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课件:《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必修三(  2013高考)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课件:《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必修三(  2013高考)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课件:《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必修三(  2013高考)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课件:《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必修三(  2013高考)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课件:《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必修三(  2013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细胞织就信息之网,传输交汇万千信息,貌如晴空星云闪亮,闪耀的是智慧的光芒!,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五、人脑的高级功能,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什么是反射?反射包括哪几种?问题1,3、什么是反射弧?概括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 反射弧是由几部分组成的?,阅读教材P16 、观察17页 “思考与讨论”中的图A、B、C,并回忆初中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4、简述反射的过程?,6、反射弧的某部分受损,反射能完成吗?问题3,7、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至少需要几个?问题4,1、你对神经系统和神经元有怎样的认识?,5、如何识别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问题2,对神经系统及神经元的认识,回忆初中所学的有关知识,思考: 1. 神经系统的构成如何? 2.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体是什么?,人体的脑、脊髓及其相连的神经标本,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仔细观察教材P17“思考与讨论”中的A图,思考:一个神经元(神经细胞)包括哪些部分?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细胞体(胞体)突起:,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细胞核,轴突和树突,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轴突,神经 纤维,结缔组织膜,一条神经,髓鞘,轴突,髓鞘,结缔组织膜,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吃梅,看、谈梅,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 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先天性、直接刺激引起,后天性、信号刺激引起,【探究点一】问题1: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完成反射活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不属于。具备神经系统,膝跳反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缩手反射,感受器,效应器,传出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分布在体表、皮肤及粘膜和体内各脏器内及肌腱、肌梭等处将内外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发生相应的活动,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脑和脊髓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反射的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识别,反射弧结构模式图,神经节,神经连结处,反射弧的完整性,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其它部位受损呢?,传入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反射弧的完整性,无感觉又无效应,无感觉又无效应,无感觉又无效应,有感觉无效应,有感觉无效应,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弧的神经连结,传入神经,传出神经,膝跳反射,中间神经,连结处,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阅读教材P1718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4、神经纤维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在膜内外出现怎样的 电位差?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的电荷发生怎样的移动? 神经纤维膜内外的局部电流的方向如何呢?问题3,2、静息(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处于何种 状态?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问题1,1、什么是兴奋和神经冲动?其实质是什么?,3、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兴奋部位的膜内外电位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如何传导?,6、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兴奋的传 导方向又是怎样呢?总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问题4,7、总结兴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文字流 程图)。问题5,兴奋及神经冲动,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者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兴奋传导的过程也是反射的过程。, 实验现象,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结论:,+,+,+,-,-,-,图1,图4,图2,图3,a,b,a,b,a,b,a,b,刺激,-,+,+,+,蛙坐骨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形成原因:,K+外流,胞体,神经纤维,细胞膜,细胞膜,外侧,外侧,内侧,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形成原因:,Na+内流,内正外负,刺激,未兴奋,未兴奋,兴奋,局部电流,兴奋,未兴奋,局部电流,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方向:,膜外:未兴奋高于兴奋;,膜外:未兴奋兴奋;,膜外:未兴奋兴奋;,膜内:兴奋高于未兴奋,膜内:兴奋未兴奋,膜内:兴奋未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膜,刺激,+ + + +,+ + + +,- - - -,- - - -,兴奋,未兴奋,双向传导,兴奋的传导特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兴奋,兴奋,局部电流,局部电流,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外流,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内流,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局部电流,兴奋的传导,静息电位的恢复,兴奋与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刺激相近未兴奋部位,再产生动作电位及局部电流,兴奋就向前传导,受刺激部位膜两侧电位再次转变为:内负外正,刺激,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突触)还能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 式进行传递吗?