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扶眉战役纪念馆和张载祠 社会实践论1.doc_第1页
参观扶眉战役纪念馆和张载祠 社会实践论1.doc_第2页
参观扶眉战役纪念馆和张载祠 社会实践论1.doc_第3页
参观扶眉战役纪念馆和张载祠 社会实践论1.doc_第4页
参观扶眉战役纪念馆和张载祠 社会实践论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实践论文系别:经济管理系班级:2010级5班姓名:蔡存杰学号:201087094046 社会实践论文 参观扶眉战役纪念馆和张载祠第一站:扶眉战役纪念馆2011年5月7日星期天,怀着激动与憧憬的心情我们参观了扶眉战役纪念馆。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九十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新兴的党派,崭新的中国,渐渐向世人展示了她雄伟的一面。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往事历历在目,为了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无数英雄埋骨他乡,不少战士流血洒汗。多少英雄我们应该铭记?多少战役我们应该了解?今天我们深入的了解了一场对大西北解放至关重要的战役扶眉战役。扶眉战役纪念馆位于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纪念馆是为纪念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而壮烈牺牲的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修建的一处革命纪念馆,是陕西省第一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中共陕西省委宝鸡市委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1949年7月10日至14日 彭德怀总司令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与从西安败退的17万国民党军,进行了著名的“扶眉战役”,完全解放了关中。一野兵分三路发起进攻。王震率第一兵团,沿户县、周至西进,在子午口、黑山寺、哑柏、横渠击溃敌90军后,14日攻占宝鸡益门镇;许光达率第二兵团攻克临平,经天度、法门、青化、益店,一夜行军75公里,插至敌军后方的罗局镇,又夺取了眉县车站,连续击退敌军十余次突围。后又激战十余小时,攻克扶风。将敌65军一部及38军、119军大部压缩于午井以南、眉县城北至葫芦口之渭河滩,与第一兵团围歼;担任战役正面主攻任务的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在周士第指挥下由西凤公路、陇海铁路西进,首歼漆水河两岸及武功南北线之敌后,一部插入杏林、绛帐,击溃敌247师,歼灭187师主力,收复武功,继续进军至罗局镇东南与第二兵团会师,合歼残敌;杨得志率解放军第19兵团在乾县、礼泉阻击马鸿逵,保证了扶眉战役的胜利进行。此役一举歼灭国民党4个军6个师和另外6个团共4万余人,再次解放了宝鸡,为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奠定了基础。我们于10:00多到达扶眉战役纪念馆怀着沉痛的心情前来凭吊在扶眉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首先由两位老师向扶眉战役烈士敬献花篮,而后我们向烈士三鞠躬,接下来,全体师生重温入党誓词。随后向烈士纪念馆捐款,然后参观整个纪念馆,整个馆场内静谧、庄严、肃穆,松柏林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一座战役群雕,雕座是大理石砌成的,群雕展现的是战役中6位战士手抱炸药包、举手榴弹冲锋陷阵的情景。群雕的身后是纪念碑,碑高19.49米,象征着1949年。上书:“扶眉战役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的前方两侧各立一块烈士英名录,纪念碑的身后两侧是烈士墓区,墓区内有700多位烈士长眠于此,一个个小方形的墓碑记载着烈士的姓名、年龄、籍贯。他们为宝鸡的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高大的身影永远留在我们脑海里。站在烈士碑前,心中感慨万千。并不是为烈士生命的消失而悲叹,是被那伟大的生命价值所震撼。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因为他们不愧为炎黄的后代,有谁不惜自己的生命、青春?有谁不爱自己的父母妻儿?但是又有什么爱能和祖国之爱相提并论?烈士们之所以不惜牺牲生命,正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生命的价值和祖国之爱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的生命虽然消逝了,可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永远怀念他们。在此我也不禁想到“长江前浪推后浪”,烈士为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振兴中华地重任终究会落到我们青年一代的身上。梁启超先生曾这样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是的,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该而且必须我们去建设。此时站在烈士碑前,我心中涌起的已不仅仅是激动,而是责任。往后行去是一尊彭德怀元帅的塑像,他正在向部队发出战役的命令,他尖锐眼神、矫健的身姿,预示着战争的胜利,他向我们诠释了怎样才是真正的军人。绵延起伏的巍巍秦岭,埋葬着不尽革命先烈的忠骨;日夜奔腾的涛涛渭水,掩慰着无数忠诚烈士的英魂。随着声声踏步,我们拾阶而上,进入第一展厅。讲解员为我们介绍了扶眉战役的战前形势、战前准备部署、战前准备、战前练兵、支前准备、作战命令等情况,展厅内还展出了毛泽东、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任时等中央领导的照片以及这次战役的部分照片。第二个展厅展出了许多烈士生前的遗物和这次战役部队所获奖旗。展厅内有一首毛泽东称赞彭大元帅的诗:山高跳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豪言映眼,遗物入目。战役的画面一幕幕重现于脑海,扶眉战役到现在已经过了五十六个春秋,尽管岁月流逝,时光荏苒,但先烈们的光辉形象和英雄事迹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里,烈士虽然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思想和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鞭策着我们。扶眉战役烈士必将永垂不朽!第二站:参观张载祠随着参观完扶风战役纪念馆,我们迈进了含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张载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儒家学说更是其中的代表。张载先生创建的关中文化就是儒家思想之一。张载祠又称张子祠,位于眉县城东26公里处的横渠镇,南靠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北临佛教圣地法门寺,东与道教圣地楼观台相连,西与西府名胜诸葛亮庙、钓鱼台、周公庙、金台观毗邻。它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关学领袖张载的讲学之地,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载祠前身为崇寿院,张载年少时曾在此读书,晚年隐居后,一直在此兴馆设教。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崇寿院改名为横渠书院。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开始在原横渠书院旧址上建张载祠,历史上张载祠曾修复14次。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在张载祠内恢复横渠书院,成“后祠前书院”格局。1990年,陕西省文物局正式批准立项修复张载祠,现已完成大殿、讲学堂(两座)、山门等建筑的修复及彩绘工程。整体建筑以宋式仿古形式为主,兼有清代建筑特色。祠内现存清康熙帝御匾一块及横渠书院笔筒、院印、砚台等;另存有北宋以来文人墨客留下的石碑50余幢,讲学堂内办起了张载及关学思想文化展,大殿内雕有塑像并绘制了长达60米的巨幅壁画。怀着对中华文化憧憬,我们开始了参观历程,首先由横渠先生张载28世孙、现张载祠馆长张世敏先生给我们讲解了有关张载先生的生前生后,以及张载先生的成就。让我们对张载先生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接着我们参观了整个祠堂,不管是展厅中的文物还是伫立的一个个石碑,它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地折服了我,不禁让我了解了很多,还让我感悟了很多。张载先生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历代流行不衰。足见张载先生四句名言的精神感召力之强盛。以及张载先生的内心真实写照。接着满怀敬仰的心情我们驱车来到了张载先生的墓前,看着背靠青山的墓地,感受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对张载先生的崇敬之情不仅油然而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