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组织细则.doc_第1页
行车组织细则.doc_第2页
行车组织细则.doc_第3页
行车组织细则.doc_第4页
行车组织细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CG/02-2014南昌铁路局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南铁师2014 号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目 录总 则10行车组织细则用语说明11第一章 技术设备12第1条 新建、改建工程技术资料提供的补充规定(技规第4、8、36、223条)12第2条 高速铁路主要设备技术资料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23条)12第3条 技术设备检查及集中联锁计算机监测设备信息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1、22、30条)13第4条 线路平面、纵断面复测及限界检查期限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2、143条)13第5条 变更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的补充规定(技规第36条)13第6条 联锁失效时锁闭道岔的补充规定(技规第49、292条)13第7条 道岔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51、78条)14第8条 车站道岔钥匙、手摇把的管理及使用办法14第9条 使用简易紧急制动阀的规定(技规第415条)14第10条 铺设、拆除线路、道岔,以及信号设备联锁关系临时变更或停止使用申请核批的补充规定(技规第80条)14第11条 确保应答器设备正常工作的规定(技规第94、104条)15第12条 CIR、GSM-R手持终端使用规定(技规第118、119条)15第13条 钟表的配置、校对、检查和修理办法(技规第210条)15第14条 铁路信息建设和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132条)16第15条 铁路信息系统建设的补充规定(技规第133条)16第16条 铁路信息系统网络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135条)16第17条 铁路信息系统软件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133、136条)16第18条 铁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136、137条)16第19条 铁路信息系统机房建设的补充规定(技规第138条)17第20条 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补充规定(技规第139条)17第二章 行车组织18第一节 基本要求18第21条 车站技术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23条)18第22条 列车运行方向补充规定(技规第211条)18第23条 CTC基本操作方式及转换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05、206、294条)18第24条 车站值守工作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21条)19第二节 编组列车19第25条 列车中车钩的摘挂、软管及电气控制等连线摘结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43、244条)19第26条 动车组以外的列车试验列车自动制动机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55、332条)20第27条 列车技术检查及列车制动主管压力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50、258条)20第28条 局管内回送非工作机车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40条)20第29条 厂矿企业自备机车、车辆和自轮运转特种设备过轨时编入列车的条件20第三节 调度指挥21第30条 发布、交付和转达调度命令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69、270、271条)21第31条 有计划施工的布置与传达(技规272条)22第四节 行车闭塞22第32条 进站(接车进路)信号机不能使用时的行车凭证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92条)22第33条 使用总辅助按钮的补充规定(技规第60、269、278条)22第34条 自动站间闭塞区间车站使用故障按钮、计轴复零按钮的规定22第35条 使用电话记录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81条)23第36条 电话闭塞法行车时动车组运行的补充规定23第五节 接发列车23第37条 旅客列车办理客运业务时,客运人员(列车长)与司机(随车机械师)联系规定(技规第282条)23第38条 车站接发车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83条)23第39条 