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综合说明.doc_第1页
河道治理综合说明.doc_第2页
河道治理综合说明.doc_第3页
河道治理综合说明.doc_第4页
河道治理综合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综合说明目录1 综合说明11.1 绪言11.2水文121.3工程地质211.4 工程任务和规模22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291.6消防设计331.7工程管理设计331.8 施工组织设计351.9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391.10环境保护设计391.11水土保持设计431.12防洪评价441.13劳动卫生和工业工程451.14节能分析451.15设计概算451.16 经济评价46云南省中小河流治理建设实施项目情况表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云南省丘北县石葵河治理工程所在河流石葵河所在水系珠江流域所在县级行政区丘北县项目分类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所在地流域面积(km)283.01前期工作深度初设工程基本情况保护人口(万人)4.5保护面积(万亩)1.2受益面积(万亩)1.2建筑物级别5治理标准10年一遇工程综合治理长度(km)21.642(河长)工程量加固堤防治理长度(km)10.684土方开挖(万m)5.75相应投资(万元)1803.94土方填筑(万m)1.15生物措施(km)16.012草坪护坡()5543衬砌(km)16.012M7.5浆砌石(万m)8.25单位长度投资(万元/km)112.66综合方量单位投资(万元/m)0.0115河道疏浚治理长度(km)21.642土方开挖(万m)24.044相应投资(万元)158.69石方(万m)单位长度投资(万元/km)7.33综合方量单位投资(万元/m)0.0007机耕道治理长度(km)10.889石方填方(万m)5.95生物措施(km)10.889草坪护坡()23585相应投资(万元)58.79单位长度投资(万元/km)5.34综合方量单位投资(万元/m)0.0007指标各项治理河长总和与综合治理河长之比1.0工程总投资(万元)2918.88人均保护投资(元/人)648.64保护面积亩均投资(元/亩)230.62受益面积亩均投资(元/亩)2432.4综合河长每延米填筑工程量(m/m)181.43综合方量单位投资(元/m)65.38综合河长单位投资(万元/km)134.871 综合说明 1.1 绪言1.1.1项目来源根据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规划及云南省水利厅关于抓紧开展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云南省丘北县石葵河工程被列为近期规划治理项目。丘北县属国家扶持的贫困县,项目位于丘北县双龙营镇和温浏乡境内区,工程建设类型为保护基本农田防洪治理工程。1.1.2 自然、地理概况丘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33410445、北纬23452428。东隔清水江与广南县毗邻,南与砚山县、开远市接壤,西隔南盘江同弥勒、泸西两县相望,北与师宗县、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衔接。县境内东西宽100km,南北长70.5km,总面积4997km2。境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瑶、白、回等七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共287万人,占总人口的62.52%,县人民政府驻锦屏镇,海拔1452米,距省会昆明市280km,距文山州府118km,对外交通较为便利。石葵河流经丘北县的双龙营镇和温浏乡,各自然、地理概况具体如下。(1)双龙营镇自然、地理概况双龙营镇位于丘北县中部偏东北部,全镇集坝区、山区、槽区为一体,总面积648.09 km2,距丘北县城24.5km,是文山州通往贵州兴义、云南曲靖等地的主要通道之一。东连温浏乡,南接锦屏镇,西与曰者镇为界,北与师宗县毗邻。属珠江水系上游之一,为低纬度季风气候,境内具备南亚及南温带5种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8-20摄氏度,平均降雨量900-1200毫米,最高海拔1951米,最低海拔786米。全镇辖13个村民委166个村小组。截止2011年底,全镇共有75241人,辖区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白、瑶六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 34733 人,占总人口的 46.2 %,农业人口 71860 人,占总人口的 95.5 %,属于典型的农业大镇。