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情商和语文教学.doc_第1页
语文教师的情商和语文教学.doc_第2页
语文教师的情商和语文教学.doc_第3页
语文教师的情商和语文教学.doc_第4页
语文教师的情商和语文教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师的情商和语文教学摘要:语文教师应具有了解自我、自我调控、自我激励、情感迁移、人际交往等情商特质。语文教师的情商是营造浓郁的情感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培养创新情感;突出语文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语文教师的情商并非一出生便已注定,而是需要不断挖掘和培植的:加强理论建设,提高人文修养;培养高级情感,掌握调节技能;投身教学实践,积累丰富经验。关键词:语文教师 情商 语文教学Chinese Teachers Feelings Intelligence and Chinese Teaching Feng Wei-min (Jiangsu Dongtai Normal School, Dongtai 224200, China) Abstract :A Chinese teachers feelings intelligence should include self-knowing, self-controlling, self-inspiring, feeling-migrating and people-contacting. It can not only create a strong atmosphere of feelings in which students study motive is impelled, but embody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value the fostering of creative feelings. In addition, 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promise and assurance to the emphasizing of Chinese humane spirit and improving of students aesthetic judgment. However, the Chinese teachers feelings intelligence is not born-destined. It needs to be continuously tapped and cultivated. As a Chinese teacher, he should achieve these in the following ways: enforcing his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his humane understanding, developing high feelings and regulating shills, as well as devoting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accumulating rich experience.Key words: Chinese teacher, feeling intelligence, Chinese teaching. 1990年美国彼得沙洛维和约翰梅耶两位教授首先提出情感智商(情绪智力)的概念,认为情感智商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的能力。”之后,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者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感智商一书,使“情商”研究成了世界性热门话题。情是教育的根,现代教育不能缺乏感性的情感生命教育,教育过程是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的过程,语文的人文性特质更凸现了情是语文教学的根,语文教学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情感性原则。语文教学活动是认知和情感的高度统一,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交互作用过程,也是师生情感的积极追求和自我调控过程,“情商”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所不可或缺的动力因素。语文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键,语文教师的“情商”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高“情商”的语文教师能创造性地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不仅能有效地传递认知信息和交流情感信息,确保师生知情系统的交互作用,而且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得到最佳程度的开发和展示。因此,语文教师的“情商”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证。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情商”特质?语文教学如何发挥语文教师的情商?语文教师怎样不断挖掘和培植自己的“情商”?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向纵深发展,这些话题将越来越倍受关注,本文以“语文教师的情商与语文教学”为题就试图对上述问题作一探讨。一语文教师徒有智商而心灵贫乏,绝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要想自己成为专家学者型的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情商。高情商是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的重要素养,是语文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只有具备高情商,语文教师才能不断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生活,以实现自己的目标。情商本质上是情感与理性(认识)协调联结的结果,是一种社会智力。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商一书中对情商能力作了详细的阐述,可概括为五方面能力:一是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即了解自我,具有自我觉察力,它是情商的核心;二是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即自我调控能力;三是自我激励的能力;四是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即情感迁移能力,它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锐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和欲望;五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有调控与他人情绪反应的技巧。这五种能力同样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情商”特质。首先是了解自我能力。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说得好:认识你自己。情商是对生命内在力量的尝试性把握和描述,情商的至关重要之处是理解自己和对自己实际感受的满足程度。语文教师应是理智而又富有感情的教育者,应能在语文教学中既能自我约束,又善于表达自己的愿望。认识自我情绪的能力是高情商的重要基础。语文教师必须能正确认识自我,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情绪的发生经常处于心理活动的前沿,情绪自觉或情绪自知即个体对自我感觉和体验的情绪变化的敏锐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自我情绪的有效调控,它是一切优良情绪的基础。如果语文教师具有自我觉察力,使自己的情绪反应经过主体大脑新皮质生理与心理意义上的妥善处理,使主体对这种情绪波澜有了“自知之明”,那么,控制它的机会和力量自然也就会相应地得到加强。语文教师面对的是情感性很强的课文和学生,语文教师只有在强烈的自我觉察力的驱动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情绪追求。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一种先天性的行为倾向,即趋向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绪体验;尤其是当适应性行为能力成熟时,人会努力学着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去行动,以便得到尽可能多的积极情绪体验或尽可能少的消极情绪体验。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对心理活动的定向趋势或准备状态,充分利用好认知外界事物与自身之间关系的价值参照系作用,对语文教学抱有终极性追求,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高素质使之成为未来型人才。