停止影响列车进路的作业时机的规定(技规第319条)24第40条 CTC列车属性及车次号管理的特殊规定24第41条 相对方向同时接车和同方向同时发接列车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86条)24第42条 接发回送客车底、特快货物班列以及改按旅客列车办理的列车的补充规定24第43条 接发列车开放信号机时机的规定(技规第287条)24第44条 变更接车线路的补充规定(技规第355条)24第45条 列车需在站内向前移动时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91条)25第46条 无空闲线路接车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90条)25第47条 按站间组织行车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95条)25第48条 线路所行车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48条)25第六节 列车运行25第49条 未装备CIR的机车、自轮运转特种设备临时上线要求(技规第118条)25第50条 出站信号机提前开放时司机操作列车的补充规定26第51条 司机难以确认列车信号机显示时的运行办法26第52条 CTCS-3区段动车组在车站不能定位出发补充规定26第七节 列车限速26第53条 列控限速设置的补充规定(技规309、310条)26第54条 18号以上道岔侧向通过进路设置临时限速的补充规定27第55条 列控系统重启核对列控限速的补充规定27第八节 调车工作27一般要求27第56条 调车工作一般要求补充规定(技规第314条)27第57条 转场作业的联系办法28领导和指挥28第58条 调车领导及指挥的补充规定(技规第315条)28第59条 工程线调车工作的规定28第60条 企业、工程部门机车在车站作业的规定28计划及准备29第61条 编制、传达调车作业计划的补充规定(技规第316条)29调车作业30第62条 调车指挥人显示手信号的补充规定(技规第318条)30第63条 显示停留车距离信号和调车速度的补充规定(技规第318条)30第64条 办理调车进路的补充规定(技规第314、316、319条)30第65条 调车作业时司机操纵机车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15条)31第66条 调车作业时连结软管的补充规定(技规第314条)31第67条 旅客列车途中甩挂作业的规定(技规第318条)31第68条 接发旅客列车时,与接发列车进路没有隔开设备或脱轨器的线路上限制调车作业的时机的补充规定(技规第319条)31第69条 越出站界调车的补充规定(技规第319条)31第70条 调车作业的其他规定31第71条 自轮运转特种设备调车作业补充规定(技规第318条)32第72条 机车车辆停留补充规定(技规第320条)32第73条 防止车辆溜逸的补充规定(技规第321条)32第九节 施工维修33第74条 登销记办法的补充规定(技规第324、325、326、327条)33第75条 施工、维修的补充规定(技规第491条)33第76条 集控站转换道岔、试验信号的补充规定33第77条 重型轨道车运行办法(技规第330条)33第78条 机械化施工列车运行及路用列车进入施工封锁区间的补充规定(技规第331、333条)34第79条 大修、工程部门宿营车转移办法35第80条 列车在区间装卸车的补充规定35第81条 确认列车开行的补充规定(技规第334、335条)36第十节 灾害天气、设备故障行车36第82条 冰雪天气行车的补充规定(技规第349条)36第83条 列控地面设备故障行车的补充规定(技规第357条)36第十一节 非正常行车组织37第84条 非正常行车作业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22、370、371、372条)37第85条 反方向运行的补充规定(技规第409条)38第86条 列控车载信号与机车信号不一致时的处置办法(技规第477条、478条)38第87条 防止擦伤钢轨的联系规定38第88条 列车在区间被迫停车的处置及防护补充规定(技规第385、412、413、414条)39第89条 列车在区间内分部运行时的补充规定(技规第417条)39第90条 列车在区间内发生车钩分离时的处理办法39第91条 列车在区间发生事故时的处理办法(技规第439条)39第92条 高坡区段放坡及机车电阻制动故障时的处理办法39第93条 处理列车扒乘人员的规定40第94条 发生挤道岔时的处理办法40第95条 列车中车辆发生抱闸时的补充规定40第96条 列车标志不完整时的处理办法(技规第208条)40第97条 发生倒树影响行车时的处理办法40第98条 信号设备故障时的故障通知按钮使用规定40第99条 电动(电液)转辙道岔发生故障时的处理办法(技规第285条)41第十二节 电气化行车41第100条 在带电的接触网线路上登上车辆制动台的规定41第101条 在有接触网的线路上卸车的规定41第102条 引导接车时,列车通过站前分相绝缘器的速度规定41第103条 非牵引供电部门申请接触网停电进行施工作业的规定42第104条 列车调度员与供电调度员请求停、送电的规定42第105条 接触网检修时防护的规定42第106条 开行救援列车的规定(技规第435条)42第107条 电力机车(动车组)刮弓处理的规定42第108条 操作接触网隔离开关的规定43第三章 其他44第109条 登乘机车、动车组司机室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20条)44第110条 