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的动物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方案.doc_第1页
英语中的动物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方案.doc_第2页
英语中的动物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方案.doc_第3页
英语中的动物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方案.doc_第4页
英语中的动物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方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语中的动物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方案一、活动年级:2006级高二年 二、指导教师:许瑞莲三、课题背景:一同汉语一样,英语作为一种外族语,自然反映一种外族文化,动物名称是这种外族语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有大量业已存在以动物名称为喻体的习语。其特点是:形象生动直观,容易产生直接的意象效果,由此可使人联想到其内在的文化喻义。如下列习语:(1)as mad as a March hare像三月的野兔疯狂;(2)like a red rag to a bull肯定会使人生气;(3)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穷得像一只教堂的老鼠;(4)very like a whale很像一条白鲸;(5)like a bat out of the hell像冲出地狱的蝙蝠似的;(6)mad as a hatter像帽商一样疯疯癫癫。以上习语的比喻四、研究目的意义:随着英语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学生学习英语不应该再仅仅是学习它的语言表达,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更多的应该侧重其语言所涵盖所体现的文化内容。通过研究中英语中的动物文化,使得语言学习更生活化、真实化,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活动,增强学习主体意识,自主自发地去发掘体会西方人与中国人的文化异同点,熟悉并尊重文化差异有助于其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英语,扩展其文化知识的范围。并且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增强课堂凝聚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与交流,达到寓知识于活动之中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 五、活动步骤:1成立课题小组,学生支持讨论,准备开题报告:在教师指导下,成立课题小组,召开学生活动方案设计讨论会,和学生一起讨论课题背景、研究任务、研究方式、研究计划,准备开题报告,确定小组研究的内容。2小组成员分工,整理资料:小组成员上网、到图书馆查询资料、收集和整理资料;召开小组成员会议,讨论交流。3小组成员集中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讨论交流: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信息与材料,确定研究方向。教师不确定中心发言人,不划定发言范围,不安排发言顺序,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发表意见。小组成员的发言可以是一个问题的充分阐述,也可以是只言片语,对某一问题的补充。4.撰写调查报告,展示研究成果:指定一人撰写调查报告,回顾活动过程,阐述小组观点,以及自己的活动收获;召开小组成员会议,讨论调查报告的修改意见;展示研究成果,进行结题报告。六、讨论内容:1引导学生讨论活动内容:一个课题活动方案,就是一个课题的活动计划,那么这个方案应该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课题背景、活动意义、活动步骤、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成果展示、小组成员的分工等。2引导学生讨论课题背景、目的意义七、成果评价。成果评价包括活动过程和活动终结评价,既评活动的过程中的表现,也评价成果展示的质量;既评价小组活动,也评价小组成员。八、活动总结。活动总结包括小组成员总结和指导教师总结。学生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认识,指导教师总结活动的成败得失,并对小组活动作出相应的评价。 晋江一中2006年级高二年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课题编号200602111课题名称英语中的动物文化 小组编号指导教师许瑞莲课题组长黄冰玲小组成员林清清 谢龙凤 李双玲 王娇芬 尤丽芳课题的背景分析一同汉语一样,英语作为一种外族语,自然反映一种外族文化,动物名称是这种外族语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有大量业已存在以动物名称为喻体的习语。其特点是:形象生动直观,容易产生直接的意象效果,由此可使人联想到其内在的文化喻义。如下列习语:(1)as mad as a March hare像三月的野兔疯狂;(2)like a red rag to a bull肯定会使人生气;(3)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穷得像一只教堂的老鼠;(4)very like a whale很像一条白鲸;(5)like a bat out of the hell像冲出地狱的蝙蝠似的;(6)mad as a hatter像帽商一样疯疯癫癫。