语文教师如果没有情绪自我觉察力就很难把知识和情感统一起来,很难在语文教学中有所作为。语文教师的情绪觉察力具体体现在能从自己的生理状况、情感体验和思想中辨认自己情绪的能力;能通过语言、声音、仪表和行为从他人成果(如课文)中辨认情绪的能力;能准确表达情绪,以及表达与这些情绪有关的需要的能力,并认识情绪本身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具有了解自己情绪所传送意义的能力。语文教师有了自我觉察力,才能有执着的追求,才能认真地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环境、研究教学艺术,以积极的情绪来完成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尼采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我们努力寻求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中辨认出自己。”其次是自我调控能力。语文教师应善于根据情绪活动规律,正确看待各种情绪,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掌握有效调节、控制情绪的方法,以保持和发展积极情绪,克服和消除消极情绪。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必须适时适地适度地自我调控好情绪,以确保语文教学成为师生情感的有效交流、积极发展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自我调控不仅能更好地发挥情感的功效,促进情感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避免不良影响;而且能使自己获得情感的均衡;还能促进情感的成熟,使个人情绪稳定,不因区区小事而作过分的情感反应,使情感有所节制又有适当的出路,而不随时随地作毫无顾忌的表达,在情感表达时既不损害自身和他人的利益,又能使不良情感有渲泄、消除的渠道和方法。西格蒙特弗洛伊德认为,学会控制情感是作为文明人个性发育的水准点。语文教学是受教材、学生制约的情感交流过程,因此语文教师更必须具有高超的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如意识调控、理智调控、转移调控等能力,这样才能充分显示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保证语文教学的高效率和好效果。情绪自我控制是主体的自知之明,并以一定情绪价值观为指导而实现的一种情绪自觉状态,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是有效控制他人情绪的前提,语文教材是丰富的情感矿藏,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自我调控能力,才能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更好地发掘教材的情感矿藏,有效地组织语文教学活动。自我调控要求个人实际行动和他所面对的情境之间多方面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是一个有目的的、积极的动因。语文教师必须处于自信而高度的自我控制状态,以更好地选择情境来展示自己的特性,并通过自己的特性来创设情境,从而使语文教学更能显示独特的个性,并形成独特的风格,使语文教学更具情感魅力。再次是自我激励能力。积极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动力,能推动促进人们以顽强毅力去认识事物,提高活动效率和水平。良好的心情会使一个人感知变得敏锐、记忆获得增强、思维更加灵活,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一个具有情感心灵、以其信念为绝对真理,抱有为语文教育事业而“上下求索”、“高驰不顾”的语文教师,总能不断开拓语文教学新天地,把握住自己的生命价值,集中自己的智慧,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这一情感性、创造性事业中去。自我激励是促使语文教师更好地搞好语文教学的驱力。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会出现不良的情绪,这时体内会蓄积很多能量,如得不到释放会感到烦闷难受,如能把这些能量引向正确的方向,就可以成为激励人们积极行动的力量,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化被动情绪为主动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语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师在一定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不断自我激励,并管理和调节好学生主体情绪,为教师的教提供良好的情境场,为学生的学提供最佳情绪状态,调动好教和学双方积极性,以达到认知情感互动的过程。语文教师的自我激励有利于新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个人化,能让个体有一种发现的渴望,产生探究的驱动力,从而努力同化和顺应信息,优化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容易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不断自我激励的行为被塞里戈曼称为“自强不息”,它是语文教师叩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重要法宝,能创设最佳的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心境中导入学习,诱发学习需要指向学习任务,引导其进行探索,获得认知的满足和情感的沟通,开发潜能,健全其人格。语文教师自我激励能及时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推动自己积极地去行动,能激发和维持语文教学实现情感性向的积极价值性,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第四是情感迁移能力。情感迁移能力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的效能。情感迁移是一种普通存在的情感现象,是情感的一种扩散、泛化现象。语文教师不仅要善于运用种种具有意味的身体语言表达自身的情绪,而且要善于依赖身体细微变化来判定学生情绪反应并与之进行情绪交流;语文教师更应是通情达理、善解人意、体贴入微的典范。语文教师还应善于感知、觉察他人情感、想法和感受,又能设身处地为学生及其他人着想,通过想象将自身先验情感灌注于客体,体会他人投射给自己的情绪并生产共鸣,主动接受这种“心灵感染”。语文教师不仅要善解学生,还要善解作者、编者,这样才会“产生共鸣”,引起“心灵感染”。正确感知和妥当处理他人情绪暗示的主动移情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是否能在社会中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潜能。移情是人人皆有的本能,我们无时不受他人影响,也无时不影响他人,语文教师的移情能力体现于能“察颜观色”、“审时度势”等上,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它是一种高级移情能力,但又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当一个人情感由于迁移作用从一个客体扩散到另一个客体,由一个范围扩散到另一个范围的时候,他的情感就发生了泛化。由情感的不断迁移所造成的泛化现象,为情感的概括、提炼,尤其是情操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语文教师的情感迁移能力是使语文教学形成“以情生情”效应的最佳途径之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师只有具有高级的移情能力,才能“披文以入情”,做到以情载理,因情明理,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情绪区,使学生在积极情感影响下,形成和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第五是人际交往能力。交往是人的情绪状态的决定因素之一。人的整个情绪领域都是在交往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交往是培养情商的重要方式,同时交往水平也能反映情商水平。语文教学情感性原则的核心就是营造和谐、民主、合作的充满激情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的互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使学生从他人身上找到自己情感发展的坐标,使教师从学生身上找到自己情感的着力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从根本上说也是师生间的一种交往活动,集中反映在师生间知识和情绪两方面的传递与交流上。语文教学师生间情绪交往是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师生间的情绪交往直接制约着师生关系,进而制约着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态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而且应具有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学生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情感关系,这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语文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建立师生间的交往通道,进行心与心的碰撞,体现教学民主。