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设计性实验.doc_第1页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设计性实验.doc_第2页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设计性实验.doc_第3页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设计性实验.doc_第4页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设计性实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枢神经抑制药的筛选及其LD50的测定黄悦广东药学院药物制剂(天然药物制剂方向)11级1班摘要:LD50:半数致死量,描述药物毒性或有毒物质的毒性常用指标,LD50是指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之有害物质、有毒物质的剂量。毒性的定量测定是把不同剂量的被试验物质导入老鼠体内。足以使占全体数量50%的个体在试验条件下致死的剂量称为LD50,一般用每公斤体重所使用的毒物毫克数表示。所以,如果大量老鼠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每公斤1毫克的剂量可使50%试验老鼠致死,对实验老鼠而言,这种毒物的LD50就是1毫克/公斤。虽然人与动物不同,但通过做多种动物的试验,一般对多种动物毒性很低的物质,对人的毒性往往亦很低。所以,测量半数致死量对了解药物对人的毒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药物毒性(toxicity) LD50(middleeffectivedose)一 实验目的观察目标药物(中枢神经抑制药)一次给予各小鼠后产生的死亡情况,可测得药物的LD50来评定药物的安全性,以及学习药物筛选方法及药物LD50(middleeffectivedose)的测定方法。二 实验原理预实验,筛选出目标药物;对15只小鼠给予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抑制药,观察一定时间内的反应和死亡情况,得出Dmin和Dmax大致范围;正式实验,50只小鼠通过分组观察给予不同剂量中枢神经兴奋药,在一定时间内的反应和死亡情况,进一步推测出药物的LD50及其95%可信限,评价该药物安全性。三 实验步骤预实验目的初步筛选出具有某种特定作用的药物。初步探索0和100引起动物死亡剂量范围,以便正式实验时确定各组剂量。实验动物小鼠18只器材和药品器材:电子称、注射器、针头、烧杯、鼠笼、吸量管药品:1012号药品实验步骤未知药物小鼠重量(g)注射液体积(ml)小鼠给药后反应药物性质10号26.30.263行动活跃、竖尾、抚脸、跳动,最后死亡兴奋药11号25.00.250四肢无力拖动、静卧、头部僵直上仰、翻正反射消失,最后死亡 抑制药12号26.40.264正常的自发性活动NS1、 随机选出3只小鼠用于药品筛选,按100mg/kg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1012号药。观察小鼠反应现象。根据小鼠的反应现象,选取抑制药作为本次实验药物。2、 将剩下的小鼠15只,按性别体重分层随机分为5组,每组3只,先观察其给药前的正常活动及姿态,每组按一系列浓度梯度(先稀释一半,再根据反应程度配制药液)进行腹腔注射目标药物0.2ml/10g并观察小鼠给药后的反应30min,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及100%死亡率(至少应找出引起33%67%死亡率)的剂量范围。实施组别死亡率100%给药剂量(mg/kg)67%0%给药后反应100%100%甲100 均表现为四肢无力拖动、静卧,之后头部僵直上仰,翻正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后还有间歇性抽搐。最后3只小鼠全部死亡,平均死亡时间约5min乙50均表现为四肢无力拖动、静卧,之后头部僵直上仰,翻正反射消失,其中2只呼吸停止后还有间歇性抽搐,最终死亡,平均死亡时间约20min,仅1只存活丙35均表现为四肢无力拖动、静卧,之后头部僵直上仰,翻正反射消失,30min后3只小鼠均存活丁75均表现为四肢无力拖动、静卧,之后头部僵直上仰,翻正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后还有间歇性抽搐。