以上习语的比喻课题活动的目的与意义随着英语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学生学习英语不应该再仅仅是学习它的语言表达,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更多的应该侧重其语言所涵盖所体现的文化内容。通过研究英语中的动物文化这一途径,使得语言学习更生活化、真实化,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活动,增强学习主体意识,自主自发地去发掘体会西方人与中国人的文化异同点,熟悉并尊重文化差异有助于其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英语,扩展其文化知识的范围。并且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增强课堂凝聚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与交流,达到寓知识于活动之中的目的。 活动步骤阶段时间(周)主要任务阶段目标第一阶段第三周学生选题做好协调工作第二阶段第四周师生见面教师布置开题活动,课题活动方案设计第三阶段第五周筹备开题活动形成开题报告,课题活动设计方案第四阶段第六周开展开题活动各小组在班级开展开题活动,缴交电子文档第五阶段寒假开展课题活动根据预定的计划开展活动,准备相关材料第六阶段高二下五一期间开展结题活动完成结题报告,心得体会,缴交所有活动材料成 员分 工各小组分为三分之一,第一部分人收集相关资料,做好预备工作,第二部分人做好活动的相关布置和总体目标规划,第三部分人做好课外的相关活动。其中丁春秀为组长组织各个阶段的实践活动,落实文字资料,负责并撰写了总结报告活动形式开会讨论、上网查资料、调查访问的单位或对象校内校外活动所需条件图书馆相关书籍报刊上网室网络资源实验室交 通公共汽车、自行车其 他预期成果论文( )调研报告( )制作模型( )实验报告( )其他( )成果形式文字( )图片( )实物( )音像资料( )网页( )其他( )指导教师意见小组成员参与探究学习的态度积极,成员间的协作情况良好,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研究的,在探究学习过程对中的获得体验,小组成员创新精神的体现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小组成员围绕一个共同课题进行合作互助,收集筛选资料,其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加强了,主体精神、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所收集信息资料的完整、正确,课题总结的价值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成果展示内容组织的有条理,成果展示的效果良好其它说明晋江一中 2006 年级高 二 年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总结表小组编号: 200602111 2008年 6月 2 日指导教师许瑞莲课题名称英语中的动物文化课题组长黄冰玲小组成员林清清 谢龙凤 李双玲 王娇芬 尤丽芳总 结 内 容(背景简介、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意义分析、意见建议)一、背景简介动物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正日益增大,已成为人们日常娱乐休闲的主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西方在语言运用、文化底蕴上的区别差异,也属于跨文化交际的活动范畴。通过研究,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认识到中西方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评价小组成员参与探究学习的态度积极,成员间的协作情况良好,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研究,在探究学习过程对中的获得体验,小组成员创新精神的体现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三、结果评价小组成员所收集信息资料的完整、正确,课题总结的价值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成果展示内容组织的有条理,成果展示的效果良好四、意义分析随着英语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学生学习英语不应该再仅仅是学习它的语言表达,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更多的应该侧重其语言所涵盖所体现的文化内容。通过研究中西方电影片名翻译这一途径,使得语言学习更生活化、真实化,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活动,增强学习主体意识,自主自发地去发掘体会西方人与中国人的文化异同点,熟悉并尊重文化差异有助于其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英语,扩展其文化知识的范围。并且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增强课堂凝聚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与交流,达到寓知识于活动之中的目的。 五、意见建议1、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2、指导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监控应及时、准确,注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上,更应及时协调各方面的问题。