语文教师只有通过对学生的关怀,通过多种动作表情表达对学生的情感,才会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响和共鸣,从而相互受到感染,建立更为牢固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的情感交往能力还表现于信任学生上。信任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克服困难,积极要求上进,语文教师要淡化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式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人际交往能力强的语文教师总是能宽容人。如果自视清高,不善与人交往,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只有宽容他人,虚怀若谷,才更容易被别人接纳,得到别人尊敬。语文教师还应尽可能地帮助别人,特别要多关心那些所谓的“后进生”,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只有与人融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才会使其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保持积极的情绪追求,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便取得成功。二 现代教育一方面讲究传递知识、选拔人才的高效率,体现出与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工具理性功能 ;另一方面又日渐显露出与生命意义相悖的矛盾,使教育内含的价值性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情感,以其与个性生命活生生的联系,以其比逻辑-理智先在的地位,以其作为人的动力系统的优势,打开了通往价值理性的道路,也就是说,知识和认知学习,如果不伴随积极的情感活动,它对人的生命价值,对社会的功效都是不能实现的。语文教学是作用于情感领域的教育活动,它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沟通审美情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起内心的共鸣。语文教学活动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追求文明的活动,语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每件事都这样或那样地与师生的情感相关联,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当他们一走进课堂,同时也就把情感带入了课堂。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情商,能把握学生的情感发展规律,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教学内容经过“外部刺激”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为其所接受,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高情商的语文教师总是把满足学生个人情感的需要,遵循学生情感发展规律,处理好个性发展与整体价值关系,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的心理品质等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质,并通过情感因素优化教学,做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并茂,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一、 营造浓郁的情感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语文教学要十分重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求知、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实现认知与情意的协调发展,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是饱含着情感意向的,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一个主要表现就在于它的情感性,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凝聚着丰富的人类情感,充分利用这些情感因素,创设情感教学氛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情感灌注在语流里,消融在思想中,以实现教与学双方都能通其情,达其理。只有以情感为纽带,做到师生交融、教学共振,才能弹奏出语文教学艺术的华彩乐章。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其独立的思考能力,这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要重视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理解、表达应带有个人情感,这样才能有个性,闪现出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火花。正因为如此,创设浓郁的情感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自然成为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情感具有情境性,情感总在一定情境中产生,具体的情境总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语文教学的每个过程都应构成一个浓郁的情感场,语文教师应是情感力的主导力量。语文教师在认知场中是知识的权威,在情感场中则同时又是价值人格的权威。语文教材是人类优秀的文化创造,它经过了漫长的从物理世界到意象世界再到符号世界的思维加工、浓缩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语词概念都是压缩思维的产物,它在推衍、形成的过程中使文化的价值负载镌刻在字里行间。虽然语文学科中字词句章的情感色彩明显,但隐匿在符号后面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仍然不易为青少年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设置情境,正是语言符号和情感(价值)之间重要的中介,是语文价值内涵具体形象的呈现。而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涉及两个相关的因素:必要性和意愿。必要性对学习动机的特殊作用在于目的方向和具体内容的规定;意愿来源于学生的需要和态度,它对学习动机的特殊作用在于行动水平或个人所愿投入程度的规定。浓郁的情感场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有效调节学生的意愿,调动起学生的内驱力,使之感受到学习的享乐价值,从而对学习活动产生强化和激励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情感场的创设,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而且影响学生的情感素质的形成。因此,要创设积极高雅的情感场,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以学习为第一需要的学习动机,萌发探索的欲望,发现的渴望。创设浓郁的情感场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能营造一种新颖的呈现方式激发起学生研读课文的兴趣和热情,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情商,使之“保持着一种心情,好象腹中有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叶圣陶语)。情感场的创设有多种方法,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探情感的感染功能、激励功能、熏陶功能,做到语言传情、教态传情,设疑生情、设境生情,从而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转化为乐学的行动,使之主动地寻幽揽胜,获得智力和情商的同步发展。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培养创新情感 教育现代化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加速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的养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参与者,拥有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内在要素,情感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中具有准备、调节、强化、感染、创新等功能。