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期 杨勇,等/核壳结构铜银包覆粉的制备和抗氧化性研究 5核壳结构铜银包覆粉的制备和抗氧化性研究杨勇 兰新哲 宋永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贵金属工程研究所,陕西省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55摘要:以水合肼为还原剂,用化学法制备了颗粒形貌均一的超细铜粉,通过控制银离子在铜颗粒表面的非均相沉积成核,获得核壳结构的铜银包覆粉。研究结果表明,银优先在铜芯核表面活性点发生异相成核,随后晶核长大形成核壳结构。SEM和XRD分析表明,包覆效果较好,所得包覆样品主要由铜银组成。热重分析结果说明包覆粉的抗氧化性明显优于铜粉的。关键字:核壳,铜银包覆粉,抗氧化性中图分类号:TG 34;O 61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0000(2008)00-0000-00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core-shell Silver-Copper coated PowdersYang Yong,Lan Xinzhe,Song YonghuiInstitute of Precious Metals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Shanxi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re, Shan Xi XiAn, 710055Abstract: The Uniform and well-dispersed ultrafine copper powders were prepared with hydrazine hydrate by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And core-shell silver-coated copper powders were obtained through controlling the non-homogeneous nucleation of silver ions on the surface of copper partic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lver ions first deposited to the activate points of copper core, then formed shell with the growth of the nucleus. SEM and XR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amples were well coated, and TG showed that the anti-oxidation of coated powder was superior to the copper powder.Keywords: Core-shell,Silver-Copper coated Powders, oxidation-resistant property引言由于纳米铜粉其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且价格相对低廉的特性,加上特有的微观效应,使其在力学、电学、磁学及化学等领域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和潜在的应用价值。许多学者采用甲醛、抗坏血酸、水合肼1等作还原剂,用化学还原法制备超细铜粉。但由于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纳米铜粉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而影响其性能和应用。在铜粉表面包覆一层金属银2能提高其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3,4,改善这一缺陷,因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金属铜、银元素位于同一副族,核外电子排布相似5、晶格匹配,具有两相间热力学的共容性、共存性及芯核两相的润湿性等要求。因此,在铜粉表面引入一层银粒子,形成核壳结构的的铜-银包覆粉,不仅保持了原有金属铜芯核的物化性能,还具有银包覆层优良的金属特性,提高了单纯铜粉的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保持了铜和银的高电导性;而且包覆粉中Cu能抑制Ag的溶解,可以克服银导电胶中银迁移的缺陷6,可达到节约贵金属,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在电子浆料、导电填料、导电涂料、电子屏蔽材料、工业催化和抗菌材料7,8等许多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水合肼作还原剂制备出铜芯核,并在其表面包覆一层金属银壳,分析了核壳包覆铜银粉的抗氧化性、耐高温性能。1 实验部分1.1 铜芯核的制备将10mL水合肼(50%),和1gPVP配制成100mL溶液置于250mL三颈瓶中,在80恒温水浴中;搅拌条件下,将100mL 的0.1mol/L的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三颈瓶中;待反应进行完全,液固分离,用无水乙醇清洗两次,在40下真空干燥,取样封存,分别对粉末性能进行SEM、XRD和热重分析。