3、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大胆实践,同时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晋江一中 2006 年级高 二 年研究性学习评价表小组编号2007064课题名称中西电影片名翻译组长黄冰玲指导教师许瑞莲项目评价参考标准得分选题 所选课题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研究价值109过程 小组成员间参与探究学习的态度1010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研究的情况109 在探究学习过程对中的获得的体验1010 小组成员间的协作情况1010 小组成员创新精神的体现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1010成果 所收集信息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109 课题总结的价值1010 成果展示内容组织的条理性108 成果展示的效果1010总得分以上每小项均为10分,总分为100分95小组成员研究性学习成绩姓名评 语等级黄冰玲身为组长,能独立、有序地组织各个阶段的实践活动,落实文字资料,内容组织有条理性,工作认真负责并撰写了总结报告优林清清以较大的热情、严谨的态度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积极参与资料的查找和整理以及实验探究等工作,认真撰写心得体会。优谢龙凤以较大的热情、严谨的态度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积极参与资料的查找和整理以及实验探究等工作,认真撰写心得体会。优李双玲以较大的热情、严谨的态度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积极参与资料的查找和整理以及实验探究等工作,认真撰写心得体会。优王娇芬以较大的热情、严谨的态度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积极参与资料的查找和整理以及实验探究等工作,认真撰写心得体会。优尤丽芳以较大的热情、严谨的态度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积极参与资料的查找和整理以及实验探究等工作,认真撰写心得体会。优英语中的动物文化结题报告指导教师:许瑞莲 组长:黄冰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活动及其成果以 及对成果的享用(沐莘)。文化内容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投射、凝结和表现。人类的不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 不同的文化内容。文化丛是具有特殊性的一种文化在一定时空内的存在(沐莘)。动物文化丛的文化内容 是长期以来人及其生存环境辩证地相互作用的积极成果,是各种知识、价值、愿望、信仰、立场态度、行为准 则以及周围一切关系之总和。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体现了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丛的特色。 一、词与联想 词汇是民族文化内涵的载体。词汇通常由事物的外形或性质、以及相关的典故引发联想意义。由于语言与 文化的密切关系,词汇的联想意义总是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内涵。语言具有两方面的特点:共性和相对性,而 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相对性。语言中的词汇共性联想来自我们对人类自身以及赖以生存的一切外部 条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文化背景所存在的共性所达成的种种共识。在动物文化丛的比喻喻义中,我们都认为 鸽子象征着和平(the dove of thepeace), 狮子勇猛(as bold/brave as a lion),狐狸狡猾(as cunn ing as afox),驴子顽愚(as obstinate as a donkey)等等。但是,由于各国文化历史发展的渊源不同, 孕育文化的土壤不同,语言的词汇意义在社会文化的交流过程中,熏染上了民族文化的个性色彩,产生了语言 的相对性。因此,语言的词汇意义除了概念意义外,还添上了几分异彩斑斓的内涵意义或联想意义。因为, 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上的意义,还有内涵、情感的牵连涉及许多联想的意义(王佐良)。 从大量用于描述动物的比喻来看,同样一个词虽说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却往往因 民族文化的不同背景而引发了不同程度的联想相同或部分相同或无任何联想或更为丰富的联想,乃至于失 去或淡化了概念意义。而由此引申的意义和文化信息还可能包含着不同民族人民对客观事物的感情态度,或喜 恶或褒贬,甚至还可能浸透着一种文化精神和蕴藏着一定的社会意义。如英汉两种语言都有龙的概念,但 dragon在英语文化中只是一种会吐火伤人的怪物,是魔鬼撒旦(the old dragon),是凶险邪恶的象征。 但在汉语文化中,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 帝王的象征,后来引申为高贵、珍异的象征。这便给语言词汇意义增添了一层文化内涵,如龙颜、龙袍 、人中之龙、望子成龙等等。在中国这龙的故乡,龙文化丛发展到今天,虎啸风生,龙腾云 起,龙的传人给龙的文化注入了龙的精神,中华民族是不掘不挠的中国龙。这不仅赋予了 龙以深厚的感情意义、丰富的联想意义,更赋予了它深远的社会意义。龙文化丛成了中国文化的特产 ,它体现着一种民族文化的个性。 二、本体、喻体与喻义 不可否认,动物文化丛的比喻展示了文化丛中一道奇丽的风景线。尤其是成语系统中的习用语、成语、俗 语、谚语、格言、典故等更是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动物文化丛的喻义魅力。其中比喻,大多通过相似联想对 动物本体进行描述,借以构成了比喻的相似事物喻体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对两种不同语言进 行同类文化对比,这有助于理解其中喻义的文化内涵,有助于阅读理解和欣赏,更有助于增进对两种优秀文化 的交流和交融。 