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 绿化地面.doc_第1页
第三节 - 绿化地面.doc_第2页
第三节 - 绿化地面.doc_第3页
第三节 - 绿化地面.doc_第4页
第三节 - 绿化地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优化环境 第三节 绿化地面第三节 绿化地面地球表面不足30%的陆地,拥挤着60亿人口。极地、冰原、雪山、草甸、荒漠,难以适于人类长期居住。城镇乡村,江河湖泊,山水林田,不断修房,筑路,建厂,改河。争(征)地运动,硬化地面,有增无减。人居环境,生活质量,是提高或降低,颇费评说。绿化地面,再现蓝天,显山露水,鸟语花香,清洁卫生,健康长寿,是并不过分的必要追求。当代城镇,普遍兴建大公路,大广场,很少顾及大园林,大草坪,降雨下渗污水处理设施。许多事实证明,这不是现代化、科学化,而是人为干扰水分循环,创造新的“黄土高坡”。降雨稍有异常,即出现污水横流或干燥酷热。2000年6月,重庆提出参与西部大开发规划,突出抓好七项重点工作,其中有“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内容。然而,2004年8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一版载“重庆哪是山城,准确说应叫城山、那驮满房屋起伏的山脊,远看近看都更像城山。”提醒人们留住青山。看来,要达到山水园林城市目标,真是任重而道远。不过,1951年9月动工1954年1月竣工,占地6.6万平方米的重庆人民大礼堂,除了庄重、典雅、崇高等民族精神外,还有对称、平衡、稳定、安全等科技内容,更有青山、绿水、林木、花卉、草坪等反璞归真、天人合一的园林风格。堂在林中,花在堂内,赏心悦目,美不胜收。50多年来,一直是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人们议事、休闲、娱乐的珍贵场所,也获得国内外公认、赞美。1987年英国出版的比较建筑史,收录中国当代43项建筑,重庆人民大礼堂名列第二。可惜,成千上万栋欧陆化高楼大厦,没有一栋比她更好,令人唏嘘。三峡库区,移民建镇,不断建房,筑路,架桥,造广场,修隧道,硬化地面、河道,改善人们的居住,行动条件。同时,巨大的水泥森林,人造铠甲,也迅速改变地表形态,集中地表水流,破坏大气,地表,地下水系的补给、存贮、净化、排泄状况,祸害生态环境,危及人们生存。很多人士大声疾呼:国内外已在建设园林城镇,绿化地面;三峡库区的城镇,宜统筹规划,一步到位,不要再走先硬化,后绿化的弯路。一、重庆地区1990年以前,重庆市已有多种硬化地面建筑物。其用地面积占幅员总面积的百分数分别为:居民用地218万亩,占6.31%;铁道、公路、机场、农村道路等交通用地120万亩,占3.49%;工矿用地28万亩,占0.82%;国防等特殊用地20万亩,占0.59%;合计用地386万亩,占11.21%。远远大于森林(270万亩,占7.1%),水域(209万亩,占6.04%),园地(61万亩,占1.77%),疏林草原(35万亩,占1.0%),草地(14万亩,占0.41%)。若加上石漠化,荒漠化的岩石,砾地,裸土滩等难用地(450万亩,占13.05%),则影响降雨正常分散下渗,涵养水源的面积超过836万亩,占24.26%,接近幅员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若考虑人防,隧道,矿井,河道,水坝,底质,码头,提防,岸坡,河滨公园,以及密如蛛网的地下水电油气管线等影响降雨正常分散下渗的硬化面积,数值还要增大。设想1990年以来的15年,特别是1997年3月直辖以来7年的快速发展,硬化地面急剧扩大。重庆市位于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美称“江城”。南有涂山,西有歌乐山,城中有鹅岭,枇杷山,别名“山城”。到2001年底,建成20多座大桥,誉为“桥梁之都”;修通137座公路隧道,总长46.58千米,居全国前列,又冠“隧道之城”。已建成3134米长的成渝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4011米长的渝合高速公路北碚隧道,4279米长的通渝隧道。重庆市与城口县之间的雪宝山,位于大巴山深处,海拔2000多米。在兴建4279米长的通渝隧道过程中,初期施工,因山中缺水,用长管引泉解渴;打进山体后,大量涌水,工人们成天泡在水里作业,排都排不净。经过18个月艰苦奋战,解决煤层,瓦斯,岩溶,岩爆,大变形软弱危岩等地质难题,于2003年11月24日贯通全线。该隧道显然改变地下水系,后果如何,尚难预料。