语文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施情感性教育。语文教学应尊重人的情感,把学生看作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主体,而不是一个知识的容器,课堂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把学生看作是引起、展开、参与和评价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角,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学要使学生由知而能,学会求知,并增强学生主动求知、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就必须重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认知与情意的协调发展,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应成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带有个性色彩的理解、最具灵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语文教学只有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珍视学生的智慧萌芽,让课堂始终保持“情绪充予”,充满笑声、充满成功、充满丰富多采的精神生活,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力量释放出无穷的能量,形成民主的氛围,具有心理自由感和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就有了纵横驰骋的思维天地,就会在不断探索中得到情感的满足,并形成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动力,通过一篇篇文质兼美课文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净化着心灵,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成为学生情绪追求的积极引导者和表率。创造力是受人的情感、道德品质的驾驭和支配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愉悦,切不可忽视情感因素在促进学生创新意识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变化复杂、竞争激烈、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美好的情感是孕育创造思维的温床,产生崇高道德的沃土。语文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愉快的情感,使之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力量,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充满自信、迎接挑战,有丰富心灵去为生活奋斗。创造过程是激活的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过程,创造力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创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无不蕴含着创造者的情感因素、人格魅力。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一体现创新情感的载体,让学生在作者情感的强烈感染下,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并通过激励其成就感和进取精神,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学生才会释放出用之不竭的创新激情,才会投入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精力和热情。韦钰说:创新是产生于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创新思维是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浸沉于那种环境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我们的课文哪一篇不闪烁着作者的创新激情,哪一篇不是作者创新情感迸发的自觉思维的产物,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我们的创作没有激情是不成的,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唱出来的。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情商的多种功能,以自己的创造情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挖掘教材中的丰富的创新情感因素,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受到熏染,形成稳定的创新情感。语文教学应从情感入手,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陶冶与滋养过程,创设愉快的合作的学习情境、友爱融洽的活动情境和人际环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以最佳的情绪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达到情感上的“乐学”与认知上的“会学”的统一,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三、突出语文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语文教学终极关注的是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人的自我完善、自我优化,它是充满着人文精神的教育,又是一种感性的情感的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情商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而实施语文素质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核心是弘扬语文人文精神。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始终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而科学主义长期垄断着语文教学领域。重认知轻情感;重传授知识、提高智育,轻学生情感经验的积累;重知识的明晰化、逻辑化和系统化,而轻人的价值观、理想、情趣;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将认知从情与意中剥离出来,将真从美和善中抽取出来,撇开情意与意志讲认知的发展,这正是与人文精神所倡导的情操、理想、人格、尊重人的情感背道而驰的。可见弘扬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极为迫切的课题。语文教学必须突出人文精神,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重视培养人的超越意识、精神需求、社会责任、道德自律和终极关怀,把培养真正的人、完整的人、具有人性的人,即具有完善人格的人放在首位,让学生不断追求神圣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语文教学应情注始终,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时,发挥其“移情炼意”的功能。教师的情商越高,凝聚的情感愈高,蓄积愈厚,发之也就愈烈,只有语文教师具有人文修养、人文精神,以其崇高的教育爱去尊重、信任、欣赏和期待学生,才能保证语文课通过人文精神的教学培养出以创造思维能力见长的小理论家,发现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显著的文学艺术人才萌芽,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审美是一种在感化、陶冶中使其素质和品格升华的教育,是一种“发现”美之后而产生愉悦并乐于亲近、乐于接受的教育。审美需要是人的生命的需要,情感是一切审美活动的血液,有了情感血液的流动与浇灌,各种审美的心理因素才会鲜活起来,想象因情感的贯穿会变得更加活跃,展翅翱翔在审美氛围中;理解会因情感的融化而变得更加深刻与敏锐。由此而作出的审美判断也因此而有别于科学判断,它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情感判断。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一座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不少课文的作者所写出的心灵绝咱都是“这一个”的审美情感判断,语文教学要以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以教材的情感美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审美力量取决于情感力量,审美应让学生有生命的需要感,有深切的情感体验,使之认识到审美追求是人对生命的追求、审美体验是人对生命的体验、审美享受是人对生命的享受。