有耕地面积86868亩,其中:田18866亩,地68002亩,人均耕地面积1.15亩。双龙营镇是农业大镇,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辣椒、生姜、林果等为主。尤其是烤烟,其内在品质达国际型烤烟标准,历来都是全县烤烟的主要产区之一,种植历史长达几十年之久,年烤烟产值达1亿元左右,是名副其实的烤烟大镇。仅2011年,双龙营镇共完成烤种植面积 4.68 万亩,比上年增长17.6 %,收购烟叶11.98万担,实现烟农总收入 1.08 亿元、比上年增长 45.2 %,创烟叶特产税 2372万元、比上年1636.28万元增长 45.2 %。全镇所辖的13个村民委166个村小组中,已全部通电。交通通讯发展迅速,省道206线穿境而过,全长49公里,涉及23个村小组。镇政府所在地是全县一个重要的交通集散地,全镇拥有机动车1156辆,开通了公交车,并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讯实现了通讯程控和光缆化。2011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41946 万元,财政收入达 2599.9 万元,人均有粮 390 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 3823 元。灌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510月为雨季,受西南、东南暖湿气流控制,水汽充沛,降水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114月为旱季,受来自西北的干冷气流控制,空气干燥,降水稀少,降水仅占年降水的20以下。区内干湿两季分明的特点,导致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春旱突出。项目区为山区,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石灰岩土、黄棕壤、水稻土和棕土。土壤中有机质含量23%,ph值5.67.5,土壤质地疏松,肥力一般,通气、透水性好,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农作物。(2)温浏乡自然、地理概况温浏乡位于丘北县境东北部,地处东经1042545,北纬241716。乡政府所在地距丘北县城70余公里。现在的温浏乡由原来的温浏乡和羊街乡组成,地处三省(云、桂、黔)五县(丘北、广南、西林、兴义、师宗)交界处,国土面积522.64平方公里,东隔清水江河与广南县者太乡相望,南与平寨乡接壤,西与双龙营镇相连,北靠师宗县高梁乡、广西西林县古障镇,辖温浏、花交、干石洞、石别、坝稿、令冲、石葵、羊街、革羊、坝达10个村委会119个自然村,主要居住着汉、壮、苗、瑶等四个民族,截止2011年底,全乡共有38658人,辖区内居住着汉、壮、苗、瑶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 20046 人,占总人口的 51.85 %,农业人口 38126人,占总人口的 98.6 %,属于典型的农业大乡。全乡有耕地面积34453亩,其中:其中田7641亩,地26813亩,人均耕地面积0.9亩。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花生、油菜等为主。全乡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272亩,有效灌溉率为 6.59 %。全乡年均积温5700,日均气温16,年降雨量1223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6%,无霜期270天,日照2060小时。温浏乡山川纵横,地势高低不平,立体气候明显。居于低热河谷区的石别、坝稿、坝达等五个村委会大部分村寨具有热资源优势,适宜种植冬早蔬菜、茶叶等,森林覆盖率为49%。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铜、铁、锰、金等矿藏。(3)石葵河自然、地理概况石葵河整治段丘北县石葵河治理工程地理位置图石葵河位于丘北县境内东北部,北纬241551至241358,东经1041440至1043041,具体见丘北县石葵河治理工程地理位置图。石葵河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清水江支流,石葵河流域西高东低,西部分水岭高程在18491772m之间,东部分水岭高程在1458m左右。石葵河河长44km,发源于双龙营镇文告村民委龙尾村,河流发源点高程1590m,流经龙营镇和温浏乡的文告、石葵、普乐、令冲、坝稿、石别,在石别村注入清水江,交汇清水江处高程为964m,总落差536m,径流面积283.07km,径流量1.512亿立方米,最枯流量0.496m/s,沿河灌溉面积1.2万亩。河道上、下游河床平缓,淤积严重,水灾频繁。中游段河床坡降大。石葵河流域年降水量为1050mm,年径流深450mm,河床坡降12.18,平均落差12.13m/km。