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1页
刘丹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2页
刘丹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3页
刘丹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4页
刘丹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届毕业论文开 题 报 告题 目: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 学院名称: 经济贸易 专业班级: 金融F0604 学生姓名: 刘丹旸 学 号: 20064910230 指导教师: 夏友仁 教师职称: 讲师 2010年4月5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20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参考文献不能全部是网上资料(主要是指网页),至少有5本以上著作,期刊论文不少于5篇,至少2篇英文参考文献。4文献综述包括以下几部分:(1)各种文献说明的同一主要观点是什么;(2)文献的各种来源(著作、期刊、报纸、互联网及其性质)构成及其原因;(3)对不同文献的处理方法;(4)具体分析文献材料,即国内外研究现状,要注意不能仅仅罗列各种观点,必须具体分析相关观点在解决所论述问题的积极因素和不足;(5)综述文献的基本结论及自己的观点;(6)参考文献。5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7年11月20日”或“2007-11-30”。6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能开始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论文题目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4000字的文献综述:文 献 综 述1各文献说明的同一观点不良贷款是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不良贷款高,收息率就低,利润就会下降;不良贷款高,资产损失就高,就会相对降低资本充足率,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形成十分复杂,这既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社会信用环境、地方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等方面的外部原因,也有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内部原因。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大清收不良贷款的力度,积极寻求补救措施,化解风险贷款。商业银行目前不良贷款数量较大,清收转化的难度也大,而且大部分是历史上长期积累形成的,责任不清。为加大清收转化的力度,要广开渠道,充分依靠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帮助,抓住时机,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清理各笔风险贷款。同时,要采取适当奖励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根据不同的风险贷款,充分利用银行的优势,积极引导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还贷付息能力。2资料的来源、构成本文在写作过程中,通过去学校图书馆查阅各种理论著作为文章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比如在不良贷款成因问题上,就在图书馆参阅了很多经济学的著作,从理论角度提出探究我国应解决不良贷款的必要性。更多具有时效性的理论数据是通过阅读近期出版的金融专业期刊杂志获得。因为这些专业的期刊杂志所发表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目前比较权威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专家们的研究成果,或者是专业机构通过大量调研得出的权威的数据,对于本文的科学性具有很大的支持,在参阅这些文献的过程中也对本人的思路起了开拓作用。另外,互联网作为新兴的媒体,具有时效性,内容也更为丰富,查阅起来也更为快捷。所以本文的部分资料也取自互联网上的内容。3不同文献的处理由于有的文献资料只是简要的介绍了一部分与本论文相关的知识,因此并没有详细地采纳和沿用这些内容的所有观点。有一部分的文献资料与我论文的研究的内容非常的相近,这部分资料是我研究分析的重点,这些资料上提到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也是我所分析的主要内容,为了能够更好的研究这部分文献资料我还查找了与这些文献相关的一些资料。对文中不同观点以及不同国别的文献则采取观点相近以及有用为先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求对论文写作提供最大帮助。4. 具体分析文献资料就现有本人掌握的资料文章来看,基本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进行研究:1成因的研究通过对资料中有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观点的总结中,通过具体分析,一般存在着以下观点:张路在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与对策一文中提到:我国商业银行相当部分不良贷款的造成,既有政府不当干预,政策调整,国有企业过高的负债率等外部因素,更有商业银行的内部因素,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业务人员素质、经营艺术和策略有直接关系。银行内部主观因素固然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关键,而程序的减弱、国民信用意识的谈漠导致借贷信用危机,从个人违约到企业间拖欠,发到企业长期拖欠贷款不还,这是因为法律权威与尊严没完全体现。同时也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给信用危机推波助澜,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日益增加。王兴惠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货款的成因及治理措施一文中提到: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货款是制约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因素,是诱发金融风险的隐患。其所分析提出的分析不良货款的成因,主要有如下几点:(1)政企不分是造成银行业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2)一些国有企业的亏损造成银行的不良贷款。(3)国有银行缺乏足够的冲销坏账能力和手段。(4)社会信用观念不强,一些企业逃废银行债务。(5)少数国有银行的坏账牵涉到贪污腐败等不法行为,从而加大了清理坏账的难度。2国外经验借鉴霍妍在国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理的经验借鉴一文中,通过国外的经验表明,消除银行不良债权问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解决坏帐的成本,通常占到GDP的1020%;新增不良贷款;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成熟的资本市场;政府承诺的可信度;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道德风险;员工的激励机制和技能培训;财政制度改革等。通过国际经验得出对中国的启示并提出有益的对策和建议:1.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坏帐的原则。依赖两条基本原则,以使政府的一次性注资政策的承诺具有可信性,并避免新增坏帐的道德风险问题。具体操作如下:(1)国有银行在进行决策时必须要独立于政府和不良客户。(2)允许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成金融机构,以使其最终与四大国有银行在业务中可以开展竞争。(3)政府应该扩大私有化进程,并扩大投资者范围。 2.资产管理公司的目标和结构。在转轨经济中,客户的分散化是解决银行新增坏帐问题的关键因素,断开国有银行与脆弱的国企的联系,应成为我国银行改革计划的重要部分。3.加强国内二级市场的发展。国内二级市场较小的深度和广度已制约了不良资产的处理,因此政府应开放资本市场,允许潜在的投资者如私人企业和外国投资者参与资产的处理。他们的参与会使资产管理公司更加快速的处理资产,并对国企改革起到加速作用。然而,为吸引这些投资者,国企的私有化政策必须灵活。4.财政改革。为全面解决不良贷款,财政改革是关键,因为它能阻止软贷现象,同时除去国有银行根据国家政策贷款给国企的责任。3对策及防范的研究从对所掌握文献资料的分析可知,解决的方法有很多。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王卫东的从不良贷款的成因谈盘活对策一文中提出化解不良贷款的对策:1.建立新的信贷经营理念和营销策略。2.牢固树立法律意识,规范管理行为。3.分类指导,实施不同的盘活措施。一是实施金融债权重整。