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程(试验部分).doc_第1页
技术规程(试验部分).doc_第2页
技术规程(试验部分).doc_第3页
技术规程(试验部分).doc_第4页
技术规程(试验部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飞来峡水利枢纽管理局技术规程(试验部分)广东省飞来峡水利枢纽管理局二零零三年五月技术规程修编完善工作说明2002年6月19日局长办公会议决定成立局技术规程和管理制度汇编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汇编、审定局有关技术规程和管理制度。技术规程工作组根据工作的安排和总体要求,对局现有的技术规程进行了收集整理,结合国家、水利部有关技术规程的编写要求提出了我局技术规程修编的计划安排和具体要求。由于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各部门对技术规程的修编工作非常重视,明确专人负责,并将任务分解到个人,使整个工作有序进行。8位高工负责相关专业规程技术审查和把关,6个部门近70人参与规程修订和完善工作:1、 各部门根据所管辖设备的范围,初步提出了应当制定的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和技术规程,工作组根据提出的规程并结合枢纽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工作组先后与各部门分别研究技术规程体系和应制定的具体技术规程,最后通过工作组会议确定。2、 各部门由专人负责组织技术规程的修订、完善和编写工作,并明确了主要起草人3、 通过全体参编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于2002年12月完成了规程的起草、校核工作。为了进一步把好技术审查关,根据专业和工作的实际情况,请相关专业的高级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规程审查。各专业高工非常重视,组织相关专业会议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形成最终稿。表一:技术规程体系分类原则规程类专业类专业功能类运行规程(Y)水工类(S)水文、水库调度(sd)检修规程(J)机电类(J)水工建筑(sj)试验规程(S)信息通信类(X)船闸机电(cz)电站机电(dz)北寮机电(bl)泄水闸机电(xs)公用机电(gy)信息(xx)通信(tx)2表二:技术规程体系表 飞来峡水利枢纽管理局技术规程体系表序号规程类专业类功能类体系号规程名称规程编号编制单位起草人校核人审核人审定人批准人1运行规程(Y)水工类()水文、水库调度(sd)FLX/YSsd01水文预报水库调度工作规程FLX/YSsd01-2002调度中心虞云飞 蔡旭东黄焕坤黄焕坤黄善和黄尧2FLX/YSsd02水情遥测预报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规程FLX/YSsd02-2002调度中心陈鑫 蔡旭东黄焕坤黄焕坤黄善和黄尧3水工建筑(sj)FLX/YSsj01水工建筑物运行规程FLX/YSsj01-2002闸坝处罗寿平、刘辉瑛、 彭苑娜、林举就、华成远郑民黄善和黄善和黄尧4FLX/YSsj02水工建筑物白蚁防治实施操作规程FLX/YSsj02-2002闸坝处郑民、刘晖瑛 彭苑娜、林举就郑民黄善和黄善和黄尧5FLX/YSsj03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规程FLX/YSsj03-2002闸坝处林跃群 罗志卫、杨立峰、谢志伟郑民黄善和黄善和黄尧6机电类(J)船闸机电(cz)FLX/YJcz01船闸系统运行规程FLX/YJcz01-2002闸坝处何熠峰郑民邓东谭国伟黄尧7电站机电(dz)FLX/YJdz01水轮机及其辅助设备运行规程FLX/YJdz01-2002发电厂阴新华、林汉伟林汉伟邓东谭国伟黄尧8FLX/YJdz02水轮发电机运行规程FLX/YJdz02-2002发电厂罗新、葛世民林汉伟邓东谭国伟黄尧9FLX/YJdz03调速系统运行规程FLX/YJdz03-2002发电厂林汉伟、阴新华林汉伟邓东谭国伟黄尧10FLX/YJdz04变压器运行规程FLX/YJdz04-2002发电厂刘杰、葛世民林汉伟邓东谭国伟黄尧11FLX/YJdz05220KV、110KV系统运行规程FLX/YJdz05-2002发电厂刘文晖、刘杰林汉伟邓东谭国伟黄尧12FLX/YJdz06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运行规程FLX/YJdz06-2002发电厂葛世民、刘文辉林汉伟邓东谭国伟黄尧13FLX/YJdz07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规程FLX/YJdz07-2002发电厂杨林、李同德、冯明林汉伟邓东谭国伟黄尧14FLX/YJdz08压缩空气系统运行规程FLX/YJdz08-2002发电厂梁松开、黄海明林汉伟邓东谭国伟黄尧15FLX/YJdz09厂房通风系统运行规程FLX/YJdz09-2002发电厂彭国俏、潘英才、林汉伟林汉伟邓东谭国伟黄尧16北寮机电(bl)FLX/YJbl01北寮变110KV系统运行规程FLX/YJbl01-2002发电厂刘杰 葛世民。