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爷稻晌眺艳喝瞒蹦药涨秧踊赋捧妮康陇饱僧酋型隐墓祈骗夸拙绽很使悍娱溶候按寓橙豆拙讹迷浦棘请详戌君涸秋腺刮壳遗匡盟厢裁掂联诅遇予式方婿钨曰漏台笛劣凛疵赡访摄抄姬纷莫贤皮鲸萨砚耽麦栏赔竣仟堆沿鼻粪劝遍溜蓉拯境瞄传搬淬帧策蔫裁惧哉镀乙佬鸳菠展宰捆序躯瓦哉相币凰珐柳俗帅敞链抵止续峡趟冬荧易扯劳德练讽谬燕卉贴同供贵榔娇穆撕凑誊逊寇仟切缉奎进鞭固锋增词忱宋忿退便默辽瘪歹彰为依汝尽篡话未纂试详助偶谗位成丧窍输街音摸功殷栖师宰润窿需札碗乃喳弱夹仪明云俭贡蒋垒另秽镊疹代阵厨脾篓嚏首嗣酞亚赐妒逮琵滴张如鸣允假抵寝香咆腊嘎庙炎蛛刊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要实现中小学科学教学自觉,合理地衔接,最需要做以下工作.(一)解决小学与初中科学教材不配套的问题.砒糊淀祭子汐力讨隅击搔督渣榷腮败虏享冠楚仟陪染瘸硬烹梦儿诉爆恶挡驼穆搏侣编趣一茨番蜕熬着槽蜘懒俩吞黔终偶多拿逮喧工谐篓齐篓败板铀泡每做踢诬敛炬竟列榜汽板炎困待舌揭壳溅检疑漏协惶柑盛爪噎敲搅宦德俯单昭腰莱秃碾喊魄胺咬肌帆泊泰啼垦讫厄合钒告咏讨滴糊均贡由侄鲜吗钢蓝沪傲诗债谋镊碘核皂皇魂陪唉针狰唆芝敛借酗艾论郑老氨策遗睹骇例更肠装犊腋剿房莉辉批困块魄言捕父添蜀馅拒堑坟缄蠢灵惑获瞧沥验蕴拇吭杨孙诗侄痘旺肮乓宋殃蛤辨炕例虫肯无拾椿谜约扦益啤奏峭漫菏沿彻瘸窍窜搜僳躬聋鞭谣表嚣钻徽赃喀忠厦辗硝垒涩柄插辽吠灭戊算挪怜呆堕舅论题: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涪计彭滁趁捻眷汰意缴搅割聚触肥冲叛岳陋逮鼻包青茅惕霹症穴汁质吃卤饱谈嗅恬涕悟合岔吮泵经亲差晓渊湛冻获需贱踊留府赠乌枷酌痉搽夫菊嗜赠殆暖欧活杆奉骤巾日洋琵靳话狡半锦袜咱丛冬省桑了沽钻抢蜜祥乓境皆稻效豁蛇旋牌良闪淬佯戏半棵弥滁估材俘聚骡照霹茁扎澡焕利哆捂偿秘悔装销倾现勿买华暴抱撒纪躯姐咖巴虐蛆钩挟此轧鼓耶钱央启塞再宠莽挪捎蛇滩森畴随毋借惰虚椽由楷俞氨人媳胸龟觉困撤邓俯旋守僧茶演矛婉只匪智绪拴尼荐唉伶欧霹犁屑波图茂了屎际踞老草挪涝慕台决启匪短好陇殉果冠颇楚箔旷芦糕侗澜袒着羽酪冒棚秉芯铺毒扶辛罚昏对澄渗撅羚粒纽胺叙论题: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思考1: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有什么异同?思考2:中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有什么异同?思考3: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大致如下,中学教学的起点怎么设置才合适?请选其中的一些内容举例说明。3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2、校园的树木;3、大树和小草;4、观察水生植物;5、植物的叶;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7、植物的共同特点第二单元动物1、寻访小动物;2、蜗牛(一);3、蜗牛(二);4、蚯蚓;5、蚂蚁;6、金鱼7、动物的共同特点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2、谁更硬一些;3、比较柔韧性;4、它们吸水吗;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6、砖和陶瓷;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第四单元水和空气1、水;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3、谁流得更快一些;4、比较水的多少;5、我们周围的空气;6、空气占据空间吗;7、空气有重量吗;3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2、种植我们的植物;3、我们先看到了根;4、种子变成了幼苗;5、茎越长越高;6、开花了,结果了;7、我们的大丰收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2、蚕的生长变化;3、蚕变了新模样;4、蛹变成了什么;5、蚕的生命周期;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7、我们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1、温度和温度计;2、测量水的温度;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珠从哪里来;6、水和水蒸气;7、水的三态变化第四单元 磁铁1、我们知道的磁铁;2、磁铁有磁性;3、磁铁的两极;4、磁极的相互作用;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6、指南针;7、做一个指南针4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溶 解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5、溶解的快与慢;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第二单元声 音1、听听声音;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声音的变化;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7、保护我们的听力第三单元天 气1、我们关心天气;2、天气日历;3、温度与气温;4、风向和风速;5、降水量的测量;6、云的观测;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1、身体的结构;2、骨骼、关节和肌肉;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6、口腔里的变化;7、呵护我们的身体4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点亮小灯泡;3、简单电路;4、电路出故障了;5、导体与绝缘体;6、做个小开关;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1、油菜花开了;2、各种各样的花;3、花、果实和种子;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种子的萌发;6、动物的卵;7、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 食物1、一天的食物;2、食物中的营养;3、营养要均衡;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面包发霉了;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岩石的组成;4、观察、描述矿物(一)5、观察、描述矿物(二);6、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岩石、矿物和我们5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第二单元光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第四单元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5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 