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志展毕业设计一 总论1.1 概述 碳酸丙烯酯脱碳脱碳一般是由吸收、闪蒸、气提和气相中带出的溶剂回收等部分组成。用碳酸丙烯酯脱除变换气中二氧化碳,合成氨厂都是采用一次吸收就可以满足工艺要求,吸收过程简单,而溶剂再生过程则较为复杂一些,在设计中不做讨论。碳酸丙烯酯脱碳受气体溶解热、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操作压力和汽液比的影响较大,其中气体溶解度对碳酸丙烯酯脱碳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只是局部的,即在吸收过程中,由于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硫化氢等酸性气体溶解于溶剂中并释放出溶解热使溶剂温度升高。但在溶剂再生时,由于溶解的二氧化碳、硫化氢等酸性气体几乎会全部释放出来,此时由于解吸吸热,又会使溶剂温度回跌。这样吸收升温和解吸降温基本上可以抵消。虽然气体的溶解或解吸效应并不影响溶剂的最终温度,但是它们对不同过程中的溶剂温度还是有影响的。温度对脱碳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在合成氨生产中,降低脱碳工序的操作温度,无疑对脱除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这是因为,降低温度,使希望脱除的二氧化碳在碳酸丙烯酯中的溶解度增加,而作为合成氨原料气的氢、氮气的溶解度降低,其结果是减少了溶剂的循环量和减少了氢、氮气的损失,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同样温度下,二氧化碳、硫化氢这些工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增大。当碳酸丙稀酯浓度一定,二氧化碳溶解度还与气相中二氧化碳含量有关,当气相中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大,则它在碳酸丙烯酯中的溶解度也逐渐升高。这说明纯态下的二氧化碳气体将大于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在碳酸丙烯酯中的溶解度。吸收气液比对工艺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艺的经济性和气体的净化质量。若气液比增大,意味着在处理一定量的原料气量时,所需的溶剂量就可以减少,在要求达到一定净化度时,吸收气液比大,则相应的降低了吸收推动力,在单位时间内吸收同样的二氧化碳就需要增大脱碳塔设计容量,从而增大了塔的造价。对于一定的脱碳塔,吸收气液比增大后,净化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影响净化气的质量。所以在生产中应根据净化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要求,调节吸收气液比至适宜值。1.2 文献综述碳酸丙烯酯法脱碳工艺自60年代开发以来,由于能同时脱除二氧化碳、硫化氢及有机硫化物,加之再生能耗等优点,在国外的天然气、合成气和制氢工业上,已广泛应用。在国内,最先是在小型合成氨装置中用以代替加压水洗,对老合成氨厂水洗工艺进行改造,使脱碳能耗降低。近几年来,在我国年产4万吨小尿素、小纯碱装置的合成氨配套工程中,用碳酸丙烯酯法脱出变换气中二氧化碳,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工程投资省、工艺流程简单、运行可靠、溶剂无毒害、浓溶剂对碳钢无腐蚀、再生不耗热、回收的二氧化碳浓度高,回收率可以满足尿素及纯碱生产的需要等优点,因而得到推广。实际上,碳酸丙烯酯法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适合于气体中CO2分压0.5MPa,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同时对气体净化度要求不高(出口CO21%),只有在此条件下使用碳酸丙烯酯法才是经济的。1.3 设计依据 4万m3/h合成氨原料气的脱碳工艺设计 操作温度为:35 操作压力为:1.6MPa二 工艺流程说明碳酸丙烯酯脱碳工艺流程一般由吸收、闪蒸、汽提(即溶剂再生)和气相中带出的溶剂回收等部分组成。