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试题库答案2.._第1页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答案2.._第2页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答案2.._第3页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答案2.._第4页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一 填空题填空题 每空 1 分 共 20 分 1 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用瓦历史可以追索到西周西周 P24 2 著名的小雁塔 应县木塔小雁塔 应县木塔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塔 密檐塔密檐塔 P40 楼阁式塔楼阁式塔 P176 3 倒座和抄手游廊倒座和抄手游廊常见于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 P99 4 号称中国著名的 四大书院 分别是指 河南应天书院河南应天书院 河南嵩阳书院 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 江西白鹿洞书院 湖南岳麓书院湖南岳麓书院 5 我国现存最高的古代建筑物是 北宋 定州料敌塔北宋 定州料敌塔 我国现存最古的古代木构架建筑物是 唐 南禅寺大殿唐 南禅寺大殿 6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建房屋的建筑遗址 余姚河姆渡遗址余姚河姆渡遗址 P17 7 号称 中国第一四合院 的建筑遗址是 陕西岐山早周凤雏村遗址陕西岐山早周凤雏村遗址 P23 8 我国自办最早的建筑教育始于 1923 年 最早的建筑系成立于 1927 年 P390 9 列出下列建筑作品的设计人或设计公司 金茂大厦 SOM 中国国家大剧院 保罗 安德鲁 赵州桥 李春 鸟巢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南京中山陵 吕彦直 CCTV 央视新楼 库哈斯 上海鲁迅纪念馆 陈植 P462 香山饭店 贝聿铭 广州中山纪念堂 吕彦直 人民大会堂 赵冬日和沈其 张镈 P465 上海汇丰银行新楼 公和洋行 P361 上海沙逊大厦 公和洋行 P361 北京仁立地毯公司 梁思成与林微因 P406P406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KPF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何镜堂 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彭一刚 P485P485 10 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用砖历史可以追索到西周西周 P25 11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园手段是指 园林布局 理水 叠山 建筑营构园林布局 理水 叠山 建筑营构 P207 12 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两种建筑类型是干澜式建筑干澜式建筑和和木骨泥墙房屋木骨泥墙房屋 P17 13 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构件 它早期的作用主要是结构作用结构作用 承托屋檐承托屋檐 它至迟在汉代汉代 已经出现 P31 14 我国著名的安济桥安济桥是隋朝隋朝的建筑 它的设计人是李春李春 P38 15 垂花门 常见于北京四合院民居北京四合院民居 P99 16 我国古代著名的楼阁式塔代表有应县木塔应县木塔 大雁塔大雁塔 密檐式塔代表有西安小雁塔西安小雁塔 嵩岳寺塔嵩岳寺塔 17 号称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山西五台山山西五台山 浙江普陀山浙江普陀山 四川峨眉山四川峨眉山 安徽九华山安徽九华山 18 园冶 的作者是 明代明代 计成计成 P204 营造法式 的作者是 宋代宋代 李诫李诫 19 我国传统的清式彩画作主要有和玺 旋子 苏式和玺 旋子 苏式 三种 P315 21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是山 水 植物 建筑山 水 植物 建筑 22 我国现存唯一的木塔是辽代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应县木塔应县木塔 它是属于楼阁式塔楼阁式塔 P176 23 清代江南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屋角起翘形式是 水戗发戗水戗发戗和嫩戗发戗和嫩戗发戗 P305 24 著名的大理千寻塔 虎丘塔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塔 密檐塔密檐塔 楼阁塔 楼阁塔 P178 25 号称中国四大名园的古典园林是指 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苏州拙政园 苏州留园苏州拙政园 苏州留园 26 斗栱的早期作用主要是 承托屋檐承托屋檐 27 著名的嵩岳寺塔 应县木塔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塔 密檐塔密檐塔 楼阁式塔 楼阁式塔 P40 P176 28 面积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城市是唐长安城唐长安城 29 中国营造学社 的创始人是 1929 年年 朱启钤朱启钤 P396 30 我国使用琉璃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南北朝 31 被称为 万园之园 的园林是指圆明园圆明园 32 中国营造学社 创始于 1929 年年 P396 33 我国著名的安济桥安济桥的设计人是隋朝的李春李春 P38 34 我国常见的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结构形式有 抬梁式抬梁式 穿斗式穿斗式 井干式井干式三种 P91 35 我国常见的古代木门的门板形式有板门板门 槅门槅门 P287 36 南京中山陵的设计人是吕彦直吕彦直 