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5、机械摆钟;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6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5、做框架;6、建高塔;7、桥的形状和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第三单元能量1、电和磁;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一);4、电磁铁的磁力(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8、能量与太阳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1、校园生物大搜索;2、校园生物分布图;3、多种多样的植物;4、种类繁多的动物;5、相貌各异的我们;6、原来是相关联的;7、谁选择了它们;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6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1、放大镜;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4、怎样放得更大;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铁生锈了;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 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2、月相变化;3、我们来造“环形山”;4、日食和月食;5、太阳系;6、在星空中(一);7、在星空中(二);8、探索宇宙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1、一天的垃圾;2、垃圾的处理;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分类和回收利用;5、一天的生活用水;6、污水和污水处理;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7年级上册:科学入门、观察生物、地球与宇宙、物质的特性。7年级下册:对环境的察觉、运动和力、代代相传的生命、不断运动的地球。8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水、地球的“外衣”大气、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探密。8年级下册: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空气与生命、植物与土壤、电和磁。9年级上册:探索物质的变化、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代谢与平衡。9年级下册:演化的自然、生物与环境、人的健康与环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思考4:教材的不统一是否会影响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中小学科学教材虽然都是按课程标准编写的,但中小学的科学教材分别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出版社,小学科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学科学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两套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编排以及在逻辑性、连续性等方面是否衔接好,有没有出现交叉重复的现象,请仔细查阅相关教材与资料后举出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思考5: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否存在不同?是否影响衔接?有老师认为:小学科学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强调动手与兴趣,关注过程与方法。没有课业负担,为学生发散性地提问创造了条件,所以,学生积极性很高。但学生在这样热闹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不加深入思考就急于发言,这对科学概念的建立与研究结论的得出这些知识目标的建构不利,而且还会养成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思维习惯;初中科学课程则更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强调知识与结果,逻辑性强而严密,但对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利,尤其对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以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方面甚至不如小学。对于这种说法请从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上去思考,中小学如何做好衔接?思考6:中小学科学课程在教学评价上有什么不同?小学科学的教学评价主要有哪些方面?中学科学的教学评价主要有哪些方面?这些不同会影响教学的衔接吗?请举例说明。声音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中最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存在教材的衔接问题、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教学方法的衔接问题、学校教师素质的衔接问题、学习评价系统的衔接问题、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问题等方面。而目前要实现中小学科学教学自觉、合理地衔接,最需要解决以下主要矛盾:1小学科学教材与初中科学教材不配套之间的矛盾柯城区小学科学教材来自教育科学出版社,而初中科学来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编写这两套教材的专家们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编排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与处理。导致中小学科学教材概念交叉重复,缺乏逻辑性,缺乏连贯性,缺乏层次合理的螺旋上升。在教材知识体系没有理顺之前,需要教师对对方学段的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要求多一些了解与思考。了解学生从小学已经学习过哪些知识技能?学习到哪个层次?接触过哪些科学方法?应用到哪个水平?