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专业考试大纲.doc_第1页
地理科学专业考试大纲.doc_第2页
地理科学专业考试大纲.doc_第3页
地理科学专业考试大纲.doc_第4页
地理科学专业考试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公开招考地理科学专业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一、考试要求本大纲适用于报考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实验室工作人员并符合相关要求的应聘者。要求应聘者必须熟悉或掌握地理科学专业中与自然地理密切相关的各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学科内部涉及到的野外实践和室内实验内容;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和研究进展。二、考试评价目标本考试大纲重点考查应试者对自然地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水平,在此基础上检验应试者是否具备进行自然地理学实验工作的专业知识、野外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三、考试内容范围地理科学专业涉及的专业必修课中部门自然地理学所要求必需识记、理解、掌握和应用的所有内容。专业必修课包括地质学、地球概论、地貌学、气象气候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识记约占10%;理解约占25;掌握约占30%;应用约占35%。地质学约占20%;地球概论约占5%;地貌学约占25%;气象气候约占5%;水文学与水资源约占5%;土壤地理学约占35%;植物地理学约占5%。(四)试卷题型结构笔试部分共有四种题型:名词解释约占10%;简述题约占20%辨析题约占20%;实验操作约占20%;论述题约占30%。第二部分 考查的知识范围一、地质学(一)总论识记:地热梯度、地质作用、生物层序律、地质年代表。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二)矿物识记:矿物、同质多像、条痕、解理、断口;矿石、矿产;矿床。理解:自然界主要造岩矿物(长石、石英、云母、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的主要特征。应用:能用肉眼快速准确鉴定自然界主要的造岩矿物。(三)岩石识记:岩石、岩石的结构、岩石的构造、风化壳。理解:火成岩的形成过程、主要类型及构造;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主要类型及构造;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变质岩的构造。应用:野外快速准确判断三大类岩石。(四)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识记:节理、断层理解:构造运动的方向及特征;老构造运动的主要证据;岩石的产状要素;应用:野外快速进行岩石产状的描述;褶皱构造的野外识别;断层的野外识别;分析和阅读地质图。(五)火山和地震理解:地球上火山和地震的空们分布规律。 二、地球概论(一)地球的宇宙环境识记:恒星、视星等、绝对星等、天文单位、太阳常数。理解:太阳的距离、大小和质量;太阳的热能、温度和热源;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应用:快速准确进行月相判断。(二)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识记:地球运动的方向、速度及周期;极移、地轴进动、黄赤交角。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应用:根据已知条件进行绝对星等、地球轨道偏心率、天体公转的恒星周期、正午太阳高度及时间等的计算。(三)地球和月球识记:食限、食季、沙罗周期、潮汐、理解:日食的成因、类型、形成条件和周期;月食的成因、类型、形成条件和周期;潮汐的成因、类型及地理意义。三、地貌学(一)地貌的成因理解:地貌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综合作用的产物。(二)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识记: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向斜、背斜、断层崖、断层线崖、猪背脊理解: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的成因及主要类型。应用:野外能快速准确进行地貌类型的判读并绘制地貌图。(三)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识记:坡积裙、河漫滩、阶地、三角洲、黄土丘陵、喀斯特作用、暖型成冰作用、雅丹。理解:坡地地貌、河流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荒漠地貌、黄土地貌和海岸地貌的成因、分布、主要的地貌形态和形成演变过程。应用:准平原和山麓面的形成过程和差异;气候地貌的地带性;野外能快速准确进行地貌类型的判读并绘制地貌图。四、气象气候学(一)大气的热能和温度识记:气温直减率、干洁空气、露点、太阳常数;大气的保温效应。理解:大气的结构及各层的主要特征;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应用:用所学知识进行大气稳定度的判断。(二)大气中的水分识记:冰晶效应。理解: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的方法;地面和大气中主要的凝结现象及形成条件;降水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类型。应用:看云识天气;降水和蒸发量的测定。(三)大气的运动理解:风的成因;地转风和梯度风的成因。三圈环流;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四)天气和气候识记:飑线、龙卷、气旋、阳伞效应、季风。理解:锋的类型和天气;台风的成因、结构及天气特征;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焚风效应和海陆风的形成机制;应用:分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理解: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应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五、水文与水资源学(一)水循环及径流的形成识记:水循环、流域、河网密度、径流模数;径流系数。理解:流域的几何特征及其对河流的影响;降水的主要类型及成因;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径流的形成过程。(二)水文测验与水文调查应用:降水、蒸发和入渗量的观测;土壤蒸发的测定;水位和流速的测定及流量的计算;坡面流及泥沙测验;水文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三)地表水及地下水理解:地表水的组成、特征及运动;地下水的类型及基本特征;洋流的成因及分布模式;六、土壤地理学(一)绪论识记: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作用及功能;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农业地质土壤学派代表学说的主要思想及其优缺点。应用:野外能熟练进行土壤剖面的态特征的描述及判别。(二)土壤组成识记:原生矿物、次生矿物、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吸湿水、基质势、土壤通气性、土壤呼吸。理解:土壤中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的主要类型、性质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土壤中矿物质的迁移和转化过程;土壤中主要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胡敏酸和富里酸的性质;土壤水分的类型、特点及其有效性;土水势的组成。应用:土壤水分的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土壤三相比。(三)土壤性质识记: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比重、土壤容重、土壤胶体、活性酸度、潜在酸度、等电点、酸胶基、碱胶基、电动电位、热力电位、土壤缓冲性、盐基饱和度、阳离子交换量。理解: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土壤结构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土壤胶体的构造、性质及影响因素;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的因素;土壤中阳离子代换能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土壤酸的起源及土壤酸的组成;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原因。应用:在野外能熟练用手感法判断土壤的质地;熟练进行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熟练进行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度的测定;熟练进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熟练进行土壤pH值的测定;熟练进行土壤中可溶性盐分总量的测定;熟练进行土壤中氮、磷、钾等化学元素的测定。(四)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识记:诊断层;成土因素学说的主要内容;灰化过程、粘化过程、富铝化过程、钙化过程、盐渍化过程、潜育化过程、白浆化过程、潴育化过程、泥炭化过程。理解: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有机统一;土壤发生学分类的分类单元及划分原则;土壤系统分类的分类类单元及划分原则。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及系统分类。应用:土壤是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五)土壤类型识记:冻土纲、灰化土纲、弱淋溶土纲、淋溶土纲、富铝土纲、钙积土纲、荒漠土纲所包含的主要土类及其性质。理解:冻土纲、灰化土纲、弱淋溶土纲、淋溶土纲、富铝土纲、钙积土纲、荒漠土纲主要土类的地理分布、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应用:在野外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土壤类型、识别土壤的诊断层、描述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在分析成土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土壤性状的总结。(六)土壤的分布理解: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七、植物地理学识记:种群、植物群落、生态因子、生态幅、生态型、趋同适应、趋异适应、生态系统、10%定律、营养级。理解:植物区系成分分析;岛屿生物地理平衡理论;影响生物生长和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特征和动态过程;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应用:中国植物区系成分分析;岛屿植物区系分析。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和评体估方法;植物群落和种群的野外调查方法;生物多样性的测定方法及保护措施。第三部分 参考书目宋春青、张振春编著:地质学基础(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金祖孟、陈自悟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