响墩的保管试验及使用办法(技规第414条)44第111条 行车人员佩戴臂章的规定(技规第232条)44第四章 信号显示46第112条 准许列车越过的警冲标改漆白色的规定46第113条 车辆及装卸部门使用防护信号的补充规定(技规第480条)46第114条 手信号和听觉信号的补充规定(技规第482、496、497条)46第115条 无线调车灯显信号显示方式、含义及辅助语音表(技规第439条)47第116条 机车信号显示方式的补充规定(技规第435条)47第117条 信号显示距离及影响信号显示的树木处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65、462条)48第118条 信号机设置的补充规定(技规第70、71条)49附表150附表250附表350附表450附件51附件1:设备管理部门对行车设备进行日常养护维修作业及处理设备问题需其它部门配合时的联系办法51附件2:行车备品52附件3: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编制补充规定54总 则行车组织细则是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的规定,结合我局具体情况和广大职工生产实践经验制定。本细则适用于铁路局管内200km/h及以上线路(既有线提速200km/h的铁路除外)、200km/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线路。具体适用范围如下: 一、昌九城际线九江站(不含)南昌西城际场,武九西南联络线庐山普速场(不含)K23线路所,昌北联络线乐化城际场南昌北站(不含);二、杭深线苍南站(不含)诏安站,福州联络线福厦线路所樟林站(不含),杭福联络线,福州南动车联络线福州南站福州南动车所(不含),厦门北联络线厦门北站杏林站(不含);三、龙漳线龙岩站(不含)漳州站;四、昌福线南昌西城际场福州(不含),动走A、B线南昌西城际场南昌西动车所(不含);五、永莆线;六、沪昆高速线,南昌西联络线,动走C线,动走D线南昌西高速场南昌西动车所(不含),南昌西E线。高速铁路行车工作除应认真执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及铁路总公司有关文件外,均应按照本细则执行,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人员均不得违反本细则的规定。货物列车行车组织办法除本细则有明确规定外,其他参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及南昌铁路局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执行。本细则是铁路局高速铁路的基本规章,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技术管理文件等,都必须符合本细则的规定。行车组织细则用语说明技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危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暂行规定。事规: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救规: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行细:行车组织细则。站细:车站行车工作细则。段细:段行车工作细则。及以下、及以上:均包括本数。超过、不满、不足、以上、以下:均不包括本数。前端:指列车或车列最前一辆车的前端。后端:指列车或车列最后一辆车的后端。前部:指列车或车列前部的适当位置。后部:指列车或车列后部的适当位置。前方站、后方站:列车开往的车站为前方站,反之为后方站。信号机内方、外方:信号机防护的方面为内方,反之为外方。信号机前方、后方:信号机显示的一方为前方,反之为后方。隔开设备:指安全线、避难线、有联锁装置的平行进路及隔开道岔。超限车:装载超限货物的车辆。超限列车:挂有超限车的列车。超过坡道:一般是指该线路有效长内的各单项坡度加总后的平均坡度。要求对停留车辆采取防溜措施的坡道和手推调车的限制坡道,是指单项实际坡度。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的下坡道,是指平均坡度减去曲线阻力当量坡度的换算坡度。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的上坡道,是指平均坡度加上曲线阻力当量坡度的换算坡度。两线:指两条单线连结的区间。多线:指三条及以上线路连结的区间。超长列车:列车长度超过列车运行图规定时,为超长列车。接车进路:由进站信号机起至接车线末端计算该线路有效长度的警冲标或出站信号机为止的一段线路。发车进路:由列车前端(有中岔时为列车后端)至相对进站信号机或站界标止的一段线路。通过进路:为该列车通过线的两端进站信号机或站界标间的一段线路。天窗:指列车运行图中不铺画列车运行线或调整、抽减列车运行线为营业线施工和维修作业预留的时间,按用途分为施工天窗和维修天窗。按站间组织行车:在自动闭塞区间,不改变原闭塞方法,但按站(所)间区间放行列车。前次列车到达前方站(所)后,方可放行后续列车,称为按站间组织行车。第一章 技术设备第1条 新建、改建工程技术资料提供的补充规定(技规第4、8、36、223条)新建、改建工程,除按工程竣工验收交接办法进行验收交接外,施工单位应在设备开通30天前向设备管理单位、使用单位、铁路局业务处室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在验收交接后,接管单位应于接管后15天向车务站段及有关单位提供下列技术资料。