37 我国民居中普遍使用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明 P49 38 我国高台宫室的处理始于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P116 39 营造法式 的作者是宋朝的李诫宋朝的李诫 40 试举出我国民居的四种具体实际类型 四合院 窑洞 土楼 阿以旺四合院 窑洞 土楼 阿以旺 41 故宫中前三殿和后三宫分别是指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P123 42 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基本类型是 祭祀自然神 祭祀祖先 先贤祠庙祭祀自然神 祭祀祖先 先贤祠庙 P127 43 五岳 五镇是山神 其中五岳是指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北岳恒山 南岳衡山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北岳恒山 南岳衡山 五岳 又作五嶽 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 分别为东岳山东的泰山 西岳陕西的华山 中岳河南 的嵩山 北岳山西的恒山 南岳湖南的衡山 五岳 一词来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与对山岳 山 神的崇拜 传说盘古死后 头和四肢化为五岳 虽然五岳不是中国最高的山群 但由于高耸在平原 上 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险峻 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 作诗 修行或到访 留下遗迹 因此大大 增添了五岳的名声 自唐 宋以来 五镇奇观 一直与 五岳风光 齐名 五镇称东镇沂山 南镇会稽山 中镇霍山 西镇吴山 北镇医无闾山 44 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高台建筑的出现 P26 45 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秦汉秦汉的开始兴起 到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有了较大的发展 20 我国近代建筑教育最早的创办人是 柳士英 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创办人是 黄作燊 清华大学建筑系创办人是 梁思成 东北大学大学建筑系创办人是 梁思成 北平大学艺术学院 建筑系创办人是 杨仲子 46 在 1925 年南京中山陵设计竞赛中 吕彦 范文照 杨锡宗三人分获头 二 三等奖 47 1863 年建造的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炭化炉房 是中国近代第一座铁结构厂房建筑 P370 近代中国最早一座钢框架结构多层厂房是建于 1913 年的 上海杨树浦电厂一号锅炉间 48 我国近代建筑的主体结构 大体经历了 砖木混合结构 砖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钢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三个发展阶段 P375 49 中国早期赴欧美的建筑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学校是宾夕法尼亚大学 它是学院派教学体系的代表 50 苏州工专建筑科是由柳士英 发起 与 刘敦桢 朱士圭 黄祖淼 共同创办 51 中国近代建筑师事务所基泰工程司的建筑设计主要负责人是杨廷宝杨廷宝 P394 52 中国近代华盖华盖建筑事务所是由赵深 陈植 赵深 陈植 童寯童寯三人合办的 他们都是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 P395 53 在一批设计近代 中国式 建筑的外国建筑师中 以美国建筑师墨菲墨菲的影响最大 他主持设计了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南京金陵女子大学 长沙湘雅医学院长沙湘雅医学院 等校园规划与建筑 P359 二 选择题二 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 共 20 分 1 我国古建筑之特有构件斗栱的普遍使用开始于哪个朝代 C P44 A 战国 B 秦 C 汉 D 唐 2 营造法式 是哪个朝代的著作 C P44 A 汉 B 唐 C 宋 D 清 3 我国砖普遍用于民居砌墙始于哪个朝代 D P48 A 秦 B 唐 C 宋 D 明 4 下面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七大古都 D 附录三 A 杭州 B 南京 C 开封 D 苏州 5 唐长安城位于汉长安城的 A P65 A 东南 B 西南 C 东北 D 西北 6 按尊卑顺序排列 下列哪组屋顶形式是正确的 C P283 A 歇山顶 庑殿顶 硬山顶 悬山顶 B 庑殿顶 歇山顶 硬山顶 悬山顶 C 庑殿顶 歇山顶 悬山顶 硬山顶 D 歇山顶 庑殿顶 悬山顶 硬山顶 7 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办人是 C P396 A 梁思成 B 刘敦桢 C 朱启钤 D 朱士圭 8 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 B P17 A 干阑式建筑 B 木骨泥墙房屋 C 穴居 D 巢居 9 历代帝王陵墓中 因山为陵 的是 唐代 P139 A 秦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10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 A P188 A 北魏 B 北周 C 隋 D 唐 11 我国用琉璃瓦的历史始于哪个朝代 A A 南北朝 B 唐 C 春秋 D 西周 12 近代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的创办人是 D A 梁思成 B 刘敦桢 C 柳士英 D 黄作燊 13 佛光寺东大殿平面柱网为 C P156 A 单槽 B 双槽 C 金厢斗底槽 D 分心槽 14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的实例是 