由于石葵河流经地段地势平缓,河道弯曲,河堤低矮,加上河道上取水、跨河建筑物较多,阻水严重,每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千万元,给沿河两岸的城镇居民及工农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防洪排涝形势严峻。为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区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洪涝灾害风险,为乡镇发展及沿河两岸的居民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本次河道治理根据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规划及云南省水利厅关于抓紧开展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由于资金有限,本次设计石葵河治理河道分为3段(上段、中段、下段)。其中上段从双龙营镇的上水头村(0+0.000)至温浏乡的石葵(12+349.000),长12.349km;中段从蚌格(24+548.000)至坝达(28+341.000),长3.793km;下段从普乐(36+798.000)至石别(42+298.00),长5.5km。计治理上水头(河道治理桩号0+0.000)开始,至石别(河道治理桩号42+298.000m)止,设计治理长度21.642km。工程建设以保护乡镇居民、及农田防洪排涝为目的,建设项目为河道护堤、对10座取水口的改造,9座农用桥的建设及10.889km机耕道。工程实施后,根据丘北县乡镇发展规划,防洪保护面积21.642km,保护人口4.5万人,保护农田1.2万亩及沿河两岸的公路、桥梁、灌渠和民用设施。设计概算总投资2918.88万元。1.1.3河流规划情况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作为国家公共服务重点工程防洪减灾的重要内容和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根本,以提高城乡防洪减灾能力为目的,以河道疏浚、堤岸防护等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为手段,通过加强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的治理,提高防洪能力,保障区域防洪安全,促进人水和谐,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丘北县中小河流防洪规划,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石葵河沿河两岸的居民和基本农田防洪能力得到提高,免遭洪水侵袭,减少洪灾损失,保障城镇公益设施、农田、交通道路、公共民用建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项目的实施,使沿河地区得到有效保护,排除了洪涝灾害的影响,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1.4防洪标准确定根据防洪保护区内经济发展情况,参照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的有关规定,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选定治理标准。丘北县石葵河防洪工程主要防洪保护对象为丘北文告和石葵灌区的农田、沿河村庄及河流流经的基本农田。根据丘北县中小河流防洪规划,河流治理拟定分为三段,第一段从上水头村(0+0.000)至温浏乡的石葵(12+349.000)段,该段位于丘北县石葵河上游区,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的有关规定,该段防洪对象主要以农田和村庄保护为主,规划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第二段从蚌格(24+548.000)至坝达(28+341.000)段止,根据丘北县城市总体规划,该段是以农田和村庄保护为主,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的有关规定,综合确定该段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第三段从普乐(36+798.000)至石别(42+298.00)段止,根据丘北县城市总体规划,该段是以农田和村庄保护为主,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的有关规定,综合确定该段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1.1.5治理段河道现状石葵河河上游区,地表植被覆盖率一般,水土流失严重,经调查,流域内土壤侵蚀模数500t/kma。