林汉伟邓东谭国伟黄尧17FLX/YJbl02北寮变变压器运行规程FLX/YJbl02-2002发电厂吴瑞玲、葛世民林汉伟邓东谭国伟黄尧18泄水闸机电(xs)FLX/YJxs01泄水闸系统运行规程FLX/YJxs01-2002发电厂陈平旋、林汉伟林汉伟邓东谭国伟黄尧19FLX/YJxs02溢流坝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规程FLX/YJxs02-2002发电厂杨娟娟、冯明林汉伟邓东谭国伟黄尧20公用机电(gy)FLX/YJgy01枢纽10KV、400V系统运行规程FLX/YJgy01-2002发电厂陈建新、邱志敏林汉伟邓东谭国伟黄尧21FLX/YJgy02枢纽水厂运行规程FLX/YJgy02-2002检修厂叶南江 蒋光兵刘平刘平谭国伟黄尧22FLX/YJgy03直流系统运行规程FLX/YJgy03-2002发电厂李始金、葛世民林汉伟邓东谭国伟黄尧23FLX/YJgy04枢纽供排水系统运行规程FLX/YJgy04-2002发电厂龚力文、郭小龙林汉伟邓东谭国伟黄尧24FLX/YJgy05枢纽消防系统运行规程FLX/YJgy05-2002发电厂冯明、张潮涌林汉伟邓东谭国伟黄尧25FLX/YJgy06枢纽起重设备运行规程FLX/YJgy06-2002检修厂叶南江 莫伟明刘平刘平谭国伟黄尧26检修规程(J)水工类()水工建筑(sj)FLX/JSsj01水工建筑物维修养护规程FLX/JSsj01-2002闸坝处彭海波、林跃群 罗志卫、杨立峰、谢志伟郑民黄善和黄善和黄尧27机电类(J)船闸机电(cz)FLX/JJcz01船闸人字门维护检修规程FLX/JJcz01-2002检修厂郭永冲 蒋光兵刘平刘平谭国伟黄尧28FLX/JJcz02液压启闭机设备维护检修规程FLX/JJcz02-2002检修厂郭永冲 莫伟明刘平刘平谭国伟黄尧29FLX/JJcz04船闸计算机监控系统维护检修规程FLX/JJcz04-2002信息中心邱逸雄 、曹三顺李继军李继军谭国伟黄尧30FLX/JJcz05船闸调度收费系统维护检修规程FLX/JJcz05-2002信息中心邱逸雄 、曹三顺李继军李继军谭国伟黄尧31电站机电(dz)FLX/JJdz01水轮机检修规程FLX/JJdz01-2002检修厂蒋光兵 莫伟明刘平刘平谭国伟黄尧32FLX/JJdz02发电机检修规程FLX/JJdz02-2002检修厂黄俊锋 潘建忠 潘建忠邓东谭国伟黄尧33FLX/JJdz03变压器维护检修规程FLX/JJdz03-2002检修厂黎月祥 潘建忠潘建忠邓东谭国伟黄尧34FLX/JJdz04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检修规程FLX/JJdz04-2002信息中心许德荣 李继军、曹三顺李继军谭国伟黄尧35FLX/JJdz05220KV、110KV系统维护检修规程FLX/JJdz05-2002检修厂黄坚 黎月祥 潘建忠邓东谭国伟黄尧36FLX/JJdz06压缩空气系统维护检修规程FLX/JJdz06-2002检修厂郭永冲 莫伟明刘平刘平谭国伟黄尧37公用机电(gy)FLX/JJgy0110KV、400V系统维护检修规程FLX/JJgy01-2002检修厂麦卫良 潘建忠潘建忠邓东谭国伟黄尧38FLX/JJgy03深井水泵检修规程FLX/JJgy03-2002检修厂黄蔚 刘仕贤 莫伟明刘平刘平谭国伟黄尧39FLX/JJgy04水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检修规程FLX/JJgy04-2002信息中心王坤 李继军、曹三顺李继军李继军谭国伟黄尧40FLX/JJgy05枢纽起重设备维护检修规程FLX/JJgy05-2002检修厂钟自禄 莫伟明刘平刘平谭国伟黄尧41泄水闸机电(xs)FLX/JJxs01固定卷扬机设备维护检修规程FLX/JJxs01-2002检修厂黄蔚 刘仕贤 莫伟明 钟自禄 张伯平刘平刘平谭国伟黄尧42FLX/JJxs02弧型闸门维护检修规程FLX/JJxs02-2002检修厂钟自禄 张伯平 蒋光兵刘平刘平谭国伟黄尧43FLX/JJxs03排漂孔启闭设备检修规程FLX/JJxs03-2002检修厂莫伟明 