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羊角椒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1页
2013年羊角椒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2页
2013年羊角椒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3页
2013年羊角椒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4页
2013年羊角椒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羊 角 椒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总 结(第二师二十四团 刘建良 )今年我团辣椒种植面积25157亩,其中铁皮椒19357.5亩,羊角椒5799.5亩,平均单产预计为480公斤,比去年产量高,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已逐步稳定了羊角椒在我团的主栽品种为大将、探将、红龙13等品种,并先后推广了常压滴灌、加压滴灌、育苗移栽等先进技术,使我团辣椒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升,辣椒是一种喜温、怕霜冻、忌高温、怕潮湿、怕旱涝的作物,辣椒根系不发达,根量少,分布浅,再生力弱,吸收力也弱,取得高产比较困难,现将我团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土地条件1.1 对土地的选择: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通透性好的中性土壤,前茬以小麦、水稻、打瓜为宜,与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1.2 土地处理:全部采用平铺加压滴灌,在冬天达到待播状态后,开春进行压、磨作业后铺膜,铺膜前进行芽前封闭,亩用禾耐斯130克,亩工作液达到30公斤,铺膜的同时进行滴灌管带的铺设。2 培育壮苗育苗移栽是近两年我团规范辣椒高产技术规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培育优质壮苗是育苗移栽夺高产的基础。2.1 选用良种“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由此可以看出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选购种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一是要选择信誉度高、三证齐全的种子公司,二是因为品种有一定的地区适应性,选择该公司的品种要在团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了严格的小区试验、大田示范,在本区表现较好的品种。三是慎重选择良种,甄别本地混打取籽、椒商收购辣椒回内地取籽后返销我区的种子。2.2 把握好“三期”的温度:一是催芽期的温度,原则上是“高温催芽”,棚温白天为30-35度,夜间为15-18度,但是辣椒种子适应变温发芽,所以催芽前期温度可以低一点,白天为22-23度,24小时后增至30-35度,种子“露白”后 温度降至20-25度,进行“蹲芽”处理,技术难度较大。二是苗期温度:原则上是“低温养苗”,白天20-25度,夜间12-15度,严禁高温,温度过高会造成以下问题,问题一是节间伸长过快,形成“高脚苗”,问题二是抑制幼苗的花芽分化,直接影响大田产量。三是炼苗期温度:在移栽前10天开始炼苗,白天15-20度,夜间5-10度,在幼苗不受冻害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夜间温度,移栽前三天要大敞大晾,以使幼苗充分适应外界环境,炼苗时一定要注意逐步进行,不能一步到位。 2.3 注意苗期的促控结合 羊角椒壮苗的标准是株高17cm、主茎叶片数8-9片。为了培育适龄壮苗,必须做到促、控结合,2-3叶期可用磷酸二氢钾1:300、叶霸1:400液进行叶面喷施,3-4叶期可用0.2%的尿素加0.1%的磷酸二氢钾再加一些微肥进行喷施,对一些僵苗,可用0.2%尿素+0.1%硫酸锌+30ppm的天然芸苔素进行促苗,对个别长势旺的秧苗可用矮壮素进行调控,切忌使用多效唑,(因为矮壮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的伸长,而不影响细胞的分裂,不影响秧苗的生长和发育,多效唑则既影响细胞的伸长也影响细胞的分裂,对秧苗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并且容易造成僵苗,移栽到大田后缓苗慢,缓苗后节间不伸长,顶端优势弱,分枝过多 ,)3 移栽3.1 移栽前的准备:合理密植、匀植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在移栽前或在铺膜的同时在覆土滚筒上确定好株距的定桩,提前把洞打好,确保株距的一致性,并且洞深保证在8cm左右,可以保证移栽时的质量,防止后期植株的倒伏,一般羊角椒的株距为18-20cm,亩保苗株数为10000-11000株,为搞好栽苗前的消毒工作和保证移栽成活率,在卸苗的地方修建一个简易的水池,用来浸泡秧盘,在浸盘的同时依据水量加入多菌灵和生根等药剂进行移栽前的最后一次消毒。