由于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河道沿岸的双龙营镇和温浏乡的村庄灌溉用水完全依赖石葵河取水,在河段随意修筑取水口26座,每到汛期,溪河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冲向下游坝区,沉积于河道内,造成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有效行洪断面变窄,洪水极易漫堤成灾。 图1 淤积严重的河滩 图2 拦河坝阻塞河道 图3 拦河坝抬高河床1 图4 拦河坝抬高河床2各治理段现状分述如下:第一段从上水头村(0+0.000)至温浏乡的石葵(12+349.000)段,现状河道坡降9,自然河堤高度1.52.0m,局部河堤高0.51.0m,河床宽度1223m,每个断面安全泄量见表1-1,相当于2年一遇洪水标准。第二段从蚌格(24+548.000)至坝达(28+341.000)段止,河流从坝区穿过,地势平坦、开阔,现状河道坡降11,自然河堤高度1.52.0m,河床宽度1824m,每个断面安全泄量见表1-1,相当于2年一遇洪水标准。第三段从普乐(36+798.000)至石别(42+298.00)段止,河流从坝区穿过,地势平坦、开阔,现状河道坡降11.2,自然河堤高度2.0m,河床宽度1926m,每个断面安全泄量见表1-1,相当于2年一遇洪水标准。据现场勘测,石葵河流经地段为山区,两岸均为自然土堤,河堤局部低矮,淤积严重,防洪标准低,决堤、漫堤现象十分普遍。设计治理段地方经济欠发达,无财力投入河道治理,现状仍属于原始自然河道状态,未实施过河堤护岸设施。经水文复核,石葵河大部份河段防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多数为12年。每到汛期,洪水漫堤,河流两岸大片农田耕地被水淹沙盖,灾害造成粮食减产、农田地绝收、道路毁坏、通讯终断,渠道水毁、房屋倒塌。据统计,特大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1千万元右,灾害极为严重。石葵河洪灾统计见表1-2。表1-1 石葵河治理段过流能力分析表序号断面现状最大过流能力(m/s)设计洪峰流量(m/s)设计洪水位备注5%10%20%5%10%20%20+17959.8 49.4 40.3 30.7 1448.62 1448.39 1448.12 30+20622.2 49.8 40.7 31.0 漫滩漫滩漫滩两岸漫滩41+11533.4 87.4 71.4 54.4 漫滩漫滩漫滩左岸漫滩51+54621.6 88.7 72.5 55.2 漫滩漫滩漫滩两岸漫滩61+6270.84 88.8 72.5 55.2 漫滩漫滩漫滩两岸漫滩72+66694.2 97.6 79.7 60.6 漫滩1421.92 1421.66 左岸漫滩82+70562.4 97.6 79.7 60.6 漫滩漫滩1421.17 左岸漫滩93+47117.5 97.8 79.9 60.8 漫滩漫滩漫滩两岸漫滩103+80464.8 98.4 80.4 61.1 漫桥漫桥1412.35 两岸漫滩114+26644.3 99.0 80.8 61.5 漫滩漫滩漫滩左岸漫滩124+37471.6 106 86.9 66.1 漫桥漫桥1407.82 两岸漫滩135+64896.7 110 89.7 68.1 漫滩1395.01 1394.63 两岸漫滩146+19819.8 116 94.6 71.8 漫滩漫滩漫滩两岸漫滩157+46619.1 143 117 88.5 漫滩漫滩漫滩两岸漫滩168+5934.4 200 163 123 漫滩漫滩漫滩两岸漫滩178+670127 201 164 124 漫桥漫桥1375.49 两岸漫滩1810+045890 220 177 131 1365.96 1365.63 1365.25 1910+64713.6 230 185 137 漫滩漫滩漫滩右岸漫滩2011+833102 251 202 149 漫桥漫桥漫桥两岸漫滩2112+34936.1 258 207 153 漫滩漫滩漫滩两岸漫滩2224+54850.2 293 227 157 漫滩漫滩漫滩两岸漫滩2325+958251 300 233 161 漫滩1112.80 1112.30 两岸漫滩2425+976138 300 233 161 漫滩漫滩漫滩两岸漫滩2526+940110 306 237 164 漫滩漫滩漫滩两岸漫滩2627+42144.7 307 238 164 漫滩漫滩漫滩两岸漫滩2728+341149 309 240 166 漫滩漫滩漫滩两岸漫滩2836+79872.8 317 242 168 漫滩漫滩漫滩两岸漫滩2938+76439.6 321 245 171 漫滩漫滩漫滩左岸漫滩3039+540123.2 324 247 173 漫桥漫桥漫桥两岸漫滩3140+61950.3 327 249 175 漫滩漫滩漫滩左岸漫滩3241+2421346 330 251 177 977.18 976.82 976.42 3342+29836.0 334 254 179 漫滩漫滩漫滩两岸漫滩表1-2 