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蝗虫.doc_第1页
大棚养蝗虫.doc_第2页
大棚养蝗虫.doc_第3页
大棚养蝗虫.doc_第4页
大棚养蝗虫.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本养蝗虫(主持人)蝗虫是一个大害虫,它一旦兴风作浪,庄稼、草场就要遭殃。但是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总是处在对立统一的状态,假如我们人工养殖这个大害虫,控制它的活动范围,那么它还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进行小本经营的好项目。投资一两千元钱、甚至几百元钱就能把它做起来。河北沧州的白贺兵就是这样。10年前,他用400块钱起家养起了蝗虫,10后的今天,他的蝗虫养殖事业已经做得很不一般了。如今,他已经总结出了一套蝗虫养殖技术,这套技术的关键就是投资少。花钱少在于他的大棚与众不同。他一个大棚养殖的蝗虫,搁在别人身上,就得用好几个大棚,这样一算,成本可不一下子就下来了。别人的大棚到底啥样呢?他的大棚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这是一般养殖户的大棚,除了种植了供蝗虫吃的玉米外,其它的空地干干净净,在这空地上随处可见蝗虫飞来飞去。而这个,则是白贺兵养殖蝗虫的大棚。大棚里叶草丛生,边边角角都长满了草,没有一块空地是干干净净的,满眼的杂草,甚至很难见蝗虫。这似乎只见野草,不见蝗虫的大棚怎么能养出比别人棚多几倍的蝗虫呢?这秘密就在这满棚的杂草上。(采访)这一棵植物现在长将近半米高,赶到长得再高一点,很多蝗虫感到空间密度太大的时候,很多蝗虫它都爬到这秆子上来了。一棵植物可以增加蝗虫100只,200只这样子,密度不就增加了很多嘛。提高很多单产。在别人家的大棚里,蝗虫只能在地面和四周的网壁上活动,而在白贺兵长满了杂草的大棚里,蝗虫除了在地面和四周的网壁上活动外,这些高高矮矮的杂草秆子上,就成为蝗虫落脚的好地方。白贺兵通过杂草把平面养殖变成了立体养殖,何不种草的大棚相比,养殖数量一下提高了三分之一。(采访)原来最后的成虫,就是我们什么措施都没有加的情况下,一平方米500600只,也就是每平方米2斤,或者2斤都不到。而长满杂草的大棚,同样一个棚里,蝗虫的数量却高出很多。(采访)我采取这种措施以后,每平方米的单产,我提高了8001000个,每平方米将近3斤了。每平方米3斤,这样一算,白贺兵和别人面积差不多的大棚,产量却要高出1.5倍,平均下来,可不就是省钱了呗。这大棚留杂草,还有不少好处。其中最有趣的一个好处就是帮助蝗虫避雨。其实种杂草增产量只是一个副产品,当初白贺兵种草主要是为了应对让人挠心的雨水。那时,白贺兵的大棚和其它养殖户一样,不留杂草。绵绵雨季,就是白贺兵手毛脚乱的季节。(采访)赶到一下雨,地底下特别湿,蝗虫就习惯于往上爬,它只能爬这半边还有那半边,但是蝗虫多,剩下的还得在地面上趴着,地面一湿蝗虫容易受潮,潮了以后容易导致死亡,损失挺大的。这些蝗虫一死,4050%都有可能。所以每次一下雨,白贺兵的心就很紧张,还没下雨,就赶紧召集人急急忙忙地把大棚蒙上塑料布。即便是这样,还是经常有盖不到的时候。(采访)有的时候你盖上了,一场大风就刮没了。有时候半夜下雨不知道,没赶上起来,晚上下雨了不知道,早晨起来一看,蝗虫早上起来就死了。死得不少,死一层。地面上浅浅的积水就是淹没蝗虫的洪水,要躲开洪水,唯一的出路就是让蝗虫离开地面。但这一念头让白贺兵自己也觉得好笑,总不能把蝗虫架子空气中吧。然而这一想法却让白贺兵跨上了一个理念的新台阶,就是这个理念与他的一次偶然发现、与一株杂草的联手,实现了他让蝗虫离开地面去躲雨的梦想。下雨的时候,蝗虫就钻到那些植物的叶茎底下,有两次下很大的雨,蝗虫也没死亡。那是长在棚里的一株没有来得及拔掉的杂草,是蝗虫不吃、幸运地留下来的一株杂草。正是这株杂草救了这些爬上枝干的蝗虫的命。白贺兵深受启发,在棚里种上了各种各样的杂草,蝗虫爱吃的当饲料,蝗虫不爱吃的当避风港,从而解决了由于浅浅的洪灾造成蝗虫死伤的大问题。