郭永冲刘平刘平谭国伟黄尧44FLX/JJxs04溢流坝计算机监控系统检修规程FLX/JJxs04-2002信息中心邱逸雄 李继军、曹三顺李继军李继军谭国伟黄尧45信息通信类(X)通信(tx)FLX/JJtx01枢纽工业电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FLX/JXtx01-2002信息中心段利晖 章迎春李继军邓莉影谭国伟黄尧46FLX/JJtx02枢纽通信系统运行维护规程FLX/JXtx02-2002信息中心章迎春 曹三顺李继军邓莉影黄尧47信息(xx)FLX/JJxx01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程FLX/YXxx01-2002信息中心曾浩文、汪早燕李继军李继军谭国伟黄尧48试验规程(S)机电类(J)电站机电(dz)FLX/SJdz01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FLX/SJdz01-2002检修厂黄俊锋 潘建忠潘建忠邓东谭国伟黄尧49FLX/SJdz02水轮机调速器系统检修、试验规程FLX/SJdz02-2002检修厂冯作标 黄国军 蒋光兵潘建忠潘建中谭国伟黄尧50FLX/SJdz03发电机励磁系统检修、试验规程FLX/SJdz03-2002检修厂赖新书 潘建忠 潘建忠潘建中谭国伟黄尧51FLX/SJdz04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校验规程FLX/SJdz04-2002检修厂赖新书 潘建忠 潘建忠潘建中谭国伟黄尧52FLX/SJdz05LFP-901A、902A超高压线路保护装置检验规程FLX/SJdz05-2002检修厂赖新书 潘建忠 潘建忠潘建中谭国伟黄尧53公用机电(gy)FLX/SJgy01自动化元件及仪器、仪表检验规程FLX/SJgy01-2002检修厂段世斌 冯作标潘建忠潘建中谭国伟黄尧54FLX/SJgy02直流系统检修、试验规程FLX/SJgy02-2002检修厂冯作标 潘建忠潘建忠潘建中谭国伟黄尧79广东省飞来峡水利枢纽管理局技术规程发电机预防性试验规程FLX/SJdz01-20021 内容1.1 本规程规定了发电机预防性试验的项目、结线、试验方法及标准以及注意事项。1.2 本规程适用于建管局检修厂电修班发电机预防性试验工作。1.3 本规程适用于飞来峡水利枢纽建管局,生产管理人员应了解本规程,电气试验人员应精通本规程,其他生产部门人员应熟悉本规程。2 引用标准2.1电力部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2.2水利电力出版社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方法3 技术内容3.3.1发电机定子预防性试验技术内容。3.3.2发电机转子预防性试验技术内容。3.3.3发电机特性参数试验的技术内容。4 定子试验4.1定子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测量。4.1.1试验周期 1年或小修后,大修前、后。4.1.2 试验条件及仪器a.在每次交流耐压前后和直流耐压前后都必须进行。b.试验时发电机本身不能带电。端口出线必须和外部连接母线与其他连接设备断开。c.使用2500伏及以上兆欧表,其读数范围在01000兆欧以上为宜。4.1.3 试验方法a.正常试验时,应测量被测相对地及其他两相间绝缘电阻,采用被测相加压,其他两相及外壳接地结线。b.需测量被试相单独对地绝缘电阻时,采用被试验相加压,其他两相屏蔽,外壳接地结线。c.需测量两相间绝缘电阻时,采用被试两相中一相接高压端子,另一相接兆欧表的端子,非被试相接遮蔽端子的结线。d.测量应在全电压下投入。即首先将地线和发电机外壳接触良好,转动兆欧表到额定转速表针指示到“”时,再将火线和被测线组的导体接触,同时记录时间,读取15S、60S时的绝缘电阻,以求取吸收比。 测量完毕,在兆欧表仍保持额定转速下断开火线,然后再断开地线,以防止对兆欧表反充放电烧毁仪表线圈。4.1.4注意事项a.测量前被试线圈应接地充分放电,检查有无剩余电荷,在兆欧表不转动时看指针是否偏转,如有较大偏转时,应继续接地放电,直至无剩余电荷为止。b.试验完毕换线时,需将所试相接地放电。c.试验应在发电机定子无人工作情况下进行,试验中不准触及高压引出端。d.测量时,应同时记录定子绕组温度。4.1.5标准与判断a.计算吸收比(K=R60/R15)其值不小于1.3。b.绝缘电阻稳定值主要与历年同温度下的数值进行比较,若绝缘电阻值显著降低, 降低至前一次测得值的(1/31/5)时,应查明原因设法消除。各相绝缘电阻不平衡系数不应大于2。c.不同温度下测的得绝缘电阻进行比较时可按下式进行换算:Rt1=Rt2*10(t1-t2)式中 Rt1换算到t1温度时绝缘电阻值。 