(见下图)参考4 吸收过程:由氮氢压缩工段来的约1.6MPa的变换气,经油分离器再次分离气体中的油沫后,从脱碳塔底部进入,变换气与塔中喷淋的碳酸丙烯酯液逆流接触,变换气中大部分的二氧化碳被碳酸丙烯酯溶液吸收,出脱碳塔的净化气中含CO298%由汽提鼓风机补入防腐空气后常解气含CO295.7%(干基CO2气体含氧量为0.50.6%),再经罗茨鼓风机加压后,送至洗涤塔上洗去气体中夹带的碳酸丙烯酯雾沫后送往尿素装置的CO2压缩工段。常解后的碳酸丙烯酯溶液溢流进入常解再生塔下塔顶部与汽提鼓风机送入塔内的空气逆流接触,进一步气提出残留于富液的二氧化碳。汽提气经洗涤塔下塔去气体中的碳酸丙烯酯雾沫后放空。出常解再生塔的碳酸丙烯酯贫液至中间贮槽再经脱碳泵加压到约2.1MPa,经溶剂冷却器冷至35送入脱碳循环使用。闪蒸是在低于吸收操作压力下使溶于溶剂中的气体解吸出来的过程。是物理溶剂再生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闪蒸的另一目的是为了回收溶于溶剂中的某些气体组分,如:氢气、甲烷等。由于各种气体组分在碳酸丙烯酯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和平衡规律,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闪蒸压力来控制闪蒸气中各组分的比例及各组分的解吸量。一般情况下,难溶气体易于闪蒸解吸。根据这个原理,可通过一至几级不同压力等级的减压,使溶于溶剂中的不同气体组分在解吸时得到相对是分离和提纯,这样,工业上就可以按要求分别回收到各种气体组分。闪蒸级数的确定往往与回收气体的种类、数量和纯度有关,每一级的闪蒸压力都不同。从吸收塔富液的第一级闪蒸到压力递减到常压。各级闪蒸压力在确定后,如果溶剂在该闪蒸气中有充足的停留时间,那么溶于该溶剂中的各种气体组分将充分解吸,直接趋近于这些气体在该温度、该组分气相分压时的平衡溶解度。如在合成氨变换气的脱碳工艺上,往往设置二级至三级减压闪蒸。第一级减压闪蒸(如0.5MPa)是为了回收溶于溶剂中的氢气和氮气,第二级减压闪蒸(如常压)是为了回收二氧化碳,同时使溶剂中的酸气(二氧化碳)等浓度降低,以达到再生溶剂的目的。当原料气中二氧化碳分压为0.5MPa左右时,经溶剂吸收,再通过减压闪蒸(包括常压闪蒸),一般可将二氧化碳吸收量的75%左右解吸出去,剩余的25%左右将从汽提塔中吹出。如生产上需要多回收一些高纯度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在常压闪蒸后再增设真空闪蒸。吸收过程和溶剂再生过程是碳酸丙烯酯脱碳脱硫工艺中最基本的两个环节。碳酸丙烯酯溶液的再生原理:当二氧化碳分压在2.0MPa以下时,碳酸丙烯酯吸收二氧化碳基本上符合亨利定律:,提高吸收压力,平衡溶解度增加,对原料气净化有利。与吸收过程相反,降低压力可使溶解在碳酸丙烯酯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解吸出来,溶解在碳酸丙烯酯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解吸过程即称为碳酸丙烯酯富液的再生。在低于吸收操作压力下时溶于溶剂中的气体解吸出来时物理溶剂再生中最常用的方法。再生度是指碳酸丙烯酯富液经再生后,残留在溶剂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含量越低,则再生度越高。常压闪蒸后的溶剂再经过汽提的再生工艺,是目前碳酸丙烯酯脱碳工艺中采用最普遍的一种。我国合成氨厂配尿素、纯碱的脱碳工艺基本上如此。汽提所用的惰性气体为空气。为了保证吸收工序后净化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在2%左右。所以溶剂的再生度要求较高。脱碳过程中的能量回收:在碳酸丙烯酯脱碳过程中,有汽液料的升压和降压过程,为了合理采用工艺本身的能量再流程图上,应考虑相应的能量回收装置。真空再生:常压解吸空气汽提碳酸丙烯酯溶剂再生工艺存在着一些缺点,由于碳酸丙烯酯富液中残留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靠大量空气汽提赶走,因而给生产过程带来许多副作用:其一 采用常解压空气汽提再生工艺,二氧化碳的回收率不高,一般为70%左右;其二 空气汽提的气量一般为碳酸丙烯酯富液的610倍,大量空气带走碳酸丙烯酯雾沫,造成溶剂的讯号增加、损耗增加,其损耗量约占整个碳酸丙烯酯溶液损耗的一半,从而增加了运行费用;其三 由于采用空气汽提,碳酸丙烯酯贫液中溶解的氧使吸收后的净化气中氧含量增加,经分析为0.1%0.2%,影响了后工序铜洗操作,使铜比下降,铜液循环量比生产碳铵时增加近20%;其四 小合成氨厂变换气中硫化氢的含量一般在80150mg/m3(标),在脱碳时这些硫化氢也被吸收,经空气汽提时,便以单质硫析出,造成堵塞管道和填料,影响工艺操作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不得不停车进行清理。