1.2 铜-银包覆粉的制备将制备的铜粉超声分散后,将50mL的硝酸银溶液缓慢滴入,反应35min后离心分离,用乙醇、丙酮清洗两次,40真空干燥,获得核壳铜银包覆粉。实验过程中,改变银离子的浓度,获得不同组成的双金属粉,分别进行性能表征。1.3 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用日本理学D/max2400型X射线衍射仪(Cu 靶, Ka1 = 0.15405 nm)测定双金属粉末的物相组成,步长0.02,电压40kV;采用JSM-636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压25kV,对各个粉样的形貌和表层结构进行表征;TG型分析天平(最小量度,2mg)连体立式炉,进行粉末的热重分析,计算增重百分比6。 (1) 式中w为增重百分比,m0为粉末的起始质量,mt为煅烧后粉末的质量。2 结果分析与讨论2.1 实验过程机理铜离子溶液与水和肼混合发生反应: 2Cu2+ +N2H4H2O=2Cu + N2+H2O+4H+ (2)当把水合肼滴加到铜离子溶液中时,溶液先变深蓝色,后变浅黄,再变深成为紫红色,并有气泡发生,这些现象与式(2)所示反应相符。在搅拌条件下,向含有金属铜颗粒的悬浮液中滴加银离子溶液时,根据非均相成核理论,界面化学反应主要集中在结晶相的界面上,或集中在界面附近的场区域内。这些区域内形成新相晶格所需的能量较小,成为新相成核的潜在结晶中心,是反应的开始点;固体表面分子在新相质点作用力下,发生变形,因而提高了这些分子的反应能力;新、旧相界面上力场的不对称性,有助于形成活化分子。由于这些原因新、旧界面的产生和发展,大大促进了界面化学反应的发生。如图1 所示,成核过程受液体-核(L-N)、固体-液体(S-L)、固体-核(S-N)界面能9(分别为L-N、S-L、S-N)的作用影响,在润湿角为时,成核过程自由能变化G*为:(3)显然异相成核要受润湿角的影响:=180时,f()=1,即液相完全不湿润固相,为均相成核;当0180,f()1,这相当于部分湿润,异相成核变化能小;当=0时,f()=0,相当于过饱和相中已存在晶核,无须先生成核。图1非均相成核示意图由此可知,在反应初期,在铜芯核表面的活性位,先发生异相成核,银离子在活性位上被还原成银晶核黏附在铜颗粒表面,如图2(a)所示;当形成一定数目的银晶核后,由于还原剂作用,将发生均相成核和非均相成核的竞争(这解释了自由的银颗粒存在的原因),随着反应进行,如图2(b)所示,铜芯核表面的银晶核渐渐长大,逐渐连成一片,至终形成银核壳。图2铜芯核表面银核壳生长示意图在金属铜晶粒的活性位表面将发生下列反应:Cu +2Ag+ =2Ag + Cu2+(4)同时因为还含有残余的水合肼,又发生反应:4Ag+ + N2H4H2O =4Ag +N2 + H2O +4H+ (5)这可以促进银离子的还原,特别是在铜银置换反应后期,可以提高银粒子在颗粒基体上的吸附沉积,强化核壳包覆层的致密性和均匀性。实验中,悬浮溶液表观的红色逐渐退去,颜色渐渐变暗成为灰褐色,且有气泡产生,说明Ag+被金属铜或水合肼还原成银单质粒子,形成包覆型核壳双金属粉。2.2 粉末的形貌和组成分析实验发现,在控制工艺参数制备颗粒形貌比较均一的片状铜粉,如图3(a)所示,作为芯核时,发现有大量的自由银粒子附在铜芯核周围,形成的核壳呈疏松的雾状,图2(b)所示,说明银粒子没有很好的包覆在在铜基体上。 图3 粉末的SEM图: a、Cu粉;b、Cu/Ag核壳包覆粉c、球形Cu粉;d、Cu/Ag核壳包覆粉当以均匀的球状铜粉(如图3c所示),作为芯核进行包覆核壳处理时,获得了形貌均匀的颗粒,如图3(d)所示,没有发现大量的自由银粒子,并且发现颗粒的粒径比原始的铜粉粒径要有所变大,表面有明显的点缀结构,且表层结构致密均匀。XRD晶相分析如图3所示:图谱(a)为铜粉的XRD衍射图,有四个峰,记录峰值为:d=2.4649、2.0869、1.8071、1.2779;图谱(b)为铜银混合粉的XRD衍射图,各峰值为:d=2.4532、2.3493、2.1262、2.0796、2.0360、1.8011、1.4407、1.2755、1.2296。图4 Cu/Ag粉的 XRD分析图谱比较个特征峰,粉末中都含有少许的氧化亚铜,这表明实验条件下获得铜粉成分比较纯,但常温下不稳定,有氧化趋势;而图谱(b)中主要的是银和铜,也有少量的氧化亚铜的特征峰出现,这可能是因为粉末表面仍残留吸附有一些游离的铜晶粒发生氧化所致。根据铜银特征峰的峰强的不同,复合粉中银的质量分数高于理论值。这可以间接说明实验所得银铜粉不是铜粉和银粉的简单混合,而是包覆型粉末,由于表面银包覆层,减少了铜对X射线的吸收,因此测试值大于理论值。2.3 抗氧化性能表证改变银的含量,获得不同银含量的核壳包覆粉末,对其进行热重分析,(升温速率:20/min,升温气氛:空气),计算增(失)重百分比。由图5可见,粉末在0240区域都先有一个失重趋势,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重。这可能是因为颗粒有很大的表面积,其表面吸附水分子蒸发所致(这也常是铜粉易氧化的原因)。曲线(a)标明,纯铜粉试样在温度达到240-480时,质量也大幅减少,这可能是分散剂PVP(有机物)在此条件下分解挥发所致;并且观察发现,当粉末粒度越细,样品失重比例越大,说明分散剂PVP对晶粒生长有交联保护作用,从而在液固分离过程中,分散剂PVP就不宜轻易被清洗除去;当温度超过480时样品开始明显增重,主要是铜粉与空气中氧气作用速度加快,致使粉末增重。而相对地,曲线(d)显示银纯银粉随着温度的升高,质量一直处于缓慢下降趋势(可能是结合水和分散剂PVP的分解和挥发导致),达到800以后略有回升,这验证了银粉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都很高,适合用来解决铜粉的抗氧化问题。图5 铜银粉的TG曲线:(a)纯铜粉(b)33.33%Ag的Cu/Ag粉(c)50%Ag的Cu/Ag粉 (d)纯银粉同时比较曲线(b)和(d)发现,不同银含量的样品,增重温度值不同,且增重趋势也不一样。