Rt2t2温度时测得的绝缘电阻值。 温度换算系数;需在实际中测取。试验方法:)使用2500伏摇表测量机组降温过程中各温度下绝缘电阻值,每次充电时间均取一分钟。)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出Rt =F(t)的关系曲线,此曲线应为一直线。)利用曲线上查出各温度下对应电阻值,用下式求出a值:根据 =10(t1-t2) lg=(t1-t2) =lg求值示意图: 图(1) 求值示意图4.2定子线圈直流耐压及泄漏电流测量。4.2.1试验周期小修一年一次;大修前、后;更换绕组后4.2.2试验目的 能够有效地反映、发现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缺陷,泄漏电流有可能发现局部缺陷,根据耐压时所测得的泄漏电流来判断绝缘的潮湿情况。4.2.3试验方法试验应分相进行,非被试相应短接接地,转子线圈短路接地,定子测温电阻应在控制箱端子排处用导线短接接地。a.使用交直流两用耐压器,电源采用稳压器进行稳压。b.试验电压应分阶段地升高(5.355KV;10.71KV;16.065KV;21.42KV;26.775KV),每一阶段应停留一分钟,读取泄漏电流值。c.三相试验升压速度应一致,微安表置高压侧测量。试验过程中要注视微安表的变化。d.试验完后,须先经电阻充分放电后,方可直接接地放电。e.试验时,应将引线端头外包上塑料布。4.2.4试验标准参照部颁(规程)执行。4.2.5由泄漏电流判断故障点部位及性质可参考下列现场经验:a.泄漏电流在加压过程中比较正常,但当某电压下突然上升或剧烈摆动形成击穿,通常是槽部缺陷。b.各相泄漏电流差超过20%以上,若充放电现象正常,则可能是远离铁心的端部故障或老化比较严重的个别线棒缺陷。c.加压过程中无充放电现象而且泄漏电流不对称系数正常,但同电压下测值与原始记录相比显著增大常是整体受潮。d.泄漏电流值随时间而增大;当所加电压是以击穿该故障点时泄漏电流上升速度将愈来愈大,以至击穿;当所加电压不足以击穿该故障点时,泄漏电流增至一定数值后将于稳定。这种性质的缺陷多在槽口及接近槽口的端部。4.3定子线圈交流耐压试验4.3.1实验周期大修前或更换绕组后进行4.3.2试验目的及条件 因为试验的电压、波形、频率和被试品绝缘内部电压的分布,均符合实际运行情况,因此能有效地发现绝缘缺陷,是考验定子绝缘承受各种过电压能力的有效方法。 试验应尽可能在停机后热状态,清扫前进行;大修后可在冷状态下进行。试验时应分相进行,非试相应接地,转子绕组短路接地。4.3.3 试验方法a. 采用谐振变压器进行,试验接线如下:图(2):交流耐压试验接线图TB:电动调压变压器;XB:谐振变压器 YDX160/35R:球隙保护水阻;Q、PT:放电球间隙测压器:QF50250.b.保护装置(1)过电压继电器YJ,其整定值为试验电压的1.1V0试,当试验中发生异常过电压时,继电器瞬时动作切开电源交流接触器。(2)电流继电器LJ,其整定值为额定试验电压下电容的1.3倍.当故障点击穿瞬间瞬时动作,切开电源。(3)球隙:利用球隙对于任何波形都能放电的特性来防止高于试验电压的工频、高频及谐振产生的高电压,其整定值1.15V试。(4)保护球隙的限流电阻R,其值:R=(欧姆) 计算配置,主要起限制球隙击穿后流过球隙电流的作用。c.对电源的要求,试验应采用线电压,并在试验中保持电源稳定。4.3.4 试验步骤a.试验前检查(1)试验接线是否正确(2)过电压保护整定值校验(3)球间隙整定值校验(4)过电流保护整定值校验(5)在保护校验合格后,利用一个模拟电容进行一次模拟试验。因采用的是谐振变压器,所以调压是调压器与铁芯插入配合施行,应使调压器不超载。在额定试验电压下停留一分钟,无异常为好。记录好此时铁芯插入深度,以备试验时参考,然后将调压器降到零位,谐振变压器铁芯拔出到一定高度,在电压接近零位时,切断电源。(6)试验变压器最小容量的选择应满足 S2fcxun210-3 (KVA)Ic=2fcxun10-3 (A)式中 S:试验变压器的容量 (KVA) cx :被试品的电容 (F) un :试验变压器额定电压 ( KV) Ic :被试品的容性电流 (A)b.试验过程(1)将试验引出线接至被试相,非被试相接地。(2)投入电源刀闸,合上接触器,逐渐升高电压,按每秒400500伏速度上升。在试验电压下停留一分钟,并读取电流表读数,此后迅速下降但不可突然切断试验电源,只可在1/3试验电压以下时切除电源。(3)耐压相挂地线、倒相、进行其他相试验。(4)试验电压按照U=1.5Un标准执行,即最高试验电压为15.75KV。4.3.5 判断标准a.升压及耐压过程中,如发现下列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切开电源开关,停止试验,并查明原因:(1)电压表指针摆动很大;(2)电流表指示急骤增加;(3)发现有绝缘烧焦或冒烟现象;(4)电机内有异常响声。