另外,由于空气中含有水分,尤其是相对湿度较大的地区,容易造成系统中水不平衡,使碳酸丙烯酯浓度降低,吸收能力下降,由于溶剂中水分含量增加,还易造成对设备的腐蚀等。针对以上情况,为提高脱碳装置二氧化碳回收率,减少碳酸丙烯酯损失,防止因空气吹入而带来了硫化氢氧化副反应的发生,减少腐蚀、堵塞、降解等不良作用,以常压真空解吸的碳酸丙烯酯再生方法代替解吸空气汽提再生方法使必要的。真空再生主要设备为真空再生塔。再生再生塔内的真空度由外接真空装置调节。当溶剂温度一定时,真空度越大,从溶剂中解吸出来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量也越多,溶剂再生越完全。此时解吸出来的二氧化碳气量可近似地按二氧化碳在碳酸丙烯酯中相平衡式进行计算。再生塔是溶解气体从溶剂中解吸出来的装置,根据工艺流程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塔型,在采用常解压汽提再生流程时,再生塔常解部分时淋降板式塔,汽提部分采用填料塔,而真空再生流程则全部为淋降板式塔型,采用淋降板式结构优点在于增加解吸表面积,利于溶剂中溶解气体解析完全。液体从上一层塔盘的中心降液管下来,由边缘降液管流下,再下一层塔盘上,再转为中心管降液,液体在各层塔盘上依次做离心或向心的径向运动。塔盘设有不同高度的溢流堰,以减少每段行程长度,降低每段行程的液面落差。汽提塔的作用是,以惰性气体吹洗溶剂,使溶剂中残留二氧化碳、硫化氢等酸性气体的含量得到进一步降低。汽提过程实际上是吸收的逆过程。因此,可在一只气液逆流接触的塔式设备内进行。工业上大多采用填料塔。与吸收塔的气液物料浓、稀端正好相反,在汽提塔的操作过程中,气液浓端均在塔上部,而气液物料的稀端都在塔下部。随工艺气体带出的溶剂出了以雾沫(气体中的雾沫一般是指直径在50以上的液滴,它可以通过网除雾器等简单的装置将这些液滴从气体中捕集下来)形式带出以外,另一种形式是溶剂蒸汽。这部分溶剂蒸汽在通过丝网除雾器时并不能捕集回收下来。因此需要在工艺上另行考虑回收装置。目前,工业上回收气流中溶剂蒸气的方法,主要采用水洗涤法,该法使含有溶剂蒸气的气体通过水洗涤塔,使溶剂蒸气溶解于水中成为稀的碳酸丙烯酯水溶液,生产上俗称为稀液。该法因基于水和碳酸丙烯酯的部分互溶性。因此只有在互溶范围内,溶剂蒸气才能有效溶于水中。循环洗涤法是指水中溶剂浓度在控制指标以下时,用泵输送到回收塔中连续循环,使气体中的溶剂蒸汽不断溶于循环稀液内,直到稀液中溶剂浓度达到控制指标时才注入循环溶剂中回收常解气、汽提气中碳酸丙烯酯雾沫的稀液,当在洗涤塔中循环浓度达12%时,即加入至中间贮槽中回收作碳酸丙烯酯补充使用。当碳酸丙烯酯溶液中有杂物时,设计中设有碳酸丙烯酯过滤器,将杂物滤出,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在碳酸丙烯酯脱碳过程中,有气液物料的升压和降压过程,为了合理采用工艺本身的能量,在流程上,应考虑相应的能量回收装置。在整个工艺流程中,要适当调节吸收气液比,吸收气液比是指单位时间内进吸收塔的原料气体积(标态)与进料贫液体积(工况下)之比,该比值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反映生产能力的一种参数。由于单位体积溶剂在一定条件下,所吸收的酸性气体量基本为一定值,因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净化气中二氧化碳净化度明显的随着气液比的减少而增加。对填料塔而言,加大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吸收饱和度,加大气液接触面积的措施一般可通过增大填料容量或选择比表面积较大的填料来实现。提高R值之后虽然可降低溶剂循环量,但也必须考虑R值增加后,相应的塔高也将增加,这样,在工程设计中,应针对具体工况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再选取合理的R值,工业上,吸收饱和度R值一般取7080%之间。