不要钱的草又为白贺兵凭空增加了一块收入。不仅如此,这些杂草还能调节棚内的小气候。(采访)这个东西可以放氧气。里边就不闷了。大棚虽然是用这种有网眼的纱窗扣起来的,空气能够流通,但还存在着蝗虫吸氧量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天气最热的7、8月份。几十万只蝗虫在里边同时往外散热,蝗虫散热的热度很大的,也就是说把蝗虫棚内的温度增加几度,这样几十万只,温度达到40度的时候,蝗虫就呼吸不畅,而且吸氧量也不够,导致大批蝗虫窒息死亡。这样,即使有草秆子给蝗虫提供了更多的可以落脚的立体空间,但是吸氧量不足也会导致蝗虫密度下降,而这些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们不仅能提供落脚地儿,还能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调节棚内的小气候。蝗虫适宜的环境温度在2535度,湿度在30%40%,现在,有了绿色植物调节棚内的温湿度,并且放出氧气,蝗虫在棚里就舒服多了。这些杂草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遮阴凉。现在天气热了,看棚里长这些草,这些草都是蝗虫不吃的,留着它的作用就是,现在天气热了蝗虫找阴凉,在野外就是天气热了需要有个阴凉的地方。你看这里边这底下好多小蝗虫,看这,这底下,这里都有。(主持人)蝗虫不太喜欢炎热的天气,如果气温比较高,蝗虫又没有及时找到一个阴凉地,很容易出现蝗虫死亡现象,这些杂草,正好可以在炎炎夏日为蝗虫提供一片阴凉,蝗虫的成活率提高了,这不也算是多赚了钱吗。只因为留了一些野草,白贺兵的一个大棚就可以顶的上别人的一个半,留野草这件事,没花费一分钱成本,还省了除草的人工,却给白贺兵带来了不小的收益。这些留着野草的大棚对土地还是有要求的,白贺兵这几年领用废弃的土地建起了养蝗虫的大棚,这些大棚里根本就不长草,这样的大棚怎么样能像长满野草的大棚一样多养蝗虫呢?这是白贺兵的另外一处养殖场,整个养殖场地面都是光秃秃的,根本没有留过草的样子。(采访)因为院子是垫起来的,我是从河底挖上来那个沙,这是河沙土,很细软,根本就长不了东西。这块地是白贺兵后来要扩大养殖规模找到的,原来是个常年废弃的水坑。他把坑填平以后建了养殖场。这里的土长不出白贺兵需要的那种杂草,但这里的蝗虫也面临着天热时挨晒,下雨时挨淋,密度大的时候如何落脚的问题。(采访)后来有一次我就想,它不是喜欢往上爬嘛,我就想我那个柱子从上到下那么多立体空间没用上,我要是给你挂点网子呢。网子挂上了,蝗虫也就有了落脚地。(采访)蝗虫到中午的时候,就全都趴上去了。它有趋光性,热了以后,还有地面一潮了以后,它都往上爬。我说这也是一个办法。因为好网太贵,我就拿那些废旧的不用的那些网,全给它挂上了。这些破网子本来就是废物,但是经白贺兵这么一个点子,就都派上了大用场。蝗虫除了可以在地面和四周围的网上落脚,还可以到这一道道的旧网上来。这又增加了棚里蝗虫的密度。(采访)整个一面网,能增加1516斤。挂上网以后,蝗虫生存环境好了,生存空间大了,密度增加了。产量就上来了。可以说不投入,把那些废物利用了。这样蝗虫产量提高了很多,我们收入高了很多。(主持人)挂网只能给蝗虫提供更多的落脚地儿,像吸氧量不足这样的问题还不能解决,所以不如留草大棚养得多,但是比原来不挂网的棚子,产量还是提高了很多。这个小主意,又让白贺兵不花什么钱,在不能长草的地方,找到了因地制宜增产量的新路子。白贺兵为提高蝗虫产量,曾经绞尽脑汁增加蝗虫养殖密度,可有时候他又为降低密度而发愁。因为蝗虫繁殖力极强,变数很大,如果正值繁殖期,密度会迅速膨胀。蝗虫的繁殖能力很强,它的生命周期在6070天,雌蝗虫的产卵时间有15天左右。看,这只雌蝗虫正很努力把肚子钻进土里去,准备产卵。这个,你看它一动不动,其实它正在很费劲地产卵。(采访)这是一个蝗虫下的蛋。它下的这是一管。这是一个卵块,整个的,一长条。最少4060个。这是一只蝗虫一次产下的卵。在整个产卵期内,雌蝗虫要产卵34次,它总共就会产下120200粒卵。