b.被试品在试验电压下无异常、放电、击穿、持续一分钟即为合格。4.3.6试验注意事项a.校验过电压保护继电器时,严禁接入测量电压互感器二次线,以免采生反馈高压。b.凡涉及到引线高压区应设遮栏,挂有“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并派专人监护。c.在试验过程中进行接线、改线工作时,应采取防止电源合闸的措施,并将试验变压器接地,以免误操作。4.3.7 故障点寻找 运行中或交流、直流耐压试验中,定子线圈绝缘发生击穿时,故障点寻找可应用下列经验方法:a.故障点接地电阻的确定: 运行中击穿时,故障点所处相别,可于停机断电后测定三相对地绝缘电阻以确定。如故障点远离铁芯端部绝缘电阻无反映时,可利用直流泄漏试验法分清故障相别。故障点接地性质按接地电阻值可以分为五类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寻找故障点。b.接地的五类情况:(1)金属性接地:接地电阻在1千欧以下或零值。(2)低值电阻接地:接地电阻在3千欧左右。(3)中值电阻接地:接地电阻在1兆欧左右(4)高值电阻接地:接地电阻在10兆欧以上,相间不对称系数在10100之间。(5)绝缘电阻,吸收比正常,相间无显著差异。c.故障点寻找(1)直流加压法,用以寻找中值电阻以上接地性质的故障点位置。 此法与直流耐压试验相同,唯微安表指示偏大,在使用手控微安表时,档位开关应放到最大位置。在加压过程中,密切监视表针指示,加压速度不宜过慢。 发生击穿放电时可借助与机内监视人员观察火花或音响部位分析判断出可疑线棒。为了避免多数线棒多次承担较高电压,及较大电容上电荷放电多次灼伤邻近线棒或铁芯,因此将可疑线棒部位断开进行分段查找,必要时,将可疑部位的线圈提高试验电压进行试验。当故障点过分远离铁芯时,阻值往往过高,甚至直流试验电压下也难以发生击穿,则可借助于爬电火花分清大体部位后,人工造成线棒表面通道以查明部位,但严格注意试验电压不宜太高,及对表面包缠微潮布块锡箔等,放电时不应灼伤邻近线棒。放电次数不宜太多,一般应再结合分段法寻找。(2)交流加压法判断高阻值以上接地故障。 端部闪络击穿时,击穿后阻值常很高,而且用直流耐压法难以在试验电压下击穿,则须以交流加压法使其再行击穿,电机内观察人员监视放电部位的范围,如经变流击穿法后绝缘电阻以降低而仍未确定部位,可换用他法进行。(3)电流烧穿法,判断低值电阻接地故障点。此法通常使用转子交流耐压试验变即可。须在高压加装13安培熔丝,按下图接线。烧穿时常可借助于故障点的烟雾、气味、微小响声而查到故障点。使用烧穿法如何来找到故障点时则应将其烧穿为金属性接地继续寻找。图(3)电流烧穿法接线图(4)金属性接地故障寻找法 当故障已呈现金属性接地时,则可用下列两种方法之一寻找。)直流电阻测定法:将电机故障相环路断开测定线圈两侧对地电阻值。由电阻值比例确定大致部位范围,此法准确性较差。)交流电源监视法,将故障相环路断开,一端通入电流,用钳型电流表测量端部线圈中电流有无,查明故障点所处范围。所加电流一般不大于5安培。 4.3.8备用线棒试验a.备用线棒下槽前应进行下列试验(1)耐压前后测定绝缘电阻值;(2)端部交流耐压试验(3)槽部交流耐压试验(4)槽部直流耐压试验b.绝缘电阻使用2500伏摇表。c.交流耐压试验。(1) 试验电压标准见下表: 表1试验部位槽部端部试验电压标准备用线棒老线棒修复2.25Ve+4KV(2V+3.0)0.85KV1.3VN持续时间1分钟1分钟1分钟(2)试验方法:作槽部试验时,将线棒外部包以锡箔,长度应等于下槽后槽内部分的长度,作端部试验时,沿线棒外部全部包以锡箔,接头处所留绝缘长度以试验电压下不发生闪络放电为原则。耐压时一般芯线加压,锡箔接地。d.直流耐压试验 直流耐压试验仅对槽部进行,试验电压3.0Ve,持续时间为1分钟,试验时应同时测量各阶段电压下泄漏电流值。泄漏电流有异常时应对端部靠近线棒端头施加遮蔽环进行屏蔽。试验电压施加于线棒芯线,锡箔接地。4.4 定子线圈直流电阻测量4.4.1 试验周期 大修时或出口短路后4.4.2 试验条件 应于大修中冷状态下进行,测量时线圈表面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之差不得大于3C。应测量各分支的电阻值。4.4.3 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QJ-44双臂电桥即可,测量时要严格测量线圈温度,将测得的值换算到原始测量温度与原始值进行比较值不应大于1,换算公式如下: Rt1=Rt2其中t1为原始测量温度;t2为现在测量温度 Rt1为换算到t1温度时的直流电阻值。 Rt2为t2温度下的测量值。4.5 定子线圈接头鉴定试验4.5.1试验条件及采用方法a.对绝缘完好接头采用涡流探测法。b.对拨开绝缘接头进行电阻测量法。