对于整个工艺过程,气体的净化程度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溶剂贫度主要对气体净化程度有影响。溶剂贫度是指再生溶剂中某关键组分含量大小,以气体标准体积/体积溶剂表示,在脱碳工艺中,关键组分为二氧化碳,溶剂贫度是指二氧化碳在贫液中的含量。溶剂贫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汽提过程的操作。当操作温度确定后,在气液相有充分接触面积的情况下,溶剂贫度与惰性气量有直接关系,汽提气液比愈大,则溶剂贫度值愈小,但不能过分的加大汽提气液比。这样会增加经济负担。惰性气量究竟以多少为宜,以满足溶剂贫度的要求为准。在实际生产中,常压闪蒸后的溶剂中,一般二氧化碳含量为2.03.0m3(标)/m3溶剂左右。此时,汽提气液比控制在612即可,使C1达到所需程度。三 工艺计算3.1 入塔原料气有关数据(1)变换气组成(其他组分被忽略)成分CO2COH2N2CH4合计%28.431.2052.3816.981.01100m311372.30480.0020952.006792.00404.0040000kmol507.6821.43935.36303.2118.041785.71(2)要求出塔净化气中CO2的浓度不超过2.0%(3)PC吸收剂的入塔浓度根据操作情况选取(4)气液两相的入塔温度均为35(5)操作压强为1.6MPa(6)吸收剂选为:碳酸丙烯酯(以下简称PC),PC的摩尔质量为102.09kg/kmol碳酸丙烯酯水溶液的部分性质(35)PC在水中的浓度mol%溶液焓J/mol密度g/cm3粘度Mpas0.00253.61.00000.91140.020039.71.01831.02780.030770.71.02891.0922碳酸丙烯酯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温度,运动粘度mm2/s温度运动粘度mm2/s温度运动粘度mm2/s-5041.78-84.71252.08-4021.41-64.52301.90-3010.96-34.12401.61-207.0003.76451.43-155.93112.80501.36-105.06202.30601.213.2 有关参数计算变换气量 40000m3/h表1 变换气的组成及分压成分CO2COCON2CH4合计体积百分数(%)28.431.2052.3816.981.01100组分分压(MPa)0.4550.0200.8390.2720.0171.602(kg/cm2)4.64290.20418.56122.77550.173516.3470(atm)4.49160.19748.28232.68510.167815.81443.2.1 PC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 1.22330.001032t 35时: L2 = 1187kg/m3 37时: L1 = 1185kg/m33.2.2 CO2在PC中的溶解度关系因为是高浓度气体吸收,故吸收塔内CO2的溶解热应考虑,假设出塔气、入塔液的温度相同,都为:TV2=35,出塔液的温度:TL1=37吸收饱和度:80%用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验证上述假设温度碳酸丙烯酯在35时的溶解度X: lg X = lgP + 4.112 lg X = lg4.64 + 4.112 lg X = -1.3623 X= 0.0434kmol/kmolPC = = 11.30m3/m3PC式中: 1187 出塔溶液的密度(近似取纯PC35时的密度)35时PC蒸汽压(查4为8.67Pa)与操作总压(1.6MPa)及CO2的气相分压(0.455 MPa)相比很小,故可认为PC不挥发。3.2.3 PC的粘度:35时:L= -0.882 + = -0.882+ = 0.3155 所以 L= 2.07mpas37时:L= -0.882 += -0.882+= 0.3 所以 L=1.996 mpas3.3 物料衡算3.3.1 各组分在PC中的溶解量查得在操作总压力为1.6MPa、操作温度为35下各组分在PC中的溶解度,并取相对吸收饱和度均为80%,如下表2:表2 组分溶解度与溶解气体组成的体积百分数成分CO2CON2H2CH4合计组分分压(MPa)0.4550.0200.8390.2720.0171.602溶解度(m3/m3PC)13.80.03650.20.180.02414.241溶解量(m3/m3PC)11.040.02920.160.1440.019211.3928溶解气组成的体积百分数(%)96.900.261.401.260.17100.00因溶解气中的CO2占到96.90%,其他气体在PC中的溶解度很小,可将多组分的吸收简化为单组分的吸收。