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学习指南.docx_第1页
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学习指南.docx_第2页
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学习指南.docx_第3页
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学习指南.docx_第4页
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学习指南.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邮电大学函授、远程教育通信网络规划设计课程学习指南一、使用教材现代通信网(第3版),作者:毛京丽、董跃武,出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二、课程简介 通信网络规划是对电信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步骤、设备和费用的估计和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信网络规划设计课程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通信网络的基础知识,论述了通信网络设计所需的必要的基础理论,并且结合一些设计实例讨论了通信网络规划的基本方法。三、先修课程数字通信原理、数据通信 等。四、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关于通信网络的全程全网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网络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从事通信网络规划及建设工作打下基础。五、教学基本要求第1单元 现代通信网概述(1)教学内容1.1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1.2 通信网的质量要求及构成1.3 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趋势(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通信网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通信网的分类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现代通信网的构成了解: 通信系统的组成 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趋势(3)重点、难点重点: 通信网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通信网的分类 现代通信网的构成第2单元 电信业务网(1)教学内容2.1 电话通信网的基本概念2.2 固定电话通信网2.3 移动通信网2.4 宽带ISDN(B-ISDN)2.5 ATM的基本概念2.6 ATM网的网络结构2.7 B-ISDN(ATM)协议参考模型2.8 IP网络的基本概念2.9 以太网2.10 宽带IP城域网(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电话通信网的基本构成 对电话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电话通信网的分类 等级结构的电话网 长途网 本地网 固定电话网的路由选择 B-ISDN的基本概念 B-ISDN的信息传递方式 ATM的定义 ATM的特点 ATM网络结构 B-ISDN(ATM)协议参考模型 IP网络的概念及特点 TCP/IP参考模型 传统以太网 交换式以太网 宽带IP城域网基本概念 宽带IP城域网的分层结构了解: 通信系统的组成 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趋势 移动电话通信的特点 移动电话通信网的分类 移动电话通信系统的组成 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的结构 窄带ISDN(N-ISDN) ATM信元 B-ISDN用户-网络接口 CCITT关于B-ISDN的建议 高速以太网(3)重点、难点重点: 对电话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等级结构的电话网 固定电话网的路由选择 B-ISDN的基本概念 ATM的定义 ATM的特点 B-ISDN(ATM)协议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 交换式以太网难点: 移动电话通信系统的组成 B-ISDN(ATM)协议参考模型 宽带IP城域网的分层结构第3单元 传输与接入网(1)教学内容3.1传输网概述3.2 SDH传输网3.3 ASON3.4 接入网概述3.5 铜线接入网3.6 以太网接入技术3.7 光纤接入网3.8 无线接入网(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SDH传输网 接入网的定义与接口 接入网的分类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以太网接入的概念 以太网接入的网络结构 以太网接入的优缺点 光纤接入网的定义 光纤接入网的功能参考配置 光纤接入网的分类 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光纤接入网的应用类型了解: 传输网概述 ASON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 接入网支持的接入业务类型 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 无线接入网的概念及分类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系统 无线局域网 WiMAX系统(3)重点、难点重点: 接入网的定义与接口 以太网接入的网络结构 光纤接入网的定义 光纤接入网的应用类型难点: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 光纤接入网的功能参考配置 WiMAX系统第4单元 电信支撑网(1)教学内容4.1 No.7信令简介4.2 No.7信令网的组成与网络结构4.3 我国No.7信令网的结构与组网4.4 同步网的同步方式4.5 同步网中的时钟源4.6 我国同步网的结构和组网原则4.7 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4.8 我国电信管理网概述(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No.7信令简介 No.7信令网的组成 No.7信令网的工作方式 No.7信令网的结构 信令网中节点的连接方式 信令网与电话网的关系 我国No.7信令网的结构 网同步方式 同步网的等级结构 同步网的分区 我国同步网的结构 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 电信管理网的逻辑模型 我国电信管理网概述了解: 信令的基本概念 信令链路组织 信令区的划分及信令点编码 同步网概述 同步网的几种时钟 基准时钟源与受控时钟源 BITS及其应用 基准定时信号的传送 同步网的组网原则 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3)重点、难点重点: No.7信令网的组成 No.7信令网的结构 信令网中节点的连接方式 我国No.7信令网的结构 网同步方式 我国同步网的结构 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难点: 网同步方式 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第5单元 下一代网络及软交换技术(1)教学内容5.1 下一代网络概述5.2 软交换技术概述5.3 软交换系统支持的协议5.4 软交换网关(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NGN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NGN的体系结构 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的主要特点了解: NGN的关键技术 NGN的演进路线 软交换系统架构 软交换系统功能 软交换系统支持的协议分类 几种呼叫控制协议和媒体控制协议 软交换网关的概念及分类 信令网关 媒体网关(3)重点、难点重点: NGN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NGN的体系结构 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的主要特点难点: NGN的体系结构 NGN的演进路线 软交换系统架构第6单元 通信网络设计基础(1)教学内容6.1 图的基本概念6.2 树6.3 最小支撑树6.4 最短路径6.5 站址选择(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图的定义 点的度数 链路、路径与回路 图的分类 树的基本概念 图的支撑树 求最小支撑树的K方法 D算法 距离测度 单中位点 多中位点了解: 子图的概念 求最小支撑树的P方法 F算法(3)重点、难点重点: 图的定义 链路、路径与回路 树的基本概念 图的支撑树 求最小支撑树的K方法 D算法 多中位点难点: 求最小支撑树的K方法 求最小支撑树的P方法 D算法 F算法 多中位点第7单元 通信网络规划(1)教学内容7.1 通信网络规划概述7.2 通信业务预测的基本概念7.3 直观预测法7.4 趋势外推法7.5 成长曲线预测法7.6 平滑预测法7.7 固定电话网规划概述7.8 电话业务预测7.9 本地网规划7.10 传输网规划概述7.11 本地SDH传输网设计实例7.12 接入网规划7.13 No.7信令网规划(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通信网络规划的概念、任务、步骤和内容 通信业务预测的概念、内容和主要步骤 趋势外推法简介 几种预测模型 电话业务预测的基本内容 局间业务流量预测 局所规划 中继网络规划 用户线路设计 电路数量的一般计算方法 网络冗余度和生存性的计算 接入网规划的内容 接入网规划的原则和流程 No.7信令网规划的内容了解: 预测的概念和分类 直观预测法 龚帕兹曲线方程 逻辑曲线方程 移动平均法 指数平滑法 固定电话网规划概述 电话业务量的计算 本地网规划原则 我国本地电话网参数取值的建议 7.11 本地SDH传输网设计实例 接入网的网络组织 No.7信令网规划的原则(3)重点、难点重点: 通信业务预测的概念、内容和主要步骤 几种预测模型 局所规划 中继网络规划 用户线路设计 网络冗余度和生存性的计算 信令链路的计算难点: 几种预测模型 龚帕兹曲线方程 逻辑曲线方程 移动平均法 指数平滑法 局所规划 中继网络规划 用户线路设计六、课程安排1、课程主持教师 董跃武 010-820563192、课程实时指导安排本门课安排2次实时指导与答疑。(1)2014-09-09 19:00-21:00(2)2014-12-04 19:00-21:00时间安排若有变动,可参考下面的网址:/portal/site/170f0fda-4e37-48fb-bc22-e1fb89c30d29/page/3023b248-063f-4ac3-9a1f-e9dfad842bd63、平时作业本门课安排2次平时作业,均是客观题,网上提交。各次作业的开始时间视个人的学习进度而定,截止时间为考试当天(预计)。4、考核安排平时成绩共30分,即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卷面分数100分,占总成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