交接资料时,交付单位应加盖单位公章,双方应做好记录。一、工务部门提供:1车站平、纵断面图(含路产及代维修非路产岔线)。车站平面图中应包括车站中心里程,各股道编号、线路有效长,线间距离,道岔编号,道岔辙叉号,路产与非路产岔线、段管线分界点、曲线半径等。车站纵断面图应包括站内正线、站线、岔线,标有起止点的实际逐段坡度。2股道表、道岔表(含路产及代维修非路产岔线)。3工务设备建筑限界,对侵限设备应注明具体侵限部位及侵限数据。4站线(不含到发线)、岔线、段管线限制速度,使用机车类型及其地点、限制条件资料。5区间正线线路平、纵断面缩尺图(应包括钢轨类型、轨面纵坡、曲线半径及起止里程,桥涵、隧道、道口的中心里程,区间岔线接轨里程等)。6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报警系统技术资料。二、电务部门提供:1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含信号机中心里程位置)、枢纽及区段站的特殊信号显示关系图、联锁图表、控制台及其它控制设备盘面图、STP室外应答器布置图。2信号、联锁、闭塞、列控、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调度集中系统(CTC)、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STP)的使用说明书。 3电务设备建筑限界,对侵限设备应注明具体侵限部位及侵限数据。4调度通信设备使用说明,车站行车室综合视频监控终端和车站咽喉区摄像头设置位置及使用说明,GSM-R手持终端机使用说明。三、供电部门提供:1接触网高度、分相分段绝缘器位置、供电分段平面示意图、隔离开关位置及使用办法。2照明灯桥、灯塔等设备的数量、位置、能力(量),供电来源与方式。3供电设备建筑限界,对侵限设备应注明具体侵限部位及侵限数据。四、房建、给水部门提供:1候车室、仓库、行车房舍平面图、电源布线图、使用面积,围墙、站台、雨棚、天桥、洗车台等为客货运服务的建筑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2水塔、水栓等设备的数量、位置、能力(量)。3房建、给水设备建筑限界,对侵限设备应注明具体侵限部位及侵限数据。五、车辆部门提供:1吸污设备、风管路、列车试验器、列检检修工具小车轨道、固定脱轨器、5T设备的设置位置、走向限界图。2车辆设备建筑限界,对侵限设备应注明具体侵限部位及侵限数据。六、机务部门提供:站内机车整备设备的规模,整备地点及供应能力等。七、信息部门提供:铁路信息系统的竣工图表、技术说明书、使用与维护说明书、设备清单。八、特殊情况下,某种设备不归上述单位接管时,由该设备接管单位提供。第2条 高速铁路主要设备技术资料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23条)高速铁路主要设备技术资料,以铁路局公布的LKJ基础数据为准。其它需要公布的技术资料,由铁路局有关专业管理部门按职责集中统一公布,并应包含下列内容。新建、改建项目,应在设备投入使用前不少于10天公布。1. 工务部门: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监测点、隧道照明开关及应急疏散通道(应急救援站)位置,多线区段车站进站信号机外方相邻正线间最小线间距,栅栏门(技术通道)位置。2. 电务部门:车站CTCS-2或CTCS-3进路及股道、车站列控中心临时限速管辖范围、特殊站场列控限速设置说明、设于线路右侧的信号机名称及位置、机车移频信号转换地点、中继站管辖范围、通信模式转换标位置。3. 供电部门:接触网挂网范围、接触线高度、各牵引变电所供电范围、供电示意图。4. 车务、工务、供电、电务部门(根据管理分工):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摄像头设置位置。5. 车辆部门:5T设备、吸污设备设置位置。6. 房建部门:车站站台设置位置及规格,上水设备数量、位置及能力,候车室面积。7. 车务部门:动车组停车位置标设置位置、车站平面示意图、救援队设置情况。8. 机务部门:救援列车负责范围。第3条 技术设备检查及集中联锁计算机监测设备信息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1、22、30条)一、技术设备定期全面检查、专项检查的规定:1定期全面检查(1)车站以站长(或指定负责人)组织有关单位人员,对车站内的线路、道岔、通信、信号、供电、房建、信息系统等行车设备,每季度联合检查一次。(2)段管线以管理单位负责人(或指定负责人),组织有关单位人员,对段管线内的线路、道岔、通信、信号、供电、信息系统等行车设备,每季度联合检查一次。2专项检查专项检查由各设备主管业务处室根据需要另行规定。二、安装有集中联锁计算机监测设备的车站发生信号设备故障或发生行车事故,有关单位应及时将监测设备记录的有关信息输出和保存。集中联锁设备使用单位需要输出有关信息时,由设备使用单位与设备管理单位共同协商制定提供信息的具体办法(安装有TDCS、CTC的车站可由TDCS、CTC提供)。第4条 线路平面、纵断面复测及限界检查期限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2、143条)一、线路平面、纵断面的复测及桥隧建筑限界的检查由铁路局工务检测所负责或委托铁路专业测量队伍复测。二、设备管理单位每年应根据检查、鉴定情况和基建、大中修竣工文件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变化情况,及时修改技术图表和技术资料,并提供给有关单位。