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课的主题是投掷创新体验.doc_第1页
本次课的主题是投掷创新体验.doc_第2页
本次课的主题是投掷创新体验.doc_第3页
本次课的主题是投掷创新体验.doc_第4页
本次课的主题是投掷创新体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次课的主题是投掷创新体验。按照我备课时的设计,课的内容主要有四个:一是以投远为目的的创新投掷体验练习;二是以投高为目的的创新投掷体验练习;三是以投准为目的的创新投掷体验练习;四是以投远、投准相结合的“保龄球”投掷体验游戏。 预备铃声一响过,八班的学生就陆续聚集到固定的集合地点。学生们看到地上有五个竹制箩筐里装着几十个实心球(1kg)和手榴弹、垒球、橙色的乒乓球,以及地上的几条平行线,便窃窃私语地嘀咕着,也有学生鼓足勇气走上前来询问。 “周老师,今天上什么课呀?”有两位女学生略带怯意地问。 “哦!今天我们上投掷课。”我回答。 “啊!”两位女学生缩了一下脖子,便走进正在集合的队伍。我这时也观察到许多身着白衬衣或T恤的学生脸上愁云密布。的确,筐中黑漆漆、脏乎乎的实心球附带着煤渣土,是有些不招人喜欢。学生们倒是表现出对垒球和乒乓球有几分好奇。 课的兴趣激发阶段: 通过我的观察发现许多同学对这些黑漆漆的“脏”东西(筐中的实心球)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准备采用提问的方式。 “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在学习与生活中有哪些与投掷有关的活动?”队伍中一片哗然。 “投界外球。”一位男学生抢声回答。 “仍纸团”、“投飞镖”、“扔手榴弹”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举例着。看得出课前紧张、畏脏等情绪已淡化了。 在踊跃的举例声中,我提高嗓音说:“不错,你们举出许多与投掷有关的活动形式,那它们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都要用手扔”一位学生回答,随之有更多的学生附和。 “除了用手进行投掷外,还有什么共同点?”我问。学生们先是一怔,然后呈现一片迷惑神态。 “这些活动是不是都有投掷的目的呢?”我问。 “嗯?,是”学生不自信地回答。“今天,我们就以投远、投高、投准为目的,由大家自己设计、创新投掷的方式,好吗?”我说。 “好,好。”学生欣喜地答道。 “但我有一个要求,就是每位同学对同一目的设计的投掷方式都要尽力做到不一样,看谁的投掷动作最具新意。好吗?”我说。 “好”同学高声地回答(这次回答显然没有刚才那么自信了)。 “那就开始做准备活动吧!”我发出做准备活动的口令。 运动参与体验阶段: 我将队伍调至投掷场地,宣布以投远为目的的投掷体验开始,并重申“尽量不重复别人已采用过的动作,看谁的投掷动作最具新意”的要求。 “我先来”,我以上步双手向前摆投的方式将实心球抛出,成年人的力量是足以让这群孩子信服的,我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随后,学生分成四组,男、女各两组,按顺序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投远体验练习,真是千姿百态,花样叠出:弓步前仰、马步后抛、双手胯下后抛、单膝跪姿前后左右抛、双膝跪姿前后左右抛、原地侧向抛、侧向上步掷、蹲立前后左右掷。课堂上,师生在自觉或不自觉间除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以外,还创造了更加丰富的投远姿势,使得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以承载。在活动中,各组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当然,其中也出现了不少重复动作,有重复动作的学生都在其他学生的嘘啧声中面红耳赤。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就在他们余趣未尽之时,我们开始了以投高为目的的创新投高体验练习。 还未等我“身先士卒”,已有学生叫阵。 “老师先投。” “好,我先来。”我回答。 我拿起一个乒乓球侧向上步奋力向空中掷去,橙色的乒乓球引领着八十只眼球一起向蔚蓝的天空寻望,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乒乓球的重量太轻,着实不好使劲。还未等我说开始,各组学生已迫不及待向空中发射“炸弹”。蓝天白云中飞舞跃动着的橙色小球与地面满地追逐找球的热闹场景构置了一幅欢天喜地的诱人画卷。千奇百怪的投掷方式让人应接不暇,如从胯下向上抛、绕领向上抛、手指弹击上掷、跪在地上向上投高、蹲在地上向上投高 “老师,可以重复投远的动作吗?”一位学生问。 “我只要求在同一目的的投掷方式上不能重复,投远与投高是同一目的吗?”我反问。 “不是,Ye!”学生高兴得手舞足蹈。 就在学生即将“江郎才尽”之际,我们转为进行以投准为目的的创新体验练习。由于学生们前面已有经验的积累,活动开展得更为顺利。 “同学们,在前两项体验练习中,已充分发挥了你们的聪明与智慧,表现出出色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我为你们的出色表现而高兴,还有兴趣和勇气进行以投准为目的的创新体验练习吗?” “有”学生们自豪地回答,他们已获得的成功体验对其积极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老师先来。”