从万州李家坪至开县汉丰镇的万开高速公路,其南山隧道,左线长4828米,右线长4873米,于2003年4月开工,2004年12月28日贯通,成为西南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十五”期间,还将建设69座隧道,其中,重庆至长沙公路拥有35座超过3000米长的隧道。重庆已有30673千米公路,硬化地面至少在4.6亿平方米以上。加上路边的硬化护坡,排水沟道,显著改变地表,地下岩土结构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二、三峡库区三峡水库涉及500多公里重庆库区,16个区,324个乡镇,1445个村,5667个村民小组;受淹2座城市,7座县城,101个集镇。直接受淹72.25万人,占库区移民总数的85%以上。其中,非农业人口42.55万人,占58.89%;农业人口29.71万人,占41.01%。淹没涉及1397家工矿企业,其中大型企业6家,中型企业24家,小型企业1348家;耕地1.53万公顷,园地4960公顷,林地2460公顷,河滩地3787公顷,鱼塘287公顷,柴草山1407公顷;房屋2942.94万平方米,其中农村房屋880.85万平方米,占29.88%,工矿企业房屋682.75万平方米,占23.20%;城镇及其它房屋1379.34万平方米,占46.92%;专有设施计有公路617公里,邮电通信线路杆2882杆公里,广播线路3862杆公里,水电站97座,装机7.91万千瓦,输电线路1323杆公里,抽水站115处,港口码头653处;文物883处,其中地下文物590处,地面文物293处。2009年三峡工程建成时,全市最终动迁103万人,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移民安排19851992年,八年试点,完成0.2万公顷改土建园任务。19931997年,开发6233公顷土地,迁建369家企业,生产安置25905人,生活安置10425人。19982003年,搬迁安置46万余人,416家工矿企业,复建房屋1335万余平方米,383公里公路,1930杆公里输变电线路,1383杆公里通讯线路。20042006年,搬迁安置35万余人,复建房屋942万余平方米。20072009年,搬迁安置20万余人,复建房屋560万余平方米。上述情况表明,很多硬化地面将沉入库底,大量硬化地面将复建起来,情况仍很严峻。2004年810月,重庆检查34处建设工程,有30家(约九成)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有的项目在修建过程中,随意向嘉陵江倾倒废渣弃土,将缩小三峡水库库容。有的虽编报了方案,但未严格实施,被告上法庭仍拒绝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补偿费也未必能保水固土,真是任重而道远。三、直接危害大规模硬化地面以后,对水分循环产生下列直接危害。(一)减少下渗水量用砖瓦,水泥,柏油,条石硬化屋面,地表,增大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特别是暴雨,豪雨排水工程。由于没有植物枝叶截留雨水,显著减少地表洼蓄,岩土下渗,补给地下水系的水量,破坏水分循环。据测算,硬化地面只能截留20%的降水,白白流掉80%的降水。使很多泉流干涸,地表干旱,植被枯死或需经常浇水,灌溉,增大用水量,超采地下水量,形成恶性循环。全国600多座城市,已有400多座城市因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普遍缺水。硬化地面是主要原因之一。过去建设城市,硬化地面多用天然条石,交错接缝,具有透水性。每年约有60%以上的降雨渗入地下,补充水源,涵养墒情,调节小气候。现在的建城方式与此相反,必然引发缺水问题。(二)加重污染水源城市高楼的屋顶,是建筑物必不可少的第六面,常大于使用面积20%,数量相当可观。坡屋面留存许多飘尘浮土,容易随雨水流走;平屋顶则是脏乱差的死角,藏垢纳污之所,下大雨,很快形成污泥浊水,排入下水道。据测定,若绿化城市屋顶,建成空中花园,将减少85%的二氧化碳。若维持原状,这些污废物必然危害水体,破坏环境。硬化屋面、地面,汇集的大量雨水,增大地表径流水量、流速及侵蚀、搬运能力,即增大挟带污物,泥沙的能力。经多级增大的排水沟道,下水管网,将污废水,有机物,重金属,泥沙,灰渣等液态,固体废弃物质,注入江河,渗入地下,必然破坏水质。2002年11月21日重庆晚报载:“歌乐山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因为历史的原因,许多地下水都被破坏了。自来水浑浊发黄泥沙重。一老人背泉水摔死在山涧。”(三)扩大水量分布不均自然降水的时空分布,本已严重不均,造成许多灾害。