第5条 变更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的补充规定(技规第36条)站内或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的线路平面及纵断面变动时,应经路局总工程师室批准,并由施工单位将变动后的线路平面及纵断面资料及时提供车务、工务、机务、电务、供电等单位,并报送铁路局有关部门。第6条 联锁失效时锁闭道岔的补充规定(技规第49、292条)联锁道岔联锁失效接发列车时,应采用下列办法锁闭道岔:1对分动外锁闭道岔, 应在道岔密贴尖轨第一锁闭杆左右不超过0.5m处加密贴钩锁器并加挂锁,同时在道岔斥离尖轨的轨枕第三孔处加斥离钩锁器并加锁。安装斥离钩锁器时,安装前应在道岔斥离尖轨处放置安全木,安装完毕后撤除。2对非分动外锁闭道岔,应在道岔尖轨第一连接杆左右不超过0.5m处加钩锁器并加挂锁。3对可动心轨道岔,除按上述方法在尖轨上加锁外,同时应在可动心轨上加密贴钩锁器并加挂锁。4辙叉号为30号、42号的电动道岔在发生故障、停用时,尽量避免摇动该道岔。人工加锁时,在密贴尖轨第一、三、五锁闭杆左右不超过0.5m处分别加密贴钩锁器并加锁,在斥离尖轨的轨枕第三孔处加斥离钩锁器并加锁,在可动心轨第一锁闭杆左右适当处加密贴钩锁器并加锁。紧固时,在密贴尖轨第一、三、五锁闭杆适当处分别进行紧固,在斥离尖轨第一锁闭杆适当处进行紧固,在可动心轨第一、二锁闭杆适当处进行紧固。车站、工务部门应在加锁、紧固位置做明显标记。第7条 道岔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51、78条)一、工程线与正线、到发线衔接时,应铺设安全线。如确因地形条件限制无法铺设安全线时,应制定安全措施报铁路局批准。二、衔接正线、到发线的工程线道岔,须与有关信号机联锁。三、在既有车站的联锁区域内插入道岔必须纳入联锁,联锁制式与既有站一致;非集中联锁区域插入的道岔应装设道岔表示器。第8条 车站道岔钥匙、手摇把的管理及使用办法一、道岔钥匙、手摇把由电务部门统一编号,统一配置,车务部门装箱并加锁,电务部门加封,存放于车站行车室,车站集中统一管理。二、使用办法需使用手摇把、道岔钥匙时,使用人员应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登记,经车站值班员(车务应急值守人员)同意签认后,开锁破封取出道岔钥匙、手摇把。使用完毕后,使用人员要及时如数交回,经车务部门和电务部门双方核对无误后放回箱内加锁加封(无电务值班人员的车站,电务部门须在24h内加封)并进行销记。第9条 使用简易紧急制动阀的规定(技规第415条)一、遇下列情况之一,应配挂简易紧急制动阀:1路用列车、救援列车及铁路局特准的列车需在区间推进运行时;2货物列车退行时;3其他情况规定需要使用时。二、使用简易紧急制动阀时,应将此阀接通于列车(车列)的前端,起动前应进行试验(调车时,遇第一位车辆不适于登乘,可将简易紧急制动阀配挂于第二位车辆的前端)。第10条 铺设、拆除线路、道岔,以及信号设备联锁关系临时变更或停止使用申请核批的补充规定(技规第80条)一、因施工需铺设、拆除站内线路、道岔,以及临时变更或停止使用信号设备联锁关系时,应由施工单位向铁路局提出附有下列资料的书面申请:1铺设、拆除线路、道岔时:(1)铺设、拆除线路、道岔的示意图(在示意图内应注明线路、道岔的新旧编号,线路坡度,道岔的里程位置和辙叉号数等,与信号机有联锁的道岔,还应有工电部门的道岔编号对照。)。(2)道岔铺设后,定位开通的位置和安全措施(包括向工程线送车卸料时的安全措施)。(3)道岔铺设后,在未正式启用前,派人看管道岔的单位。(4)衔接正线、到发线的工程线道岔,铺设后的安全措施。2临时变更或停止使用信号设备联锁关系时:(1)信号设备联锁关系临时变更的内容、设计部门的相关设计,以及停用期间须临时封闭道岔过渡时,负责道岔紧固、加锁和看管的单位。(2)临时变更或停止使用信号设备联锁关系以后的信号联锁图表和信号显示关系图。(3)施工单位会同车站等有关部门提出的临时变更或停止使用信号设备联锁关系时的安全措施。二、铁路局接到施工单位的上述书面申请后,须经铁路局业务处审查同意,由铁路局施工计划公布执行。第11条 确保应答器设备正常工作的规定(技规第94、104条)为确保应答器设备正常工作,必须保持应答器周围一定范围无金属,具体范围见图1、2。金属设备、工具、器材不得放置该范围。图1(单位:mm)图2(单位:mm)第12条 CIR、GSM-R手持终端使用规定(技规第118、119条)一、为保证在GSM-R区段车地、车车间按功能号相互呼叫,CIR设备在进出GSM-R区段自动注册和注销,司机须确认注册和注销是否成功、线别是否正确,否则,要手动注册或注销。二、司机、随车机械师(车辆乘务员)、乘警、列车长、车务应急值守人员(助理值班员)的GSM-R手持终端须人工注册和注销,使用GSM-R手持终端的乘务人员,在进入GSM-R区段必须及时正确注册,作业完毕后应及时注销关机。遇列车在GSM-R区段途中改变车次时,使用GSM-R手持终端的列车乘务人员在列车车次改变的车站出站前,要及时确认CIR、GSM-R手持终端的车次与实际是否相符,不符时应及时重新注册。第13条 钟表的配置、校对、检查和修理办法(技规第210条)一、钟表的配置、检查和修理。各行车岗位均应配置钟表,并应保证正常使用。钟表的配置、检查和修理由使用单位负责,需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电池,发现故障及时修理和更换。二、钟表的校对。1每日18时由铁路局列车调度员用调度电话,向管内各车站行车室、机车调度室统一发出对时信号,各单位自行校对。2有GPS授时的设备,以GPS授时器为基准时间。接入铁路时间同步网的铁路地面固定设备的系统时钟,由系统自动校时。铁路局调度所及各站的TDCS/CTC时钟以铁路局TDCS/CTC中心的标准授时仪时钟为基准,进行自动校时。