劳动创造语言,生活丰富语言。在动物文化丛众多的本体中,如horse(马)、cat(猫)、dog(狗) 、fish (鱼)等都被比喻赋予了丰富的喻义。它们在表意上言简意赅、思想深刻、寓意深远,洋溢着浓郁的生 动朴实的民间语言的气息。马是英国人早期的生产生活的主要工具,后在生产之余用于赛马等娱乐活动,马象 征着勇气、慷慨大方,也暗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A good horseshould seldom spurred.(好马不用鞭); A good horse can not be of a badcolour.(好马无劣色);Dont change horses in the middle of the river(行到河中不换马);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本末倒置);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贼去关门);Tis a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马有失蹄); back the wronghorse(赌错了马);to talk horse(谈马)等,它们大都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经验之谈。然而,不了解 汉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不了解那些深藏于比喻中的深刻寓意,是很难理解古代赵高弄权,“指鹿为马”,以 及古代帝王马上治天下的治国之举措的社会意义和引申意义的。从塞翁失马到老马识途,又怎 焉知非福?更重要的是,马表现了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宋陆游陇头水)战死沙场 的无畏气慨,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还代表了一种勇往直前,蓬勃向上,势不可挡的民族精神。 一直以来,英国人把狗看成是人类朝夕相伴的忠实朋友。狗的比喻基本上用于褒义来形容和描述事物好的 一面。如,Love me, love my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Dog doesnt eat dog(同类不相残);An old dog barks not in vain(老狗不乱吠);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bo ne (好狗让得好骨头)等等。而在汉语文化中,狗却通常用于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如狗仗人势、狗盗 鸡鸣、狗嘴吐不出象牙等等。常言道:那个猫儿不吃腥。但一旦了解到英国人习惯上以cream喂猫, 而 猫又喜在壁炉的砖墙上取暖,那就会对猫文化丛中的故事产生相应的联想。如, The cat shutsits eyes wh en stealing cream(掩耳盗铃);Like acat swallowed the cream(得意洋洋、自鸣得意);Like a cat onhot bricks(象热锅上的蚂蚁)等。猫在动物这特殊文化丛中扮演着一个不同寻常的角色。大文豪莎士比亚 曾在Romeo and Juliet中创造了a cat withnine lives(猫有九命),作家Lewis Carell在Alice inWond erland 中塑造了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grin like )aCheshire cat (咧嘴傻笑的猫)。 17世 纪未叶发生在Kilkenny 和Irish town两域之间的战斗,产生了fight likeKilkenny cats(死拼,斗得两 败俱伤),给猫披上了战袍。而今天的fatcat 不但被用于指代为竟选出钱的富翁、享有特权 或谋取特权之人,也用于指代文学界的显赫名流。 英文化中的鱼文化丛以其丰富多样、短小精悍,表意明快清晰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鱼情” 、民生的图画。这些比喻配搭传神、寓意深刻、生动形象且又耐人寻味。 如, The great fisheat up the small(大鱼吃小鱼);The best fish smell when theyare three daysold(最好的鱼三天也要变臭 );Never fry a fishtill its caught(鱼未捉到不要忙于煎鱼);The best fish swimnear the botto m(好鱼居水底)等等,汉文化中虽也有相似的生活经验,但是,说起鱼文化,人们更容易联想到直钩专钓 王候的姜太公钓鱼、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得鱼忘筌和鱼跃龙门 等许多富于哲理的历史典故和生活故事。 动物文化丛的文化内容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但它却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动物名称用于指代个 人、党派、学派或民族,无疑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意义。这是因为历史上各民族党派之间长期的政 治、军事、文化、贸易竞争以及频繁的社会交往,民族党派之间的敌意、歧视、偏见情绪在语言中留下的雪泥 鸿爪。如果说戴奥真尼斯(Diogenes, 412322 BC)自称为theDog,仍旧代表着一种犬儒主义哲学思 想的话,那么,以下的民族名称等词义贬降多少带有戏谑不恭的意味。 如历史上英国人把青蛙(frog)戏称 作DutchNighti-ngale(荷兰的夜莺),后来有人将荷兰人称之为Nic Frogs。18世纪初苏格兰医生、作家Ar buthnot写了一篇题为The History of John Bull的讽刺论文,把John Bull 这所谓自由民的行为描写成为 当时英国人的标准行为,从此,John Bull成了英国人的正式绰号。