工业化、城市化、大规模、高速度硬化的屋面、地面,使降雨更快汇集,加速流走,明显缩短降雨和洪峰的延迟时间,必然增大总径流量,瞬间流量快速升降,即增大洪峰流量,出现频率,加剧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四)频繁发生水灾害在大规模硬化屋面、地面的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经常发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现象。稍一下雨即形成径流,淹没低洼道路,街面,汇入下水道。排泄不及,引起倒灌,反溢,影响居民生活,工厂生产。堵塞、冲破下水道,更造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串联、次生灾害。2004年7月10日16时至21时,北京突降大雨,莲花桥等路段积水2米多深,汽车淹没,交通瘫痪其它城市,可想而知。“水浸街”已成为常见现象,常用术语。(五)破坏生态平衡大地养育人类,也养育生物。据观测,一立方米土壤,含有10亿个细菌,昆虫,植物种子。它们绝大多数能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是人类的朋友。即使对人类有害的生物,常是生物链一部分,具有存在的意义。千百年来,中国的建筑学倡导“四合院”、“接地气”,集经验大成,是智慧结晶,不可废弃。而今,过多的水泥覆盖,人造铠甲,剥夺了生物成长的权利和条件,也断绝了人类与自然的亲近与交流,灾害频仍,疾病丛生,得不偿失。四、间接影响人们修房,筑路,硬化巨大地面。为获得所需材料,也破坏环境,消耗资源。(一)修房居所、住房是人类生活、生产、修养生息的必要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有些社区设施就叫安居工程,以求实现安居乐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崇高的理想,奋斗的目标。但是,人类从择穴而居,土木房屋到钢筋混凝土豪宅,迅速扩大占用面积,严重破坏自然环境。重庆拥有水库,中型24座,小一型400多座,小二型及以下2500多座,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乡、村管理、使用。目前,投资商疯狂抢占小水库,岸边盖楼,水面养鱼,地价猛涨三倍。硬化地面,无人过问。人类早期用泥土,干草,木材等原始材料建筑房屋,是取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循环作业,数量也在环境承受能力之内,基本不产生负面影响。进入秦砖汉瓦时代,人们用木炭、煤炭高温烧结土坯,制成坚硬的砖瓦,毁坏大量土地。阿房宫赋中的“蜀山兀,阿房出”,已写出大兴土木,伤害环境状况。在工业社会,大量使用钢材,水泥,玻璃,塑料等经深加工的人造材料建造房屋。建筑业成为物质生产,商品经济的支柱产业。为获得大量原材料,必然大量开采矿藏资源,为制造二次材料,必然消耗能量、淡水等宝贵资源。在采矿,运输,加工,使用等过程中,各环节的利用率,依次降低,废弃物迅速增多,将适于全体生物栖息的良田熟土,变成只供人类使用的不毛之地。由此看出,建设现代房屋,改善居住条件,付出了昂贵(难以再生、更新)的环境、资源代价。过去认为,高楼大厦是经济发展的象征,现代建设的成就,可以增强国民的自尊心,自信心。但是,这样的观念正在被淘汰。因为,高楼大厦并不科学、合理、实用,是工业社会的一种病态。它野蛮地破坏了城市的天空,阻碍空气流通,还造成交通拥挤,热岛效应,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大量民众迁住城市社区,条件并未改善,阴暗度比乡村增大10%,冬季雾日,雾时增多30100%,阳光照射降低15%,紫外线减少1030%。高楼大厦垂直表面吸收阳光和各种汽车、机械排放的热量,使气温比乡村高出13,湿度降低6%,降水增加10%,各种疾病(特别是传染病)显著增长。因此,一些城市制定了高楼环境评价法规,大型建筑能源消耗评价法规,控制热岛现象。一些现代化气息很浓的城市,并没有很多高楼大厦。(二)筑路交通运输是人类生活、生产的中间环节,流通部分,基本内容。代表着相关历史时期,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农牧时代的交通工具是木质舟车,运输动力是人力或畜力,基础设施是泥石陆路,天然江湖和部分海洋船坞,码头,数量较少,与环境协调。就是连通流域、地区、全国的纤道,栈道,车道,也多用石木筑成,并有缝隙,利于分散排水,补给地表、地下水系。