A P17 A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 西安半坡村遗址 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D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15 原始社会晚期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 A P17 A 干阑式建筑 B 木骨泥墙房屋 C 穴居 D 巢居 16 我国已知最早的庭院式建筑是 C P24 A 西安半坡遗址 B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D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 17 我国已知最早 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是 B P24 A 湖北蕲春建筑遗址 B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D 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 18 我国瓦的普遍使用是在哪个时期 B P26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 19 我国砖的使用始于 A P25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 20 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的设计人是 B A 李诚 B 李春 C 宇文恺 D 鲁班 21 园冶 的作者是 C A 李诚 B 李春 C 计成 D 苏东坡 22 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是指 A P216 A 五台山 九华山 峨嵋山 普陀山 B 五台山 武当山 峨嵋山 普陀山 C 武当山 九华山 峨嵋山 普陀山 D 武当山 五台山 峨嵋山 九华山 23 著名的 考工记 成书于 C P55 A 春秋 B 西周 C 战国 D 商 24 明朝天坛祈年殿三檐颜色为 D 封面 A 全部青色 B 全部绿色 C 全部淡蓝色 D 分别为青 黄 绿三色 25 体形环境 建筑设计教学思想是由谁提出的 A A 梁思成 B 黄作燊 C 柳士英 D 杨廷宝 26 园冶 是哪个朝代的著作 A A 明 B 唐 C 宋 D 清 27 宝城宝顶 始见于 D 代帝王陵墓中 P140 A 秦 B 唐 C 宋 D 明 28 现存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凿于 A P188 A 北魏 B 北周 C 隋 D 唐 29 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 B P17 A 干阑式建筑 B 木骨泥墙房屋 C 穴居 D 巢居 30 我国宋代的建筑官书是 C A 木经 B 考工记 C 营造法式 D 工程做法 31 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在年代上与山西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及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相比 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C A 略早于南禅寺正殿和隆兴寺摩尼殿 B 略早于南禅寺正殿 略迟于隆兴寺摩尼殿 C 略迟于南禅寺正殿 早于隆兴寺摩尼殿 D 与南禅寺正殿同年 早于隆兴寺摩尼殿 32 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 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 古人把东 北 西 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 叫作四象 四象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指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 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 33 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 城的风貌 P43 西汉长安 唐长安 北宋汴梁 明南京 34 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 标准和规范 是指 P44 营造法式 木经 冶园 工程做法 35 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 小雁塔 摩尼殿 飞云楼 西安钟楼 36 斗栱在 营造法式 的各作制度中属于 B A 小木作 B 大木作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7 在汉朝 规定在皇帝登位 年开始营造皇陵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38 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是 P139 唐乾陵 汉文帝灞陵 汉武帝茂陵 宋裕陵 39 下列属于道教建筑的是 P216 洛阳白马寺 武当山建筑群 天龙山石窟 安徽九华山建筑群 40 浙江普陀山供奉的是 菩萨道场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地藏菩萨 观音菩萨 41 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P157 山西佛光寺大殿 山西应县木塔 蓟县独乐寺山门 河北正定隆兴寺 42 天坛祈年殿的屋项形式是 庑殿式 歇山式 攒尖式 复合式 43 下列属于楼阁式塔的是 p178 河南嵩岳寺塔 小雁塔 苏州虎丘塔 云南大理三塔 44 天安门的屋项形式是 庑殿式 歇山式 悬山式 复合式 45 我国已知最早在室内地面和墙上采用白灰抹面的时期是 B P19 A 原始社会中期 B 仰韶中期 C 仰韶晚期 D 龙山时期 46 唐长安城主要行道树是 A P69 A 槐 