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1页
江西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2页
江西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3页
江西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江西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周凌 张青云2007年江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兼顾毕业与升学双重测试目的。语文考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侧重考查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2006年相比,2007年中考语文试题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试卷继续维持四大块的结构,但各板块的赋分略有变化。第二,四大板块考查重点不变,但考查点更为全面。第三,综合性学习的分量略有加重,但题目相对比较容易上手。一、2007年江西省语文中考试题概览2007年我省中考语文试题分为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四大模块。其中积累与运用22分,古诗文阅读18分,现代文阅读30分,写作50分,共计120分。积累与运用部分共5大题,下分14小题,其中古诗文填空7小题10分,修改错别字和病句2小题3分,文学名著考察1小题2分,图表题1小题2分,综合性学习3小题5分。古诗文阅读部分共9题,阅读材料3篇,分别是宋诗2首,古文1篇。古诗阅读的考点为诗句的品析理解、诗歌内容考察、诗歌情感态度的体味领悟。现代文阅读部分共12题,阅读材料2篇,分别是记叙文、说明文。记叙文阅读的考点为文字读音、品位语言、对关键词语理解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掌握文章线索、人物形象概括。说明文阅读的考点为理解题目含义、品位语言、概括提取重要信息、把握文章脉络结构、正确把握文意、扩展思维创造性阅读。写作部分是材料话题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600。二、试卷结构及难易情况分析九江市直初中2007年中考语文抽样成绩一览表题号12345678910得分5.9130.761.081.323.421.471.370.690.771.95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得分1.251.591.351.060.512.061.420.330.562.01题号21222324252627总均得分1.081.821.711.571.032.7236.2377.55注:本表数据由市中考语文阅卷组供300份抽样统计。从抽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1、试卷结构简约合理,格式规范。共分四个板块,即积累和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题型安排以主观题为主,分为填空、修改、简答、解释、翻译、写作等题型,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2、难度分布: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容易题约占60%;稍难题约占30%;较难题约占10%。从我市学生完卷情况来看,合格率较高,而优秀率偏低,所以本试题符合毕业、升学考试命题的特点。三、命题质量分析(一)重视积累重视积累,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体现的一个重要的语文价值观。阅读大量的言语材料,背诵一些优秀诗文,学生就能在头脑中构建一些活生生的言语模块,有了这些言语模块,学生就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可以模仿,再生和创造他们自己的言语。今年中考卷中与此相关的考题有10分,较去年12分有所减少,但题目难度有所增加。具体的考点主要是古诗文句子的填空,涉及诗文都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背诵篇目。从得分情况看,理解性默写和应用型默写得分较低。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在第(6)题中出现了有关“和谐号”动车组的字语,这是在理解性默写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生活;第二,第(7)题的命题不局限于指定的诗句,而是包括按照某种特定的内容,任选诗句填写。这反映了命题者个性化阅读的语文思想。第三、命题不局限于课内,而且涉及到课外阅读篇目。例如第(5)题中提到了白居易的卖炭翁,这首诗歌学生并未学过,这反映了中考命题者引导课外阅读的用意。也就是说,积累不仅包括背诵少量课内的诗文,而且应当阅读或涉猎的课外大量言语材料。(二)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表述。07年我省语文中考有一个题目十分典型,由江西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红歌会,放歌井冈山”赛歌活动于2007年“五一”黄金周在井冈山激情演绎,命题人要求考生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或给参赛选手发送一条鼓劲助威的短信,并且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省本次赛歌活动的看法。这个题目比重5分。所以考生如果在平时多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必然能提高考试时的阅读速度和答题质量。(三)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在第4题中考到了对图标的理解,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第26题要求阅读下面材料,联系上文内容,围绕“怎样保护濒危植物”问题,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这道题既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提炼能力,也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积累扩展思维进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求能具体分析文章与链接材料所展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四)试题选择性、开放性强,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命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语文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收集和处理信息,并根据所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例如试卷中的第5题中的第(2)小题要求:你班上将举办“唱红歌”动员会,如果你是主持人,请说一段简短的开场白。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答题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这为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如第14中: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这道题是对文中人物形象的评价。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要注意针对人物在文章中的言行事迹进行分析,而不是堆砌褒义或贬义的词语,这就体现出了开放性。(五)注重体现人文性,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试题选文典范,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充满时代气息。以现代文阅读为例,看山老爹这篇散文中看山老爹几十年如一日,执守着那片山林,执守着那份绿色,使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我们的社会也正是因有许许多多像看山老爹样对真、善、美的坚持与执守,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和谐了。作文题型新颖灵活,并且让每个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能真正地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写出真情实感的个性化文章四、2008年中考备考与建议 1.注重课堂教学与中考的自然衔接 教师在上课时要找准知识教学的突破口,找准课堂知识教学与中考知识考查的结合点,提高学生对语言现象的敏锐的洞察力、理解力。2. 加强学习指导,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教师就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底子。近年来,中考语文试卷越来越重视对语文学习思维习惯的考察,如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推敲感悟语言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等,这些习惯重在平时对学生引导培育,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探索式的学习,达到“不待教师教,学生自能学”的境界。3.掌握阅读的规律,避免题海战术式的操练教师出于责任感为学生梳理、总结阅读题的答题规律,可是这些规律主要呈现在答题的技术层面,悖离了阅读的规律,不能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结果只能适得其反。阅读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切不可以纯技术性的操练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切不可肢解文章,打破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这样学生势必读不出文章的情味来。阅读就是要回归文本,要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