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案例报告.doc_第1页
项目管理案例报告.doc_第2页
项目管理案例报告.doc_第3页
项目管理案例报告.doc_第4页
项目管理案例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实验报告班 级: 工程管理07-1班 组 员: 王 娟(02070910) 马嗣飞(02070892) 杨 浩(02070899) 组 长: 蒋宜强(02070890) 完成日期: 2010.7.2 目录1 项目总概况11.1 项目简介11.2 项目任务关系、固定成本及资源需求量11.3 可用资源12 项目实施计划22.1 初始计划22.2 基准计划42.3 初始计划与基准计划的对比分析73 四轮跟踪管理83.1 第一轮监控73.1.1 信息的录入3.1.2 监控优化前分析3.1.3 项目优化过程3.1.4 项目优化后的对比分析3.2 第二轮监控133.2.1 信息的录入3.2.2 监控优化前分析3.2.3 项目优化过程3.2.4 项目优化后的对比分析3.3 第三轮监控163.3.1 信息的录入3.3.2 监控优化前分析3.3.4 项目优化后的对比分析3.4 第四轮监控183.4.1 信息的录入3.4.2 监控优化前分析3.4.3 项目优化过程3.4.4 项目优化后的对比分析4 竣工报告21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案例报告1 项目总概况1.1 项目简介项目的主要工作是维修某主要道路下一段长约1公里的供水管道,市政局要求电力部门配合施工,同时铺设一条地下电缆,以增加该道路两侧的用电用户。由于该项目是在现有道路上开挖,故市政局决定在回填后顺便铺设新的混凝土路面。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便于管理、协调该项目。项目内容包括:供水工程、电力工程和道路工程。整个项目以2010年7月1日提交预算报批为起点,市政局希望将项目施工对公众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故希望该项目能在2010年10月底竣工并恢复交通。1.2 项目任务关系、固定成本及资源需求量项目各项任务逻辑关系及固定成本(设备费、材料费和管理费等)、资源需求量如表1-1。表1-1 工程工艺关系、固定成本及所需资源表编号工序名称固定成本紧前工序资源需求技工壮工人数工日人数工日1道路及配套工程2准备工作3预算报批50004对外公告150035开走路上停留的车辆20004366开挖槽沟500005152007供水工程50008维修水管50000612200355009压力试验1500851010电力工程11支设新电杆150005550107512铺设电缆5000068502515013吊装变压器7500011,12,16151002525014电力入户2500013202402024015道路工程2500016剪除树枝1500561217复铺路面1500009,12203003042018恢复交通14,17预算报批需1周,对外公告需2周时间。1.3 可用资源项目施工可用资源(仅考虑劳动力)及其费率如表1-2所示,项目实施期间的日常管理费用为每天50元。表1-2 项目可用资源(劳动力)数量及费率资源名称最大限量(人)费率(元/工日)备注技术工人(技工)2050非技术工人(壮工)50302 项目实施计划2.1 初始计划根据项目的基本情况,将各项工序、开始时间、固定成本、紧前工序、资源需求等信息录入Project软件中,通过对壮工、技工人数的确定,以及各工种工时的分配,得到了项目的初步计划。项目的开始时间为2010年7月1日,完成时间为2010年9月28日,预计使用工期为64个工作日,工时为2867个工作日。对于一个项目,其成本主要由固定成本其中包括设备费、材料费和管理费等和可变成本包括原料费、租赁费、设备使用成本、人工费等组成。在该项目中,固定成本已知,可变成本由人工费组成,包括技工、壮工和管理人员的费用等构成。对于这个项目的总成本为562790元,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由壮工工作而产生的成本(壮工工作的工时和*壮工工作的标准费率)(6+200+500+75+150+250+240+12+420)*30=55590元(2)由技工工作而产生的成本(技工工作的工时和*技工工作的标准费率)(200+10+50+50+100+240+300*50=47500元,(3)固定总成本(各项任务的固定成本之和)5000+1500+2000+50000+5000+50000+1500+15000+50000+75000+25000+250000+1500+150000=456500元,(4)管理费用(项目实施期的天数*每天的管理费)64*50=3200元由以上四项之和就得到了计划的总成本:55590+47500+456500+3200562790元。