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地震源是核试验日本Mw9.0大地震后,网上开始流传“这是日本人进行海底核试验”的猜测,这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像地震波一样迅速传播,并且越传越显得有“理”。有 的说日本福岛海域前几年发生了很多次5.56级的地震,和原子弹试验产生的震级相当;有的说3月11日的大地震是氢弹试验造成的。令人遗憾的是“理由”中,没有一个提到核试验监测的核心问题:地震波。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最终达成一致,规定每个缔约国承诺不进行核试验爆炸或任何其他核爆炸。这就意味着,想进行核爆炸的 国家会采取更隐秘的方式,比如在地下进行核爆炸。而监测地下核爆炸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地震波监测。因为只要是核爆炸,就会产生地震波;只要爆炸达到一定当 量,其地震波就会被全球的地震台网记录到。地震学家就能研究、判断这个地震是人工地震还是天然地震。自从全球数字化地震台网和台阵技术这些永不休息的 “顺风耳”发展以后,一般认为只要核试验引发的震级超过mb3.5的,就可以被台网监测到。那么,地震学是如何监测核试验的呢?好比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外貌、声音、行为举止来辨识一个人,地震学家可以通过地震波震相、P波初动、震源深度等多种方法判断一个地震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下面举例介绍些传统的方法。1. 震相地震、爆炸,波组不同震相指地震图上不同类型、传播路径不同的地震波组。震相判断是简单而直接的方法,是地震学的基本功,地震学家研究每一个地震时,首先会根据震相进行 初步判断。天然地震的常见震相有纵波(P)、横波(S)和面波,大多数天然地震的P波振幅S波振幅面波振幅(图1)。人工爆炸的P波振幅 大于S波,因为激发的地震波频率高衰减快,低频的面波振幅也小。此外,对于核爆炸,在震中距大于1000km时,通常会检测到视速度约3.5km/s的 Lg波(图2)。和振幅比法相似的是震级比较法,例如借助面波震级Ms和体波震级mb的比值来判断地震类型,这种方法普遍而直接。图1 天然地震的常见震相有纵波(P)、横波(S)和面波(图为瑞利波R),它们的速度不同。地震波传播有点像运动员赛跑,一开始所有运动员差距不大,这时还不 容易区分谁是“冠军博尔特”,不久之后,跑得快的就会冲到前排,且距离越拉越大,这下就容易区分了。地震学家在分析震相的时候,不喜欢一个一个分析地震 波,他们喜欢把很多地震台的数据,按照震中距排列起来,让地震波“跑起来”以区分震相。图为美国地震台阵(USArray)接收到的日本Mw9.0地震波 序列,可以看出P波振幅S波振幅面波振幅。其中R1表示面波第一次经过地震台,R2表示反方向的面波经过地震台,R3表示R1面波绕地球 一圈后经过地震台。由图可见,这是一个能量巨大的天然地震。(图片来源于IRIS)图2 北京时间2006年10月9日9点35分,朝鲜在其境内(41.294N,129.093E)进行当量小于1000吨的地下核试验,产生了约4级的地 震。即使这些地震波到达北京时,振幅已经小到只有几十纳米,但利用地震台网技术,仍可以检测出核试验产生的7.5km/s的P波和3.5km/s的 Lg波。图3 图中红色波形是中国在90年代进行的地下核爆炸产生的地震波,其记录特征是“大头小尾”,P波强于S波,Lg波发育。蓝色的是6.3级天然地震产生的地震 波,它的特征是“小头大尾”。利用记录到的地震波的特点,基本可以区分地下核爆炸和天然地震。(图片来源于:陈颙等.2007.自然灾害)2. P波初动压缩、膨胀,方向不同初动指的是地震波到达地震仪时,所测质点的最初的振动方向,初动分为向外的压缩(compression)和向内的膨胀(extension)两 种。地下核爆炸和天然地震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的震源特性不同。大多数天然地震是地下岩石破裂、滑动所引起的,破裂面很大,持续时间较长,表现在地震波上, 是不同方位的地震台接收到的P波初动不一致,有的是压缩,有的是膨胀(图4)。而地下核爆炸的震源过程要简单和短得多,球对称压缩(各个方向都向外压 缩),使所有地震台接收到的地震波初动都是压缩的。利用地震波初动信息,就可以反过来求出震源机制解,推测出地震是正断层、逆断层、滑移断层还是人工爆炸 引起的。图4 地震学通常利用“沙滩球”来表示地震的震源机制。图上的“沙滩球”表示有的地震台的初动是压缩,有的是膨胀,其震源是一条逆冲断层,断层面的走向约为195度,倾角约为14度,和俯冲的板块性质相一致。3. 震源深度超过10KM无需考虑地震波的快速定位已经不是难题,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这次日本大地震的震源深度为地下32km,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震源深度为20km,这就意味着, 如果是核爆炸,就要将核装置埋在地下几十千米处,那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在大陆上最深的钻井也不过12km,何况是在海底?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议定书 在筛选核试验数据时,一般也认为:震源深度大于10km的将不予考虑。4. 地震能量几十亿吨TNT1万吨当量TNT的核爆炸,能量相当于5级地震;100万吨当量TNT的核爆炸,能量相当于6点几级地震。1974年之后进行的地下核试验当量都不 超过15万吨。这次日本大地震震级为Mw9.0,根据能量公式LgE=4.8+1.5Mw,估算地震释放的能量约为21018焦耳,相当于几十亿吨当量 的TNT。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至几万吨TNT当量,氢弹的威力可大至几千万吨TNT当量。但要制造几十亿吨TNT当量的核弹,目前还是很难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议定书列出了用于筛选核试验事件的参数:事件位置、事件深度、面波震级与体波震级的比值,信号频率成分、震相间的谱比、频谱 涨落、P波的初动、震源机制、震相、与其他事件及事件组的对比等。此外,还可以结合次声、水声、放射性核素监测等其他领域的方法,综合判断一个地震是否核 试验引起的。图5 19452009年世界各国进行核试验的时间、类型和次数。(图片来源于CTBTO)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有人制造了一次地下核试验,然后很不巧的,这次核试验引发了一场小规模地震,并进而诱发了超级强震呢?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监测爆 炸事件特别是核试验是地震台网的重要职责,只要地下核试验达到一定当量,就能被监测到。但迄今为止,联合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 CTBTO ),包括中国地震台网在内的各大监测机构都未见发布日本地下核试验消息。和水库诱发天然地震一样,核试验可以诱发小地震,但至于利用核试验诱发大地震的可能性,因为研究样本太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河大型桥梁施工方案
- 外包办公托管合同范本
- 楼房梁加固施工方案
- 消费者权益保护市场分析
- 发展党员自查自纠报告范文
- 混凝土外包施工方案模板
- 江苏轻质隔墙施工方案
- 广东省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 关于暑假在西安经典景点探寻的实践报告
- 道路临时挡板施工方案
- 检验文件管理办法
- 2025辅导员考试大纲与试题及答案
- 测绘定密管理办法
- 第3节 跨学科实践:保护地球家园-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
- 多租户隔离-第1篇-洞察及研究
- 2025年质量月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小学可爱的中国课件
- 智慧高速公路解决方案
- 2025年司法考试刑法案例分析实战演练试卷(附司法解释案例解析)含答案
-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
- 商务英语就业前景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