B 榆 C 柳 D 桃 47 三间四耳 是哪地民居的布局方式 D A 北京四合院 B 苏州住宅 C 徽州民居 D 云南一颗印 48 著名的 瘦西湖 在我国的 A P218 A 扬州 B 苏州 C 无锡 D 杭州 49 庐山草堂是谁的作品 A P193 A 白居易 B 杜甫 C 王维 D 李白 50 中国国土上最早开办建筑科的学校是 D A 苏州工业专门学校 B 东北大学 C 北平大学艺术学院 D 满州工业学校 二 二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分 共 15 分 1 单槽单槽 宋代殿阁内部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 一列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 2 双槽双槽 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 两列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 唐大明宫含元殿 北京故宫太和殿 3 分心斗底槽分心斗底槽 P533 图 160 简称分心槽 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 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平面等分 4 金箱斗底槽金箱斗底槽 P535 图 156 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 殿身内一圈内柱 将殿身空间划分成两部分 即内外两圈柱 如 佛光寺大殿平面图 5 副阶周匝 P536 图 6 塔身 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 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 3 抬梁式和穿斗式 P4 抬梁式 结构特征为柱上立梁 梁上立短柱 短柱上再立短梁 穿斗式 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形成一榀榀房架 檩条搁置柱头上 在沿檩条方向 再用斗枋把柱 子串联起来 形成整体框架 4 四阿顶 要求附图 p7 又称庑殿顶 也称五脊殿 5 生起 P534 屋宇檐柱处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 2 12 寸 其余檐柱依次逐柱升高 6 侧脚 P535 建筑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 柱头向内收进 增加木构架内聚力 明代以后废弃不用 7 黄肠题凑 P536 汉代帝王墓 用柏木叠成墙 墙内放棺椁 柏木端部指向棺椁 8 斗拱 答 斗 升 拱 昂斗 升 拱 昂 组成 水平放置的方形斗斗 升升和矩形的拱拱及斜置的昂昂组成 结构作用 将屋檐的荷载传递到立柱 装饰作用 是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度 象征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 又作为重要官式建筑的尺度标准 9 雀替 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 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10 大木大式 大木大式 和 大木小式 是清式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 有斗拱和无斗拱建筑的不同处 理 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 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11 抱厦 主建筑一侧突出 1 间或 3 间 12 小木作 建筑中非承重的装饰木构件的处理 有门 窗 隔断 栏杆等 13 大木作 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 宋代李诫 营造法式 其中将建筑的木料工程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两大类 凡与建筑整体 木框架构有关的构件的规格 工料 归入大木作范围 大木作包括材 斗拱 栋 梁 柱等 14 推山 庑殿顶的处理方法 将正脊向两端推出 四条垂脊由 45 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 并使 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P279 15 收山 歇山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处理 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 但 引起结构上的变化 P279 17 叉柱造 用于楼阁式建筑中 多层 上层檐柱柱脚十字或一字开口 叉落在下层平坐铺作中 心 柱底置于铺作栌斗斗面之上 叉柱造可以增强上下层之间的联系 加强整个构架的稳定性 18 缠柱造 它是下层柱端 增加的一斜梁 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 结构外观稳妥 但要加梁 角部 各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 19 覆斗方上 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一种封土形制 就是在地宫上方用黄土堆成三阶逐级收缩的方 形夯土台 形状很像倒扣的斗 这种封土形制沿用的朝代最多 自周朝一直延续到隋朝 之后 又 被宋朝选用 20 宝城宝顶 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一种封土形制 是在地宫上方 用砖砌成圆形 或椭圆形 围 墙 内填黄土 夯实 顶部做成穹隆状 圆形围墙称宝城 穹隆顶则称宝顶 这种形制用于明清两 朝 清朝的宝城宝顶多为椭圆形 21 偷心造与计心造 跳头上不置横栱的称为偷心造 常用于唐宋建筑 跳头上置横栱的称为计心 造 金 元以后常用 22 平身科 在柱间额枋上的斗栱 营造法式 称为补间铺作 清朝称平身科 P5 23 坐斗 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 