语文教学要通过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来培养、塑造学生的生命意识,并促进其感情与理性、情感与理智和谐协调的发展。语文教学应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使师生从作者崇高的精神美和自身创造的价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一方面教师的情感应随作者感情的波动而波动,决不离开作品的感情基调;另一方面又必须形成理性指导下的稳定的审美情感,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好语文教学的情感节奏,使学生的审美情感趋向稳定,以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要精心设计导语,创造引人入胜的美境,让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感情上乐于认同,可通过吟诵进入审美的感知,通过想象拓展审美的情景,通过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通过创造促进思想的升华。这样不仅可更好地突出语文的人文精神,而且可以借助语文教材这一美的宫殿来陶冶学生的情感,用外在的美好事物来塑造其内在的心灵,培养美的情操,磨砺美的意志,养成美的性格,完善美的人生。三 研究发现,工作绩效最好的人,是那些情绪传递能得到回应的人,是那些能够敏锐地知道他人情绪、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是那些善于与同事相处的良好合作者。可见情商是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情绪影响着人的心理生活的多个方面,且贯穿整个人生。语文教师的角色特征决定了其身负较高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期望,要在竞争日趋激烈、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必须具有高情商。戈尔曼认为,情商并非一出生便已注定,每一个人的情商都是可以挖掘和培植的。语文教师挖掘、培植和提高自己情商的途径是很多的,根据语文教师的职业特点,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需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理论建设,提高人文修养;二是培养高级情感,掌握调节技能;三是投身教学实践,积累丰富经验。一、加强理论建设,提高人文修养。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语文教师的理论建设尤为重要。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语文教师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情感理论,才能丰富自己的情感知识,了解情感与认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情感理论在中国古代、古希腊的哲学家、思想家的著作中多有涉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情感理论著作如雨后春笋,既多又新;这些理论都凝聚了古今学者思想精华,语文教师如果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认真阅读深入研究这些理论特别是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就会获得巨大的收获,就会对情感理论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并能有意识地用情感的动力功能、强化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疏导功能、协调功能、保健功能等,指导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取得成功。语文教师还应不断学习新知识,博览群书,特别是要及时通过优秀情商成果的吸收、消化,多参加学术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构建起系统的、专业特征强的情商理论体系,为实施情感性语文教学夯实基础。 语文教师只有加强自己的人文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文精神,才能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热爱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献身精神,为学生着想,对学生负责,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并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宽容,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语文教师只有对语文教学事业一往情深、孜孜以求,才能敬业奉献,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关心真理和知识、热爱生活,以丰富的情感来关心语文学科的情感化建设,关心社会和国家利益 。一个具有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最可信的人格影响。 二、培养高级情感,掌握调节技能。语文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等高级情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言论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将掌握的社会道德标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当评价自己或别人时,认为符合道德需要的就会产生肯定性情感。道德感对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语文是人文事业,语文教师的道德感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感。一个道德感好的语文教师会为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格形象。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理智感受人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支配,人的认识活动越深入,求知欲愈强 ,追求真理的兴趣愈浓厚,理智感也就愈深厚。语文教师的理智感对其自身探求真理、发现规律,创造性地组织语文教学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个有理智感的语文教师会对自己的语文教学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喜悦感,并在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极大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审美感是人们依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的美与丑时产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不能缺乏语文教师的审美感,语文教师的审美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随时都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审美感是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学品位的关键。只有具备审美感的语文教师,才易发现语文教学的美,并善于创造语文教学的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感。语文教师要保持良好的稳定的情绪,塑造理想人格,就必须掌握情绪调节技能。语文教师应善于从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应学会理智调控,当消极情感产生时作冷静、理智的分析,三思而行;学会遗忘调控,一旦产生不良情绪时就应尽量使自己的思想暂时离开不愉快的事情,以求得对它的淡漠与遗忘,以缓解消极情感对自己的侵扰,避免由此所造成的身心损伤;学会宣泄调控,即通过情感的充分表露并得到反馈求得心理平衡;学会升华调控,将挫折化为动力,做生活的强者;学会同情调控,尽力发展自己爱的情感或同情心;学会暗示调控,通过语言,表情来松弛平静、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学会音乐调控;学会自慰调控;学会“自控”调控,即通过心理过程来影响生理过程。三、投身教学实践,积累丰富经验。语文教师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千变万化的,每一堂课都会有不同的具体情况,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