3设有铁路信息系统的主机房和重要岗位应配置钟表。主机和重要岗位设备的时钟应与铁路局时钟服务器间设置时钟同步;不具备时钟同步条件的,应在每日9时与北京时间进行校准,系统主机时钟的校准由管理单位信息系统维护人员负责,重要岗位设备时钟的校准由岗位操作人员负责。4电务检测工区应配备GPS校时仪器,在机车、动车组入库时必须对LKJ进行校时,定期对自轮运转特种上安装的GYK进行校时。第14条 铁路信息建设和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132条)铁路局信息化处负责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各运输站段应设置信息系统的专门管理科室或指定相应技术管理科室的专职人员负责全站、段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维修工作。第15条 铁路信息系统建设的补充规定(技规第133条)一、铁路信息系统建设由铁路局信息化处统一规划,铁路信息系统建设立项申请、设计方案须取得信息化处审核同意。铁路信息系统建设不得影响在线生产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二、新建铁路信息系统或信息系统技术改造竣工后,建设单位应会同铁路局信息化处按规定进行验收,在确认符合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要求,质量合格且各项竣工文件等资料齐全后,方可办理交接。第16条 铁路信息系统网络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135条)一、铁路信息系统的网络资源由路局信息化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所有网络地址应专址专用,不得随意更改和挪用,未经批准的网络地址不得随意使用。二、安全生产网、内部服务网、外部服务网、互联网的互联互通由路局信息化处统一实施,未经批准不得私接互联网。三、需更改网络联接方式或增加接入安全生产、内部服务网、外部服务网的设备,应向路局信息化处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第17条 铁路信息系统软件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133、136条)一、对拟接入铁路局安全生产网、内部服务网和外部服务网的应用软件系统在立项前及投入使用前实行入网审查制度,应由项目建设单位向铁路局信息化处提交申请,待铁路局信息化处批复后才能实施。二、铁路总公司推广的应用软件不需入网审查,但须履行备案手续,实施备案管理。三、应用软件入网基本条件:1.软件设计、研发单位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资质(各单位或部门根据自身生产管理需要自行开发应用软件,经铁路局主管部门同意的除外)。 2.软件应符合国家软件工程标准规范。 3.软件应符合铁路局信息安全、信息共享和网络管理要求,能应用于实际的运输生产和经营管理。4.具有完善和可靠的软件运行维护能力。第18条 铁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136、137条)一、铁路重要信息系统须开展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测评工作。严格执行等级保护制度,落实必要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二、铁路信息系统设备须安装使用具有自动升级功能的防病毒软件,并及时升级。外来设备需接入铁路信息系统网络,应事先经过安全检测,方可使用。三、铁路信息系统设备需设置系统和用户口令,口令由操作使用单位保管,并定期修改。主机、数据库和网络骨干设备的口令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四、对在业务活动中收集、使用和产生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毁损。涉及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使用、处理的各类人员均应签订保密协议。五、铁路信息系统中的用户权限应按照最小服务配置和最小授权原则,对安全策略、安全配置、日志和操作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明确各个角色的权限、责任和风险,严禁任何未经授权的操作。第19条 铁路信息系统机房建设的补充规定(技规第138条)一、设有一类设备的机房,其不间断电源(UPS)、空调设备应冗余配置。二、一类设备的电源须从UPS电源输出端引接,其它电器不得与一类设备共用UPS电源。二类设备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电源保障措施和设备配置。三、一类设备正式投产运行时,铁路电力部门应按照一级负荷提供电压为380V220V的供电电源。第20条 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补充规定(技规第139条)一、重要信息机房须建立24h运行值班机制,定时巡视检查设备和系统运行状态,发现故障及时处理。二、铁路信息系统设备管理实行固定资产属地管理、业务统一管理、技术归口管理的原则。三、铁路信息系统设备必须建立设备台账,维护检修工作应采用日常巡视维护和定期检修维护相结合的方式。