最后3只小鼠全部死亡,平均死亡时间约12min戊70均表现为四肢无力拖动、静卧,之后头部僵直上仰,翻正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后还有间歇性抽搐。最后3只小鼠全部死亡,平均死亡时间约7min3、 记录实验数据,并通过死亡小鼠的数目和死亡时间初步推测出该中枢神经抑制药的LD0和LD100。实验结果与结论1、 根据小鼠的药后反应,可判断10号药物为中枢神经兴奋药,11号药物为中枢神经抑制药,12号药物为生理盐水,故选择11号药物为目标药物进行后续实验研究。2、 当剂量为70mg/kg时,小鼠全部死亡,由此得Dmax=70mg/kg。3、 当剂量为35mg/kg时,小鼠全部存活,即得Dmin=35mg/kg。结论:初步确定LD0为35mg/kg,LD100为70mg/kg。正式实验实验目的50只小鼠通过分组观察给予不同剂量中枢神经抑制药,在一定时间内的反应和死亡情况,进一步推测出药物的LD50及其95%可信限,评价该药物安全性。实验动物雄性小鼠50只,实验器材与药品器材:小鼠体重称、注射器、针头、烧杯、鼠笼药品:预实验中的中枢兴奋药,药品浓度75mg/ml实验步骤1、将所有小鼠进行标号称重。将50只小鼠按重量随机分为5组。实施组别死亡率100%给药剂量(mg/kg)90%90%给药后反应80%50%170.0均表现为四肢无力拖动、静卧,之后头部僵直上仰,翻正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后还有间歇性抽搐。最后10只小鼠全部死亡,平均死亡时间约6min258.8均表现为四肢无力拖动、静卧,之后头部僵直上仰,翻正反射消失,其中9只呼吸停止后还有间歇性抽搐,最终死亡,平均死亡时间约8min,仅1只存活349.3均表现为四肢无力拖动、静卧,之后头部僵直上仰,翻正反射消失,其中9只呼吸停止后还有间歇性抽搐,最终死亡,平均死亡时间约8.5min,仅1只存活441.5均表现为四肢无力拖动、静卧,之后头部僵直上仰,翻正反射消失,其中8只呼吸停止后还有间歇性抽搐,最终死亡,平均死亡时间约9.5min,仅2只存活535.0均表现为四肢无力拖动、静卧,之后头部僵直上仰,翻正反射消失,其中5只呼吸停止后还有间歇性抽搐,最终死亡,平均死亡时间约15min,有5只存活2、各组动物分别腹腔注射相应浓度(上述已算好的剂量)的药液0.2ml/10g,立即仔细观察,记录动物反应情况、死亡时间和数目。3、按Bliss法计算LD50和95%可信限。实验结果与结论Bliss法算得:LD50 =40.6870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24.100068.6900)mg/kg四 实验讨论1、 本实验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设计性实验出现中枢抑制效应时则表现为镇静、抑郁、睡眠、昏迷等。这类药物有局部全身麻醉药,镇静催眠药等。而实验通常使用的都是苯二氮棹类药物,巴比妥类等。2、 实验过程中,用药浓度较高的小鼠明显死亡的速度比用药浓度低的小鼠要快,说明小鼠是否死亡和用药浓度在一定区间内呈正相关性。3、 本实验严格按照实验设计三大原则:重复、随机、对照。我们组在小鼠的选择上,尽量保持每组小鼠的重量相似,性别相同。使得实验误差减少。4、 本次设置小鼠的观察时间为30分钟,观察这段时间内小鼠死亡的情况,可能会由于观察时间不足导致实验产生误差。5、 本次实验结果并不理想,概率单位对量对数做回归曲线图后数据点不能连成一直线,即预测药物的给药量与动物死亡率间不能呈现正态分布。6、 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可能是: 注射剂的刻度不标准,或者里面含有少量气泡; 药物稀释时移液管的精度不够; 腹腔注射给药时,推注速度不均一,推注过快有可能影响小鼠的死亡情况; 实验中,给药,配制药液时,均由不同组员进行配制,进而可能出现主观性误差。五 实验结论1、10号,11号,12号中,10号药为神经中枢兴奋药物,11号药液为神经中枢抑制药物12号为生理盐水。2、当剂量为70mg/kg时,小鼠全部死亡,由此得Dmax=70mg/kg。当剂量为35mg/kg时,小鼠全部存活,即得Dmin=35mg/kg。3、LD50 =40.6870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