由固定成本和每项任务产生的技工、壮工的工时产生的成本之和为559590元。根据以上成本的分析,总成本已经超过了50万元,因此项目的计划成本无法控制在50万元范围内。根据报告的要求,要求求得初始计划的甘特图、任务分配状况、资源工作表、资源使用状况,这样就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项目的初始状况。(1)初始计划甘特图,包含:任务名称、工期、固定成本、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及完整的甘特图;图2-1 初始计划甘特图(2)初始计划任务分配状况,包含:任务名称、工期、固定成本、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图2-2 初始计划任务分配状况(3)初始计划资源工作表,包含资源名称、类型、最大单位、标准费率和累计工时;图2-3 初始计划资源工作表(4)初始计划-资源使用状况,包含:资源名称和工时;图2-4 初始计划资源使用状况2.2 基准计划根据实际情况,项目每天的可用资源(劳动力)数量有限制,初始计划的资源使用状况存在过度分配的问题,对初始计划进行调整,可以根据Project软件中工具工具调配开始调配的基本工序,再具体调整后,可将初始计划进行合理的调配,即得到基准计划,这样操作虽然可以将过渡资源得到适当的分配,但是会给后续的工作带来一些不便,所以我们决定自己手动完成。在资源使用状况表中,有红色标识的过渡分配任务,可以看出项目实施计划中技术人员和非技术人员的最大使用量已经超过了最大单位,说明资源已经过度分配。计划中只考虑了工序之间的先后连接问题,而没有充分考虑几个工序同时进行施工的时候对资源的使用是否符合要求。解决资源过度分配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在总工期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资源量,使其能很好的完成任务;第二,在资源量不变的情况下,延长总的工期,使其满足完成任务的需要。在本案例中,由于工期还有富余,所以我们采取保证资源量不变,主要根据“向关键线路要时间,向非关键线路要资源”的原则,对关键线路的某些工序进行拆分,适当延长某些非关键线路的时间,来达到合理整合资源的目的,最终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达到优化的最终目的。项目开始时间为2010年7月1日,完成时间为2010年10月19日,工期为79个工作日,工时为2882个工作日,能够达到项目能在2010年10月底竣工并恢复交通的目标。成本为563539.9元,与初始计划的成本相比增加了749.9元。基准计划形成之后,将由其决定的各种指标,如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工期、成本等设为比较基准,以便作为后序工作的对比依据。图2-5 基准计划甘特图图2-6 任务分配状况图2-7 网络图2.3 初始计划与基准计划的对比分析由于项目每天的可用资源劳动力有限制,在初始计划中存在着资源的日使用量超过限制条件的情况,对初始计划进行调整,使资源的日使用量不超过限制条件。为了控制计划工期最短,尽量使每日的资源使用量达到最大的限制条件,使资源得到最大利用;为了使工期最短,在调配资源时关键路线上资源的分配优先于非关键路线上资源的分配。图2-8 初始计划关键任务图对比初始计划的关键工序和基准计划的关键工序,由于调整前后关键工序工期的延长,导致项目计划工期的延长,计划工期由初始计划的64个工作日延长至基准计划的79个工作日。这就是由于我们手动调整过渡分配资源的结果,是在资源限制要求的基础上得到的更加合理的方案,也为后续的跟踪控制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图2-9 基准计划关键任务图由于计划工期的延长,在成本方面,固定成本不变,由于每项任务的总工时未变,技工和壮工的使用产生的成本不变,工期延长导致管理费用的上升,因而导致计划成本的上升。3 四轮跟踪管理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四轮监控的信息,首先将信息依次录入,然后分析其对项目工期和成本的影响,本着“向关键线路要时间,向非关键线路要资源”的原则,找出关键线路,对项目的资源、工期等反复进行了优化调整,使得项目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达到工期最短。现将四轮跟踪管理的情况一一介绍,并以第一轮监控为例,分析其执行情况、是否存在偏差、以及产生偏差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3.1 第一轮监控3.1.1 信息的录入由于预算在2010年7月31日才获批准,即工序“预算报批”的实际完成时间是2010年7月31日。