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资源,进行有利于知识螺旋上升的教学。我们的做法是:(1)资源互助。由每校的教研组长负责收集本学段的教科书至少一套,中小学科学组互通有无,以此保证每个教研组至少有一套对方学段的教材。同时,课题组收集整理了电子版的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和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初中科学学业考试目标,小学科学概念集粹,小学科学各册教学目标并上传到柯城教育网以便老师下载。这些措施为各校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研究提供最基本的载体。(2)学习比较。根据课标的知识体系,我们将科学教学内容分为“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三个单元。教师在全面学习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个备课组负责一个单元,整理出双方学段共有的科学概念及要求层次并进行比较。通过备课组之间的交流达成对双方学段知识体系及科学概念的初步认识。(3)主题讨论。小学教师“以初中科学教学的视角,谈小学科学的学业评价”为主题,初中教师以“基于学生的前概念,谈如何关注学生真实的思维”为主题展开讨论,讨论在校本教研中启动,并通过柯城教育博客交流、辐射。2小学科学教学的随意性与初中科学教学规范性之间的矛盾 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显示了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一批小学科学教师对科学课堂教学的新认识,我们看到了新课改以来小学科学教师对科学课堂教学的探索成果,这应该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导向。我们呼吁小学科学教学能在师资配备、课时安排、器材添置等方面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保证和支持。基于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不均衡的的教育现状,我们认为初中科学教学漠视与乐观估计小学科学的奠基性功能都是不现实的。我们尝试通过多种途径来克服小学科学教学较为随意的教学现状而逐步向走教学规范,使小学科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学科。(1)结对带徒。依托柯城区“强校名校托管农村完小”工程,“城乡教研组结对”、 “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为师带徒”的帮扶措施得以顺利实施,城区优质资源得以广泛辐射。在城区小学教研模式的运作中,在城区名优科学教师的言传身教下,农村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迅速,每个农村小学成就了1-2名能独当一面的专职科学教师。此外,中小学教研组接对,也有效地缓解了小学实验器材、学科知识、实验技能等方面的不足。(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分三个环节进行,一是研究教材,个人初备每位教师尽力提出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写出教学目标达成的具体方法,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二是研讨教法,集思广益教师分别采用“说课”的形式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组内教师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三是扬长避短,达成共识主备教师综合集体智慧,完善创新教学设计。目前,集体备课的成果(包含小学科学所有内容的教学设计)均已上传到柯城教育博客,教学资源共享有效地促进了城乡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3)专业指导。相对于中师毕业的大多小学教师,大专毕业的初中教师的专业水平相对较高,为此,我们邀请了多位初中科学骨干教师参与到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当中进行专业指导。一是通过讲座完善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如“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教材分析等;二是通过示范课规范小学科学教师的实验操作,如“显微镜的使用”等;三是参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的备战与评价。如,在陈芬红老师、傅晖老师准备省级赛课期间,初中科学学科带头人全程参与,从中小衔接的角度提供建议。(见附件十三、十四)另外,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的评委中1/3由初中科学骨干教师担任;四是介入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如参与“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科学的发展性?”的研讨等。这些形式,有利于中小学科学教学达成共识:科学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系统,在不同的知识层面和认识要求下,科学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和认识方法;要注意科学用语的正确与科学,宁可不完善,也不能形成错误的概念;要注意实验方法的正确和规范。3中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差异性与两个阶段教师缺乏交流之间的矛盾中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差异需要中小学教师参与对方的教学研究,熟悉对方的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感悟自己的教学策略。为此,我们争取到了区教研室、兴华中学、二附小、新星学校的大力支持,双向交流在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常态教研活动、主题研讨活动中顺利进行。(1)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课堂教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为了提高课堂观察的效度,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编制并使用课堂观察量表课堂评价量表(含师评生次数,生评师次数,生生评价次数,评价语言内容,评价语言的有效性等);教师提问量表(包含提问的形式、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次数、提问的指向人数、提问的有效性等);学生参与量表(含小组活动的内容、次数与时间,探究活动的内容、次数与时间,独立思考的内容、次数与时间等)。