1816年Ambe-rst勋爵代表英国(JohnBull )前来中国(china)交涉贸易发展事宜,由于鲁莽行事而导致外交失败,被英国自家报纸漫画成一头闯入瓷器 (china)店中的公牛(bull)a bull ina china shop (行动说话鲁莽之人)。当然,the (old) British Lion(不列颠之狮;英国人)作为英国人的又一别称载入了语言发展的史册,因此也产生了twist the Lions tail(尤指美国记者)说英国人的坏话。 虽然如此,英国人却以Irish Bull(矛盾好笑的错 误)来嘲笑邻近的爱尔兰人。在政治影片中,前苏联却总是被描绘成为大名鼎鼎的the NorthernBear(北极熊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小学家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在1841年的著作年轻的公爵中 首次使用了darkhorse (黑马)来描写一次赛马,后引申暗指在选举中出冷门的候选人意外的后补者 。在美国,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自1874 年后,the Donkey竟成了美国民主党派的别称。 三、英汉动物文化花开并蒂、异曲同工、异彩纷呈 动物文化丛的文化内容涉及面之广,它遍及了民族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在这些不胜枚举、俯拾皆是的动物 比喻中,我们并不否认语言的相对性特征使得词汇的联想受制于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体系和文化传统,受制 于人的心理状态、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制于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但语言的共性毕竟在给我们带来词 汇联想的共性的同时,使民族文化揉入了外来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世界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交融并逐步走向大同 。为更好地传达两种英汉语言动物比喻中的同异文化内蕴,现将部分比喻分类归纳如下: (一)喻体相同,喻义相同,等值对应 a lion at home, a mouse abroad.在家如狮,在外如鼠。 a case of the fox and the grapes.狐狸与葡萄的故事。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the Bible)披着羊皮的狼。 like water off a ducks back如水过鸭背。 to fight like a lion如狮子一样勇猛地战斗。 to ride a tiger 骑虎难下。 to feel like fish out of water感到如鱼离水。 A rat crossing the street is chased by all.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A leopard never changes its spot.(the Bible) 豹子决不会改变其身上的花斑。 He that makes himself a sheep shall be eaten by the wolf. 自己甘作羔羊终必为豺狼所噬。 Dont loose the falcon until you see the hare. 不见兔子不撒鹰。 You cant flay the same ox twice. 一头牛不能剥两次皮。 When the cat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 猫儿不在,老鼠翻天。 One barking dog sets all the street a-barking-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二)喻体相异,喻义相同,意似而形不似。 a sheep among wolves.羊入虎群。 a lion in the way/path.拦路虎。 a rat in a hole.瓮中之鳖。 like a drowned rat.落汤鸡。 like a donkey in a lions hide/like an ass in a lionsskin.狐假虎威。 as tim id as a hare.胆小如鼠。 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牛。 to bell the cat. 老虎头上捉虱子。 to make a pig of oneself.狼吞虎咽。 to hold/have a wolf by the ears.骑虎难下。 to milk the bull.缘木求鱼;叫公鸡下蛋。 to 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如狼牧羊。 to wake a sleeping wolf.打草惊蛇。 to shed crocodile tears.猫哭老鼠。 He killed the goose that laid the golden eggs.杀鸡取卯。 A wise fox will never rob his neigh bours henroost.兔子不吃窝边草。 You can take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not make himdrink.强按的牛头不喝水。 All cats love fish but fear to wet their paws.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三)喻体形象,喻义处延,异中见同,同中见异。 a dog in the manger.占着毛坑不拉屎的人。 a snake in the grass.隐患。 ostrich belief/policy.掩耳盗铃的想法;藏头露尾的智慧政策。 like a donkey between two bundles of hay.优柔寡断。 like a duck in a thunder storm.惊慌失措。 