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生物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科学探究思维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 模型建构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B. 同位素标记法鲁宾和卡门探究光合作用产物氧气来自H2O还是CO2C. 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D. 取样器取样法蚜虫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答案】D【解析】【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应用:(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详解】A. 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探究过程中构建了数学模型,应用了模型建构的科学探究方法,A正确;B.鲁宾和卡门探究光合作用产物氧气来自H2O还是CO2时,用放射性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18O还是C18O2,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B正确;C. 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是对比分析结果中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属于对比实验,C正确;D.蚜虫活动能力弱、范围小,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D错误。故选:D。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其组成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核中存在糖类以及核酸与蛋白质相结合形成的结构B. 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不存在转运麦芽糖的载体蛋白C. 酵母菌中的内质网是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蛋白质的细胞器D. 细胞质基质的pH高于溶酶体内的,但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 2、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3、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详解】A、细胞核中存在染色质(染色体),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并且DNA和RNA的组成单位都含有糖类,分别是脱氧核糖和核糖,正确;B、葡萄糖属于单糖、可通过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被细胞吸收,而麦芽糖属于二糖、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所以在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而不存在转运麦芽糖的载体蛋白,正确;C、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体内有分化的细胞器,蛋白质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的场所是高尔基体,错误; D、溶酶体内呈酸性,有许多水解酶,因此细胞质基质的pH高于溶酶体内的,溶酶体内H+浓度高,所以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正确;故选C3.TGF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经。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1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 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 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间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 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答案】D【解析】【详解】A、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发生扩散和转移,A正确;B、靶基因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正确;C、复合物进入细胞核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改变细胞的代谢,C正确;D、由题目所给情景可知,该受体蛋白基因与与细胞癌变有关,不能断定与靶细胞的凋亡是否有关,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从题目中获取信息能力,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4.某同学将生长一致的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光下培养,乙组置于黑暗中培养,其他条件适宜。较长一段时间后,测定麦苗的干重,发现两组存在明显差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甲乙比较,乙因有机物的制造量小于甲,故增重多B. 乙组叶片会出现黄化现象C. 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到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 甲植物叶绿体的色素主要吸收红橙光、蓝紫光,不吸收绿光【答案】B【解析】【分析】甲组置于光照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乙组置于黑暗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详解】甲乙比较,由于甲组置于光下培养,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有有机物积累,而乙组置于黑暗中培养,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同时细胞中原有的有机物还要通过呼吸作用不断被消耗,所以甲组增重大于乙组,A错误;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由于乙组在黑暗条件下,缺乏光照不能合成叶绿素,而且原有的叶绿素还会被降解,所以乙组叶片会出现黄化现象,B正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到,C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对绿光的吸收最少,D错误。5.某种单基因遗传病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于患者都是男性,因此该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的区段B. 