而白贺兵的大棚蝗虫密度一般是1平方米8001000个,他一个大棚有100平方米左右,他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采访)我们10万或8万这么多的蝗虫,不可能说全产。有公的有母的。一半公的一半母的,4万乘以个100,多少万出来了。400万。在一个产卵期里,按每只雌蝗虫产卵100粒算,白贺兵一个100平方米的大棚就能产出400万粒卵,而小蝗虫的出生率一般是比较高的。(采访)小蝗虫一出的时候,满棚都是,100平方米的地方能出几十万个,容不下,连脚都放不下去,这么多。但是后来越养越少,到最后收成虫的时候,每平方米也就是在500600只。跟白贺兵同时养蝗虫的,村里村外也有不少人,但是他们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蝗虫最终的产量并不怎么高,而且在生长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越来越少的现象。刚刚繁殖完的蝗虫数量比较多,养到最后是越来越少。刚开始白贺兵还以为是群体增大,蝗虫吃的不好,饿死了。(采访)原来寻思着这蝗虫没吃饱,就多给它吃东西,吃多少东西,最后还是活不多。看来问题不在吃上,于是白贺兵守在棚里仔细观察,发现蝗虫膨胀期自相残杀的秘密。(采访)想来想去,最后想还是空间不够。 小蝗虫的时候体积小,占的面积小,可能容几十万,但到后期身体越来越大,占的空间大了以后,活不下来那么多了,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它肯定会自相残杀的。所以这又死掉很大一部分。有可能30%,有可能50%小蝗虫出生以后,随着身体逐渐长大,每一周左右蜕皮一次,算做一龄,蜕皮五次满5龄以后,长出翅膀,成为成虫。在这个过程中,每只蝗虫个体都越长越大。如果一直让它们挤在一起自然生长,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自相残食的情况就会经常发生,蝗虫数量只会越来越少。 与其最后让它损失掉50%60%,不如提前给它采取措施,要不就采取分流。就是说这个棚里的密度本来就容不了这么多,我就给它分棚。分棚以后,存活下来的蝗虫果然增加了很多。白贺兵的收入也增加了。不过这事情说起来容易,真的要做也没那么简单。比如说这迁移蝗虫的时间,最开始白贺兵没怎么在意,但是他慢慢发现,这里头也很有讲究。(采访)中午太热,不行。搞蝗虫这个东西就是不能中午搞,一是人在里头干活热,二来蝗虫在里头它也烦躁。太热了,然后一折腾,它容易死。所以他就在早晨傍晚或是阴雨天,天气不太热的时候迁移小蝗虫。另外,这小蝗虫长到多大的时候迁出来,也是特别需要在意的。(采访)1龄的时候小蝗虫太嫩,任何东西一碰它,不是缺胳膊就掉腿的,容不得挫折。这个刚才一碰就掉了个腿,这个就比较粗壮了,到了4龄以后,身体比较粗壮了,你看这翅芽,马上就长翅膀了,翅芽就长出来了,再蜕一次皮就可以长翅膀了,它就身体比较强壮,不怕死,这么折腾不怕。一龄小蝗虫不适合搬家,就在强壮的四龄时候搬吧,但白贺兵说也不行。(采访)到4龄期间,这几天采食量就大起来了,随着身体茁壮,大起来了,这几天自相残杀就要开始了。所以按照白贺兵的经验,分棚要在蝗虫出生15天左右的二龄三龄阶段,这时候,比1龄阶段稍微强壮,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也还没有开始。不过,这时候给蝗虫搬家也得多加小心,毕竟二龄三龄的小蝗虫还像小孩一样,比较弱小。为了在分棚过程中不伤着这些小蝗虫,白贺兵又想出了个巧办法。(采访)我们拿塑料布,它是自己蹦过来的,我们是赶到塑料布里头来,我们一兜,兜起来以后,损伤几乎就没有。(主持人)只需要建一个大棚的成本,就可以搞起蝗虫的养殖,留草和挂网,不用花钱就增加了蝗虫的密度,降低了养殖成本,采取分棚措施呢,又可以提升蝗虫的成活率,里里外外算起来,还真是不用太多的成本。其实在养殖蝗虫过程中,还有一个最大的花费就是繁殖环节,白贺兵在这方面上有个创新,它自己发明出了人工孵化器,成本只用了100块钱。