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跨世纪的交流_记浙台两地农业交流与合作研讨会.doc_第1页
面向跨世纪的交流_记浙台两地农业交流与合作研讨会.doc_第2页
面向跨世纪的交流_记浙台两地农业交流与合作研讨会.doc_第3页
面向跨世纪的交流_记浙台两地农业交流与合作研讨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向跨世纪的交流 记浙台两地农业交流与合作研讨会 文:霍雄章 6月22日至26日,由浙江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浙江台湾研究会、浙江省农业经济学会合办的“浙台两地农业交流与合作研讨会”在杭州西子湖畔的玉泉饭店隆重举行。 这是浙江省首次举行的高层次的两岸农业交流研讨会,浙台两地均排出了较强阵容。浙江代表有省农技推广基金会一、农业机械管理局、水产局、林科院、农科院、农经学会、农大等科研部门的11位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和领导,学科齐全,代表性强。台湾方面8位代表,由在台农业界和学术界享有广泛知名度的台大农经研究所陈希煌教授为领队,其中既有逢甲大学、师范大学等农研部门的5名学者,又有从事农业技术实际工作的佳里、西螺等农会的总干事,还有台湾十大杰出农村青年,呈现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色。 浙江省副省长章猛进,省政协副主席龙安定、陈昭典,省台办主任杨建新等领导出席了22日的开幕式,并致贺词,20余位各有关方面的专家、负责人列席了研讨会。 精心准备 宽领域开展交流 到会的两地农业专家、学者高度重视此次研讨会,人人都精心准备了论文,即便是台湾农会的领导,也当众散发了介绍农会的书面材料。 两地的专家怀着增进对浙台农业发展现状的了解,促进两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美好心愿,认真地展开了研讨。研讨会上,当一方代表宜读论文后,另一方同行立即进行评价,每位讲评人事先均对所评论文进行过认真研读。同时穿插双方相互提问、解答、讨论等形式,整个研讨自始至终洋滋着热烈气氛。 此次研讨的范围广泛,有粮食生产、海洋渔业发展、林业发展、畜牧业发展、投资环境分析等课题,涉及到了浙台农业未来发展的方方面面,两地专家用潜心研究的成果,阐述了对上述问题的见解,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坦诚交流 共话两地优势互补 省政协副主席、省台联会长陈昭典在祝贺研讨会开幕时就指出:“浙江和台湾两地在农业方面各有所长,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此次研讨的重心,正是围绕着两地农业优势互补问题而展开的。双方专家在充分肯定各自农业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寻求合作的途径。 浙江专家提供的11篇论文中,直接比较两岸农业发展差异情况的论文占了一半。浙台两地农业跨世纪发展的思路、浅析浙台农业合作的条件及优势、浙江台湾农业投资环境分析等论文,均用大量的事实、数据从多方面论述了浙台农业合作的广阔前景。如省农技推广基金会常务副会长马岳在浙、台两地农业跨世纪发展的思路一文中,对浙台两地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内容、结构、经营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在充分肯定浙台两地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条件,地少人稠,农业生产内容丰富,农业结构趋向合理等特点的同时,指出,为了增强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建议浙江遵循“互补互利”的原则,吸取台湾农业发展有益的成功经验,包括先进的农业技术、品种、设施、农业生产管理等经验,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 台湾专家宜读的5篇论文同样颇具份量,陈希煌教授的廿一世纪农业发展方向与政策站在全球经济的高度,对二十一世纪世界农业发展方向进行了科学的预测。特别是台湾渔业试验所副所长李武忠、逢甲大学经济系副教授杨明宪的台商赴大陆农业投资与两岸农产贸易现况与展望等论文,紧扣研讨主题,对两岸农业现状进行了较严肃的比较,并提出了善意的建议。