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家乡畸形的产业结构进程所.doc_第1页
由家乡畸形的产业结构进程所.doc_第2页
由家乡畸形的产业结构进程所.doc_第3页
由家乡畸形的产业结构进程所.doc_第4页
由家乡畸形的产业结构进程所.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由家乡畸形的产业结构进程所 引发的经济学思考经济学院经济学99级 侯雁梁 学号:99104102 指导教师:徐茂魁教授既然是要讨论家乡这一区域的产业结构问题,就必须对有关产业结构的理论有深入的了解。所谓产业结构是指:“构成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诸产业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的总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部经济资源在诸产业中的配置结构”。(杨治著:产业经济学概论)杨治教授在这里所定义的产业结构是宏观的就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而言的。我想不妨就此引出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即在某个地区经济运行中的诸产业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着的关系的总和,是某一地区经济中,经济资源在诸产业中的配置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是该区域内资源配置的一种状态或结果。反映着该地域内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 因为这里所引出的区域性产业结构,只是将杨治教授定义的产业结构加以狭隘,仍为产业结构范畴,所以关于“广义产业结构”的性质如系统性、功能性、动态性和整体性等在这里仍然适用。我们要使某区域的经济得到发展,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就必须对该区域的产业结构进化过程有充份的了解。这是因为,如果将区域经济关系看成一个系统的话,区域产业结构便是该系统的资源配置结构,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理解为该系统的功能。进而,如果我们要想了解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还必须了解一些有关系统科学的知识。结构和功能是系统科学的重要范畴,结构将系统的各种要素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结构越合理,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越协调,系统在总体上才能发挥越强大的功能。也就是说,结构和功能分别从内部和外部描述了系统的整体性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又具有辩证和统一的关系,具有不可分割性,结构是功能发挥的依据和基本条件,而功能又是结构的外在表现。在现实的复杂的情况下,结构和功能将呈现出各种组织与搭配形式。结构和功能的界定是相对的,可变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反作用于结构。功能是一定结构的功能,结构必定表现为某种功能。一般来说,结构不同,功能不同;当然,也有可能结构相同,而功能不同。这与现实的客观条件有关。根据上述的系统科学的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该区域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就是该区域的经济整体功能的改进,功能的改进必然意味着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的改变。不同的区域产业结构,必然与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相符合。随着某一地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又符合一定的客观规律。于是,我们便可以抓住这种规律,通过运用适当的区域性产业结构政策来调整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而达到促进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在这里我们又引出了区域性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由于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区位政策同属于产业政策,所以我们要想全面理解区域性产业结构政策,就不得不先引出产业政策的概念。产业政策是个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概念,在不同的国情下,以至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产业政策的侧重点和所依据的经济学原理是不同的。下面我将引用有关产业政策的比较精确的定义:“所谓产业政策,应是遵照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结构进化的客观规律,依据本国国情及其经济发展的阶断,以市场经济在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为前提,由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结构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的科学的、必要的、适度的、适时的引导和调控。从而,通过资源配置结构的不断优化,达到持续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目的,并寻求最大限度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引自产业政策原理杨治著,1998年)。通过产业政策的定义,我们可以推导出区域性产业结构政策的定义。意即,所谓区域性产业结构政策,就是关于某一经济发展区域内,有关该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的政策,是产业政策的一个具体的层面,属于产业政策的范畴,因而有关产业政策的各种原理及规律对于区域性产业结构政策也应适用。前面已经提到,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这种发展必将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首先对这种规律进行统计研究的是科林克拉克,他通过多年关于从业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间的移动的统计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国的劳动力构成,会逐渐由第一次产业占优势比重而逐渐移向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占优势比重。