石葵河洪灾统计资料表年份洪灾面积(亩)受灾人口(人)死亡人口(人)倒塌房屋(间)减产粮食(kg)冲垮公路(m)经济损失(万元)受灾成灾195246718714012200000150001991957200008000150001857500025000452.51959650260195039000200031.7196212945183882577640500083.2921966400160120024000600067.21971345138103520700450051.211973986394295859160800097.7481978167067050101210020015000284.061984924416277255440650081.6321985234009360986325140400015000480.8198847401896142202844005000135.32199033600134401300028152941400200001078.2820011880680452031960001000513.752002228050824326860007000457.5200314075573128224549015000306.86 2004184154129641183200576.52005165235222080107800482.2520067897662436818380020000822.13 200727092469256310392100345.3752008100396353736288300180201110569563307530300075.751.1.6 勘测设计过程2012年9月丘北县水利局委托大理州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承担完成云南省丘北县石葵河治理工程的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我院随即组织测量、水文、地质、水工等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勘察、资料收集等工作,在已批复的石葵河流域水利规划报告和云南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云水规计【2009】288号文、水利部财政部文件水规计【2011】277号文和治理河段现状,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防洪标准(GB50201-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等规程、规范的要求,于2013年1月完成云南省丘北县石葵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作,并提交云南省丘北县石葵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及设计图纸等资料。 本次工作主要依据2012年8月至10月完成的勘察和测量工作,主要勘测工作量见表1-3。表1-3 完成的勘测实物工作量表 项目内容单位数量备注一测量河道带状地形图km221.642纵断面图Km21.642横断面图个195二地质勘察区域地质测绘1:50000km5121:500km地质钻探钻孔个41深度434.1地质坑探探坑个10深度30原位测试动力触探回次68注水试验段6地质剖面测绘条2km201.2水文1.2.1 气象丘北县属低纬度亚热带高原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区内水汽主要来自西南和东南暖湿气流,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于510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4.2%,114月为旱季,受来自西北的干冷气流控制,空气干燥,降水稀少,降水仅占年降水的20以下。区内干湿两季分明的特点,导致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春旱突出。石葵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由于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在全县分布随地形升高而增大规律明显,红旗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74.0mm,普者黑以上为1203.8mm,下游清水江段为1000mm。清水江流域地形变化复杂,气候随海拔高程呈明显的垂直变化。在2000m以上的山地,气温较低;海拔在14001700m的地区,气候温和;低于1300 m的地区,气温较高。据丘北县气象站历年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6.3,极端最高气温35.7;极端最低气温-7.6;多年平均日照2046小时。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达26.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3.2,年无霜期275天。年降水变化在670.91467.5mm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78.2mm。