因此,设置工序“预算报批”的完成百分比为100%,完成时间为2010年7月31日,这样“预算报批”的工期变为22天。具体如下图所示:图3-1 预算报批的任务信息3.1.2 监控优化前分析因为项目各个任务之间存在逻辑关系,所以“预算报批”实际工期的延长,将导致整个项目工期的延长,由基准计划的79个工作日延长至96个工作日,项目的完成时间由2010年10月19日变为2010年11月11日;由于总工期的延长,相应的管理费用增加,总成本由原来的563539.9元,增长为564389.9元,共增加总成本850元。因此,“预算报批”工序的延期导致了项目总工期的延误和成本的增加。该情况下的甘特图和成本表如下。图3-2 第一轮监控调整前的甘特图图3-3 第一轮监控调整前的成本图3.1.3 项目优化过程由于总工期和成本的增加,所以要对项目进行优化。由于项目的工期是由关键线路上的任务的工期决定的,因此在保证资源分配合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关键线路任务的每日的资源使用量,减少非关键任务上的资源的分配,分别使技工和壮工达到日最大资源使用数量,从而缩短总工期。由于调整,关键任务和非关键任务会发生变化,因此调整需反复进行几次。3.1.3.1 找出关键线路首先找出关键线路为:对外公告开走路上停车辆开挖槽沟铺设电缆吊装变压器电力入户。然后在固定工时的情况下,缩短关键线路上的工期,即加大资源的用量。再将过度分配的资源用非关键线路上的剩余可用资源弥补。最终在保证总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非关键线路上的剩余可用资源达到压缩工期的目的。3.1.3.2 对工序“对外公告”优化工序“对外公告”优化前为10个工作日,因为“对外公告”并不占用任何资源,故可将其压缩,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我们将其压缩为7个工作日。3.1.3.3 对工序“开走公路上的车辆”优化工序“开走公路上的车辆”优化前为2个工作日,把窗口进行拆分,选择“固定工时”首先将其工期压缩为一个工作日,如下图3-4。图3-4 “开走路上停留的车辆”的调整情况图因为壮工的每日最大使用量为50人,所以把工期压缩为一天时的壮工使用量为6人,并不存在资源的过渡分配问题,所以可将工序“开走路上停留的车辆”压缩为一个工作日。3.1.3.4 对工序“开挖槽沟”优化关键线路上的工序“开挖槽沟”优化前为13.33个工作日,压缩3个工作日即“开挖槽沟”的工期为10.33个工作日时,并未出现资源的过度分配问题。此时的起源使用状况表如下所示。图3-5 “开挖槽沟”压缩为10.33个工作日时的资源使用状况表然后,继续压缩,当压缩到9.33个工作日时,出现了技工的资源分配问题。如下图3-6:图3-6 “开挖槽沟”压缩为9.33个工作日优化前的技工资源使用状况图因为工序“维修水管”为非关键线路,所以调整其资源,使得资源分配合理。继续压缩,当压缩到8.33个工作日时,又出现了技工的资源分配问题,调整“维修水管”的资源,使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具体如下图。图3-7 “开挖槽沟”压缩为8.33个工作日优化后的技工资源使用状况图当压缩到7.33个工作日时,壮工和技工的资源都出现了问题,无法调整。故工序“开挖槽沟”由原来的13.33个工作日优化为8.33个工作日。3.1.4 项目优化后的对比分析经调整优化,工序“对外公告”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工序“开走路上停留车辆”由2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工序“开挖沟槽”由13.33个工作日压缩至8.33个工作日,最终总共压缩了9个工作日。项目的工期由原来的96个工作日缩短为87个工作日;总成本由原来的564389.9元压缩为563940.07元,节省了449.2。调整后,每项任务的资源的使用量发生了变化,日最大使用量也发生了变化,如表3-1所示:表3-1 第一轮跟踪调整后资源(技工和壮工)的日最大使用量表编号工序名称壮工的日最大使用量技工的日最大使用量1道路及配套工程2准备工作3预算报批4对外公告5开走路上停留的车辆66开挖槽沟247供水工程8维修水管35189压力试验510电力工程11支设新电杆10512铺设电缆25813吊装变压器251414电力入户202015道路工程16剪除树枝617复铺路面302018恢复交通第一轮跟踪优化后的甘特图、成本表如下:图3-8 第一轮监控调整后的甘特图图3-9 第一轮监控调整后的成本图通过对比分析可知,调整后,完成时间为2010年10月29日,较基准计划延期8个工作日,能够达到项目能在2010年10月底竣工并恢复交通的目标。通过成本表的分析,成本为563940.07元,与比较基准总成本563539.9相比增加400元,不可能达到成本不超过50万元的目标。