3.2 移栽日期及质量:定植前关注天气预报,在温度稳定在20度时尽早移栽,一般在10/4-25/4之间完成,20/4前结束,今年由于早春气候正常常,定植时间普遍均在4月25日前结束,栽苗时按株距均匀定植,移栽深度5-8cm,每穴双株,总的原则是:小苗宜栽浅、大苗宜栽深,以子叶节与地面平行为宜,确保栽苗质量。4 田间管理羊角椒高产田间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前期狠促根、稳促秧,盛果期抓壮秧、促开花结果,结果后期抓好保秧复壮,成熟期防早衰、防贪青晚熟”。4.1 灌溉管理羊角椒滴水、施肥与生育期调查表项目明 细滴水时间1/57/51/612/628/69/720/71/820/8合计生育期缓苗期幼苗生长期现蕾前期开花期座果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籽粒充实期始熟期间隔天数(天)720121410101020亩滴水量(方)202535354040403520尿素(亩/KG)04558555037滴灌肥(亩/KG)004458108039磷酸二氢钾(亩/KG)010113208合计059914141815084羊角椒的根系不发达,茎基部不易发生不定根,根系入土浅,受伤后根系的再生能力差,与西红柿相比对水份的要求更加严格,既不耐旱也不耐涝,特别是移栽的羊角椒,主根被切断后,根系入土更浅,不经常供水较难获得丰收。一般条田移栽后及时进第一个水,以利营养土与土壤接合,以供给幼苗水份,保证成活率,底墒较好的条田可于移栽后5-7天进一水,此时可发现幼苗根系已扎入土壤,有利于增加植株根系,防止后期倒伏、增加产量,7天之后及时进二水,促缓苗,特别是在个别带点盐碱的条田,及时进二水非常关键,灌水应根据土壤条件和植株的长势、长相确定间隔时期。一般全期共滴9个水,亩滴量在290-320方,每次滴量在30方左右,除了第一个缓苗水不带肥外,其他水水带肥。二水过后能进机车及时进行中耕,2-3次,破除土壤板结、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根系发育,全期灌水6-7次,因地制宜,以轻灌、勤灌为原则,但是在前期,在墒情一般的情况下,以保证地温为主,能不灌则不灌,因为小苗栽后,地温低于16度生根缓慢,反而不利缓苗,长期低于13度则要停止生长,甚至死苗。灌水时一要注意灌水时间避开高温炎热的中午,以免灌后土温急剧下降,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二是要注意避开盛花期,以免灌水后营养生长过旺,引起落花。4.2 肥料管理羊角椒单株座果量大,需肥量较大,要想获得高产,全期投肥100-120公斤,氮磷钾比为1:0.7:0.3,施肥原则上是“施足基肥、重施花果肥、补施叶面肥”,加压平铺滴灌的条田,结合秋耕全层施肥每亩尿素8公斤,二胺20公斤,硫酸钾8公斤,结合生育期灌水随水滴入1号肥15公斤,2号肥24公斤,尿素37公斤,磷酸二氢钾8公斤。 羊角椒各生育期对各种营养元素要求不同,除采用基施和追施之外,应采用叶面追肥的方法,叶面喷施见效快,针对性强,缺点是利用率低,受气候条件限制多。羊角椒花芽分化一般在幼苗3-4片真叶、茎粗0.15-0.2cm时开始,这个时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此时应加强温度、光照管理的同时适当叶面喷施硼肥2000-3000倍液,2-3次,促进花芽分化。羊角椒苗期是磷素的营养临界期,此时,种子中的磷素营养已经耗尽,而根系尚弱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可用磷酸二氢钾1000-1500倍液喷施2-3次,效果较好。锌元素是作物体内生长素合成必须的元素,在作物苗期,为促使作物生长,可用硫酸锌1000-1500倍液喷施。羊角椒这个作物对钙的吸收比较困难,脐腐现象比较严重,在生产中对钙的喷施还存在很多的误区,一是要早补钙,不能等到症状出现后才补,应该苗期一次,中期一次,幼果期一次,全期三次,二是由于钙元素在植株体内不易移动,补钙难度较大,用三料磷溶解补钙,溶解差、利用率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可用果蔬钙肥1000-2000倍液2-3次,效果较好,该钙肥是目前唯一能直接在植物韧皮部运输的钙制剂,含量高、吸收好。4.3促控结合 在羊角椒的栽培过程中,株高、叶片数与坐果数的关系及田间封垄时间的早晚对产量及后期病害的发生研究的还不够,而通过近年的大田栽培,合理的田间封垄时间对产量和后期病害的发生影响很大,一般在7月15日左右为宜,如果长势太旺,可以选用矮壮素或缩节胺进行调控,推迟田间封垄时间,如果长势太弱,则应及时应用如芸苔素、多乐收等促苗早发,将封垄时间提前。