当汽液达到平衡时:进塔气相摩尔比: Y1=出塔气相摩尔比: Y2=Y1(1-)=0.3972(1-0.969)进塔惰性气体流量: =1132.8kmol/s对于纯溶剂吸收X2=0由 VB(Y1-Y2)=L(X1-X2)得: X1=0.0382设PC溶剂中CO2残量为0.3Nm3/m3PC PC对CO2的实际溶解能力为:11.300.80.28.84 Nm3/m3PC3.3.2 溶剂夹带量:以0.2 Nm3/m3PC计,各组分被夹带的量如下3.3.3 溶液带出的气量3.3.4 出脱碳塔净化气量V1进塔总气量 V2出塔总气量 V3溶液带出的总气量 y1、y2、y3分别表示CO2相应的体积分率对CO2作物料衡算有: V1=V2+V3 V1y1= V2y2+ V3y3联立得:3.3.5 计算PC循环量因每1m3PC带出的CO2为11.0969Nm3/h,有: 操作的气液比为:3.3.6 带出气体的质量流量夹带气量:夹带气的平均摩尔质量: =440.2843+280.012+20.5238+280.1698+160.0101 =18.809kg/kmol夹带气的质量流量:溶解气量:溶解气的平均摩尔质量: =440.969+280.0026+20.014+280.0126+160.0017 =43.1168 kg/kmol溶解气的质量流量:带出气体的总质量流量:163.408+21343.189=21506.597kg/h3.3.7 验算净化气中CO2含量吸收液中CO2残量为0.3Nm3/m3PC时,净化气中CO2的含量取脱碳塔阻力降为03kgf/cm2,则塔顶压强为此时,CO2的分压为: ,与此分压呈平衡的CO2液相浓度为: 1192吸收液在塔顶35时的密度,近似取纯PC液体的密度计算结果表明,要使出塔净化气中的CO2浓度不超过2.0%,则入塔吸收液中CO2的极限浓度可达0.799Nm3/m3PC,本设计取值在其所需求的范围之内,故选值满足要求3.3.8 出塔气体的组成出塔气体的体积流量应为入塔气体的体积流量与PC带走气体的体积流量之差: CO2:400000.2843-973.03110969=1368.895Nm3/h 1.28CO:400000.012-973.030.0348=459.522Nm3/h 1.60H2:400000.5238-973.030.2648=1368.895Nm3/h 72.54N2:400000.1698-973.030.178=6677.422Nm3/h 23.25CH4:400000.0101-973.030.0212=3830372Nm3/h 1.33 出塔气的平均摩尔质量:出塔气的质量流量:LV2=2872222.49.18=11770.9kg/h3.4 热量衡算 在物料衡算中假设出塔液相的温度为37,出塔气相的温度为35,现通过热量衡算对假设的温度进行校核。3.4.1 混合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PV 真实气体的定压比热容难以查到,气体的压力并不很高,所以借助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公式近似计算,计算公式为:CPi=ai+biT+ciT2+diT3,其温度系数如下表3:CP的单位为(kcal/kmol)/(KJ/ kmol)表3 各气体组分定压比热容公式中的温度系数组分温度系数定压比热容abcdCP1(37)CP2(35)CO24.7281.75410-2-1.33810-54.09710-98.929/37.388.951/37.48CO7.373-0.30710-26.66210-6-3.03710-96.969/29.186.97/29.18H26.4832.21510-3-3.29810-61.82610-96.902/28.906.904/28.91N27.44-0.32410-26.410-6-2.79010-96.968/29.186.968/29.18CH44.5981.24510-22.8610-6-2.70310-98.625/37.628.625/37.62CPV1=37.280.2843+29.180.012+28.90.5238+28.180.1698+37.620.0101 =31.42KJ/kmolCPV2=37.480.0128+29.180.016+28.910.7245+28.180.2325+37.620.0133 =29.20KJ/kmol3.4.2 液体的比热容CPL 溶解气体占溶液的质量分率: =0.014118735纯PC的密度其量很少,因此可用纯PC的密度代替溶液的密度文献4查得纯PC的定压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式:CPL=1.39+0.00181(t-10)算得: 35时:CPL1=1.435 KJ/kg37时:CPL2=1.438 KJ/kg3.4.3 CO2的溶解热QS从7文献查得 =14654kg/kmolco2 =1.964kg/m3CO2在PC中的溶解量为:8.84973.03=8602Nm3/h=384.0kmol/h故QS=14654384.0=5627136KJ/h3.4.4 出塔溶液的温度TL1全塔物料衡算带入的热量(Qv1+ Qv2)+溶解热量(QS)=带出的热量(Qv2+ QL1+ QV夹)原料气带入量Qv1=V1CPV1(TV1-T0)=40000/22.431.4235=1963750KJ/h溶剂带入量溶剂中CO2残余量:0.3973.031.964=57303kg/h QL2=L2CPL2(TL2-T0)=(1154989+57303)1.43835 =57674114 KJ/h溶解热:QS=5627136KJ/h净化气带出热:Qv2=V2CPV2(TV2-T0)=28722/22.429.2035 =1310441 KJ/h富液带出热:QL1= L1CPL1(TL1-T0) L1=1154989+573.3+21343.189=1176905.5 kg/h所以,QL1=1176905.51.435 TL1=1688859.4 TL1 KJ/h夹带热:QV夹=194.606/22.431.42(TL1-T0)=272.97TL1KJ/h热量平衡: 1963750+57674114+5627136=1310441+1688859.4 TL1 得:TL1=37.88 所以,QV夹=10340.1 KJ/hQL1=1963750+57674114+5627136-1310441-10340.1=63944218 KJ/h求得温度与假设相近,可以接受3.5 最终衡算结果输入项入塔气及其组成(35)V1=40000Nm3/h=40000/22.418.809=33587.5kg/hQv1=1963750 KJ/h =18.809CO2COH2N2CH4Nm3/h11372.00480.0020952.006792.00404.004000028.231.2052.3816.891.01100%入塔液及其组成(35)L2=1154989+573.3=1155562.3kg/hQL2=57674114kg/hCO2COH2N2CH4Nm3/h291.91291.91CO2的溶解热VCO2=9602Nm3/h=16894.3kg/hQS=5627136KJ/hGi=V1+L2=1189150kg/h Qi= Qv1+QL2+QS=65265000KJ/h输出项出塔气及其组成(35)V2=28717.2Nm3/h=11768.9kg/hQv2=1310441KJ/h =9.18CO2COH2N2CH4Nm3/h368.895459.5520833.5576677.422383.372287221.281.6072.5423.251.33100%出塔液及溶解气组成(37) L1=1176905.5kg/hQL1=63944218KJ/h =43.117CO2COH2N2CH4Nm3/h10744.528.8155.2139.718.811088.19496.900.261.401.260.17100%出塔液夹带气组成(37)V夹=194.606Nm3/h=163.4kg/hQV夹=10340.1KJ/h =18.81CO2COH2N2CH4Nm3/h55.3257.6611.9333.041.97194.628.231.2052.3816.981.01100%G0=V2+L1=1188674.4 kg/h Q0=QV2+QL1+QV夹=65265000 KJ/h3.6 总结(1)通过对脱碳填料塔的物热衡算知,碳酸丙烯酯脱碳为高浓度、多组分、非等温的物理吸收过程,PC除了要吸收CO2外,对其他气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溶解吸收作用,因CO、H2、N2、CH4等气体在PC中的溶解度比CO2小得多(其总量不超过5%)故可以将多组分吸收的问题简化为单组分吸收的计算,所致误差工程上可以接受(2)CO2在PC中的溶解热不能被忽略,因此,在吸收塔内存在一个温度分布,在塔的各个截面上,其相平衡常数各不相同,塔内的温度分布可通过物热衡算算出。(3)在衡算过程中,虽然有些简化假设,但衡算结果与生产实际基本相符,所以可作为吸收塔设计的计算依据。