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考察如此,从某一个地区的角度考察也应如此。此规律被后人称为“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它说出了生产要素中的人力资源的配置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所发生的规律性变化,非常简洁地归纳了经济发展过程与产业结构进化过程的相关性。我们从产业结构的进化规律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产业结构将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表现出有序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因此,某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在人均收入所达到的水平上,同样反映在产业结构的变迁上,不同水平的产业结构也将反映不同水平的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经济的发展水平。这是被大量的事实和实践证明了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并且是已被学述界认同的有关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进程相关性的理论。而在我的家乡却出现了与此理论相悖离的怪现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一现象能成为证明克拉克定理具有不严密性的现实依据吗?这需要结合现实情况的深入分析,不能只依靠一些表面的数句而盲目地得出结论。下表是北京市大兴县长子营乡泌水营村从1997年到2000年的村民总收入、人口数、人均年收入以及失业人口比重的情况统计表(表1) 年 项目1997 1998 19992000村民总收入(万元)3402310929142871村民人数 2520254825902610村民人均收入(元)1350122011251100年失业人口比重 86%127%16.8%20.5%从表(1)可以看到,从1997年到2000年,村民总收入从34.02 万下降到28.71万,下降了15.61%。村民人均收入从1350元下降到了1100元,下降了18.52%。失业人口比重从1997年的8.6%上升到了2000年的20.5%。显然我乡泌水营村的经济是呈畸形的负增长状态。畸形表现在失业人口比例的增加上,负增长则表现在人均年收入的降低上。下表是泌水营村从业人员的产业构成表(表2)所谓从业人员的产业构成是指从业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分布比例,反映了从业劳动力在各大产业间的分配关系。 年 产业19971998 1999 2000 第一产业 6760.554.450.9第二产业 1816.513.212.8第三产业 152332.436.3从该表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农业)中分布比例下降得非常之快,从1997年的67%下降到2000年的50.9%。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分布比例也有所不降,从1997年的18%下降到2000年的12.8%,但下降的辐度较小。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分布比例激增,从1997年的15%上升到2000年的36.3%。下面我们把从表(1)和表(2)所得到的结论加以比较。不难发现一个怪现象:经济的停滞仍至向负方向的发展,也能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移动。这与以上我们对克拉克定理的分析似乎发生了矛盾。即,产业结构的进化过程并没有反映到真实的经济发展状态。以上的真实数据难到可以推倒我们关于产业结构的分析吗?我们可以以此对克拉克的产业结构理论加以否定吗?答案当然是不可以。我们不能为表中的数据表像所迷。我们要更深的去了解农村中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通过科学的反思与推理,找出产生这一怪现象的内在原因。 经过实际的考察了解到,沁水营村是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全村没有一个工厂,唯一的集体企业是一家村办的农厂。全村没有系统的、健全的经济发展体制,而且村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一定的经济意识和创新意识,村领导也是缺乏有关产业结构的决策能力,97年以前由于存在上级政府的农民收入扶持政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高农民的收入和村内的经济效益基本保持稳定。但由于农民缺乏经济意识,并且见从事农业有利可图,至使第一产业吸引了更多的劳动力。经济虽有所发展,但从业劳动力并没有向第二、三次产业移动。甚至出现了向负方向移动的情况。到97年以后,由于国家某些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造成了农村经济的畸形发展,恶化了村内的经济环境。又由于村领导缺乏经济意识,没有结合村内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产业结构政策,从而出现了畸形的产业结构发展进程。这些现象的产生,存在着诸多的因素:例如:在1997年至2000年这一时期内,国家曾实施粮食从国外进口的政策,大量小麦都来自国外,造成国内粮食市场的不稳定。引起小麦价格的下降,迫使农民将小麦以低价格出售,农民去除种值成本,几乎没有多少收益。很多村民都抱怨“费力不讨好”。国家的这一宏观经济政策,反映在局部地区,极大的打击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由于种地赚不到钱,许多农民被迫放弃了农业。出外打工,从事商品买卖或找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性工作,甚至有人选择了闲暇。这样,村内劳动力是在被迫地向第三产业移动。再有,1997年至1999年间,正是国有企业的大量裁员时期。这样,许多在外面工厂打工的劳动人员下岗回家。这些人为了生计,在第一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改行从事商品买卖或服务性工作,即第三产业。例如,98年一年,沁水营村仅从首钢下岗的青年劳力就有十余人,他们回家后 ,都加入第三产业从事商品买卖活动。还有就是土地资源被不合理的占用。例如在99年,村领导看到农民对种地没有积极性,不但不采取恰当的产业结构政策加以调整,反而将相对过剩的土地承包给个人开办沙厂,又将大片耕地以低价卖给林业局栽培树苗。大大延长了土地的使用周期,极大的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使本来就不多的耕地变得更少。