as cross/sulky/surly as a bear.脾气暴躁。 to run like a dear.跑得飞快。 to run like a rabbit.一溜烟地跑掉。 to swim like a duck.识水性。 to die like a rat.被毒死。 to work like a horse.苦干,实干。 to look a gift horse in the mouth.对礼物挑剔。 to play the fox.耍滑头,装假。 to 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 把好人与坏人区别开来。 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济人之急。 to have the digestion of an ostrich.食量大。 to bury ones head ostrich-like in the sand.藏头露尾。 to make a(n), ass/ox/hare/goose/monkey ofsb.愚弄某人。 to make a duck.得零分,得鸭蛋。 to cherish a serpent in ones bosom.姑息恶人;养痈成患。 to run/put ones head into the lions mouth.轻入险境。 to stare like a stuck pig.目瞪口呆。 to 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毅然处断难局。 to take the bear by the teeth.作不必要的冒险。 to have a wolf in ones stomack.饿到极点。 to keep the wolf out of the door.勉强摆脱困境。 to make a lion of somebody.使某人红极一时。 to live like fighting cocks.养尊处优;过好日子。 to make sheeps eyes at somebody.暗送秋波。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别搬门弄斧。 One man/may steal a horse, while another may not look overthe hedge.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 灯。 Give a dog a(n) bad/ill name and hang him. 莫须有之罪。 A stuff/stick is quickly found to beat a dog with.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Hungry dog will eat dirty pudding.饥不择食。 Honey is not for the asss mouth.忠言逆耳。 Dont twist the lions tail.切勿太岁头上动土。 A cat may look at a King.小人物也应有些权力。 总之,英汉两种语言动物文化丛文化内容的产生和发展与不同民族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 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连,它体现着两种文化的种种差异。这些来自社会实践,来自 生产生活而且又不断丰富发展的文化信息,是劳动人民长期的文化积淀,是他们劳动创造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精 华。动物文化丛在语言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只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这朵浪花里旋出来的文化内涵不仅 刺激着人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力,使人们把它们应用到更广泛的意义上,在各种相似的情境中传情表意,它还具 有其它文化丛所不具备的独特文化魅力和无法替代的表现力。研 究 性 学 习 心 得 体 会黄冰玲: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中。文化对词汇的影响最大、最明显”。动物词语在英汉语当中有很广泛的应用。英汉两种文化的异同同样也反映在所使用的文化动物词语中。分析它们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内涵,有益于学习英语、翻译、实践和跨文化交际。 英语中swan(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根据希腊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毕达哥拉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oyster(牡蛎)指沉默寡言的人。据说英国肯特郡产的牡蛎最好,而最好的牡蛎总是口闭得紧紧的;beaver(河狸)指为讨好上司做事过于卖力的人。河狸主要产于北美洲,活动积极,在啮树筑巢方面有很高的技艺和独创性,因此有eager beaver(卖力的河狸)之称,常用来喻指“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但有点急躁的人”,略带有贬义。英语中lion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国王King Richard I由于勇敢过人,被称为the Lion-Heart。英国人以lion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The British Lion就是指英国。英语中有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虎穴),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like a key in a lion hide(狐假虎威),译成汉语时,lion习惯上用“虎”代替,因为中国人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用“虎”来表示勇敢、凶猛、威严。