四 主设备计算工业上使用填料塔较普遍,本工艺计算方法按填料塔计算经比较,选DG50mm聚丙烯阶梯环(米字筋),查文献5,得:A=0.204,干填料因子=143.3m-1, 比表面积at=114.2m2/m3已知条件;进塔变换气量40000Nm3/h碳酸丙烯酯循环量973.03m3/h脱碳塔操作压力1.6MPa4.1 物性数据混合气体的重度: 式中混合气体的密度,kg/m3T0标准状态下温度,273.15KT混合气体温度,KP混合气体压力,atmZn压缩系数,Zn =1Mi混合气体中i气体分子量Yii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mol%=18.809kg/kmol=11.9148kg/m3混合气体的粘度: i气体粘度,cpi气体在0,常压时的粘度,cpm关联式指数0时常压气体的粘度如下表:气体CO2COH2N2CH4(mpas)1.3410-21.6610-20.8410-21.6610-21.20关联式指数m如下表:气体CO2COH2N2CH4m值0.9350.7580.7710.7560.763计算得:=1.5010-2mpas =1.8210-2mpas =0.9210-2mpas =1.8210-2mpas =1.3210-2mpas=5.3210-2得:=2.8310-2 =0.1210-2=0.6810-2=1.6410-2=0.0510-2=3.63 得:=1.89 =0.06=0.74 =0.90 =0.04所以 =1.4710-2 mpas二氧化碳的扩散系数:先由双元扩散系数关联式求出CO2气体在i气体中的扩散系数,然后再求CO2在混合气体中的扩散系数 由公式: 式中:、CO2气体、i气体的分子扩散体积,见下表气体CO2COH2N2CH4分子扩散体积26.918.97.0717.916.1由表得: =0.047 =0.264 =0.0489 =0.063二氧化碳在气体中的扩散系数: =1.83cm2/s=0.18310-3m2/s计算得:=0.055 =0.053 =0.257 =0.027二氧化碳在碳酸丙烯酯中的扩散系数: DL=7.7810-8 =7.7810-8308/2.07 =1.15810-5cm2/s=1.15810-9m2/s二氧化碳在碳酸丙烯酯中的溶解度系数: H=由物热衡算知:=31.469kPa =0.003058kmolCO2/m3PC 所以, H=0.035kmol/(kpam3)4.2 脱碳塔泛点速度计算: Lg =A1.75式中:WF泛点空塔速度,m/s g重力加速度,9.81m/s2 碳酸丙烯酯粘度,2.07(cp) 干填料因子,143.3m-1 碳酸丙烯酯35时的密度,1187kg/m3 L碳酸丙烯酯流量,1154989.07kg/h G进塔气体流量,G=400000.84=33600kg/h将上述各值带入公式: Lg =A1.75 Lg =0.0241.75 Lg0.1695=-2.18 Lg=-1.409 所以,泛点空塔速度=0.1975m/s4.3 脱碳塔塔径计算操作速度取泛点速度的70%即操作速度u=0.197570%=0.1382m/s操作状态下的气体体积流速: V=0.783m3/s脱碳塔径D D=2.69m实际取塔径2700mm塔截面积:AT=5.68m2实际空塔速度:=0.137m/s核算径比:D/d=2700/50=54, 满足阶梯环的径比要求泛点率校核:=0.137/0.1975100%=69.37%50%(在允许范围内),因为对于散装材料,其泛点率的经验值=0.50.85喷淋密度的校核:依Morris等的推荐,d50%由式: = =2.42610-3 kmol/(m3hkpa) = =0.34410-3L/s=1.24L/h则 = =23.29 kmol/(m3hkpa)所以 KGa=0.043 kmol/(m3hkpa)计算HOG由 HOG=2.840m气相传质单元数NOG计算:查35时相平衡常数m=5.6810-7 =mx1=5.6810-70.0382=0.2210-7 =mx2=0脱吸因数为:S=5.6910-8所以: NOG = = =1ln(124.98+5.6910-8) =3.218由 Z=HOGNOG=2.843.218=9.14m 得:=1.259.15=11.42m设计取填料层高度为:=12m填料层分二段,每段6m设安全系数为2,则设计塔高为24m4.5 填料层压降计算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查文献6,计算填料层压力降横坐标为=34.3870.1=3.444查文献5,填料因子 =116m-1纵坐标为 =0.0038查图(内插)得:=519.81=500.31Pa/m填料层压降为: =500.3112=6003.72Pa4.6 塔体强度校核筒体强度校核筒体材料选用GB6654.16MnR低合金钢,查文献9所用材料的许用应力=163MPa焊接接头形式采用单面焊接对接接头,局部无损探伤,查得焊接接头系数=0.8钢板负偏差查文献1,选用C1=0.8mm 腐蚀裕量: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单面腐蚀裕量取C2=1mm, 所以,C=0.8+1=1.8mm求取筒体壁厚:查文献1P159得: =17.47mm圆整后取18mm水压试验强度校核:16MnR屈服极限为=345MPa0.9=0.90.8345=248 MPa最大组合轴向拉应力为:(查文献8P93) PT=1.25P=1.251.6=2 MPa =18-1.8=16.2mm =167.67 MPa248 MPa水压试验时满足强度要求气压试验强度校核: 0.8=0.80.8345=220.8 MPa =167.671.6 MPa符合要求4.8 塔裙座高度按实际要求选为1.5m4.9 塔体载荷计算(1)重量估算筒体的质量:查表1m高筒节钢板质量820kg,m1=82024=19680kg封头的质量:查表为m2=970kg塔设备附件:m3=30000.2kg扶梯质量:选择笼式扶梯,查表单位质量为40kg/m, 则:40(24+0.69) 2=1975.2kg 钢制平台质量:查表钢制平台单位质量为150kg/m2,取平台面积为3.5m2 则:1503.5=525kg 取其他附件总质量为500kg填料质量:查表知聚丙烯阶梯环的堆积密度=54.8kg/m3, 所以 V=3.14(2.7/2)212=68.67m3 m4=54.868.67=3763.12kg塔总质量为:Q= m1+ m2+ m3+ m4=54413.12kg=533792.7N(2) 自振周期计算:参考5 T=1.79HI=按等截面计算(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汕尾市海丰县医共体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专项招聘16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河南新乡事业单位招录203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河北沧州市任丘园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广东阳江市阳春市招聘乡村公益性岗位32人(第三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湖南张家界市桑植县农业农村局所属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广东珠海市斗门区富山学校教师招聘1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年陕西电力科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农业农村局公开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衢州龙游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28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届春季东华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 工程施工项目个人合伙协议书
- HGT 4686-2014 液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愚公移山说课稿讲解课件
-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课件
- 4.CSR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表
- 小学生解决万以内退位减法错误类型及影响研究
- GB/T 14294-2008组合式空调机组
- 福建师范大学2023年815写作与翻译考研真题(回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