在(共创两岸双底的水产养殖发展策略论文中,充分肯定了祖国大陆水产养殖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中国大陆是亚洲传统的水产养殖大国,目前的产量约占世界水产的60%以上,名列世界第一。”文章着重对两岸淡、海水产养殖业的竞争与互补等作了大量的论述,提出了诸如台湾引进祖国大陆高档鱼种,以及祖国大陆利用台湾资金、技术发展海洋渔业养殖业等建议。 两岸专家上述精彩的发言,开阔了双方的思路和视野。 研讨会尾声时,西螺农会总干事余赞宏、佳里农会总干事黄德泰及台南县农会理事、十大杰出农村青年陈辉煌分别介绍了各自农会等情况。其中黄德泰的介绍最为生动,他结合佳里农会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台湾基层农会的“农业推广”、“农业保险”等各项功能,还回顾了他用发展食品加工业的办法,使佳里农会扭亏为盈的经历,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实地考察 岛内专家大开眼界 为了让岛内专家对浙江农业发展历史、现状等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研讨会主办单位特地为台湾专家安排了参观活动。 浙江是中国农业的发祥地之一,余姚市河姆渡文化就是明证。当台湾专家来到河姆渡文化遗址,看到出土的七千年前的石斧、石凿、骨粕等生产工具及稻谷遗迹时,惊讶不已,他们说:“想不到浙江也是中国农业发源地之一”。 其实最令台湾专家想不到的是,改革开放给浙江农村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杭州滨江区东冠村,台湾专家看到的是一幅现代化农村的新画卷。一块块田地整齐漂亮,沟渠均用石块水泥砌成,他们说:“这在台湾还没有做到”。他们还看到了台湾产的谷物烘干机,显示了这里农业机械化程度已有了较大提高。走进农民家他们又是一番感慨,他们看到的是一处别墅型住宅,几百平方米的房屋装满考究,还建有喷水池,配有私人轿车,主人年收人达10万余元,他们不由得连连称赞。 杭州西湖浮山村生态农业是联合国资助的先进农业项目,具有综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特点,代表着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台湾专家参观了该村的沼气厂,对沼气厂用猪粪生产沼气,然后提供给农民的变废为宝的项目深感兴趣,陈希煌教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还专门察看了沼气池。 浙江农业良好的投资环境也给台湾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研讨会结束的前一天,他们参观了余杭市台资企业旺旺食品厂,该厂总经理助理亲口告诉岛内老乡,当地政府如何关心企业发展,台商在这里生活、工作都很适应等情况。 耳听为虚,眼见才实。实地参观丰富了研讨会内容,台湾专家无不感到大长见识、大开眼界,他们纷纷称赞浙江农业大有希望。 初显成效 架起合作桥梁短短5天的研讨会很快结束了,然而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正如章猛进副省长在开幕式贺词中所说的那样:“通过这次研讨会,建立在密切的地缘、亲缘关系和农业互补性基础上的浙台农业合作与交流,必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浙台两地农业合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这从两岸专家所达成的加强两地农业优势互补的共识,以及初步形成的合作新意向可以得到证明。 在研讨会座谈即将结束时,陈希煌教授讲了一番发自内心的话。他说:“当前实现两岸统一还有很多困难,但我们可以先从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做起。”他认为,浙台两地应面向未来,加强合作,发展高科技农业,为中国农业整体水准的提高,乃至中国的强盛作出贡献。 其他到会的台湾专家也与陈教授一样,希望以此研讨会为契机,加强两地的农业交流与合作。研讨会上,省农办向台湾专家分发了浙台两地农业宜合作的领域和项目建议,其中汇集了“粮食和饲料加工业”、“渔业和水产加工业”、“水果业”等9大行业40多个合作建议项目,同时余杭市政府领导也介绍了合作投资项目。与会台湾专家表示要把上述项目带回岛内,向农业企业界、农会等广为宜传,建议有识之士赴浙江投资农业,兴办各类合作项目。陈辉煌理事还首开记录,在参观时,与滨江区浦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