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实行集中清收。4.加强信贷队伍建设,培训一支高素质的信贷管理队伍。车彦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问题研究一文中提出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一)加强制度建设,为防范信货风险提供制度保障1.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2.加快产权制度改造,使国有商业银行变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3.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加强信货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货风险1.建立健全信贷组织管理体制。2.树立以人为本、激励与约束并重的信贷经营管理思想。3.正确处理风险管理与提高效率的关系。我国银行业在信贷管理中往往陷入两个极端。杨月玲在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一文中,通过分析当前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种信货风险因素,着重从政府、企业和银行三个层面有针时性地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货风险的防范对策。严格信贷管理,防范信贷风险,单靠银行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它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企业以及银行等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担负起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责任。吴蕴韬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防范措施一文中提到:银行不良资产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巨大障碍,甚至危及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生存。其提出的防范和化解不良资产的措施有如下几点:建立有效遏制不良资产的再生机制;加速解决现有不良贷款;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通过以上对所掌握文献资料的分析,就的相关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由对不良贷款的定义、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有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解决对策与如何加强防范等问题的解决途径,论文将以这些方面展开写作。5上述文献的基本结论及自己的观点通过对以上文献的分析,以及结合各家之谈,我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有商业银行治理不良贷款的工作,并作为银行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的“双下降”,但效果不是很明显。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的信贷质量是其生命线,国有商业银行居高难下的不良贷款已成为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痼疾,也是影响我国经济金融健康运行的一个重大隐患。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建设,努力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运用市场运行机制,运用政权力量清收不良贷款,积极探索有效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管理方法,以加快治理不良贷款的步伐。6.参考文献:1 周小川.重建与再生化解银行不良贷款的国际经验.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2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 埃德加.M.摩尔斯曼.有效的贷款管理.罗伯特.莫里斯出版社,20004 刘德福.不良资产管理处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5 赵艳.萨缪尔森经济学理论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6 龚明华.现代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 张璐.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与对策.理论界,2005(10)8 李伯慎.浅析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与对策.青海金融,2006(08)9 田俊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7.5%.人民日报,2006-8-2210 林蔚.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防范.上海商业,2006(12)11 李江.国有商业银行企业不良贷款的主因子分析.数据统计与管理,2007(01)12 吴蕴韬.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防范措施.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4)13 胡焱.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其化解.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7(04)14 霍妍.国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理的经验借鉴.聊城大学学报,2007(05)15 车彦.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问题研究.北方经贸,2007(06)16 袁霞.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7(08)17 李成青,谢杰华.探索新时期不良贷款的正常化管理.海南金融,2008(10)18 李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法律治理.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3)19 付天佑.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探索.时代金融,2009(04)20 张鹏飞.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821 Caromiris,Gary Gorton.The Original of Banking panics:Models,Facts,and Bank Regulations.R.Glenn Hubbard. Univercity of Chicago Press,199422 Klingebiel,Daniela.The use of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in the resolution of banking crisiscross-country experiences.Word Bank Working Paper,200123 Sherwood,Matthew Hodgkinson.Edith.Commercial banks assets.Country Profile. Canada,2005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本文将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与化解方法分析研究,并通过国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理方法的经验借鉴,结合我国实际现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多渠道地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模式和路径。以论证加快治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步伐,化解金融风险,是我国银行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本文研究的立意所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遵循着资料来源的真实性与广泛性原则。所参考的资料一部分来源于各类经济学书刊、杂志、报纸及一些财经类高等院校的学报,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借鉴国内一些专家和学者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经验和实证分析得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