如:虎视眈眈、放虎归山、谈虎色变、为虎添翼、猛虎下山等。 中国人对“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西方人对“dragon”却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在英语中,如果 把一个woman叫做dragon,意思则是她很凶狠,令人讨厌。 英语中,owl是智慧的象征,成语as wise as an owl即是一例。owlish,owlishly则用来形容聪明、机敏、严肃。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owl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常充当裁判。然而,在汉语中猫头鹰的形象就不同了。很多人认为猫头鹰与前兆迷信有关,怕看到它或听到它的叫声,以为碰上它要倒霉。“夜猫子(猫头鹰)进宅”意味着厄运将至。 西方人对bat(蝙蝠)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邪恶的动物。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特别是vampire bat(吸血蝠),提起来就令人恐惧。英语中有as blind as bat, crazy as a bat, a bit batty(有点反常),have bats in the belfry(发痴,异想天开)等坏的联想和比喻。在汉语中,蝙蝠的形象与西方完全不同。因“蝠”与“福”同音,蝙蝠被认为是幸福吉祥的象征。而红蝙蝠则是大吉大利的前兆,因为“红蝠”与“洪福”谐音。 peacock(孔雀)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人们认为孔雀开屏是大吉大利的事。而peacock在英语中的意义基本上是否定的,表示one making a proud or arrogant display of himself(一个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的人)。它不强调孔雀美丽的一面,而强调骄傲的一面,英语中有the young peacock(年轻狂妄的家伙)、proud as a peacock等用法。 在西方神话中,phoenix与“复活”、“再生”有关。传说凤凰生存五六百年,筑一个香巢,唱一支挽歌,用翅膀扇火,将自己烧为灰烬,然后从灰烬中又诞生一只新的phoenix。在中国传说中,凤凰是一种神异的动物,是百鸟之王,故有“百鸟朝凤”之说。凤凰的出现预示着天下太平,又有“龙凤呈祥”之句。同汉语一样,英语作为一种外族语,自然反映一种外族文化,动物名称是这种外族语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有大量业已存在以动物名称为喻体的习语。其特点是:形象生动直观,容易产生直接的意象效果,由此可使人联想到其内在的文化喻义。林清清:谢龙凤:李双玲: 王娇芬: 尤丽芳: 问卷调查 1、能列举您所知道的五种野生动物吗?2、对于您所列举出来的动物,您是否知道他们生活在哪些地方?3、您听说过藏羚羊和赛加羚羊吗?(1)十分关心 (2)常常听说 (3)听说过 (4) 不知道 4、请问是通过哪些渠道听说这两种动物的? a报纸 b 电视新闻 c 电影 d 杂志 e 宣传广告 f 朋友、老师、家人 g 学校活动 5、您能大致说出您所知道的保护动植物的法律法规吗?6、您认为在法律方面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1)十分有必要 (2)应适当加强,但不是重点 (3)没必要7、您怎样看待兽皮大衣,皮靴?(1)商业行为 (2)破坏生态 (3)无所谓8、您对食用野生动物有什么看法?(1)强烈反对 (2)偶尔会反对 (3)无所谓9、您认为现阶段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重点在哪个方面最能吸引您的注意力?(1)电视新闻 (2)报刊杂志 (3)专题活动10、您怎样看待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建立?(1)有必要(2)没有必要,顺应生态规律(3)无所谓11、您认为现在环境破坏得严重吗?(1)非常的严重 (2)一般,不是很严重 (3)和我无关高中英语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体会晋江一中 许瑞莲2006级高二年的研究性学习到目前为止,算是告一段落。在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验,也开始从更深层去理解“研究性学习”。各地普通高级中学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这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实施研究性学习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古大的显示意义。与其他实验性强的学科不同,英语作为一名语言类学科,学习的目的应在于日常的交流和对不同文化的深层理解。随着英语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学生学习英语不应该再仅仅是学习它的语言表达,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更多的应该侧重其语言所涵盖所体现的文化内容。通过确立英语中的动物文化这一课题,使得语言学习更生活化、真实化,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通过此次研究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认识到中西方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在和学生反复交流讨论后,他们也都能很好地理解开展这一课题的目的意义,并对此怀着相当大的兴趣和热情。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