4.5.2试验方法a.涡流探测仪是根据整块导体在交变磁场中产生涡流,涡流产生的磁道改变了探头中的电流值的原理制成的。在探头未放入焊接头时,将微安表的指针调到零位,将此作为基础,然后将探头在焊接头上慢慢移动,读出最高值。此时应注意一个问题,探头的移动应为匀速,且平稳,以免影响测值的准确。其值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所以上部接头探测值应为同条件者相互比较。具体值应在实践中摸索。b.接头电阻鉴定法 测量接头接触电阻的压降,以判断接头焊接质量。采用直流电焊机加电流,电流以每个并联支路不小于50安培。电流测量采用200A/4.5mV,分流器外加毫伏表测量。接头压降采用毫伏表测量 ,使用专用探针,且测量位置离开关并头套5毫米为准。试验结果以不大于2.8微欧。试验时应注意,直流回路不得接地,探针线绝缘应良好,应在探针接触好后方可测量。当两个支路并联通入电流时,应注意各个分支电流分配是否均匀,以免误判断。5 转子试验5.1转子线圈绝缘电阻测量5.1.1试验周期 小修时或大修中转子清扫前、后。5.1.2试验条件及仪器a.转子线圈交流耐压前后。b.大修后开机过程中,应测量升速绝缘。c.预试时连同电缆及励磁回路一同测量,当测值不合格时,再分别测量。d.转子磁极吊下后,应于耐压前后单独测量。e.使用2500伏摇表。5.1.3试验方法及标准a.测量转子整体线圈绝缘时,转子铁芯(大轴)应接地;测量单个磁极时,磁极铁芯应接地。b.升速绝缘应于转子静止与额定转速之间的升速过程中连续测量,整个过程,摇表转速应稳定,绝缘电阻值应无显著突变。c.转子线圈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0.5兆欧d.转子线圈受潮干燥时,如果其绝缘电阻在升高后三个小时以上不再变化,且值大于0.5兆欧时,则转子线圈可以认为干燥够了。e.单独测量转子线圈绝缘电阻时,需拨下碳刷,并应将碳刷架接地,以防危及其他设备上的检修人员的安全。5.2转子线圈直流电阻测量5.2.1试验周期 大修时。5.2.2转子线圈直流电阻在冷状态下测量,测量时线圈表面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之差不应大于3C,用以检查转子线圈整体的完整性及有无接触恶化及严重闸间短路缺陷。5.2.3试验方法 采用QJ44双臂电桥,必要时必要时也可采用降压法,采用降压法时应注意电流线与滑环接触面积应足够大并应接触紧密,严防大电流烧损碳刷与滑环的接触面。5.2.4试验标准及判断 将所测的值与初始值换算到相同温度进行比较差别不大于2%。5.3 转子磁极接头接触电阻测量5.3.1试验条件及目的应在大修时,磁极接头检修完进行。用于检查磁极接头压接情况。5.3.2试验方法 使用直流压降法,用电焊机在滑环处加入100安培的直流,分别测量相邻两个磁极接头的压降,测量部位应为下图的磁极线圈上的1.1点,其测值应不大于0.7微欧。 图(4)测量磁极接头示意图5.4转子线圈工频交流耐压试验5.4.1试验周期 大修时或更换绕组后.5.4.2试验条件a.整体耐压试验应在大修时,停机后热状态下进行。b.对拔下的磁极单独进行耐压试验。c.试验时应拔下碳刷,且将刷架可靠接地5.4.3试验方法 采用3000伏交流耐压试验器,作整体耐压时大轴应接地,单个磁极试验时磁极铁心应接地。5.4.4试验标准a.整体耐压2000伏、一分钟。b.单个磁极耐压值为3000伏、一分钟。c.滑环、刷架和引线单独耐压值3000伏、一分钟。5.5转子线圈工频阻抗测量5.5.1试验目的与状态a.用于检查磁极有无层间短路及求取转子磁极阻抗值。b.测量转子线圈阻抗时,定子应处于开路状态,定子出口短路接地线应拆除。5.5.2试验方法及接线a.使用交流压降法,为了安全起见采用行灯作为隔离变,逐个试验。试验接线图如下:图(5)磁极交流阻抗试验接线5.5.3试验结果判断a.阻抗值与原始值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b.单、双数磁极应分别进行比较相互间差别不应大于10%。c.对有怀疑磁极补测交流损失。5.6转子磁极线圈匝间耐压试验5.6.1试验目的及条件a.匝间耐压试验应于大修中吊出转子时对各磁极进行;对脱出线框检查修理后的磁极线圈进行。b.用于检查线圈匝间绝缘的电气强度5.6.2试验接线如图图(6)磁极匝间耐压试验接线5.6.3试验方法a.采用调压器直接加压,按每匝2.5伏计算加压值,当达到试验电压时,读取电流表、功率表指示值;试验电压下持续5分钟,再读取各表记值。b.试验时,被试磁极表面不得放有金属性异物,小件铁磁性物品及试验仪表需远离被试磁极。5.6.4试验结果分析 计算交流阻抗和功率损失,用比较法看各个磁极有否匝间短路,当有一匝短路时,有功损失将增大15%左右。阻抗将减小3%左右。 也可由电流和电压值做 V=f(I) 曲线进行比较有否匝间短路。