1.2.2基本任务云南省丘北县石葵河丘北治理工程的治理标准为10年一遇(P= 10%),因此要求分析P=10%、P=20%频率的设计洪水。1.2.3设计洪水分析(1)基本资料文山水文水资源分局先后在清水江流域设置了北桥水文站、格雷水文站、红旗水库专用站三个水文站,云南省气象局设立了丘北气象站,其站点资料可作为本次设计的依据。本次收集的水文气象资料概况见表2-2。(2)设计洪水计算鉴于本流域实际资料条件,设计流域洪峰流量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计算,经对比分析后选用:用与设计流域集水面积相近的红旗水库专用站洪峰流量实测值,经水文比拟后移置到设计流域(以下简称“水文比拟法”)。用丘北气象站实测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暴雨统计参数,移置到设计流域,采用云南省暴雨洪水查算图表实用手册(1992年版)中的雨型和产、汇流参数推求设计洪水(以下简称“暴雨移置法”)。石葵河河流域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为低槽、切变、低涡、副高边缘、南海台风和赤道辐合带等,而大暴雨多数是低涡与低槽类天气系统所造成。历年暴雨多发生在69月,一次暴雨多集中在三天内,根据丘北县气象站19632005年降雨统计,最大1小时雨量占最大24小时雨量的50%。最大6小时雨量占最大24小时雨量的72%。清水河流域内分布有大片岩溶区,岩溶比较发育,有普者黑天然湖泊连缀,流域调蓄能力较强,因此洪水多为矮胖型,一般洪水过程为7天左右。中下游洪水起涨基流大,大水年的洪水多为单峰型,一般洪水过程为7天左右,从起涨到峰顶一般不到2天时间,退水历时则较长,一般5天左右。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及云水规计【2009】288号文要求,此次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并依次计算10年一遇、5年一遇的设计洪峰流量,本次以所在河段的防洪标准为设计洪水标准。设计洪水的计算采用种方法,即:一是由面积比拟法移用丘北水文站设计值推求设计洪水(水文比拟法);二是以石葵河及邻近流域共5个水文站实测资料经频率计算后,建立流域的地区综合公式推求设计洪水(地区综合公式法)。最终在2种方法中取用较为合理的计算成果。本次设计在石葵河治理段共计算33个设计断面的设计洪水。(3)水文比拟法历史洪水和暴雨石葵河及周边河流地处偏僻地区,周边村寨主要为少数民族,暴雨调查中都只能说下过大雨,雨大得很,洪水大得很,但具体时间及数量不能说清楚,无法调查历史暴雨及洪水。红旗水库专用站统计参数将红旗水库专用站年洪峰流量19612011年实测资料进行经验频率计算,矩法初估统计参数,采用P型线型按适线法确定统计参数,结果及点线配合情况见图2-6,成果见表2-3。各断面设计洪峰流量水文比拟计算公式如下:Qm=Qm参(F/F参)n式中:Qm设计流域洪峰流量均值(m/s)Qm参参证站洪峰流量均值(m/s)F设计流域集水面积(km)F参参证站集水面积(km)n洪峰流量衰减指数,取为2/3据此可推求出各控制断面不同频率的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见表2-6。(4)暴雨移植法丘北气象站暴雨参数计算将丘北气象站19572011年最大1、6、24h暴雨量系列分别进行经验频率计算,矩法初估统计参数,采用P型线型按适线法确定统计参数,结果及点线配合情况见图2-7,表2-4。从图2-7中可看出,暴雨均值随历时加长而增大,符合暴雨统计特性的一般规律;最大1、6、24降水量三条综合频率曲线分布协调,在使用范围内无交叉现象,保持合理间距,曲线变化总体趋势合理,说明设计暴雨成果是合理的。石葵河设计暴雨参数因丘北气象站与石葵河流域相隔较近,在云南省暴雨统计参数图集(2007年版)中基本无差别,故将丘北气象站1、6、24h暴雨均值直接移置到石葵河,Cv、Cs值直接移用。点面折减系数根据暴雨分区查云南省暴雨洪水查算图表实用手册(1992年版),按集水面积内插得到。入库设计洪水计算根据石葵河流域重心位置,查云南省暴雨洪水查算图表实用手册(1992年版)得:水库位于暴雨分区第10区,即KK=10;产流分区参数CQ3,即:土壤前期最大缺水量Wm=100mm,设计暴雨洪水的土壤前期含水量Wt=82mm,土壤的后期平均入渗率fc=2.2mm/h,降径关系不平衡缺水量R=10mm;汇流分区参数FQ3,即:Cm0.40,Cn0.65。根据各控制断面流域特征值(见表2-1),可推求出各控制断面不同频率的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见表1-4。