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天津大学)第3章标准答案.doc_第1页
工程力学(天津大学)第3章标准答案.doc_第2页
工程力学(天津大学)第3章标准答案.doc_第3页
工程力学(天津大学)第3章标准答案.doc_第4页
工程力学(天津大学)第3章标准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习 题题 3 1 如图 a 所示 已知 F1 150N F2 200N F3 300N 求力系N200 FF 向 O 点简化的结果 并求力系合力的大小及其与原点 O 的距离 d 解 解 1 将力系向 O 点简化 N 6 437 5 2 300 10 1 200 2 1 150 5 2 10 1 2 1 321R FFFFF xx N 6 161 5 1 300 10 3 200 2 1 150 5 1 10 3 2 1 321R FFFFF yy NFFF yx 5 466 6 161 6 437 22 2 R 2 RR 设主矢与 x 轴所夹锐角为 则有 6120 6 437 6 161 arctanarctan R R x y F F 因为 所以主矢 F R在第三象限 0 R xF0 R yF mN44 21 08 02002 0 5 1 3001 0 2 1 150 08 02 0 5 1 1 0 2 1 31 FFFMM OO F 1O 1 F F1 200mm F3 F F2 y x 1 100mm 80mm 3 1 2 0 0 a 习题 3 1 图 b c MO F R x y O d FR x y O 将力系向 O 点简化的结果如图 b 2 因为主矢和主矩都不为零 所以此力系可以简化为一个合力如图 c 合力的大小 mm96 4504596 0 5 466 44 21 N 5 466 R RR m F M d FF o 3 2 重力坝的横截面形状如图 a 所示 为了计算的方便 取坝的长度 垂直于图面 l 1m 已知混凝土的密度为 2 4 103 kg m3 水的密度为 1 103 kg m3 试求坝体的重力 W1 W2和水压力 P 的合力 FR 并计算 FR的作用线与 x 轴交点的坐标 x 解 解 1 求坝体的重力 W1 W2和水压力 P 的大小 kNNdyydyyqP mNy dy ydy yq 5 992210 5 9922 2 45 108 9 45 108 9 45 108 9 45 8 91011 3 2 3 0 45 3 0 45 3 3 2 将坝体的重 力W1 W2和水压力 P 向 O 点简化 则 kN 5 9922 R PFF xx kN30576211689408 21R WWFF yy kN 7 3214530576 5 9922 2 22 R 2 RR yx FFF mkN 5 609829 20211684940815 5 9922 128 415 21 WWPMM OO F kNNW kNNW 2116810211688 9104 2136 545 2 1 94081094088 9104 218 545 33 2 33 1 习题 3 2 图 O MO F R x y a b c 5m 36m P 15m W1 W2 20 12m 4m 8m y x 45m O O x y FR x 设主矢与 x 轴所夹锐角为 则有 02 72 5 9922 30576 arctanarctan R R x y F F 因为 所以主矢 F R在第四象限 如图 b 0 R xF0 R yF 3 因为主矢和主矩都不为零 所以坝体的重力 W1 W2和水压力 P 可以简化为一个 合力 FR如图 c 合力的大小 FR的作用线与 x 轴交点的坐标 m94 19 30576 5 609829 R y o F M x 3 3 如图 a 所示 4 个力和一个力偶组成一平面任意力系 已知 F1 50N F3 80N F4 10N M 2N m 图中长度单位为 4 3 arctan 1 N330 2 F 45 2 mm 求 1 力系向 O 点简化的结果 2 力系的合力 FR的大小 方向和作用线位置 并表示在图上 解 解 1 将力系向 O 点简化 N26 13 10 2 2 330 5 4 50 2 2 5 4 421R FFFFF xx N26 13 80 2 2 330 5 3 50 2 2 5 3 321R FFFFF yy N75 1826 1326 13 22 2 R 2 RR yx FFF F2 O x 2 1 F1 F3 M 30 20 y 50 40 F4 O MO F R x y O x y FR x 习题 3 3 图 a b c N 7 32145 RR kFF 且 将力系向 O 点简化的结果如图 b 45 R iF 2 因为主矢和主矩都不为零 所以此力系可以简化为一个合力如图 c 合力的大 小 mm 1 55m0551 0 26 13 73 0 R y o F M x 3 4 已知各梁受荷载如图 a f 所示 试求各支座的约束力 A F A a F laa a F B A bc b B 100 A 500 1 5kN B q 10kN m d M A B A 2aa c F mN73 0 205 01004 0 2 2 33004 0 5 4 5003 0 5 3 50 05 004 0 2 2 04 0 5 4 03 0 5 3 4211 MFFFFMM OO F B A 2a M AB A a e F A 3aa f qa2 C qq a A F laa g F B FBFA F A a bc h B A FB FAx FAy M A B A 2aa i F FAFB j 100 A500 1 5kN B q 10kN m FAy FAx MA 题 3 4 图 2a M AB A a k F C q a FB FA B A A 3aa l qa2 q FBFA N75 18 RR FF 解 解 a 取梁 AB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g 所示 列平衡方程 FF alFFaalFM FF FaalFalFM B BA A AB 0 2 0 0 2 0 b 取梁 AB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h 所示 列平衡方程 c 取梁 AB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i 所示 列平衡方程 d 取梁 AB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j 所示 列平衡方程 a aFM F aFMaFM a aFM F FaMaFM B BA A AB 2 3 032 0 2 02 0 FF FFF Ax Axx 0 0 cb aF F FacbFM cb aF F FacbFM B BA