5.7轴承绝缘电阻和轴电压测量5.7.1试验条件 大修中应测量推力轴承和上导轴瓦绝缘电阻; 大修后开机时需测量轴电压。5.7.2试验方法及判断a.推力轴承绝缘电阻测量使用500伏兆欧表,其值不应低于0.3兆欧;导轴瓦需用500伏兆欧表,测量每一轴瓦的绝缘电阻,其值不得低于100兆欧。b.轴电压测量使用特制铜刷,高内阻交流电压表进行,应分别测取空载、满载时的轴电压,其测量值与以前测量值比较。6 发电机特性参数试验6.1空载特性曲线的测定6.1.1 试验周期大修后或更换绕组后.6.1.2试验要求a.发电机单独运行,出口开关切,出口刀闸合。b.调速器应处于“自动”位置保持转速为额定。c.强励强减停用,其他保持正常。d.调压处于“手动”位置。6.1.3试验标准a.空载特性试验应作至额定电压的1.5倍,但应注意励磁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b.单向调节测取上升及下降两支特性曲线,以求取平均曲线。6.1.4试验接线图(7)空载试验接线 1FL分流器; TV电压互感器; Rm转子灭磁电阻; Mv毫伏表; Mk灭磁开关; FLQ转子绕组; V电压表。a.发电机电压由出口电压互感器二次侧测量。为避免机组转数变化引起误差,试验中接入周波表以校正各点电压数值,周波表与电压表并接。b.转子电流由转子回路分流器处引来。6.1.5试验步骤a.按图接好后,检查无误,联系运行开机,转速额定,调速置自动。b.读取发电机残压。c.投入灭磁开关。d.单方向调整励磁电流,在定子电压上升到0.3Ve、0.5Ve、0.7Ve、0.85Ve、1.0Ve、1.1Ve、1.2Ve、1.3Ve、1.4Ve、1.5Ve各点时读取定子电压,转子电流值,然后反方向调整励磁电流,测取下降分支各点值,直至励磁电流最小值。e.切除灭磁开关。f.直接测量发电机残压(在出口母线处测量)。6.1.6注意事项a.全部测量过程中仪表量程开关应尽可能选同一位置,残压测量除外。b.应严格遵守单方向调节励磁的规定,调整过程应平滑上升和下降每一点时应稳定后读取各表记值。6.1.7试验结果整理a.将试验结果记入表格。b.在直角坐标上绘制空载特性曲线的上升与下降两支曲线,并求取平均曲线。c.由于受剩磁影响,平均曲线往往不通过直角坐标的原点而是与纵轴相交,此时应将空载特性曲线进行校正,即将空载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延长与横坐标轴相交,交点K的横坐标绝对值即为校正量IL。在所有试验测得的励磁电流数值上加上IL,即得通过坐标原点的校正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8)修正曲线 图(9)求饱和度d.测量空载特性曲线应在额定频率下进行,否则,发电机的空载电压应按下式校正。V=V式中V校正到额定频率时的定子电压(伏)。V-试验时实际频率为F时实际电压(伏)。Fn-发电机额定频率(HZ)f-试验时实际频率(HZ)。e.确定 V=Ve时励磁电流。f.确定电机饱和度、额定电压的横轴平行线交直线型空载特性曲线于F点,则其横轴坐标值即代表气隙磁位降Fb其与IL0之间差即代表铁芯磁位降Fc,则电机饱和度为: 6.1.8试验结果判断曲线与原始记录结果比较应在仪表误差范围内,否则应查明原因。6.2稳定三相短路特性测取6.2.1 试验周期 更换绕组后6.2.2试验标准 稳定三相短路特性应至定子电流等于额定电流时为止。6.2.3试验要求a.发电机单独运行,定子绕组于出口开关外侧对称三相短路。b.调速器处于自动位置,保持转速为额定。c.外引它励电源,励磁调节装置切到手动位置。6.2.4试验接线如下图 图(10)短路特性试验接线a.转子电流由转子回路分流器FL处引出。b.定子电流由发电机出口PT二次侧测取。6.2.5试验步骤a.按图接线:试验线和表计,短路线,一切检查无误后,联系运行人员开机,发电机转速达到额定,调速器置“自动”。b.合灭磁开关,依次单方向调整励磁,增加发电机电流每20%额定电流读取一点,读45点,记录发电机定子电流IF和转子电流IL,直到发电机电流达到额定值为止。c.减少励磁电流,直至最低点,切开灭磁开关。d.将试验数据描于直角坐标纸上,认为无疑时,停止试验。联系运行停机,作好措施后,拆除一切试验接线(短路线、表记线、外引它励电源线)。6.2.6试验注意事项a.出口短路线截向应足够,应使用铜板或多股电缆线。b.读数据时应待表计指示比较稳定时,同时读取各标记 读数。c.试验过程中不应切换量程开关。6.2.7验结果整理a.绘制短路特性曲线,应为一直线。b.求取额定短路电流时转子电流ILK。c.计算短路比:短路比为空载特性对应于额定电压时励磁电流于短路特性上对应于额定电流时励磁电流之比。 K=6.2.8试验结果判断 曲线与原始记录比较应在测量仪表误差范围内。6.2.9由空载特性及短路特性求取Xd的不饱和值Xdu。