构件称为坐斗 大斗 宋为栌斗 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 位于跳出 的翘 宋称华拱或卷头 头上的叫十八斗 宋称交互斗 位于里跳或外跳横拱二端上的叫三才升 位于坐斗正上方横拱二端上的叫槽升子 均相当于宋代的散斗 24 阑额 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 有时两根叠用 上面的清谓之大额枋 即阑额 下面的叫小 额枋 由额 二者用垫板 额垫板 25 普拍枋 也称平板枋 位于阑额之上 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27 移柱法 减柱法 宋辽元金 常将若干内柱移位 或减少部分内柱的处理 以获取较大的室内 空间 29 叉手 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斜短木构件 固持脊檩 P532 30 一池三山 神话传说中 东海有蓬莱 方丈 瀛洲三座仙山 为神仙居所 帝王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 从 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 瑶池三仙山 始 一池三山 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布局方式 31 乳袱 两步架的梁 宋称乳袱 清称双步梁 附录 1 32 草袱 天花板以上的梁 未经艺术加工或处理粗糙 附录 1 33 明袱 天花以下的梁 与草袱相对 附录 1 34 穿插枋 挑尖随梁 明清建筑在檐柱和老檐柱之间 用枋料加以串联 提高木构架的稳定性的水 平构件 35 勾阑 就是栏杆栏杆 木制或石制 P533 36 寻杖绞角造 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 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 37 寻杖合角造 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38 鹅颈椅 近水的厅 轩 亭常在临水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也称美人靠 39 罩 用于室内 是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几何图案或缠交的动植物等 起着隔断空间和装饰的作用 P288 40 支摘窗 支窗是可以支撑的窗 摘窗是可以取下的窗 后来合在一起使用 叫支摘窗 P289 41 平闇 唐宋的小方格天花 不做彩画 P534 42 平棊 唐宋的大方格天花 格内雕花 彩绘 P534 43 藻井 建筑中顶部的装饰手法 将建筑物顶棚向上凹进如井状 四壁有藻饰花纹 目的是突出主 体空间 P289 44 阶级踏步 在踏跺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45 如意踏步 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 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 形式自由 P264 46 瓜柱 一种短柱 立在两层梁架之间或梁檩之间 47 和玺彩画 48 旋子彩画 49 苏式彩画 50 栱 栱是置于坐斗口内或跳上的短横木 P277 四 作图 1 河南偃师二里头 1 号宫殿遗址 平面 我国最早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P21 2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平面 立面 立面见附图 平面 P181 12 边形 3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平面 立面 剖面 4 西安荐福寺小雁塔 透视 见附图 或 P40 5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 平面 立面 6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平面 立面 7 晋祠圣母殿 平 立 8 北京天坛平面 P131 9 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正立面 见附图 10 图示 落地明造 11 北京天坛祈年殿正立面图 见附图或封面 12 南禅寺大殿正立面图 13 抬梁式木构架剖面图 14 穿斗式木构架剖面图 15 重檐庑殿立面 16 重檐歇山立面 17 歇山顶立面 五 简答题五 简答题 每小题 5 分 共 20 分 1 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1 宫城为核心 居全城中央 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2 宫城内前朝后寝 3 有一条明显的以三朝五门为主的中轴线 4 采用棋盘式道路网 环绕宫城对称布置 5 一般有三道城墙 2 中国古代书院特征 1 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 2 礼乐相承的群体组织原则 3 强烈浓厚的文教气息 亲切的空间尺度 朴实无华的建筑 大量运用书画匾联 3 简述典型三进北京四合院的基本组成和特征 P98 P99 4 中国古代大门的基本组成及类型 答 中国古代大门的基本组成有 门扇 门框 门斗 门头 门脸等 类型有 城楼门 殿式门 屋宇式门 随墙式门 牌坊门等 5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装饰手法 答 1 象征与比拟 1 形象比拟 如松鹤长寿 龟鹤延年 2 谐音比拟 如 狮 与 事 莲 与 连 年 鱼 与 余 蝠 与 福 等 3 特征比拟 4 数字比拟 2 装饰程式化 3 装饰中情节内容的表现 6 斗拱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答 斗 升 拱 昂斗 升 拱 昂 水平放置的方形斗斗 升升和矩形的拱拱及斜置的昂昂组成 结构作用 将屋檐的荷载传递到立柱 装饰作用 是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度 象征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 又作为重要官式建筑的尺度标准 