学生整齐地向我发号“施令”。 “怎么又是我呢?”我假装委屈和为难的样子。 “老规矩。”“捣蛋”的学生辩解说。 “好!遵命。”我拾起地上的垒球,以投飞镖的方式向四米外(女同学的投掷间距为三米)的箩筐投去。 “噢!”意外发生了,球没进。队伍中发出整齐的唏嘘之声。我摸摸后脑勺,这帮顽皮的孩子真不给“面子”。 接下来学生们真可谓是千姿百态,如单腿前投、侧投、后投、左转身投、右转身投、单眼投、闭眼投 有的学生背向后抛,远远地偏离了目标,引来其他学生的哄堂大笑。 “噢”、“YEYE”、“哎呀!”、“好球”、“臭球”,叹息声、赞赏声、指责声、鼓励声、欢笑声声声不绝于耳。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参与投准创新体验练习,并逐渐把创新投掷方式给淡化了,一心只想投进球。看到学生兴高采烈的样子,我不忍心打击他们的热情,也就没有再强调在投准体验练习中也要创新投掷方式,但我还是观察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的神态,想必他们是在苦苦思索应以什么样的投掷方式才能投得更准。 应用与拓展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结合投远、投准的特点发展学生控制力量的能力,并通过集体协作共同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有什么器材未用呢?”我问。 “手榴弹。”学生齐声回答。 “对!下面我们作一个游戏,你们听说过保龄球吗?”我问。 “听说过”、“我还跟爸爸去玩过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甚至有些炫耀。 “好!我们就做保龄球投掷对抗游戏。”我说。 学生分成四组,男女各两组。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进行小组淘汰赛,最后男女生优胜组进行决赛。每人只投三次,胜负以各组击倒手榴弹的总个数来定。 这时男生更是兴奋不已,斗志十足,看得出他们没把女生放在眼里,而女生则多数露出胆怯神态。我见状,便补充说:“女同学有投掷间距比男同学少一米的优势”,这下男生可慌了神,而女生则立即欢呼雀跃,士气大振。 “各组同学应注意比赛规则,要以地滚球的形式击倒手榴弹,投掷方式可以自由选择,但不得越过投掷线。”我补充比赛规则。 “预备!开始!”我发出口令。 “哗!”这下可炸开了锅,各组学生紧张地指导着本组同学的抛投动作。 “哎呀!打偏了”、“用力一点”、“瞄准再仍!” “Ye!Ye!”、“好棒呀!” 同学们忘我的投入劲着实让我感动。在一节课快结束之际,学生的参与热情仍然很高。 比赛结束了,胜方的欢呼声、负方的申辩声、批评与自我批评声响彻校园。“老师,再比一次”、“我们要求三战二胜”、“老师,他们不服输” 自 评: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顺利实现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投掷创新体验练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案例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设计投掷方式,并以“保龄球”集体竞赛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享受投掷乐趣之余,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在本案例中,尽管大多数学生创设的投掷方式是教材中或生活中出现过的,但学生积极深入思考,力求创新的精神和意识应得到充分激发和发挥。 二、淡化投掷教学的竞技性色彩,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将没有可以承载的实体。传统的投掷教学偏重于技术要领的传授,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投掷形式远离生活实际,更难让学生以此作为健身的手段和素材。本案例淡化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以投远、投高、投准为目的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实为一举多得。 三、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本案例中,老师始终未做过一次教学示范,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一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投掷体验活动中。师生间没有生硬隔阂,学生已将老师纳为他们中的一员,诸如“老师先来”等言语和老师投准失败后出现的自然反应和表现,以及师生间平等对话等均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老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