4.4 病虫害防治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新品种的引进,栽培技术的改善等,使羊角椒的生长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使病害组成发生了改变,各种病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一些次要病害变成了主要病害,造成羊角椒减产,甚至绝收,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4.4.1 猝倒病:常见的症状是烂种、死苗和猝倒,出苗后真叶展开前,遭受病菌侵染,致使幼茎基部发生水浸状病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子叶来不及凋萎幼苗即倒伏地面,是一种低温高湿病害,防治上可选用72.2%的普力克800-1000液喷施,64%的杀毒矾500-800倍液,同时喷施500-1000倍的磷酸二氢钾和1000-2000倍的氯化钙,提高抗病力。4.4.2立枯病:刚出土的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病,病苗茎基部变褐,后病部缢缩,稍大苗则白天萎焉,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后幼苗多 站立凋枯死亡,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防治上可用72.2%的普力克800-1000液喷施,50%的福美双800-1000倍液喷施,同时喷施0.1-0.2%的磷酸二氢钾,提高幼苗抗病能力。4.4.3疫病: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但主要危害在成株期,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果实染病始于蒂部,茎和枝染病多从分枝杈处开始,病部以上的枝叶迅速凋萎,病部明显缢缩,造成地上部折倒。防治上一是选用早熟避病或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二是培育壮苗,合理稀植,三是加强田管,雨后及时排水,四是药剂防治,可选用25%甲霜灵500-800倍液,72%的杜邦克露600-800倍液。4.4.4病毒病:病毒病是严重影响羊角椒丰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传播速度快,能同时危害叶、果实,甚至造成绝产,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病毒病是一种能够同时为害叶、花、果的系统性病害,主要症状有花叶、黄化、皱缩、条斑等,防治上一是选育抗病品种,二是做好种子处理,播种前可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34小时,然后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34小时或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30分钟,捞出后反复冲洗干净种子上的药液。三是防病先治虫,搞好蚜虫和白粉虱的防治,四是用药预防,大棚育苗时、定植后,及时进行羊角椒病毒病的预防工作,每10天左右喷洒一次下列药剂:0.1%-0.2%的硫酸锌,宁南霉素300倍液,病毒K(抗病威、消毒立逃)1000倍液,连续3-4次。4.4.5白粉病 由次要病害升级为主要病害,在我区一般发生在辣椒生长发育的后期。白粉病仅危害叶片,老叶、嫩叶均可染病,病叶正面有褪绿斑块,背面产出白色粉状物,严重时致全叶变黄,病害流行时,白粉迅速增加,覆满整个叶片,叶柄产生离层,大量脱落形成光杆,这一点与枯萎病相似。白粉病的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药剂防治:可选用20%的三唑酮乳油1500倍,50%硫悬浮剂300倍,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12.5%的碃菌唑乳油2000倍,4.4.5棉铃虫:棉铃虫在我区一年发生三代,常有世代重叠现象;在我地区第一代幼虫危害期一般在6月中下旬,第一代棉铃虫危害较小,第二代幼虫危害期在7月下旬和8月初,第三代危害期在8月中下旬,一般要狠控第二代,降低三、四代的基数,常用的药剂有:2.0%阿维菌素1000-1500倍等。化学防治选用药剂时要保护棉铃虫和蚜虫天敌的药剂,绝对不能选用灭生性的杀虫剂,以免棉铃虫防治好了而蚜虫大发生。4.4.6 蚜虫:孤雌生殖,一年多代,以成虫或幼虫栖息在叶背面和嫩梢、嫩茎上吸食汁液,羊角椒幼苗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卷缩,危害严重时整张叶片卷成一团,生长停滞、整株萎焉死亡,蚜虫还会传播病毒,蚜虫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叶片上,引起霉污病的发生,或在叶片上形成一层霉污斑,使叶片的生理机能受到阻碍,不但影响产量,还影响品质。防治上一是发现中心株及时点片挑治,二是适当提高田间湿度,创造不适合蚜虫生长的环境,三是选用药剂时选择保护天敌的药剂,如蚍虫啉类、啶虫咪类等针对刺吸式口器昆虫的药剂,可用20%的康福多可溶性液剂进行滴灌,每亩20-70ml,或进行叶面喷施,每亩10-15ml,或用70%的艾美乐水分散粒剂进行喷雾,每亩用量为1克。5 提高采收质量、科学晾晒 在羊角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