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针灸科针灸治疗面瘫1.doc_第1页
2011年针灸科针灸治疗面瘫1.doc_第2页
2011年针灸科针灸治疗面瘫1.doc_第3页
2011年针灸科针灸治疗面瘫1.doc_第4页
2011年针灸科针灸治疗面瘫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针灸科针灸治疗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 面瘫(TCD编码:BNV120)西医 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睛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2)表现:一侧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3)脑CT、MRI检查正常。(二)中医证候诊断1、风寒袭络:常有受寒史,急性起病,一侧面部板滞,闭眼不能,口角歪斜。舌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弦。2、风热袭络:常有患侧耳内、耳后完骨及面颊部疼痛及发热,起病较缓,一侧面部板滞,闭眼不能,口角歪斜,口苦,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可伴恶风,头痛。舌红,舌苔黄燥或薄黄,脉浮数或弦数。3风痰阻络:突然口眼歪斜,闭眼不能,或面部抽搐,面部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4、气虚血瘀:病程日久,单侧口眼歪斜,表情呆滞,下睑外翻流泪,眼干涩,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三)鉴别诊断中医鉴别诊断:1.面痛:面痛以面部疼痛为主症。故可鉴别。2.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以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症,额纹不消失。故可鉴别。西医鉴别诊断:1.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无额纹消失。有脑血管病变史或风险。cT、MRI可鉴别。2.洱源性面神经麻痹:有明确原发病史,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腮腺炎、肿瘤、化脓性下颌淋巴结炎。三、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一)针灸辨证施治1.风寒袭络证:治疗原则:祛风散寒,疏筋活络 取穴:患侧攒竹 丝竹空 合谷 风池 阳白 翳风 四白地仓 颊车 下关 迎香 太阳 双侧足三里。操作:攒竹透鱼腰,丝竹空透太阳,阳白透鱼腰,四白透承泣,地仓透颊车,颊车透地仓,下关透颊车,合谷直刺1寸。操作注意:攒竹透鱼腰、阳白透鱼腰、四白透承泣时注意保护眼球,颊车透地仓注意避开面动脉,风池刺向对侧口角。疗程:每日一次,十次一疗程,休息两天进行下一疗程。2.风热袭络证:治疗原则:清热散风,疏筋活络 取穴:面部取穴同前,加曲池 合谷 阴陵泉操作:面部同前, 合谷 阴陵泉直刺1寸,针尖向上泻法以使针感向上传导。操作注意:同前疗程:每日一次,十次一疗程,休息两天进行下一疗程。3.风痰阻络证:治疗原则:祛风化痰通络 取穴:面部取穴同前,加曲池 合谷 丰隆 足三里操作:面部同前,曲池 合谷 丰隆 足三里直刺1寸,针尖向上泻法以使针感向上传导。操作注意:同前4.气虚血瘀证:治疗原则:补气益血、活血化瘀 取穴:面部取穴同前,加足三里 血海操作:面部同前,足三里 血海补法进针、行针,针尖向上以使针感向上传导。(二)中药辩证施治 1、风寒袭络证:治疗原则同上,方以麻辛附子汤加味 2、风热袭络证:治疗原则同上,方以银翘散加味 3、风痰阻络证:治疗原则同上,方以牵正散加味加味 4、气虚血瘀证:治疗原则同上,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味 (三)专科特色疗法1、 艾灸:取患部皮肤,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次约15-20分钟。 2、 穴位注射:取面部穴位1-2穴,常用维生素B1、B12注射液。3、 皮肤针叩刺:取患部皮肤,用皮肤针叩次,以皮肤潮红为度。4、按摩:用轻柔手法根据面部肌肉走向进行按摩。5、其他物理疗法,如红外线、中频等可适当选择应用。6.自发病开始每日用黄鳝血均匀外敷患侧面部12小时一次,每日一次,十次一疗程,休息3日进行下一疗程。7.配合西药营养神经治疗Tab VitB1 20mg Tid p.oTab VitB12 150mg Tid p.oTab A.T.P 40 mg Tid p.o(四)基础治疗1. 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的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继续维持疾病治疗。 2. 在面瘫治疗过程中如果并发其他疾病积极给以诊治,如本科室不能完成,及时请求会诊,以免误诊、误治。 (五)注意事项1、本病初期1星期之内,面部刺激量宜轻针刺宜少,常取远部的风府、风池、曲池、合谷等穴。2、避免刺激量过大,造成面肌痉挛或面部肌肉“倒错现象”发生,如有后遗症期出现“倒错现象”,可采用刺络拔罐。3、治疗期间患者外出避免面部受风寒,应戴口罩、眼罩防护,晚间患侧眼部应点眼药水以防感染。宜温水洗脸,忌生冷之品。四、疗效评定评价标准1.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分级)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定。2.中医症状疗效标准:采用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法。3.面部残障(FDI)评分法。五、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难点(一)诊疗过程中怎样鉴别肿瘤压迫、神经髓鞘瘤等引起的面瘫,此为我科诊疗的第一难点。(二)治疗面瘫最佳时机是发病的第一周,而大部分患者第一周都不能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