7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常见的结构类型及其特征 8 中国明清江南私园特征 答 1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2 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 3 园以景胜 景因园异 4 山贵有脉 水贵有源 5 动中观静 静中有动 6 隔而不断 通而不露 7 诗情画意 情景交融 9 中国古代宫殿布局特点 1 三朝三门 与 三朝五门 制度 2 前朝后寝 制度 3 轴线组织院落式布局 10 中国古代屋顶曲线的基本形式和形成原因 1 檐口曲线 2 屋面曲线 3 屋脊曲线 屋顶曲线的形成原因 1 举架 举折 做法 2 反宇向阳 3 排送雨雪 4 建筑审美 了解反宇向阳 tw node 913 11 中国佛塔的基本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12 三山五园 的基本组成 三山五园 是指北京西北部的皇家园林群的统称 这些园林兴建于清康熙时期 兴盛于乾隆时期 大多在 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 三山是指万寿山 香山和玉泉山 三座山上分别有静宜园 静明园 清漪园 后为颐和园 此外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 统称五园 13 简述汉传佛教寺庙建筑布局特点 佛寺不论规模地点 布局有一定规律 平面方形 一般是座北面南 从山门 寺院正门 山门殿 天王殿 大雄宝殿 主供菩萨殿 法堂 藏经这一条南北轴线来组织空 间 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 周围用廊屋或楼阁围来 对称而严谨 汉传佛教汉传佛教 为北传佛教中的一支 主要以大乘佛教为主 大乘佛教为主 在历史上 汉传佛教同时受到北传佛教与南传佛教的影响 但以北传佛教的影响力较大 南传 佛教只在云南等地流传 汉传佛教的影响力 伴随中国势力传播到传播至朝鲜半岛 日本与越南等 地 并且影响了后世的藏传佛教 4 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取材方便取材方便 承重承重结构与围护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分离分离 所谓 墙倒屋不塌 抗震抗震性能好 施工快施工快 维修 搬迁方便维修 搬迁方便 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 属生态生态建筑 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 适用于不同适用于不同气候的南北地区地区 缺限 木材越来越少 造成生态生态的破坏 不耐火火 不耐潮湿潮湿 不耐腐蚀腐蚀 不耐虫蛀虫蛀 不耐久 采用简支梁体系 难以满足大空间难以满足大空间的需求 15 试简述春秋时期编写成书的 周礼 考工记 谈到帝王之都的设计时 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一段话的基本含义 P55 答 都城九里见方 每边辟三门 纵横各九条道路 南北道路 宽九条车轨 东面为祖庙 西面为 社稷坛 前面是朝廷寝宫 后面是市场和民居 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 16 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哪四个阶段 P116 1 茅茨土阶 的原始阶段 2 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3 宏伟的宫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4 纵向布置 三朝三门 的阶段 17 简述中国古代槅扇门的基本组成 安装于建筑的金柱或檐柱间带格心的门 也称格扇门 格子门 由外框 右边挺和抹头组成 隔心 又称格心 花心 裙板 绦环板及若干抹头组成 一般为四扇 抹头数目常有四 五 六 三种 也有少数的 二抹 称为落地明造 三抹 18 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P315 分为和玺和玺 旋子 苏式旋子 苏式三大类 和玺彩画 清代彩画制度中等级最高 仅用于宫殿 皇家坛庙宫殿 皇家坛庙的主殿 堂 门等主体建筑上 用金用金 量较大 旋子彩画 等级次于和玺 应用范围很广 以带旋花为主体进行构图 旋花纹饰为旋纹 苏式彩画 苏州始用 常以人物人物故事 山水 花鸟 虫鱼山水 花鸟 虫鱼 异兽 流云 博古等绘画及各种万字万字 回纹回纹 夔纹 锦纹锦纹等为图案为画题 19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有哪些 请画出简图表示可加文字说明 不少于五种 P7 庑殿 歇山 悬山 硬山 攒尖 20 试分析紫禁城规划及建筑特点 规划特点规划特点 建筑特点 建筑特点 21 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 唐代建筑柱础矮平 柱身矮 举折平缓 斗拱宏大 出檐深远 舒展大气 宋代柱身加高 举折变陡 斗拱减小 补间铺作增加 屋顶组合多样化 装饰丰富多彩 雕刻也很 精美 建筑呈现秀丽 精巧的特点 22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有哪些 请画出简图表示可加文字说明 23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分期 P54 第一阶段 城市初生期 周以前 第二阶段 里坊制确立期 春秋至汉 第三阶段 里坊制极盛期 三国至唐 第四阶段 开放式街市期 宋以后 24 试述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P39 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 严整而又开朗 1 规模宏大 规划严整 唐长安城 2 建筑群处理成熟 突出主体建筑空间组合 强调纵向轴线 如大明宫内 从丹凤门 龙尾道 韩元点 宣政殿 紫宸殿 到蓬莱山 轴线长 1600 米 3 木构建筑群 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 而不再需要依赖夯土高台 如大明宫麟德殿 4 设计和施工水平提高 掌管设计与施工的建筑设的民间技术人员 称 都料 柳宗元的 梓人 传 有描述 5 