表1-4 石葵河治理段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暴雨移置法,采用)序号断面名称集水面积(km)洪峰流量(m/s)位置5%10%20%20+1797.3 49.440.330.7上段治理起点30+2067.4 49.840.731.01#取水口41+11514.6 87.471.454.42#取水口51+54615.8 88.772.555.23#取水口61+62716.0 88.872.555.2拟建1#桥72+66620.2 97.679.760.64#取水口82+70520.3 97.679.760.6拟建2#桥93+47121.7 97.879.960.8增设农用桥103+80422.9 98.480.461.1114+26624.8 99.080.861.55#取水口124+37426.9 10686.966.1135+64831.2 11089.768.1拟建3#桥146+19833.9 11694.671.86#取水口157+46644.3 14311788.5拟建4#桥168+59363.9 2001631237#取水口178+67064.6 2011641241810+04579.2 2201771318#取水口1910+64785.3 2301851379#取水口2011+83398.6 2512021492112+349103.2 258207153上段治理终点2224+548185.5 293227157中段治理起点2325+958196.7 30023316110#取水口2425+976196.8 300233161拟建5#桥2526+940201.3 306237164拟建6#桥2627+421201.9 30723816411#取水口2728+341209.2 309240166中段治理终点2836+798239.5 317242168下段治理起点2938+764251.1 32124517112#取水口3039+540256.6 324247173已建6#桥3140+619264.0 32724917513#取水口3241+242270.2 33025117714#取水口3342+298280.8 334254179下段治理终点(5)合理性检查及成果选用在石葵河无实测径流资料,采用枯汛比值法和水文比拟法两种方法均较合理。从枯期设计洪峰流量成果来看,枯汛比值法成果比水文比拟法成稍大,随面积、河长的增加,两者的相对误差从60.5%下降到1.30%,与年洪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成果基本合理,满足本阶段使用。考虑近几年来文山境内极端气候呈现频发的特点,以及部分在建水利工程发生围堰溃坝的实际情况,为安全计,治理河段各控制断面分期洪水成果取用枯汛比值法推求的成果。设计成果见表1-5。1.2.4石葵河治理段计算洪水过程表1-5 石葵河治理段枯期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枯汛比值法,采用)序号断面年洪峰流量(m/s)枯期(124月)洪峰流量(m/s)5%10%20%5%10%20%20+17949.4 40.3 30.7 6.47 4.65 2.97 30+20649.8 40.7 31.0 6.52 4.70 3.00 41+11587.4 71.4 54.4 11.4 8.24 5.27 51+54688.7 72.5 55.2 11.6 8.37 5.35 61+62788.8 72.5 55.2 11.6 8.37 5.35 72+66697.6 79.7 60.6 12.8 9.20 5.87 82+70597.6 79.7 60.6 12.8 9.20 5.87 93+47197.8 79.9 60.8 12.8 9.22 5.89 103+80498.4 80.4 61.1 12.9 9.28 5.92 114+26699.0 80.8 61.5 13.0 9.32 5.96 124+374106 86.9 66.1 13.9 10.0 6.40 135+648110 89.7 68.1 14.4 10.4 6.60 146+198116 94.6 71.8 15.2 10.9 6.96 157+466143 117 88.5 18.7 13.5 8.57 168+593200 163 123 26.2 18.8 11.9 178+670201 164 124 26.3 18.9 12.0 1810+045220 177 131 28.8 20.4 12.7 1910+647230 185 137 30.1 21.3 13.3 2011+833251 202 149 32.9 23.3 14.4 2112+349258 207 153 33.8 23.9 14.8 2224+548293 227 157 38.4 26.2 15.2 2325+958300 233 161 39.3 26.9 15.6 2425+976300 233 161 39.3 26.9 15.6 2526+940306 237 164 40.1 27.3 15.9 2627+421307 238 164 40.2 27.5 15.9 2728+341309 240 166 40.5 27.7 16.1 2836+798317 242 168 41.5 27.9 16.3 2938+764321 245 171 42.1 28.3 16.6 3039+540324 247 173 42.4 28.5 16.8 3140+619327 249 175 42.8 28.7 17.0 3241+242330 251 177 43.2 29.0 17.1 3342+298334 254 179 43.8 29.3 17.3 1.2.5施工洪水(1)洪水分期的划分鉴于本流域实际资料条件,分期洪水洪峰流量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计算,经对比分析后选用:将红旗水库专用站枯汛设计洪峰流量比值,移置到设计流域,推求设计流域枯期洪水(以下简称“枯汛比值法”);用红旗水库专用站枯期洪峰流量实测值,经水文比拟后移置到设计流域(以下简称“水文比拟法”)。