或许会获得一定的成效,但不是长远之际,要想从根源上管治通胀,必须转变中国现有经济发展方式,这才是治理通胀的根本出路。根据我国通胀的具体情况,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经济具体情况来深入认识消费跟投资的关系,加快经济发展途径的转变,走消费拉动内需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扼杀形成通胀可能性。经济发展途径的转变包括内容十分丰富。首先,要将现有的发展模式转变为消费拉动内需增长的发展模式;其次,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将民生作为经济发展出发点和归宿,而不单单是将GDP增长作为经济发展考量。3.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目前,我国一些生产要素价格明显低于国际价格,政府管制导致价格严重扭曲。譬如,国内油价相比国际油价明显偏低,导致一些炼油企业利润减少,严重降低其生产积极性。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和削弱安全措施等手段来降低劳动成本。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随意排放污染,让全社会承担成本。因此,为了长远之计,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的调节作用。4、协助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收入分配,稳定社会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实行紧缩货币政策无疑是对其发展产生极大负面影响。因而,扩大其融资渠道,解决发展难题来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势在必行。首先,鼓励大公司发放股票、债券来直接融资,为中小企业创造出更多信贷可能。其次,在原有基础上完善金融改革,给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更多优惠政策,放松信贷条件,鼓励民间融资,搞活信贷市场。参 考 文 献史 丹.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J. 国际贸易问题,2000,(1)曾秋根.商品指数基金、油价上涨通货膨胀预期的自我实现J. 国际金融研究,2005,(12)曾林阳.国际石油现货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率波动的影响J. 国际贸易问题,2009,(4)张晓娅.关于通货膨胀成因与对策的思考J. 北方经济,2009,(9)满雪东.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J. 商业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