四、一类设备及其系统需要改造、维修、维护,影响信息系统正常使用时,设备管理单位应事先进行风险评估、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应急措施,经铁路局信息化处审核,向铁路局有关业务部门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五、一类设备发生故障时,设备管理单位应立即组织处理,及时启动系统应急技术预案,启用备用设备,对故障设备应立即组织修复。第二章 行车组织第一节 基本要求第21条 车站技术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23条)三江镇、杜坞、前场场、角美等高速与普速共线车站及非集控站须编制站细。第22条 列车运行方向补充规定(技规第211条)万能联络线三明北昌福场至万能站方向为上行。动走A、B线南昌西城际场至南昌西动车所方向为上行。动走C线、南昌西E线南昌西高速场至南昌西城际场方向为上行。动走D线南昌西高速场至南昌西动车所方向为上行。南昌西联络线向莆线路所至南昌西城际场为上行。第23条 CTC基本操作方式及转换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05、206、294条)一、各站(所)正常情况下CTC操作方式规定如下:南昌西城际场、南昌西高速场、三明北昌福场、杜坞站、前场场采用车站操作方式,抚州北站、福州南站、漳州站、三江镇站、角美站采用车站调车操作方式,其它CTC车站(所)均采用中心操作方式。二、正常情况下,各站(所)均采用规定的CTC操作方式,调度集中设备不准转为分散自律下的其他方式。行车设备施工、维修需要时,集控站可转为非常站控模式或车站操作方式,但须在施工、维修计划中注明(固定在车站登记的车站转为车站操作方式时除外)。固定在车站登记的车站,转为非常站控或车站操作方式的时机不得早于最后一趟列车(货物、路用列车除外)到达前方站时间;但三江镇站、杜坞站、角美站、前场场行车设备施工、维修需转非常站控模式时,转换时机不得早于调度命令规定的施工、维修开始时间;三江镇站、角美站行车设备施工、维修需转换为车站操作方式时,转换时机不得早于施工、维修调度命令下达时间,且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min。固定在调度所登记的车站,转为非常站控或车站操作方式的时机不得早于调度命令规定的施工、维修开始时间。施工、维修结束后应及时转回正常情况下规定的操作方式。三、除因危及行车安全必须立即转换为非常站控的情况外,列车调度员提出需转为非常站控时,须经调度所值班主任(值班副主任)准许,车站(线路所)盯控人员到岗后,方可转换。车站(线路所)提出需转为非常站控时,车站(线路所)盯控人员必须到岗并同意后,方可向列车调度员提出转为非常站控。转为非常站控时,列车调度员应通知调度所值班干部上岗盯控(天窗修期间固定在车站登记的车站转为非常站控时除外),车站(线路所)应通知盯控人员上岗盯控。四、申请转为非常站控时,申请人须在CTC控制模式转换登记簿内进行登记,记明转换的原因,同意方同时在CTC控制模式转换登记簿内进行登记,双方登记内容应一致,并由双方盯控人员在各自的CTC控制模式转换登记簿备注栏内签名。转为非常站控的原因消除后,双方需在CTC控制模式转换登记簿内销记,并立即转回正常情况下规定的控制模式(方式)。五、电务人员检修CTC设备在履行登记和签认手续后,检修过程中需进行CTC控制模式或CTC控制方式转换功能试验时,不需在CTC控制模式转换登记簿内另行登销记,由电务检修人员根据施工或维修天窗作业计划进行操作。六、转为非常站控、车站操作方式的车站办理接发列车作业时,车站值班员须通知司机车站已转为车站控制。第24条 车站值守工作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21条)一、庐山城际场、德安城际场、共青城城际场、永修城际场、乐化城际场、宜春高速场、弋阳高速场因行车室与既有站行车室合并设置,车务应急值守人员可不在行车室值守,期间的值守工作由既有站车站值班员负责。需车务应急值守人员上岗作业时,由列车调度员布置既有站车站值班员通知车务应急值守人员上岗。二、车站值守工作制度由铁路局运输处牵头制定并公布。第二节 编组列车第25条 列车中车钩的摘挂、软管及电气控制等连线摘结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43、244条)列车中车钩的摘挂、软管及电气控制等连线摘结的补充规定见表1。表 1顺序作业项目分工作业情形调车人员列检人员机 车乘务员车 辆乘务员车站人员1车辆连挂列车机车与第一辆车的连挂利用本务机调车作业时本务机无调车作业时单班单司机值乘的列车有列检作业的列车无列检作业的列车而有车辆乘务员时无列检作业的列车且无车辆乘务员时列车中车辆的连挂2车钩摘解列车机车与第一辆车的车钩摘解有列检作业的列车无列检作业的列车非单班单司机值乘的列车单班单司机值乘的列车而有车辆乘务员时单班单司机值乘的列车且无车辆乘务员时利用本务机车调车作业时列车中车辆的车钩摘解3软管连结列车机车与第一辆车软管的连结有列检作业的列车无列检作业的列车无车辆乘务员时非单班单司机值乘单班单司机值乘有车辆乘务员时利用本务机车调车作业时列车中车辆软管的连结有列检作业的列车始发列车非始发列车无列检作业的列车4软管摘解列车机车与第一辆车软管的摘解利用本务机车调车作业时有列检作业的列车无列检作业的列车非单班单司机值乘单班单司机值乘有车辆乘务员无车辆乘务员列车中车辆间软管摘解5列车电气控制连接线的连结与摘解有客列检作业的列车无客列检作业的列车注:1补机与列车的摘挂和软管的摘结,固定使用的补机,由机车乘务员负责;临时使用的补机,由调车人员负责。区间返回补机车钩和软管的摘解工作,由机车乘务员负责。2多机重联时,机车间车钩摘挂和软管的摘结:第一位机车与第二位机车之间,由第一位机车乘务员负责,第二位机车与第三位机车之间由第二位机车乘务员负责,其后依次类推。