由于定子三相稳定短路特性曲线I上,确定定子电流为额定值Ie时励磁电流ILK,由ILK在空载特性1直线部分的延长线3上,确定空载电压V0,则: Xdu=式中Xdu-纵轴同步电抗的非饱和值(欧);V0-由ILK在空载特性曲线直线部分延长线3上确定的 空载电压(伏);Ie-定子绕组的额定电流(安)。图(11)短路特性曲线 图(12)由空载、短路特性曲 线求Xdu 实际上在图(12)的横坐标轴上任取一点IL对应空载特性直线部分的V与短路特性曲线上的定子电流If之比均为Xdu值的1倍,即Xdu=(V/If)广东省飞来峡水利枢纽管理局技术规程水轮发电机微机调速器试验、检修规程FLX/SJdz02-20021 范围1.1 规程规定了飞来峡水利枢纽水轮机数字式调速器试验、检修工作的项目、内容、工艺要求、质量标准以及试验内容。1.2本规程适用于飞来峡水利枢纽水轮发电机组数字式调速器试验、检修和技术管理等工作。1.3 飞来峡水利枢纽管理局的生产管理人员和运行操作人员应了解本规程,各级技术人员应熟知本规程,负责水轮机微机调速器维护、试验、检修的工作人员应熟悉本规程。2 引用标准2.1 水轮机调速器与油压装置技术条件(GB/T 9652.1-1997)。2.2 发电厂检修规程(SD230-87)。2.3 水轮机调速器与油压装置试验验收规程(GB/T9652.2-1997)。2.4 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调整试验导则(DL/T496-2001)。3 MIPREG DGC 600C型数字式调速器设备规范及技术参数3.1 MIPREG DGC 600C型数字式调速器的组成3.1.1 MIPREG DGC 600C型数字式调节器主要包括三块电子电路板(一块主板和两块输入/输出板)及其外围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各模块插件均布置在19英寸机箱内(见图3-1)。 人机界面LCD屏幕 MIC-621微处理器板 RS232接口(PC机) INT-1输入/输出板 INT-2输入/输出板 电源模块 图3-1 数字式调节器硬件配置框图3.1.1.1 MIC-621主板 该主板由16位(可选32位)微处理器和连接在微处理器数据母线上的所有元件组成。主要包括存储器(一块RAM、两块EPROM、一块EEPROM和两块可选EEPROM)、16MHz振荡器、程序计数器、电源监视器、发电机残压测频输入通道、齿盘测速输入通道、A/D转换器、一个RS232串行接口等元件。3.1.1.2 INT-622输入/输出板 两块INT-622输入/输出板分别通过数据母线连接在MIC-621主板上,它们型号相同,互为备用。该板的作用是处理输入/输出信号,主要包括8个模拟量输入通道、8个模拟量输出通道、功率放大器、16个数字量输入通道和16个数字量输出通道等元件。3.1.1.3 人机界面LCD终端该终端包括一个LCD字母数字显示器和一个7个按钮的键盘。LCD显示器一行可显示24个字符。该终端相当于维护PC机,可以进行调速器参数查询、参数修正、一些输入/输出状态改变、模拟量输入/输出调试、数字量输入/输出调试以及故障查询、统计和确认等。3.1.1 4 电源模块 是两个DC-DC直流变换器,为调速器主板和输入/输出板提供所需电源。3.1.1.5一块电源过滤器板和一块用于发电机残压测频的隔离限制过滤器板(SLF)。3.2 MIPREG DGC 600C型数字式调速器的主要参数3.2.1性能参数a.静态特性曲线最大非线性度不大于1%。b.测至导叶接力器的转速死区ix不超过0.02%,轮叶协联随动系统死区ia不超过0.04%。c.当机组空载和额定转速运行时,永态转差系数bp整定在5%,调速系统保证3分钟内机组摆动相对值不超过0.1%。d.当机组在发电工况,在从零到35MW负荷间的任何负荷运行时,在系统频率不变的情况下,调速系统保证机组出力持续波动值不超过额定出力的0.15%,并能稳定运行。e.机组甩100%额定负荷时,转速变化过程中超过稳态转速3%额定转速值以上的波动次数不超过2次。f.额定操作油压为60bar。3.2.2技术参数a.频率给定调整范围:16%(4258Hz)。b.功率调整范围: 0120%。c.永态转差系数: bp=015%。d.暂态转差系数: bt=0750%。e.缓冲时间常数: Td=025s。f.人工失灵区调节范围:1%(o.5 Hz)。g.开度限制调整范围:-5100%。h.加速时间常数: Tn=010s。3.2.3微机特性a.微处理器68HC000。b.时钟频率为16MHz。c.字长16位。d.数字命令输入数量:32点命令电压:220VDCe.模拟输入数量:16点输入电流:4 20mA输入电压:10V精度:1分辨率:12位f.数字输出(继电器)数量:32点继电器:ELESTA SKR115型开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