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可位于性染色体上II区段C. 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概率较小D. 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可位于X染色体上的I区段【答案】A【解析】【分析】11号患病,但6号正常,所以该病不属于伴Y遗传。由于5和6正常,11号患病,所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隐性遗传,也可能致病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详解】由于无病的5、6号生的孩子11号患病,可得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并且致病基因不在Y染色体的区段(若在该区段上,则6号也必须患病),A错误;由于患者都是男性,因此该隐性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概率较小(所有患者基因型为bb,除10号外所有非患者基因型为Bb,满足该条件的概率很低),该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区段(2、4、5、8的基因型为XBXb,1、3、7、9、11的基因型为XbY),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区段(2、4、5的基因型为XBXb,1、3、7、9、11的基因型为XbYb,6号基因型为XBYb),B、C、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6.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B. 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C. 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D. 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答案】A【解析】【分析】病毒感染后,病毒经吞噬细胞的处理呈递给T细胞,一方面T细胞会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会攻击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另一方面,T细胞会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以与病毒结合。【详解】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经吞噬细胞处理消化掉,A错误;某些病毒如HIV可破坏其感染的T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造成获得性免疫缺陷病,B正确;B细胞识别病毒抗原且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可以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释放病毒,D正确。故选A。7.某生物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丁四组,并分别做如图所示的处理。正常培养一段时间后,四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次序是丙、丁、甲、乙。请回答:(1)据图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_。(2)四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次序是丙、丁、甲、乙,乙用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所以可推测生长素具有_的作用。(3)丙、丁对照,说明脱落酸可以_。(4)乙、丙的芽尖端已切,所以单侧光对实验结果_。【答案】 (1). 探究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棉花落叶的影响 (2). 抑制脱落酸(或者抑制叶片脱落) (3). 促进叶片的脱落 (4). 没有影响【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丙、丁的自变量是去除顶芽后,在侧芽部位是否放置含脱落酸的琼脂块;乙、丙的自变量是去除顶芽后,在顶芽部位是否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甲、乙的自变量在于是否保留顶芽及在去除顶芽的部位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是四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次序是丙、丁、甲、乙,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棉花落叶的影响,脱落酸能促进叶片的脱落,而生长素具有抑制脱落酸(或者抑制叶片脱落)的作用。【详解】(1) 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实验使用了含生长素和脱落酸的琼脂块,观察的因变量是叶片脱落的早晚,因此该实的目的是探究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棉花落叶的影响。 (2) 四组棉花植株的处理相互对照,它们叶片脱落的先后次序是丙、丁、甲、乙,而乙用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说明生长素具有抑制脱落酸(或者抑制叶片脱落)的作用。(3) 丙、丁的自变量为在侧芽部位是否放置含脱落酸的琼脂块,结果放置含脱落酸的琼脂块的丙组,其叶片比丁组脱落的时间早,说明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的脱落。(4) 芽的尖端能够感受单侧光的刺激,乙、丙的芽尖端已切,所以单侧光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点睛】本题以实验为依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能力,以及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理解生长素和脱落酸的生理功能、实验设计的原则等相关知识是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由题意和图示呈现的四组处理的异同准确把握实验目的,据此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进而对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8.为研究低钾条件对某种农作物2个品种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数值指标分组叶绿素含量(相对值)呼吸速率(molm2s1)光补偿点(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molm2s1)甲品种低钾处理组183.089.816.4正常处理组252.549.824.4乙品种低钾处理组263.272.718.5正常处理组282.942.025.5注:光补偿点是指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1)提取叶绿素时,为了使研磨充分,应加入_。(2)当乙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25.5molm2s1时,光合速率是_molm2s1。此时增大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主要是受光合作用过程_反应的限制。 (3)低钾处理后,2个品种光补偿点均增大,主要原因是_(4)据表分析,为提高产量,在缺钾土壤中种植该种农作物时,可采取的相应措施是_(写出两点即可)。【答案】 (1). 二氧化硅(SiO2) (2). 28.4 (3). 暗 (4). 低钾处理后,2个品种叶绿素含量均减少,光反应减弱,光合速率降低,且呼吸速率均升高,需要增大光强才能维持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因此光补点增大 (5). 选择种植乙品种;施加适量钾肥【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研究低钾条件下对2个品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其自变量是含钾是否正常与作物品种,因变量有叶绿素含量、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通过对表格的数据分析可知:对品种甲而言,低钾有抑制叶绿素合成,促进其呼吸作用,提高光补偿点和降低光合作用速率;对品种乙而言,对叶绿素的合成和呼吸作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没有对甲品种明显,同时其光合作用的补偿点和光合速率的抑制也没有甲明显。【详解】(1)提取叶绿素时,应加入SiO2,以增大摩擦力,使研磨更充分。(2)当乙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25.5molm2s1时,而此时其呼吸速率为2.9molm2s1,故此时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5.5+2.9=28.4molm2s1。在最大净光合速率下再增大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主要是受光合作用过程暗反应速率的限制。 (3)据表分析,低钾处理后,2个品种光补偿点均增大,主要原因是农作物的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反应速率减慢,导致光合速率降低,但是两品种的呼吸速率还均升高,所以需要增大光照强度才能维持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因此光补点增大。(4)据表分析,在缺钾土壤中种植该种农作物时,为提高产量,一是选择尽量选择乙品种;二是适量施加钾肥。【点睛】熟悉光合作用过程以及影响因素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基础,其中关键要抓住实验目的,分析其自变量和因变量,对比实验数据进行分析。9.E. Foeminea(麻黄属植物)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与月球运行周期紧密相关的植物,每年7月的满月时分,它们会分泌微小的含糖液滴(花蜜),吸引附近的传粉昆虫。而在动物世界,很多动物都会在月运周期的不同时期上演不同的行为。例如,蜣螂在滚粪球时利用偏振月光导航。(1)E. Foeminea分泌含糖液滴吸引传粉昆虫,其中含糖液滴属于_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有利于植物_。(2)蜣螂在生态系统的作用是_。蜣螂以草食动物粪便为食时,是否获得了植物同化量的10%20%_,理由是_。【答案】 (1). 化学 (2). 生物种群的繁衍 (3). 将粪球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4). 否 (5). 10%20%是指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蜣螂是分解者,与植物不属于两个相邻营养级【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有(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1)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本题中E. Foeminea分泌含糖液滴吸引传粉昆虫,其中含糖液滴就属于化学信息;糖液滴吸引传粉昆虫有利于完成植物的传粉过程,即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的作用。(2)蜣螂以滚粪球为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10%20%是指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的传递效率,且蜣螂是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成分,与植物不属于两个相邻营养级,故蜣螂没有获得植物同化量的10%20%。【点睛】易错点:能量传递效率的10%20%是指相邻两营养级之间同化的能量传递效率,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成分,蜣螂是分解者,与植物不属于两个相邻营养级,动物的粪便不属于该营养级的能量。10.已知果蝇的长翅和小翅、圆眼和棒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A、a表示,后者用B、b表示),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让一只雌性长翅圆眼果蝇与一只雄性小翅圆眼果蝇多次杂交,统计子一代中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圆眼309:小翅棒眼111:小翅圆眼312:长翅棒眼117。(1)在确定每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同学们先分别分析长翅与小翅、棒眼与圆眼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_。(2)同学们发现在上述多次杂交中有两次杂交的后代圆眼:棒眼1:1,为探究其原因,另取雌性棒眼果蝇与杂合雄性圆眼果多次杂交,结果也会偶尔出现后代圆眼:棒眼0:1的现象。同学们查阅了相关资料,认为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父本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部分_(填“初级精母”或“次级精母”)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_。(3)分析题干所述实验结果发现:长翅和小翅在子代雌、雄果蝇中的分布没有区别,这是否就能确定其基因在常染色体上?_(填“能”或“不能”)。说明理由:_。【答案】 (1).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次级精母 (3). 含圆眼基因的精子 (4). 不能 (5). 因为不知道长翅和小翅的显隐性,如果长翅是显性,当基因在X染色体上时,一对果蝇的基因型可以是XAXaXaY,则后代雌、雄果蝇中长翅:小翅=1:1,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一对果蝇的基因型可以是Aaaa,则后代雌、雄果蝇中长翅:小翅=1:1【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长翅圆眼雌果蝇与小翅圆眼雄果蝇杂交,后代中:长翅:小翅=1:1,圆眼:棒眼=3:1,控制翅形的基因若在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aa,若控制翅形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长翅为显性,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XAXaXaY。