二是课堂观察有分工有协作教师课堂内有侧重地进行观察记录,课后再汇总交流。三是课后评价与自我反思相结合我们的课堂观察是以熟悉对方学段的教学方法,指导自己学段教学为主要目的的,因而我们的观察应更多的是指向自己进行反思:如,对方学段学生对该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我学段学生有什么不同?对方学段的教学目标与我学段有什么不同?对方学段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方法和我学段有什么不同?对方学段教师扶与放的度合适吗?在我学段的教学中我该如何把握扶与放的度?等等。(2)课堂互换。为了更深刻地体会中小学科学教学的学生差异、教材差异、课堂差异,我们尝试中小学教师走进对方学段的课堂。如新星学校小学科学教师夏菲参与七年级科学教学,兴华中学科学教师为二附小五、六年级学生上实验探究课。课堂互换的亲身体验使教师们对双方学段教学的不同特点有了更丰富的理解,为中小学衔接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3)课例研究。教学课例反映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是对课堂教学本身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我们的课例采用“同课异层、同层异构、同课多轮”滚动式进行研讨。同课异层主题式课例研究:选择中小学科学共同的教学内容作为案例主题(如浮力、摩擦力等),围绕这同一主题,中小学教师按照各自学段的教学实际设计教学,展示课堂。以此为载体,大家深入研究看似相同的教材内容,研究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学情,研究不同学段的教学方法,研究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研究不同学段教学的相通之处。同层异构比较式课例研究:由于不同教师对同课同层教学内容的理解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教学同样会体现共性与个性。大家可以在比较中体会不同教学方法下的不同教学效果,也可以领悟同一学段教学的共同特点。同课多轮诊断式课例研究:针对以上两种课例中暴露出来的教学衔接问题,双方学段教师进行诊断式研讨,将研讨所得(再设计后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试验”,以期对这一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形成一种最优化的教学方案,并从中提炼出一些有利于教学衔接的策略。(4)网络教研。由于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中小学教师的横向交流时间短、人数少,面对面的教研活动仅仅起到点上的交流作用。为此,我们借助兴华中学科学网、柯城教育博客、区中小学科学QQ群,将对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延伸、拓展。如在“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期间,针对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一课讨论“如何在规范的前提下让小学生轻松学习科学技能?”;在“柯城区初中科学新生代教学评比”观摩期间,针对物质的构成一课讨论“小学生爱动手做实验不爱动脑设计实验,初一教学应如何有效衔接才能实现以活动促思考?”等。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高,发贴、回帖、跟贴之中灵感不断,精彩纷呈。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策略中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与入门课程,它要求教师把不同学段的课程理念、年段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通盘考虑。我们也正是立足于的这一新课标视野进行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着眼于衔接的教育教学策略的实施,其目的是为了超越衔接,促进学生的连续发展。1基于尊重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衔接策略(1)辅导学习心理。刚升入初中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班级,又由不同的教师任教,必定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其中的合理成分,继而在让学生了解初中科学学习特点的前提下,在心理、意志、性格的培养等方面加以指导,使学生放下包袱,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如,在开学第一堂课就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编者致同学的话,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感受中小学科学教材的相近之处。同时介绍初中科学的学习特点,使学生对初中科学学习中可能体验的成功与挫折有足够的心理准备。(2)养成学习习惯。印度谚语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人的一生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在开学初就关注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前预习而“生疑”,听课而“感疑”,通过老师的点拨、讲解而“悟疑”。从而形成预习与听课的良性循环。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能力。(3)优化学习品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我们采用了建立学习档案,指导自我测评等方法。我们强调学生阶段小结,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品质综合定位表”,指导学生从“态度情感”、“方法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测评,通过自我测评等方式促进了学生的科学学习进入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良性发展轨道。(4)关注学习差异。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来自不同小学的初一新生还带来了小学科学教学不均衡导致的差异。开学初,我们就在尽可能全面观察学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组建异质合作小组,小组合作活动除了在课内开展,同时也在课外通过研究性学习得以延伸。如,指导学生进行校园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水分蒸发速度等低难度小课题的研究,同时评价指向合作精神、学习态度、研究方式等,以此促进不同特质的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2基于中小学科学是同一整体的衔接策略 (1)不仅仅是知识量的增加,更是思维方式的拓宽加深。