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发生怎样的变化?总结兴 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问题4,1、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接的?其联接有哪几种类型? 问题1,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6、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 的?为什么?,5、兴奋是如何在细胞间传递?问题5,仔细阅读教材P18 19页 ,思考以下问题。,2、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的 作用是什么?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前提是什么?问题2,3、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作用是什么?神经递质以什么方 式进入突触间隙?问题3,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胞体,轴突(神经纤维),电信号,突触,神经元,树突,兴奋,神经元之间的机能接点,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突触,线粒体,突触小泡,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轴突树突型,轴突细胞体型,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称突触小体。,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小体,轴突,突触小泡,线粒体,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神经递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前膜,神经递质,受体:,作用:,成分:,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糖蛋白),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乙酰胆碱(兴奋性)多 巴 胺(抑制性),产生:,高尔基体,去向:,作用后被相应的酶分解,分泌方式:,胞吐(消耗能量),阅读教材P19第三段、图24及右下方相关信息栏,思考下列问题:,单向传递,兴奋的传递特点,传递特点:,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传递方向:,轴突细胞体或树突,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兴奋变化:,神经元:,突 触:,神经元:,神经元轴突,神经递质,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神经元胞体或树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电信号(局部电流),化学信号,电信号,受体,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一条神经元,另一条神经元,A处施加一强刺激,则在B处能测到动作电位吗?B处施加一强刺激,则在A处能测到动作电位吗?,反射弧中反射的方向,突触,小结,同一个神经元内,不同神经元间(突触),双向,单向,神经纤维,突触,神经冲动电信号,神经递质化学信号,快,慢,2、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Aa和b处 Ba、b和c处Cb、c、d和e处 Da、b、c、d和e处,c,练习,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最高中枢,低级中枢,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脊髓(调节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等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下丘脑(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的中枢,参与生物节律的控制),人脑的高级功能,人的大脑,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和支配一切行为的司令部。 大脑由约140亿150亿个细胞组成。脑力劳动者的智能和工作效率,主要是靠脑细胞的记忆力、理解力、分析力和创造力的作用,因而脑神经细胞功能的强弱与人的智力开发,思维启迪和灵感性成正比,健康的大脑越用越灵敏。相反,若不勤用脑,则会加快脑器官的退化,表现为智力迟钝,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益不高。因此,脑力劳动者只要勤用脑,就有助于工作、学习效益的提高。 致大脑损伤的因素很多,诸如:外伤、噪音、药物中毒、长时间超强脑力工作等,都会使脑神经细胞加快死亡或过早地衰老。此外,通宵达旦地跳舞、打牌、下棋等,使业余时间得不到休息,烟酒成瘾,这些也都会对脑神经细胞造成伤害。 注意养脑人体的生理特点是兴奋和抑制、消耗和滋养等方面相互平衡,大脑也是如此。脑力劳动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紧张脑力劳动后,若能进行短暂活动,如打球、练拳、做健身操、下棋、欣赏音乐、散步和用温水洗面等,都有益于脑的保养。,1、大脑皮层分为各个的高级神经中枢,人脑的高级功能,中央沟,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人脑的高级功能,H区- Hear 听觉语言中枢,V区- View 视觉语言中枢,W区- Write 书写语言中枢,S区- Sport运动性语言中枢,1861年,法国外科医生保尔布洛卡在巴黎召开的人类学会议上,公布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病例:病人能听懂别人讲话,能用面部表情和手势同别人交流思想,可是说话非常困难,只能说一个“Tan”字。对病人进行检查,结果一无所获,病人与讲话的有关肌肉和发音器完全正常。 病人死后解剖检查发现,他大脑左半球的额下回后部(S区)有病变,这个病变部位正好位于大脑皮层控制口咽肌运动的区域之前,显然与口咽肌完成发音和说话动作有关。 后人将这种病例称为“运动性失语症”。,资料一,1874年,德国神经学家韦尼克报告了另一个病例:病人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可奇怪的是,他听不懂别人说话,连自己的话也听不懂。 病人死后解剖检查发现,他大脑左半球的颞上回后部(H区)有病变,韦尼克推测,这一区域与理解语言有关,是语言感受中枢。 后人将之称为“听觉性失语症” 。,资料二,在大量的临床病例中,又逐渐发现有的患者能听懂别人讲话,看懂文字,但不会书写,而其手部的其他运动并不受影响; 有的患者其他语言功能没有问题,就是看不懂文字的含义,但其视觉是良好的。 前者损伤的部位是左脑颞中回的后部(W区),该病例称为“失写症”; 后者损伤的是左脑角回(V区),称为“失读症”。,资料三,学习: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学习与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