根据亲本及后代的表现型可知,圆眼是显性性状,若控制眼型的基因若在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Bbbb;若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XBXbXBY。【详解】(1)题目中涉及两对相对性状,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故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遗传规律,要想确定每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可以先分别分析长翅与小翅、棒眼与圆眼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2)根据亲本中圆眼亲本的后代出现棒眼,可知圆眼是显性性状。又根据雄性圆眼果蝇选择的是杂合子,故考虑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性棒眼果蝇即bb与杂合圆眼雄果蝇即Bb杂交,理论上,后代中圆眼:棒眼=1:1,偶尔出现后代圆眼:棒眼0:1的现象,说明父本只能产生含b的配子,不产生含B的配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可能是父本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部分次级精母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含B的配子。(3)根据题目信息,无法确定长翅和小翅的显隐性,如果长翅是显性,当基因在X染色体上时,一对果蝇的基因型可以是XAXaXaY,则后代雌、雄果蝇中长翅:小翅=1:1,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一对果蝇的基因型可以是Aaaa,则后代雌、雄果蝇中长翅:小翅=1:1。故无法确定控制长翅和小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中的杂交组合中亲本及后代的表现型,确定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及亲本和后代的基因型。无论XAXaXaY还是Aaaa,后代雌雄中长翅:小翅均为1:1,故根据题意无法确定基因的位置。11.高果糖浆具有甜度高、热量低、风味好,有医疗保健作用及具有良好的食品加工性能等优点,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1)筛选白色链霉菌时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包括_,筛选步骤需要使用_(固体/液体)培养基;得到菌种后为了增加白色链霉菌的数量,应转移到_(固体/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理由是_。(2)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技术的优势是_,固定化细胞常采用图中的_(填序号)方式。几种固定方式示意图(3)从反应柱下端收集到的某批次糖液变质,检查发现原因是酵母污染。生产设备中的残留糖液为酵母菌的入侵和迅速繁殖提供了_这一主要营养物质。除了酵母,芽孢杆菌也是主要的污染微生物,必须在固定化细胞灌柱前对反应柱做的处理是_。【答案】 (1). 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 (2). 固体 (3). 液体 (4). 有利于菌体与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充分接触,加速菌种繁殖 (5). 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 (6). (1) (7). 碳源 (8). 彻底清洗并用蒸汽灭菌【解析】【分析】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一系列酶,可催化一系列化学反应,而固定化酶固定的是一种酶,因此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选择培养基一般为固定培养基,容易形成单一菌种形成的菌落。【详解】(1)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不同菌体的菌落特征不同。筛选白色链霉菌的培养基为含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为了增加白色链霉菌数量,需要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因为液体培养基有利于菌体与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充分接触,可加速菌种繁殖。(2)固定化酶的过程中需要先提取制备酶产品再固定,而固定化细胞则是直接将细胞进行固定,所以固定化细胞的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由于细胞个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所以常用包埋法固定细胞。图中(1)为包埋法,(2)为化学结合法,(3)为吸附法。所以(1)符合题意。(3)糖液中的糖可为异养的酵母菌提供碳源和能源。为了保证发酵过程中不被微生物污染,必须在固定化细胞灌柱前对反应柱彻底清洗并用蒸汽灭菌。【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细胞的固定化,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12.若要制备某种细菌的基因组文库,需首先将其基因组DNA片段分别导入到大肠杆菌细胞中,某科研小组设计的实验流程见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为制备基因组文库,步骤中的成分X应为该细菌所有的_(填“mRNA”、“DNA”或“cDNA”)。步骤中的质粒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选用该基因的作用是_。(2)限制酶Sau3A I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为BamH I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为步骤中经两种不同限制酶分别切割后的片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付费培训凭证模板课件
- 知识产权高端培训课件
- 钻石颜色基础知识
- 钣金生产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钢琴集体班课件模板
- 加盟店合同范本合作协议
- 充电桩质保合同范本模板
- 占股人合同协议模板模板
- 合伙租店铺合同协议范本
- 发货款付75%合同范本
- 阿特拉斯变频无油螺杆空压机说明书
-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 DBJ50-T-389-2021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 项目经理带班检查记录表(每周一次)
- 智能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方案
- 人卫九诊断学发热
- 《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协议》
- 说明书hid500系列变频调速器使用说明书s1.1(1)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铁路路基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方案
- T∕CMES 35004-2021 增材制造 激光粉末床熔融316L不锈钢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