3.2 第二轮监控3.2.1 信息的录入项目在8月底,工序“向社会公告”已经完成,工序“开走路上车辆”也已经完成,但是工序“开挖槽沟”还没有开始。因此,设置工序“向社会公告”、“开走路上车辆”的完成百分比为100%,完成时间按照原计划的完成时间,即“向社会公告”的完成时间为2010年8月10日、“开走路上车辆”为2010年8月11日。工序“开挖槽沟”8月底还没开始,故将其后的任务“开挖槽沟”的开始时间设置为2010年9月1日,具体如下图。图3-10 开挖槽沟的任务信息图3.2.2 监控优化前分析将第二轮跟踪信息录入后得到第二轮监控的甘特图、成本表如下所示。图3-11 第二轮监控调整前的甘特图图3-12 第二轮监控调整前的成本图通过对比分析,由于工序“开挖槽沟”在八月底还没有开始,所以“开挖槽沟”的延误使得项目的完成日期为2010年11月18日,工期为101个工作日,与基准工期的2010年10月29日相比,延误了20天;总成本为564190.08元,与比较基准总成本563940.07元相比,成本增加700元。3.2.3 项目优化过程为此,必须对资源和工时进行再优化分配,以期能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工期完成任务。经分析资源图表知,项目的资源(技工和壮工)存在过度分配,因此需对项目的计划重现进行调整,重新分配资源,使资源在不超过日最大使用量的前提下,达到工期最短的目标。按照第一轮监控优化的思路,先选取关键路线为:开挖槽沟-铺设电缆-吊装变压器-电力入户。对关键路线的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调整。工序“开挖槽沟”的工作时间由8.33个工作日压缩到4个工作日,壮工的日最大使用量由24日增加到50人。调整其它关键线路的任务,但资源无法合理调整。3.2.4 项目优化后的对比分析故最终总工期只能压缩四个工作日。第二轮监控调整后的甘特图和成本图分别如下所示。图3-13 第二轮监控调整后的甘特图图3-14 第二轮监控调整后的成本图对比可发现,调整后工期为97个工作日,项目完成日期为2010年11月12日,总成本为564623.57元,较调整前减少了4个工作日,成本减少216.5元;工期较比较基准延期18个工作日,成本较基准成本增加883.7元;较比较基准1工期增加10个工作日,成本增加483.5元。3.3 第三轮监控3.3.1 信息的录入在9月底,工序“开挖槽沟”已经完成,“维修水管”已完成50%,“支设新电杆”已经完成,“铺设电缆”已经完成,“剪除树枝”已经完成。其中,“维修水管”在九月底只进行到50%,所以在9月底时,剩余没完成的工作量应当向后顺延并使该工作进度为50%的时间点正好处在9月30日,具体如下图。 图3-15 维修水管的进度线工序“开挖槽沟”、“支设新电杆”、“铺设电缆”、“剪除树枝”都已经完成,进度更新为100%,“吊装变压器”应为时时更新,拖动进度条到9月30日。图3-16 吊装变压器的进度线按照上述所述的信息录入方法,第三轮跟踪信息录入后,得到第三轮监控前的甘特图和成本表如下所示。图3-17 第三轮监控调整前的甘特图 图3-18 第三轮监控调整前的成本表3.3.2 监控优化前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第三轮跟踪调整前的工期为105个工作日,项目完成时间为2010年11月22日,成本为564722.9元。对比比较基准2,工期延期8个工作日,成本增加299.33元。3.3.3 项目优化过程分析第三轮监控的资源使用状况,按照第一轮和第二轮优化的思路,找到关键线路,进行关键线路工期的压缩。工期的压缩后,壮工和技工资源均存在资源过度分配问题,因此需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经过反复几次调整分配,最终达到了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源,达到工期最短的目的。第三轮监控调整后的甘特图和成本表分别如下图所示:图3-19 第三轮监控调整后的甘特表图3-20 第三轮监控调整后的成本表3.3.4 项目优化后的对比分析经过调整对比后发现,项目工期为102个工作日,完成时间为2010年11月19日,成本为564472.57元。比较调整前,工期提前3个工作日,成本减少250.33元。对比比较基准对比比较基准2,工期延长5个工作日,成本基本没变。3.4 第四轮监控3.4.1 信息的录入在10月底,监控报告表明,工序8“维修水管”,工序9“压力试验”,工序13“吊装变压器”均已完成;但由于某些原因,工序7“复铺路面”尚未开始。故将“维修水管”、“压力试验”、“吊装变压器”的完成百分比设置为100%。第三轮跟踪信息录入后,得到第四轮监控的甘特图和成本表如下图所示。