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砖石仿木 加工精细 6 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无纯粹装饰的构件 无歪曲材料性能以屈从装饰 斗拱结构职能 明确 力与美的统一 色调简洁明快 屋顶舒展平原 门窗朴实无华 25 试述宋代建筑的发展与革新 P45 1 城市结构与发生根本变化 废弃废弃 里坊制里坊制 2 出现了政府颁布的 营造法式营造法式 出现了古典的模数制 出现了古典的模数制 3 建筑群组合方面加强建筑群组合方面加强 在总平面上加强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 衬托出主体建筑 4 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小木作发达小木作发达 5 砖石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6 园林园林兴盛 26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特征 P294 包括粉刷 油漆 彩画 壁画 雕刻 以及建筑材料和构件的装饰 P292 的定义较为狭义 1 有些装饰单纯为了美感 如壁画 雕刻等 有些从功能和技术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如粉刷 油 漆和彩画 2 大木作装饰 对结构构件以适当的加工 与结构的力学适应 小木作装饰 千变万化 使建筑富有活力 石雕和砖雕 不同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形成了质感 纹理 风格各异的效果 屋顶装饰 有各种式样的鸱吻和宝顶 等等 3 装饰除了使建筑具有艺术形象 更让建筑具有了思想内涵和代表性 27 试述明代建筑的发展特点 1 砖普遍使用于民居砌墙 2 琉璃面砖 琉璃瓦应用广泛 3 木结构方面 经过元代的简化 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 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 梁柱整体性 加强 构件卷杀简化 4 建筑群的布置更加成熟 北京十三陵 北京故宫 5 私园发达 6 官式建筑的装修 彩画 装饰日趋定型化 28 五门制度及清代皇城五门 五门制度 皋门 库门 雉门 应门 路门 清代皇城五门 天安门 端门 午门 太和门 乾清门 29 试述清代建筑的发展特点 1 园林极盛期 三山五园 2 藏传佛教兴盛 如 外八庙 3 住宅建筑百花齐放 丰富多彩 4 简化单体设计 提高群体与装修水平 工程做法 将官式建筑做法固定下来 5 建筑技艺有所创新 30 解释 臧文仲居蔡 山节藻棁 何如其知也 的含义 臧文仲 鲁国的大夫 居 在家养 蔡 大乌龟 山节藻棁 形容屋子气派 漂亮 节 柱头斗拱 山节 在斗拱上画着山 棁 梁上短柱 藻棁 在短柱上画着海藻 原意 孔子说 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龟 藏龟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状 短柱上画以水草花纹 他 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 含义 臧文仲被称为 智者 但他不顾周礼不顾周礼规定 修建了藏龟的大屋子 装饰成天子宗庙的式样 装饰成天子宗庙的式样 是是 僭越僭越 之举了 所以 孔子指责他 不仁 不智 31 解释 如跂斯翼 如矢斯棘 如鸟斯革 如翚斯飞 的含义 出自诗经诗经 小雅 斯干 跂 q 踮起脚跟站立 翼 端庄肃敬的样子 棘 此指箭羽翎 革 翅膀 宫室端正如人正立 檐角如箭有方棱 又像大鸟展双翼 又像锦鸡正飞腾 32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内容 1 从做法上分 大小木作 砖石作 瓦作 油漆 彩画等 2 从形态及表现的内容看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 几何图案 树木花卉 禽鸟 走兽动物图案 山水风景 人物神仙 故事戏曲 博古杂宝 其他题材 33 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设计著作建筑设计著作 春秋时期 考工记 提出了最早的都城的规划思想 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市朝一夫 翻译 都城九里见方 每边辟三门 纵横各九条道路 南北道路 宽九条车轨 东面为祖庙 西面 为社稷坛 前面是朝廷寝宫 后面是市场和民居 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 五代 喻皓的 木经 木经 是一部关于房屋建筑方法的著作 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木结构建筑手册 后来失传了 仅北宋沈括在 梦溪笔谈 中有简略记载 木经 的问世不仅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交流和提高 而且对后来建筑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李诫编著的 营造法式 一书 在很多部分上都是从 木 经 上参照的 宋朝 李诫的 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 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 木经 的基础上编成的 是北宋官方颁布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 施工的规范规范书 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 段 明代 鲁班经 计成 园冶 园林专著 明 计成著 强调园林设计 三分匠 七分主人 主人 不是园主 而是主持的设计师 尊重自然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清代 工部 工程做法 清工部工程做法 和宋代李诫 营造法式 是中国古代由官方颁布的关于建筑标准的仅有的两部 古籍 梁思成在三十年代对 清工部工程做法 进行深入研究 取得丰硕成果 著成 清式营造则例 和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 二书 34 写出中国塔五种主要类型 