这种耕地被不合理地改为它用的情况,减少了村民的人均耕地数量,迫使缺乏土地的农业劳动力不得不改行从事其它产业的生产活动。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村内的某些腐败现象等等,都迫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移动,这里就不再详细说明了。据有关资料,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存在象沁水营村一样经济结构不够完善的情况,也就是说沁水营村所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具有普遍性。因而,就我国农村地区的整体而言,同样存在上述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进程不符的矛盾,而且矛盾产生的原因基本相似。我们要想解释这一现象,解决好农村产业结构中的深层次问题,就必须要做更深的理解与分析。 通过沁水营村的实例分析,在结合目前我国农村整体类似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移动,是一种被迫的移动,这种移动伴随着失业人口比重的加大,是建立在畸形的经济发展状态和没有作适当的区域产业结构政策基础之上的。其实,只要各级政府有一定的经济意识,结合农村内部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区域性产业结构政策,如对村民收入进行一定的补贴;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耕地的利用率等,是可以使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健康发展的。可由于客观的不正常的经济环境和缺乏适当的政策指导。使劳动力被迫选择第三产业,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而不是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主动选择第三产业。可见是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的畸形的经济发展环境,造成了其产业结构进化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而不是前面分析的不正确,更不是克拉克定理的不正确。克拉克定理所阐述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进程相适应是建立在健康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基础之上的。是随着经济的健康发展,从业人员受利益所驱,主动的向高收入的产业移动。是理性劳动力主动选择的结果,而非缺乏经济意识的劳动力为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被迫选择的结果。事实上,克拉克定理是反映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定理,而这些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具有健康可靠的经济环境,正常的经济结构和专门的经济决策部门。为了印证“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正确性,我们需要选择某一象发达国家一样具有正常经济环境和健康经济体制的区域。与沁水营村一河之隔的留民营村便符合这样的条件。经实际考察,留民营村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正常的经济结构和有利的经济决策部门,而且该村在我国农村经济中的相对地位,与那些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地位基本类似,因而具有可比性。但必须说明的是,留民营村所存在的特殊情况只是我国广大农村中的少数特例,其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在我国没有普遍性。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情况说明,在留民营村这一经济区域内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间的分配及变化进程,完全印证了克拉克定理的正确性。留民营村是北京市有名的现代化农村,他们的村长是全国人大代表,因此村内有出色的领导班子。他们建立了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全村的十多家村办企业年年都有很高的赢利。人均收入年年都在全县处于前列,村内每年都会邀请专家做出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政策。通过表(3)我们明显可以看出,从1997年到2000年,留民营村的经济是健康、稳定发展的。健康体现在失业人口比例的下降上,而发展体现在人均收水平的提高上。北京市大兴县长子营乡留民营村村民总收入,人口数,人均收入及失业人口比例分布情况表(表3) 年项目1997199819992000村民总收入(万元)76.05 7738987710235村人口数 3250325432633275村人均收入(元) 2340237830273125村失业人口比重 56544038通过表(4)我们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移动。农业所占用劳动力人数比重从1997年的36%下降到2000年的13.6%。工业所占用的劳动力比例从1997年的48%上升到2000年的51.5%。第三产业占用劳动力比例上升得比较快,从1997年的16%上升到2000年的34.9%上升了近19个百分点。 从1997年到2000年留民营从业人员的产业构成表(表4) 年产业1997199819992000第一产业3621195136第二产业485152515第三产业1628285349对比以上两表不难发现,在一个健康有序的经济环境下,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从业劳动力将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将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移动,这充份的体现了克拉克定理的正确性。当然,留民营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与其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必然的联系但也离不开其政府所采取的适宜的产业结构政策。例如,在国内粮食降价期间,村政府曾以高于国家统一粮价的价格收购本村农民的粮食,用以发展村内的养殖业,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保证了村内经济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