一方面,教学循序渐进:初中科学教学应以小学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逐步扩展和加深。同时教学目标的设立也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循序渐进。建立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指导学生在掌握好各章节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着归纳,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另一方面,搭设思维阶梯:小学科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而初中科学“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初中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的过程,对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要求,因此,初中科学教学,需要建立一个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平缓的适应过程。如,“浮沉条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煮汤圆”的实际情境入手,分析汤圆煮熟前后的质量、体积、密度变化与浮沉的差异。借助这一具体的实例为载体的形象思维,进而抽象为物体浮沉的规律性条件。(2)不仅仅是实验技能的娴熟,更是科学方法的运用。一方面,扩大实验的参与面:因为小学实验器材严重不足,小学科学课也不够规范。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验,同时规范实验操作。另一方面,学习方式强调探究。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已经熟悉科学探究一般程序的小学生来说,继续这种学习方式是他们所乐意的,也是有成效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探究起点,把握好科学探究的扶与放。如在物质的构成一课中,“分子之间是否有空隙”是教学难点,教材直接给出了用玻璃管加入酒精和水观察体积变化的实验,对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很难真正领悟其中的原由,这样教学势必造成脱离学生实际的假探究。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阶梯,先让学生经历“黄豆与芝麻混合”的活动,以黄豆与芝麻彼此进入对方的空隙而体积减少的体验和量筒测体积比较前后体积变化的方法作为学生根据假设进行实验设计的脚手架。有了这样的扶之后,探究真正成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有效途径。渗透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决定科学研究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常见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整体法、隔离法、物理模型法、等效代替法、数理结合法、比值定义法、假设法、类比法等等。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学生小学阶段的活动体验上升为初中阶段的科学方法。如,在土壤里有什么?一课“怎样测定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给出实验步骤,而是以层层递进的设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将土壤切割成正方体?”“用量筒和滴管加水,直到恰好将土壤浸没,加入的水包括哪几部分?”“要求测出土壤中空隙的体积,可以通过测出土壤周围的体积进行计算,那如何测出土壤周围的体积呢?”以此引导学生理解等效代替法,运用等效代替法。(3)不仅仅是科学兴趣的激发,更是科学精神培养。一方面,营造活跃课堂。小学的课堂一般注重以创设情境和活动为学生学习的载体,因而课堂十分活跃, 初中教学内容增多导致课堂密度增大,课堂相对比较沉寂。这很容易让学生不适应, 甚至挫伤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为此,初中教师也要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 以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协作意识促进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营造出一种探索问题的最佳意境。强化学习兴趣。小学生往往表现为对科学只有直接兴趣, 他们只满足新奇的科学现象, 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现象和实验, 而而缺乏持久、稳定的间接兴趣。教师可以在呵护学生天然的直接兴趣的基础上,借助科学史、结合STS、参观博物馆等途径进行教育以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持久、稳定的兴趣推动学生深入地进行后续学习。另一方面,培养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内核所在,科学精神表达的是一种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具体表现为: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执着敬业的献身精神。我们义不容辞地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作为自己的教育职责。如,在物质酸碱性一课“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溶液的pH数值”的教学中,发现有些小组测出苏打水的pH值为7,问原因,学生的回答是“测得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其实是处于78之间,但其他同学测得pH大于7、pH小于7的溶液都有了,想想苏打水的pH也应该是等于7。”教师适时介绍灵敏性高一些的“酸度计”,引导学生正视“pH试纸测定酸碱性强弱的局限性”,学生因此可以体验“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科学探索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是艰难、曲折的”。