工业时代的交通工具是金属质轮船、汽车、火车、飞机、运输动力是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基础设施是人建港口、公路、铁道、机场,范围从江河、陆地,扩大到天空、远洋,数量与规模都大大超越农牧时代。然而,在带来高速和效益的同时,也带来破坏和隐患。1、争地在“要致富,先修路”等经济利益驱动下,港口,公路,铁道,机场等基础设施,愈来愈宽大,与野生动植物争地愈来愈激烈。这些设施建在那里,森林植被随之消失,野生动物随之逃亡,生态环境遭破坏,自然资源被遗弃,硬化地面的祸端相继出现。2、用材制造现代交通工具,耗用大量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深加工的人造材料。每年全世界生产的1/3钢铁,1/2橡胶,1/5塑料,用于制造车船,1/4的铝材用于制飞机。为了生产这些材料所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相当巨大,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更为广泛、严重。3、耗能交通运输的动力,每年消耗所产30亿吨石油的绝大部分,与发电,炼钢等一起构成耗能大户,加剧能源紧张。同时,石油燃烧,释放热能后,排出大量废气,造成大气,水域,城市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一系列难以逆转的环境问题。4、隐患建设公路、铁道,开控路基,扩大台站,广场,炸药爆破,削坡掏脚,机械振动,使边坡失稳,引起滑坡,崩塌;废渣弃土引发泥石流,破坏地面农田,建筑。特别是在三峡库区、武隆等岩溶山地,建设渝怀铁路、隧道,遇到特大型涌水,涌泥,地层塌陷。为了抽排地下水,处理地质缺陷,改变地下水系的运动,存贮状况,使泉水干涸,影响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公路,铁道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等气候条件下长期运行,机械冲击,车辆震动,使边坡沙化,软化,失稳,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次数、长度、规模、时间、经济损失等指标,都呈上升趋势。在三峡库区沿岸筑路架桥,本是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可是,由于自然环境特殊,规划设计不当,施工质量不良,组织管理不善,反而造成许多事故,阻碍交通。(1)1981年7月,奉节县36条,847千米公路,发生894处滑坡,平均每千米一处以上。奉溪公路上的大树崩塌体达40万立方米。只有城区42千米公路可以通车。造成山区急需的物资,食盐,化肥,煤油等运不进,山区的鲜货,土产运不出的被动局面。(2)19811982年,忠县用于治理830千米公路滑坡的费用,高达5060万元。(3)1982年7月,丰都县因洪水冲毁,崩塌,滑坡切断32条,51千米公路。有的断口长达20余千米。损坏40余条路基,土石达11万立方米。垮塌堡坎214处,长9139米。全长仅62.4千米的江池至王家渡公路,塌方130余处,土石达7万余立方米,垮塌堡坎127次,长7085米;龙河大桥桥头滑移变形。(4)1984年雨季,巫山县崩塌,滑坡毁坏1116处理,287千米公路,边坡崩滑5.5万立方米,造成运输瘫痪。(5)1986年7月,秭归县国家列养公路塌方120处,69条、440千米乡村公路,崩塌,滑坡1363处,中断城乡交通三个多月。上述资料大多是短时间(约1年)的不完全统计,数据不一定准确、系统、完整,但可以定性看出问题的严重性。一些区县,路段似未吸取相关经验教训,重复常见灾害。(三)建厂2005年1月6日重庆时报第2版载,国家发改委编制的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坚持“统筹规划,落实资金,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原则,重点发展独具优势,适应市场需求,以柑橘(68万亩),榨菜(40万亩),优质中药材(黄连、青蒿等),草食牲畜(牛、羊)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柑橘果汁、酒精、丝绸深加工等),以三峡风光为代表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以岩盐,磷矿,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资源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利用三峡库区丰富的石灰岩资源,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等环保型建筑材料业,高档陶瓷制品业,把发展建材业作为三峡库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再发展盐气化工,食品工业。