这个孵化器最主要的特点就在于能给蝗虫卵提供恒定的温度。白贺兵所在的河北沧州地区,自然状态下的蝗虫主要在每年5月到9月活动,之后很快就都死掉了,只有虫卵被产在土里越冬,等到来年春天再孵化。这种依靠自然孵化的养殖费用就很高,如果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孵化养殖蝗虫,能卖上高价钱,投入不变,产出高了,这么一算,成本也就降了下来。于是,他让人提前把虫卵挖出来保存在冰箱里,春寒料峭的3月,就在自己家屋里弄个土暖气孵小蝗虫。但这个方法一直不太好用。(采访)土暖气就是在外边烧个炉子,屋里头弄个暖气片。然后把孵化箱放在屋子里头,能出来,就是麻烦。本来一开始很旺,温度上来了。后来一会儿睡着了,炉火没了,暖气就不热了。控制不了。虫卵孵化要求的2535的温度条件保证不了。白贺兵就开始琢磨着怎么做一个恒温的孵化器。(采访)我去南方,看见他们市场上有卖孵化器的,那是养鸡养鹅用的孵化器,仔细观察以后,实际上人家是温控原理。这个温控原理给了白贺兵启发,他想要的蝗虫孵化器就得具备这样的功能:不用人工看管孵化温度,只要给它设定一个标准,孵化器就可以自动保持这个恒定温度,高了断电,低了就再加热。但是那种孵化器最便宜的也要卖到2000块钱以上,白贺兵觉得太贵,划不来。而且那东西个头又太大,不适合他的蝗虫孵化。但是这个温控原理在他头脑里扎了根。他现在要寻找到一个能够提供热源的物质,用什么合适呢?受到养鸡户的启发,白贺兵想到了灯泡。(采访)南方人家是没有暖气的。搞养殖业取暖人家就是拿那个保温灯。鸡粪一发霉,很多菌,也腐烂,保温灯里边的灯丝粗,散热量大一点,而且是远红外线的,可以杀那些菌,人家鸡舍里边普遍都通用那个。温度探头、恒温器和灯泡就是白贺兵发明的蝗虫孵化器的核心。柔和的灯光可以缓慢地给蝗虫卵加热,同时还提供了蝗虫卵孵化所需要的光照,给虫卵周围的泥土也杀了菌。有温度探头跟恒温器相连,随时向恒温器汇报孵化箱内的温度变化情况,这样,在恒温器的控制下,保温灯的灯光在不需要的时候自动关闭,需要的时候自动打开。小蝗虫在这样的环境里就能够顺利出生了。白贺兵不花钱少花钱养蝗虫的好点子又成功了。(主持人)白贺兵综合利用了他得到的种种启发,做出了便宜又实用的蝗虫人工孵化器,解决了大问题。其实,像留草、挂网、人工孵化器,这些都是养殖蝗虫生产当中很实用的好点子,每一项都花钱少或是根本不花钱,同时给生产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白贺兵就是这样善于开动脑筋,不断地发现这样的好点子,把事业的路越走越宽。2、食用蝗虫的养殖技术 在我国,食用蝗虫历史悠久。人们习惯将蝗虫洗净用油炸,撒上盐、花椒粉等后食用;一些饭店、宾馆对蝗虫进行煎炒烹炸,做出“飞蝗腾达”、“陆地飞虾”等美味佳肴;对蝗虫深加工还可制成罐头食品、脱水干制品、冷冻食品、腌渍食品等各种风味食品。目前,蝗虫的市场需求量每年都在100吨以上,但人工养殖蝗虫产量不足10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蝗虫养殖投入小,产出大,一次性购买种卵,可以长久利用。笔者养殖蝗虫已数年,从中摸索出一套养殖技术和经验,供广大昆虫爱好者参考。 一、养蝗虫的前期准备:养蝗虫要建养殖棚。地点选择通风向阳的地方为宜,房前屋后,闲置的院落、地块等都可以。养殖棚的地面要高出周围地面10厘米15厘米,以便雨季排水。棚的建造可用竹片、竹竿、木棍等做支架,再用纱布做一个如温室大棚一样的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一个门口,门口安上拉锁或者用粘连布条对粘。棚的高度为1.5米2米,4月底必须建好。棚的面积根据蝗虫的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600只800只成虫,起初养1万只蝗虫有15平方米即可。每只雌蝗可产卵60粒90粒,随着蝗虫量的加大,再继续扩建大棚。建好养殖大棚后,在棚内地面上种上密密麻麻的小麦,准备让幼蝗食用。 