3软管包括制动主管以及列车总风管的软管。第26条 动车组以外的列车试验列车自动制动机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55、332条)一、车辆段应根据车务站段提出的计划,按季供应必要数量的胶皮垫圈。二、旅客列车底在出库前应进行持续一定时间的全部试验,在接近长大下坡道区间的车站不再进行持续一定时间的全部试验。第27条 列车技术检查及列车制动主管压力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50、258条)一、始发的旅客列车,在有客列检的车站,由客列检负责技术检查,无客列检时,由车辆乘务员负责技术检查。回送客车底的列车,在有客列检的车站,由客列检负责技术检查;无客列检时,由车辆乘务员负责技术检查;无车辆乘务员时由铁路局指派列检人员负责对车辆的技术检查。二、特快货物班列、快速货物班列,由指定的列检作业场负责技术检查。三、以客车底编组的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为600kPa。列车中车辆自动制动机的要求,按旅客列车办理。以货车编组或客货车混合编组的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为500 kPa。列车中编挂关门车的辆数,按货物列车办理。四、机车出段前,应按列车运行图及相关文电规定的车底种别(遇有临时变更或加开时,由调度所通知机务段),由机务段机车调度员通知司机,调整到规定压力。第28条 局管内回送非工作机车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40条)局管内回送非工作机车时,除按技规机车运用规章有关规定办理外,补充如下:1机车走行部及制动系统等影响运行安全的关键部件故障时,禁止回送。特殊情况下必须回送时,应由相关技术部门确定具体回送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并以电报通知有关单位。2机车随旅客列车回送时,应挂于本务机车次位,不得超过1台。3机车随货物列车回送时,应挂直通(直达)货物列车回送,12小时内无直通(直达)货物列车开行,可附挂区段货物列车回送,每列不得超过2台。4机车的牵引电动机故障或转动性能不良,未作处理和确认时,禁止附挂列车回送。5禁止办理机车专列回送(高速与普速共线车站除外)。6工程局、厂矿企业等路外单位机车回送时,机车必须经技术鉴定合格,回送机车乘务员必须持有有效的机车驾驶证、学习司机证,否则车站不得办理承运手续。第29条 厂矿企业自备机车、车辆和自轮运转特种设备过轨时编入列车的条件一、凡进入铁路营业线运行的企业自备车辆,必须根据铁路总公司颁发的企业自备车辆车种、车型、车号编码统一编制车种、车型、车号。二、路外企业的自备机车、车辆和自轮运转特种设备,需进入铁路营业线上运行的,其所属单位或使用单位,每年须到所在地铁路局机车、车辆部门进行申报、审核,产权变更时须由机车、车辆部门派员进行技术鉴定合格后,重新办理注册,并签订“自备车过轨检查协议”和“自备车定检检修合同” (协议书应报双方主管部门备查),未签订“自备车过轨检查协议”和“自备车定检检修合同”,未安装货车车号自动识别标签的自备车,专用线未安装车号自动识别轨边装置(AEI)的,一律不得办理过轨和签订运输过轨协议。路外企业的自备机车、车辆和自轮运转特种设备,在铁路营业线上运行前,须经铁路机务、车辆段人员进行技术鉴定,确认机车、车辆和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的限界和各部技术状态均符合铁路规章的要求,填发企业自备机车、车辆过轨质量鉴定合格证,作为通过过轨技术检查的依据。三、路外企业自备车辆,长期在铁路营业线上固定区段运行而不经过铁路列检作业场时,可由铁路列检作业场按铁路同性质车辆的有关规定,派人检查维修。具体办法,由路外企业与所在地车辆段在协议中商定。四、固定在企业内专用的自备车辆,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过轨时,须经铁路局车辆主管部门批准,由企业联系附近车辆段或列检作业场派人进行检查确认,安装货车车号自动识别标签后,方可挂运。五、定检到期和过期的企业自备车辆,在能确保行车安全的条件下,辅修不超过十天,段修不超过一个月,准许顺向继续运行到企业单位(或承担检修单位)所在站。对定检过期的检修回送企业自备货车,路外企业可根据检修合同,委托所在地车辆段整修后,方准办理挂运手续。六、管内各列检作业场对在铁路营业线上运行的路外企业自备车辆,应与铁路运用车辆同样按规定进行检查和修理,并保证运行安全。但对企业自备的专用车辆(如装化工产品、有毒物品、放射性物品的货车及发电车等)铁路列检作业场只对走行、制动、连缓部分进行检查和维修,其他部分由企业单位负责。第三节 调度指挥第30条 发布、交付和转达调度命令的补充规定(技规第269、270、271条)一、列车调度员除执行技规第269条规定外,遇下列情况,应发布调度命令:1车站信号、联锁、闭塞设备停用或恢复(调车设备除外)时。2向无空闲线路的车站发出列车时。3自动站间闭塞区间列车由车站退入后方区间闯坡时。4夜间本务机车头灯故障,继续牵引列车时。5两线、多线区间,列车运行违反线路运行分工时。6变更列车始发或终到站时。7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控车功能切除,动车组列车制动系统故障切除部分制动力时。8货物列车在列尾装置运用区段未挂列尾装置、列尾装置主机丢失或列尾装置故障运行时。9变更接车场别时。10自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