(2)枯汛比值法根据确定的分期时段,将红旗水库专用站19612011年共51年及枯期洪峰流量系列按年最大值法统计选样,并分别将年及枯期洪峰流量样本系列进行经验频率计算,矩法初估统计参数,以P-型线型适线确定统计参数,结果见表2-10。年洪峰流量频率曲线见图2-6、枯期洪峰流量频率曲线见图2-73。水占年洪水的比值移至设计流域,成果见表2-11。(3)水文比拟法选择红旗水库专用站为参证站。设计洪峰流量采用公式如下:Qmp=Qmp参(F/F参)n式中:Qmp设计流域各频率枯期洪峰流量(m/s)Qmp参参证站各频率枯期洪峰流量(m/s)F设计流域集水面积(km)F参参证站集水面积(km)n洪峰流量衰减指数,取为2/3据此可推求出各控制断面不同频率的枯期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见表2-12。(3)合理性检查及成果选用在石葵河无实测径流资料,采用枯汛比值法和水文比拟法两种方法均较合理。从枯期设计洪峰流量成果来看,枯汛比值法成果比水文比拟法成稍大,随面积、河长的增加,两者的相对误差从60.5%下降到1.30%,与年洪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成果基本合理,满足本阶段使用。考虑近几年来文山境内极端气候呈现频发的特点,以及部分在建水利工程发生围堰溃坝的实际情况,为安全计,治理河段各控制断面分期洪水成果取用枯汛比值法推求的成果。成果见表1-5。1.2.6水位流量关系设计断面无实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采用曼宁公式推求治理段33个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断面,糙率取0.0380.050。各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图见水文图。1.2.7泥沙石葵河无实测泥沙资料,泥沙特征值根据由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2月完成并出版的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中的图集查算。从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图中可看出,治理河段以上均为微度水土流失区(侵蚀模数小于500t/(kma)。根据流域森林植被,流域坡度、人类活动影响以及以后发展等多方面考虑,侵蚀模数取上限,为500t/(kma)。推移质按一般地区情况考虑,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占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的比例取为0.2,按一般情况取悬移质泥沙密度为1.3t/ m,推移质泥沙密度为1.6t/ m。由此可计算出治理河段各控制断面泥沙值,成果见表1-6。表1-6 各控制断面泥沙成果表序号断面名称位置含支流泥沙量多年平均输沙量(万t)多年平均输沙体积(万m)悬移质输沙量推移质输沙量总输沙量悬移质输沙体积推移质输沙体积总输沙体积20+179上段治理起点0.30 0.06 0.37 0.23 0.04 0.27 30+2061#取水坝0.31 0.06 0.37 0.24 0.04 0.28 41+1152#取水坝0.61 0.12 0.73 0.47 0.08 0.54 51+5463#取水坝0.66 0.13 0.79 0.51 0.08 0.59 61+627拟建1#桥0.67 0.13 0.80 0.51 0.08 0.60 72+6664#取水坝0.84 0.17 1.01 0.65 0.11 0.75 82+705拟建2#桥0.85 0.17 1.02 0.65 0.11 0.76 93+471增设农用桥0.90 0.18 1.09 0.70 0.11 0.81 103+804已建2#桥0.95 0.19 1.15 0.73 0.12 0.85 114+2665#取水坝1.03 0.21 1.24 0.79 0.13 0.92 124+374已建3#桥1.12 0.22 1.35 0.86 0.14 1.00 135+648拟建3#桥1.30 0.26 1.56 1.00 0.16 1.16 146+1986#取水坝1.41 0.28 1.70 1.09 0.18 1.26 157+466拟建4#桥1.85 0.37 2.22 1.42 0.23 1.65 168+5937#取水坝2.66 0.53 3.20 2.05 0.33 2.38 178+670已建4#桥2.69 0.54 3.23 2.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