二、蝗虫的管理:先准备无毒土壤,新锯末和土按2:1拌匀,含水量为2030,在器具或木板上铺3厘米5厘米厚,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经过10天15天孵化,到“五一”前后,蝗虫就可以全部孵出。幼蝗孵出后,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为一龄,共脱5次皮后变为成虫,再过50天,成虫就可以销售(每公斤蝗虫在500个700个)或留种产卵了。在1龄3龄期间,幼虫的采食量很小,经过35天变为成虫后,采食量倍增,除了采集部分野杂草喂养外,还可以采割人工种植的墨西哥玉料草饲喂。 三、养殖蝗虫的注意事项: 1.蝗虫采食时间在早晨9点至下午5点,每天为2次3次。喂养蝗虫时,要将饲草均匀地撒在棚内。2.阴雨天气应当遮盖养殖棚,因为地面太潮湿,蝗虫会不采食而死亡。3.饲养的密度一般每平方米600只800只为宜,饲养过密会出现强食弱、大食小或者正在脱皮的被蚕食等情况。4.夏天气温高达35以上时,就要对养殖棚进行遮荫,在纱网上或者棚内适当洒些水供应水分,如果棚内过于干燥也会造成蝗虫死亡。5.如果蝗虫采食了带毒的饲草,就会立即死亡。所以如果不知饲草是否有毒,最好先洗净再喂。6蝗虫的生命周期为75天,雌蝗产完卵后会正常死亡,雄蝗也会在交配后正常死亡。 四、相关知识:蝗虫一年中分“夏蝗”和“秋蝗”。从5月初出生到7月初左右长为成蝗,并产卵于棚内,完成第一代;在7月15日25日,第二代蝗虫即“秋蝗”会自然出土,到9月初产卵于地下,然后死去虫卵可以自然越冬。待到来年“五一”,幼蝗会随着气温变暖自然孵化,破土而出。3、 蝗虫养殖找苏禾蝗虫养殖基地央视上榜项目,蝗虫养殖找苏禾蝗虫养殖基地,专业技术保障。山东临沂苏禾生态特种养殖基地隶属于山东苏禾绿色食品研究开发中心,想致富找我们,可代理销售也可养殖,本基地专业生产销售蝗虫(蚂蚱)、金蝉、豆虫、沂蒙山蝎、蚕蛹、野蜂蛹、竹虫、柴虫、荒虫、特种麻雀、鹌鹑肉、特种野猪、黄粉虫等,可常年大量为酒店、宾馆、餐馆、烧烤店、野味饭店、保健品药品加工厂和批发商提供货源,并诚招各地销售代理,专业或兼职配送饭店。多年来我公司在特种养殖方面,有着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蝗虫、金蝉、特种野猪、蝎子等产品的品种进行了选育,使其生命力更强,更加适合天然养殖,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了基础。多年来我们进行产业生产,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对于老客户及信誉度较高的客户我们一直以全国最低价来供货,对于想养殖蝗虫的朋友我们免费提供蝗虫养殖技术(蚂蚱养殖技术),以优惠的价格提供虫卵,以扩大供货量,来满足人们对蝗虫等以上绿色食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一、蝗虫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1、购种只一次,可多年繁殖,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复始,无穷无尽,从不变异。而每只蝗卵按0.10元计算,一万只只需1000元投资。(实际购种时优惠) 2、饲养设备简单,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须购买部分投资也仅需几十元。 3、饲料来源广,蝗虫喜食芦苇、茅草、狼尾草、线连草、盘草以及玉米、小麦、高梁、谷子等,可以不用投资,饲养一万至五万只,每人每天用两个小时即可完成饲养与管理全过程。 4、如需自种饲料,一万只蝗虫用一分地分茬种植即可,其投资微乎其微。 5、蝗虫的生命力极强,从来没有得病的现象。用自然条件养殖蝗虫,北方一年产夏秋两代,南方可常年饲养,周期短,见效快,繁殖率高,每只蝗虫一次产卵六十至一百二十粒。 6、养殖一万只东亚飞蝗成虫可达3640斤。