银的含量越高,失重速率越小,增重起始温度延后,增重速率缓和,这可能是随着银含量的增加,就减小了铜粉表面对水分的吸收率,也减弱了分散剂PVP与铜粉的相互作用,阻碍了铜核的氧化。3 结论(1)采用水合肼作还原剂可以制备纯度高颗粒均匀,分散性好的超细铜粉;通过控制银离子在铜颗粒表面的非均相沉积成核,获得形貌规整的核壳结构的铜银包覆粉。(2)SEM和XRD分析表明,银先在铜芯核表面活性点发生异相成核,逐渐形成核壳结构的包覆粉;所得包覆样品主要由铜银组成。(3)热重分析结果说明包覆粉的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与银含量有关,理论量因含量达到50%时,具有很好的常温抗氧化性。参考文献1 WU Songping. 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copper powder and its lead-free conductive thick filmJ. Materials Letters 2007,61,352635302 SULKA G.D,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silver ions cementation onto copper from acidic sulphate solutions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silver deposit J. Hydrometallurgy, 2004,72: 931103 HAI H. T., AHN J.G., KIM D.J. Developing process for coating copper particles with silver by electroless plating methodJ.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06, 201: 378837924 Xinrui Xu, Xiaojun Luo, Hanrui Zhuang,et al. Electroless silver coating on fine copper powder and its effects on oxidation resistanceJ. Materials Letters. 2003,57: 398739915 陶辉锦,谢佑卿,彭红建等,贵金属Cu、Ag、Au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质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16(6):751-756TAO Huijin, XIE Youqing, PENG Hongjian,et al,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u, Ag and AuJ,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2006, 16(6):751-7566 曹晓国,张海燕,电磁屏蔽导电涂料用镀银铜粉的制备J,精细化工,2006, 23(8):738-742CAO Xiaoguo, ZHANG Haiyan,Preparation of Silver-coated Copper Powder Used in Electrom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逻辑判断小测试题及答案
- 2025玛纳斯县司法局招聘编制外专职人民调解员(5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新能源微电网稳定性控制与智能电网信息安全保障策略研究报告001
- 合肥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现状、问题与优化路径
- 合成生物学视角下颠覆性技术识别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验证研究
- 基于2025年的绿色环保建材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经典例题及参考答案详解【b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全优)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综合检测提分(网校专用)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家政合伙人协议合同范本
-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一)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标准)管护移交协议书
- 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市场拓展:2025年中医药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策略报告
-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课件
- 2025-2026人教版(PEP)一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三篇)
- OTC药品终端销售方案
- 急腹症的基本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 ECMO联合CRRT护理查房
- 血压基础护理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