落实264亿元资金,包括国债,扶贫开发,退耕还林,三峡工程耕地占用税返还资金,基本农田和水利专项资金,30亿元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三峡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以及社会对口支援资金等等,来源似乎很多,可保无虞。但是,从集中统一城市水电油(邮)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三峡库区移民建镇实际情况看,容易形成政出多门,各行其事,分期(拉链式)作业,市场化,招投标运作,年年修路无好路状况,造成巨大浪费,很难发挥“统筹规划”优势。另有建设临港林业区,布局沿江产业带建议,侧重点在沿江,临港,水运,林业,势难“形成合力”。但都源于世界规划统一模式:偏重经济,官员制定,三五年为期,强调投资建厂,硬化地面可惜,尚无成功先例,也无人追究成败。(四)改河长江三峡筑坝建库后,为充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效益,防治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普遍改造干支流河道。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这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治水课题。天然的江河溪涧,弯弯曲曲地流过高原,山区,峡谷,盆地,平原,逐渐减缓流速,分散调节沿途水分,养料,沉积物,促进草木生长。同时,河底土石,岸边水草,是鱼类等生物产卵,孵化,生长的理想场所。由此形成生态平衡,生机盎然的动植物世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优美条件。但是,由于人们除草,伐木,种地,采矿,建设城镇,高速公路,“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改变河道构成,形态,流态,功能,水质,由自然流水河道变成污废水流渠道。河流失去生命,鱼类失去生存条件,频繁发生上游水少,下游水多,全流域水脏等灾害,人类也难以生存。因此,必须恢复天然河流。先进地区还在完善天然河流。1、构成天然河流由复杂多样,具有生命潜能的生物、非生物构成。包括各种岩石、砂砾、土壤、清洁的水流、空气,适宜的阳光、温度、能量,以及鱼虾蟹贝和竹木花草等动植物。除提供各项用水外,仅沿岸湿地就拥有良好的蓄水能力,调节水源,缓解洪峰冲击,发挥防洪效益。并且,孕育丰富的沼泽生物系统。湿生动植物、沉淀、过滤、分解污染物,吸收营养盐,净化水质。还为沿岸飞禽、走兽提供水源、食物、栖息地。人工河流的河槽、岸坡,由砖石、混凝土、水泥预制件硬化为统一斜度、坡面的码头、阶梯、堡坎、堤岸、拦沙坝、河滨道路、公园,失去生态系统活力。2、形态天然河流、弯弯由由,宽窄、深浅、坡度变化无穷,形成滩、沱、弯、角、凹岸、凸岸、沙洲、边滩、漫滩、阶地、峡谷等等形态。特别是河床底质,本是构成水体底部,生物可以依附其上,不被水流冲走,具有生命潜能的物质,适于多种生物生长。人工河流经围填、迁移、截弯、取直、砌筑、加固、整齐化一,缺乏多样性,失去生物栖息繁衍的条件、场所。河槽底质成为硬化的最低地面,藏垢纳污之所,有毒、有害物质、贵金属聚集之地,鱼虾蟹贝栖息繁衍于此也将死亡,苍蝇蚊子则不断孽生于此,事与愿违。3、流态天然河水,循环再生,周期更新,形成浅流与深流,急流与缓流,直流与曲流、顺流与逆流,清流与浊流等形态,成为江河的灵气、活力、气势、情趣。很多种鱼养成相应习性。亲鱼在繁殖期回流到江河上游,水少、流急、天敌少、砂石、水草、养料丰富处,奋力跳跃,产卵排精,提高受精率。然后,顺流而下,分散卵化,提高存活率。形成“细雨鱼儿去,微风燕子斜”,生意盎然的自由景观。然而,人工河流为了满足防洪、发电、航运、给水、灌溉、工业、观光等需求,解决用水难题,实行一水多用,反复使用,吃干榨尽等杀鸡取蛋办法,在集水区连续筑坝建库,渠道化。为了延续水库寿命,又在上游干支流蓄水拦沙,将下游回水壅到上游坝前。这样,改变河川坡度高低,底质差异,流速快慢,水体深浅和相对位置,使相关河段变成单调一律的深流、缓流、直流、回流、污流,近于死水,丧失生命。由于筑坝建库,将连续,缓坡河流变成间断,陡坎、瀑布、射流河流、阻断鱼类回游。