按目前市场最低价格10元/斤计算,夏蝗的计算公式为:1万只36斤10元360元,如夏蝗留4000只雌蝗产卵,每只最低产卵60个,成活率90%,到下半年秋蝗就是4000只60粒90%21.6万只,金额为21.6万只36斤10元7776元。饲养第一年毛收入为7776+3608136元,而这仅需投资1000元和部分简单材料,以后年份视蝗虫产卵的多少,收入将成倍增长。(1、这是按一年两季计算,如果按本公司技术每年将收获两季以上,那么经济效益将更可观;2、如果初期投资是一千元以上,哪么发展将更快,效益肯定成倍增长4、在自然气温条件下东亚飞蝗的养殖与管理 一、蝗虫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的整理 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可采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以上 几种昆虫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决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为了便于雨季的排水,棚内地面要高于地面1015厘米,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取卵。可在四月中旬,在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作物,准备幼蝗食用。 棚的建造面积,按饲养蝗虫多少确定,养一万只蝗虫,用十五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的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丝、木棍、竹片等建造一个棚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棱布(纱窗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在地下,留下门口,门口安上拉锁。这个装置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来和便于进出喂养管理。(也可以搭成拱形棚) 棚的高度在1.52米即可,为了保温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大龄以上)不怕下雨时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以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二、东亚飞蝗卵的孵化与管理 在气温达2530度时,虫卵即可孵化,在我国北方地区到五月初其自然气温便可达到 孵化条件,南方地区常年温度均适宜。先按2:1的比例准备无毒土壤、锯末,含水量在1015%,铺在23厘米的器皿中,将蝗卵均匀布于土上,卵上在盖约1厘米厚的土,器皿上在罩上一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鲜嫩的麦苗上,幼蝗喜食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但食量很少。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度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在15%左右,因为在这几个条件下蝗虫最活跃且喜食,有利于生长。 三、三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管理 幼蝗自出卵后每隔57天脱皮一次,脱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