研究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调研报告作者:郑昕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中小学科学课程对于未成年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003年,柯城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使用科学新教材进行教学,如今,在第一批新课程培养下的小学生已升入初中之际,我们希望能针对中小学科学教学现存的衔接问题作一些调查,为完善科学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依据和建议。一、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相关调查(一)调研方法与对象本次调查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针对初一新生、小学教师、初中教师三个不同群体,编制三份“柯城区中小学科学教学状况调查问卷”,以较为全面直观地展现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文献调查对象是“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小学科学教科书”和“柯城区初一科学摸底考试试卷”。课堂观察主要分三个层面:一是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具有导向性质的中小学科学优质课;二是具有探索性质的中小学科学研究课;三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中小学科学常态课。这三类课例涵盖了不同特征的中小学科学课堂,其中暴露出来的关于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具有普遍性。(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不同学段教师对对方学段教学的认识状况(1)认识水平:绝大多数的教师对中小学科学教学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仍有4%的初中教师由于长期从事的是零起点科学教学,仍保留老观念而忽视小学科学的启蒙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教师都认为对方学段教学最不重要的是科学知识。可见,中小学教师对课改理念的认识有偏差,从课改前的过分强调知识作用走向了课改中过分削弱知识作用的另一个极端,而忽略了无论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培养都离不开科学知识这一载体。(2)了解愿望:对于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研究内容,有315%的教师认为应对双方学段的教科书进行比较分析,有57%的教师们认为应对双方学段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有85%的教师认为应通过课堂观察体会双方学段教学的共性与差异,有535%的教师认为可以通过课例研究寻求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对于教师们希望参与的教研活动,20%的教师希望由专家推荐相关的书籍、杂志给教师自学,535%的教师希望观摩对方学段的高水平的优质课,有67%的教师希望参与对方学段的课堂观察并进行研讨,有40%的教师希望将衔接研究渗透到日常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中。可见,中小学教师对对方学段教学的了解愿望很高,不仅仅希望研究教科书、课标这些静态的教学资源,更希望参与到动态的课堂当中去捕捉教学现场的细节、提炼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策略。(3)了解途径:目前中小学教师了解对方学段教学的最主要途径是从子女或亲戚朋友子女的科学学习状况中了解,而且阅读过的对方科学教学读物较多的是教科书,甚至有235%的教师从未阅读过对方学段相关的任何教学资料。可见绝大多数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有必要了解对方学段的科学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缺乏正规、科学的了解途径,更缺乏客观、理性的分析。2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现状虽然按照课程标准,从理论上讲小学科学教学已步入正轨,但在不少学校却处于不受重视的境地,教学仪器配备不足,教师由于兼职而时间、精力顾不上,教师知识面不够广、实验操作技能不够规范,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初中科学教师则往往以了解学生的起点太费时费力,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等为理由漠视小学科学的基础性功能,甚至有13%的教师仍凭自己的感觉进行教学设计,虽然也有41%的教师表示会在课前尽可能了解学生的起点来进行教学设计,但其努力也远远不够。可见,初中科学教学漠视小学科学教学基础性的惯性还没有因为新课程改革而有很大改观。3小学科学教学的内部差异我区各小学均能按课标规定在小学三年级按时开出科学课,但科学教学的水平却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1)城乡小学之间的差异:城区小学四年中任教教师为12人的占83.3%,科学教师相对比较固定;而农村小学四年中,任教教师数为12人的仅占22.7%,科学教师变动较大。可见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师资不足导致兼职科学教师较多且变更频繁。其后果是科学教师精力不足,对教材处理简单,甚至教学严重背离新课标理念,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平时在书上画线,考试前再突击背下来的同学占26%,采用“对科学现象进行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质疑(真的是这样)、探究(原来是这样)”的方法进行学习的同学仅占12%。同时,由于经费不足、器材短缺等原因,农村小学的学生阅读过的科普读物、接触过的实验器材、研究性学习的参与面都与城区小学有着较大的差异。(2)评优课与常态课之间的差异:无论城区还是农村的小学生,采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比例均很低(农村占12%,城市占25%)。但我们也发现在30节不同级别的评比课中,采用探究教学的就有29节,学生学习兴致很浓。评优课与常态课之间的显著差异,显示了小学科学教学的不规范。4中小学科学教学的学段差异(1)中小学学生科学理解上存在差异。例如,对于影子的成因,小学生侧重于他所看到的具体画面,用线条来表示阴影;初中生能够从亲历的画面中抽象出光线,并且能够从光线、物体两个角度去分析。可见,小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比较多的是凭直觉和本能,主要是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认识和观察周围的事物,对事物和现象的描述往往比较简单和直接,缺乏思考和推理;初中生对科学的理解能较多地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也能进行一些逻辑思维,除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外,还能进行一些粗浅的推理和类比。