很多亲鱼跳不过几十米宽、百来米高的大坝,撞死在坝前;排出的精卵能以在消能、急流水域结合,受孕孵化,也难以找到饵料、饿死,或被恶人捕杀,或被污水毒死。有些鱼类迁移、种不成群,鱼不成汛,产量锐减,加速灭绝。1999年10月,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坡头古镇上游不远的小浪底工程,顺利下闸蓄水,人为控制黄河水流缓急,异重流排沙冲沙,驱赶黄龙,悄然入海。过去,每年农历6月初6前后再现的黄河大汛,每次持续2-8小时;活蹦乱跳的“流鱼”奇观,便于男女老少拣、捉、捞鱼的欢乐景象,因此消失。只留下昔日的美好回忆,难言的长久遗憾。4、净化自然河床,湖盆岩土,总有孔隙、裂隙、溶隙等空隙,具有渗透性。它能沉淀、过滤、吸附水中的许多杂质,甚至有毒有害物质,起到净化作用,是安全保护层。为了保障水质和饮水安全,人们普遍取用地下水。国际环境科学研究的结论是:城市饮用水最好取自渗入地下的河水。然而,很多城镇为了防止渗漏、减少输水损失、或束水造地、修建滨江道路、楼房,大规模硬化河床、库岸。城市饮用水只能取自河中地表水,如遇污染事故,河水安全就成大问题。有的停止抽水、待污水流走后再取用;有的加大处理药量,争取达到较好水质。因此,河床渗漏这一巨大、重要的自然防护、屏障作用不能忽视。全面大规模硬化河道,是没有任何理由再争辩下去的错误“治水工程”。另外,天然江河的清洁水流,分散、快速来自流域、集水区的地表径流,地下泉流,经过净化,含有适量空气、溶解氧,有机和无机养料,利于生物生长,并有绿水千里,青山万重的诗情画意。然而,人工河流的脏污水流,集中、缓慢来自城镇、街道的雨水沟道,下水管道,厨卫污水,工业废水,没有生物或没有完整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链,即是有个别生物种群,也难以长期生存,或构成隐形危害,如大肠菌群长期超标。5、情感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与故乡的江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养成丰富、深沉的情感。(1)思源人们常说“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河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道不尽对水源、江河的感激之情。近年来,人们将长江人格化,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血浓于水的语言,表达热爱、孝顺之情。回想当年,人们劳动累了,坐在江边的黄桷树下,喝一碗老荫茶,摆一会龙门阵,问花笑谁,听鸟说甚那种投入母亲怀抱的归宿感、安全感、幸福感,何等平常,多么宝贵。然而,现在的母亲河,被人说成是遍体鳞伤,动脉出血与其它母亲河比较,显得浑黄,骯脏、憔悴、羞辱、自惭作为她的儿女,是否应常去看看,做点什么?为母亲治疗,让她忙康复。(2)亲水天下之美,山水为最。万物之大,情怀为极。人们游山玩水,是最基本生活需求,娱乐方式。在长江边,捕鱼捉蟹,游泳洗衣,是一种享受,别有情趣。升华为三峡文化,便成为以诗为史,以诗为教的优秀传统。一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直白、含蓄、机巧、重情,流芳千古,韵味无穷。远比现代“告别三峡”、“永远的三峡”艺术,耐人寻味,有生命力,有真情实感。类似的文献典籍,汗牛充栋;民间传唱,到处都有。然而,不断延长、加高、变陡的硬化堤防、堡坎,成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开发区标志,经济增长硕果。但是,增大了人们与江水的距离,阻绝了人们与自然的亲情,经常性的游山玩水,变成规划、计划一二年的难得大事。生活品质,诗情画意,早已被商场如战场、商场无父子等功利行为取代。为了防洪、排污、治理灾害,发展经济,建一些堤防、堡坎,或许必要。但是,可以改进材质、形态、结构、功能。已有许多成功先例,只要参考、借鉴就行了。例如,都江堰用木桩、石笼护岸,分水、引水,几千年一直很好。有的排水渠道,改成游乐设施,不仅获得防灾效益,还提高环境标准,有的将航运码头改成休闲水岸,改善生活品质。有的拆除防御一二百一遇洪水的堤防,恢复田园风光,不致因防几天洪水,把人们关闭一二百年。好在还有其它监测、预警、预防、规避、应急、救援措施,何必一定要走硬化河道唯一死路!五、绿化地面据媒体零星报道,重庆规划投资7.6亿元,建设库区周边132.3万亩绿化带。其中,49万亩为退耕绿化,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