并各举一实例 说明建造年代和地点 楼阁式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应县木塔 辽 西安大雁塔 唐 密檐式塔 河北登封嵩岳寺塔 北魏 西安小雁塔 唐 单层塔 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 隋代 喇嘛塔 北京妙应寺白塔 元代 金刚宝座塔 北京真觉寺 金刚宝座塔 明 35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 P71 1 方形平面 依 考工记 而建 2 宫城位于中轴线南侧 3 道路布局呈棋盘方格网布局 主次干道 胡同分区明确 4 水系规划合理 5 居住单元为分散的坊 皇城偏南 包括宫城 太液池 36 营造法式 及其成就 是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 将作监李诫在继承总结了古代传统 又根据当时工匠经验编订 书中分五个部分 共 34 卷 记载了北宋宫殿 寺庙 官署 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 模数的制定和运用 设计 技术 装饰 管理等方方面面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这本书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资料 37 北宋东京城的特点 P71 1 有三重城 宫城 都城 罗城 外城 宫城前有三道的御街 2 布局开放 取消里坊制 商业发达 城市生活多样化 出现了大型商业游乐场所 瓦肆 3 四水贯都 对城市用水 漕运 排水有益 38 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建筑的造型特点 唐代建筑总体风格 规模宏大 气魄雄浑 柱础矮平 柱高约等于明间面阔 柱身较矮 斗栱尺度大 补间铺作数量少 屋面坡度平缓 出檐深远 建筑装饰简洁有力 39 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斗拱的结构机能大大减弱 成为纯装饰构件 斗拱的比例大大缩小 补间铺作的数量增加 柱的比例细长了 唐宋 1 8 1 9 清 1 10 屋面举折加大 坡度变陡 出檐深度减小 柱的升起 侧脚 卷杀不再采用 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了 40 谈谈你对学习中国建筑历史意义的认识 41 结合典型实例分析中国清代皇家园林的特征 1 规模浩大 面积广阔 建设恢宏 金碧辉煌 尽显帝王气派 如 清代的清漪园占地近 300 公顷 2 南北交融 中西合璧 建筑风格多姿多彩 江南私家园林始终为皇家园林提供着取之不尽的艺术营养 明代中叶以来 北方园林就开始刻意模 拟江南私园的造园手法了 至清代此风更甚 特别是康乾时期达到了顶峰 他一手促成了北方和南 方 皇家和私家园林的大融汇 从皇家园林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园林风格 如杭州苏堤六桥 苏州 狮子林 镇江宝塔等景色 也可看见少数民族风格的塔 屋宇结构等雄风 如北海的藏式白塔 甚 至还有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的 西洋景 如圆明园 3 功能齐全 皇家园林中集处理政务 寿贺 看戏 居住 园游 祈祷以及观赏 狩猎于一体 六 论述题六 论述题 共 15 分 1 简述中国古代庭院式建筑组群模式的形成原因和空间审美意匠 中国古代庭院式建筑组群模式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7 分 1 传统庭院式组群本身所具有的较强的作用和功能 1 空间聚合功能 2 场所调适功能 3 气候调节功能 4 安全戒卫功能 5 审美怡乐功能 6 伦理礼仪功能 2 传统庭院式组群能满足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对建筑的要求 1 能满足传统封建 礼 制文化对建筑的要求 2 能满足传统 宗法 伦理 文化对建筑的要求 3 能满足 天人合一 传统哲学思想对建筑的要求 4 能满足传统中庸审美对建筑的要求 中国传统庭院式组群空间审美意匠主要有 3 分 1 突出建筑的空间美 2 突出多层次的复合空间 3 突出建筑组群空间的时空构成 4 突出单体 门 的铺垫作用 答题需要展开说明 2 结合典型实例 简述中国近代 固有形式 建筑思潮的表现特征和形成原因 答 中国近代 固有形式 建筑思潮主要有三种表现特征 宫殿式 混合式 以装饰为特征 的现代式 形成原因主要是 1 西方技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 中国近代的爱国主义思潮 3 中国 传统的文化特质 4 建筑师的素质 答题需要展开论述 3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基本特征 答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征主要有 一脉相承 延续不断 木构为主 表现独特 官式为 主 等级严格 群体为主 讲究环境 规模宏大 规划严整 文学艺术 综合 表现 民族地方 多种多样 答题要展开论述 4 简述中国传统礼制文化在古代建筑中的具体表现 答出纲要得 7 分 适当展开论述得 3 分 答 礼对建筑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建筑类型上形成一整套庞大的礼制性建筑系列 而且把这些礼制 性建筑摆到建筑活动的首位 礼对建筑的影响 其次表现在无论是城市 建筑群 还是建筑单体 建筑做法上 都表现出强烈的 等级现象 1 城制等级 2 组群等级 3 间架做法等级 4 装饰 装修等级 5 数的等级 基于礼的需要而形成的建筑等级制度 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现象 它对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产生了 一系列重大影响 最突出的有两点 一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的形制化 不同类型的建筑 突出的不是它的功能特色 而是它的等级 形制 凡是同一等级的建筑 就用同一的形制 二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程式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