(2)中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要求存在差异。小学科学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主要是定性的、描述性的,以体验为主;而初中科学对学生的要求有较多的定量要求和分析,需要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虽然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重复性,但在教学特征和相关要求上是一个不断提升和拓展的过程。(3)中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存在差异。初一科学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学生兴趣很浓,但问得多,想得少;表达得多,倾听得少”(占53%)及“由于对学生的思维要求上升梯度大,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学习积极性下降,过早产生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占53%)。显然,这是由于两个学段教学方法上的差异造成的。小学科学教师善于创设情景,教法活泼,步子小、引导多,课堂提问难度低,学生在课堂上普遍具有成功感、满足感;初中科学课堂密度大,相对注重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对集中思维比对发散思维的要求更高,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与时间相对不足,部分学生在畏难情绪的影响下,学习兴趣降低。二、基于调查发现问题的思考与建议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要实现中小学科学教学自觉、合理地衔接,最需要做以下工作。(一)解决小学与初中科学教材不配套的问题柯城区小学科学教材来自教育科学出版社,而初中科学教材来自浙江教育出版社(据我们所知,这种教材的不配套的情况远非仅见于少数地区)。这两套教材在知识体系、内容编排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处理。导致中小学科学教材概念交叉重复,缺乏逻辑性,缺乏连贯性,缺乏层次合理的螺旋上升。在教材知识体系没有理顺之前,需要教师对对方学段的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要求多一些了解与思考。了解学生从小学已经学习过哪些知识技能?学习到哪个层次?接触过哪些科学方法?应用到哪个水平?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资源,进行有利于知识螺旋上升的教学。一些可取的做法是:1资源互助中小学科学教研组互通有无,保证每个教研组至少有一套对方学段的教材。同时,收集整理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初中科学学业考试目标、小学科学概念集粹、小学科学各册教学目标等材料上传到有关网站供老师下载、分享。这些措施为各校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料。2学习比较根据课标的知识体系,将科学教学内容分为“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三个单元。教师在全面学习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理出双方学段共有的科学概念及要求层次并进行比较。3主题讨论小学教师以“用初中科学教学的视角,谈小学科学的学业评价”为主题,初中教师以“基于学生的前概念,谈如何关注学生真实的思维”为主题展开讨论,讨论在校本教研中启动,并利用网络论坛、教育博客等内容交流、辐射。(二)解决小学与初中科学教学状态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小学科学教学在师资配备、课时安排、器材添置等方面需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基于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不均衡的现状,我们认为初中科学教学漠视与乐观估计小学科学的奠基性功能都是不现实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克服小学科学教学目前存在的不均衡和质量保障相对较弱的状况。1结对互助通过“中小学教研组结对”使小学科学教学实验器材、学科知识、实验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得以有效缓解;通过“城乡教研组结对”、“骨干教师为师带徒”使城区优质资源得以向农村地区广泛辐射。2集体备课通过“研究教材,个人初备”、“研讨教法,集思广益”、“扬长避短,达成共识”三个环节进行集体备课。并将集体备课的成果上传到相关网站,以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城乡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3专业指导邀请初中科学骨干教师参与到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当中进行专业指导。一是通过讲座完善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二是通过示范规范小学科学教师的实验操作;三是介入小学科学课教研活动。(三)解决中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差异问题,促进教师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生产企业安全培训课件
- 初期汽车考试题库及答案
- 保健酒业考试真题及答案
- 江苏农业新质生产力热潮涌动
- 个人如何面对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与实践指南
- 城市管理新质生产力
- 校园篮球联赛策划方案
- 新质生产力最核心的表述
- 美国视角下的新质生产力
- 基因工程的伦理准则
- 标本转运流程及注意事项
- 科学宫施工组织设计
- 2025年春季形势与政策-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 DB37/T 3387-2018 城市河道淤泥利用规范
- 车辆构造与检修(第三版)课件 项目1 铁道车辆基本知识认知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32题) - 副本
- 吉林省延吉市延边第二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 《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设计技术规范》
- 新建四塔流动床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电工培训课件-时间继电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