图3-21 第四轮监控调整前的甘特图图3-22 第四轮监控调整前的成本表3.4.2 监控优化前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第四轮跟踪调整前的工期为105个工作日,项目完成时间为2010年11月24日,成本为564622.57元,较比较基准延期26个工作日,成本增加1083元;较比较基准3工期延期3个工作日,成本增加150元。3.4.3 项目优化过程分析该状态下的资源使用状况,技工存在资源可用性,没有得到最大利用的情况,因此重新对项目计划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甘特图和成本表分别如下图所示。 图3-23 第四轮监控调整后的甘特图 图3-24 第四轮监控调整后的成本表3.4.4 项目优化后的对比分析经过调整,项目完成日期为2010年11月24日,工期为105个工作日,成本为564622.80元。较调整前工期和成本没有变化。4 竣工报告在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我们首先确定了分析思路,保持工时不变,缩短工期,节省成本。本着这一思想,我们顺利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虽然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但我们都一一攻破。但我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几点失误,现向老师作如下汇报,并分析原因。(1)在做初始计划时我们忽略了管理费用。因此,保存的基准计划中的成本并未包括管理费用,使得设置的基准计划成本比原来成本低。当我们发现此问题后及时改正,但Project文件中后续的中期计划都受到了影响。由于时间有限,为了不影响进度,我们没有重做,而是在后续的成本分析中,重新考虑管理费用的影响。所以最终分析的结果并无错误。(2)在第一轮监控及后续监控的优化中,在我们确定了优化思路并手动压缩了几个工序的工期后,并没有把所有工序的工期都压缩到理想的最小值。首先因为我们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只要把工期压缩在规定完工时间内完成即可;另外,由于各个工序之间的衔接、材料供应及各种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实际计划也不会按照理想的状况完成。故第一轮监控优化后的工期87天为保守值,仍有可压缩的工期。(3)所给信息的处理。比如:工序“预算报批”的实际完成时间是2010年7月31日。我们对此信息的处理为其后的工序开始时间都为2010年8月1日,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其后的工序可能由于其他原因仍然不能开工,这样总工期又会得到延长。再如:在9月底,“维修水管”已完成50%。我们把剩余没完成的工作量处理为向后顺延并使该工作进度为50% 的时间点正好处在9月30日。但如果在“维修水管”的后续工作中,由于及时分析并解决了导致工期延误的因素,则该工序的完工时间可能会提前;但如果保持现状或者由于其他因素,该工序的时间完工时间也有可能延长。由于对所掌握的施工现场知识及对Project软件的认识有限,在分析工程中,可能也会存在其他的因素,导致我们所做分析存在其他误差。但我们已重点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想,相信随着以后知识的完善,我们会对该案例做出更好的优化。项目的竣工甘特图、竣工任务分配状况、竣工资源使用状况和竣工成本表分别如下表所示。图4-1 竣工甘特图图4-2 竣工任务分配状况图4-3 竣工资源使用状况图4-4 竣工成本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每一轮监控分别进行优化,使得项目实际执行时间的开始日期为2010年7月1日,实际完成日期为2010年11月24日,工期为105个工作日,实际总成本为564622.8元。项目没有达到“在2010年10月底竣工并恢复交通”的目标,也没有达到工程总成本不超过50万元的目标。该工程最终拖延了近两个月的工期,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工期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完成;另外各工序之间的衔接不紧密,一项工作完成后,不能立即转向另外的任务,界面工作未做好。这样随着施工的进行,我们会发现我们离计划越来越远。初始计划项目完成日期为2010年9月28日,工期为64个工作日,成本为562790元,比较初始计划,项目实际执行时工期延期41个工作日,成本增加1832.8元。基准计划项目完成日期为2010年10月19日,工期为79个工作日,成本为563539.9元,项目实际执行时比基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