Ay yAB 0 0 0 0 e 取梁 AB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k 所示 列平衡方程 a qaFaM F aqaaFMaFM a MFaqa F aqaFaMaFM B BA A AB 2 5 03 05 032 0 2 5 2 05 22 0 2 2 f 取梁 AB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l 所示 列平衡方程 3 5 在 a 图示的刚架中 已知最大分布荷载集度 q0 3kN m F kN M 26 10kN m 不计刚架自重 求固定端 A 处的约束力 解 解 取刚架 AB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b 所示 列平衡方程 mkNM MM kNF FF kNF FF A AA Ay Ayy Ax Axx 4 1 01 05 1 2 5 0 5 010 0 5 05 010 0 5 1 05 1 0 45 q0 F 4m B A A M 3m A 习题 3 5 图 FAy 45 q0 F 4m B A A M 3m A FAx MA a b qaF aqFFF qaF aaaqqaaFM B ABy A AB 3 7 04 0 3 5 0 23 43 0 2 3 6 如图 a 所示 均质杆 AB 的重量 W 100kN 一端用铰链 A 连接在墙上 另一 端 B 用跨过滑轮 C 且挂有重物 W1的绳子提起 使杆与铅垂线成 60 角 绳子的 BC 部分与 铅垂线成 30 角 在杆上 D 点挂有重物 W2 200kN 如果 BD AB 4 且不计滑轮的摩擦 试求 W1的大小和铰链 A 处的约束力 解 解 取杆 D 60 30 W A B W2 FT FAy FAx E 习题 3 6 图 D 60 30 W1 A B C W2 a b mkN12 3 2 2 264 2 2 2610 3 4 34 2 1 345sin445cos 4 3 1 4 2 1 0345sin445cos 4 3 1 4 2 1 0 mkN6 2 2 2645sin 045sin 0 0 2 2 2634 2 1 45cos4 2 1 045cos4 2 1 0 0 0 0 0 FFMqM FFMqMM FF FFF FqF FqFF A AA Ay Ayy Ax Axx AB 和重物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b 所示 并且 FT W1 列平衡方程 kN150100200 2 3 310030cos 030cos 0 kN350 2 1 310030sin 030sin 0 kN3100100 4 3 200 8 33 2 3 2 1 2 3 4 3 060sin60sin 0 2 2 2 2 WWFF WWFFF FF FFF AB ABWABW F AEWADWABFM TAy TAyy TAx TAxx T TA 3 7 如图 a 所示 在均质梁 AB 上铺设有起重机轨道 起重机重 50kN 其重心在 铅直线 CD 上 重物的重量为 W 10kN 梁重 30kN 尺寸如图 求当起重机的伸臂和梁 AB 在同一铅直面内时 支座 A 和 B 处的约束力 解 解 取均质梁 AB 及起重机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b 所示 并设梁重为 W2 起重机 重为 W1 列平衡方程 A 10m D 3m B A 4 m E W C A 习题 3 7 图 A 10m D 3m B A 4 m E C A W FBFA W1 W2 a b 3 8 杠杆 AB 受荷载如图 a 所示 且 F1 F2 F3 F4 F5 如不计杆重 求 保持杠杆平衡时 a 与 b 的比值 解 解 取杠杆 AB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b 所示 且 F1 F2 F3 F4 F5 列平 衡方程 3 9 基础梁 AB 上作用有集中力 F1 F2 已知 F1 200kN F2 400kN 假设梁下 的地基反力呈直线变化 试求分布力两端 A B 的集度 qA qB 解 解 取基础梁 AB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A 1m4m F2 qA 1m B F1 习题 3 9 图 qB 习题 3 8 图 a bb a b C F5F4 A F1 B F2F3 a bb a b C F5F4 A F1 B F2F3 F a b 4 1 32154 2 0322 0 F F b a bFbFbFaFaFMC kN3710305053 0 0 kN53 10 310530750 10 357 0 710 5 310 10 0 21 21 21 21 WWWFF WWWFFF WWW F WWWFM AB BA y A AB 1 0200 06 2 1 6 0 21 BA ABAy qq FFqqqF 由式 1 和 2 得 3 10 求图示多跨梁支座 A C 处的约束力 已知 M 8kN m q 4kN m l 2m 解 解 1 取梁 BC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b 所示 列平衡方程 2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c 所示 列平衡方程 2 0110063 05146 2 1 36 0 21 BA ABAA qq FFqqqM mkN 7 166 mkN 3 33 BA qq B q 2l l C FB FC b M c B q A 2l l2l C FC MA FA M a B q A 2l l2l C 习题 3 10 图 kN18 4 249 4 9 0 2 3 32 0 ql F l lqlFM C CB kN6243183 03 0 qlFF lqFFF CA CAy mkN32245 1024188 5 104 05 334 0 22 qllFMM llqlFMMM CA CAA 3 11 组合梁 AC 及 CD 用铰链 C 连接而成 受力情况如图 a 所示 设 F 50kN q 25kN m 力偶矩 M 50kN m 求各支座的约束力 解 解 1 取梁 CD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c 所示 列平衡方程 2 取梁 AC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b 所示 其中 F C FC 25kN 列平衡方程 习题 3 11 图 2m2m C D M q FC FD 2m1m2m2m1m m CB A DA A M F a q b 一 c 一 F C 1m 2m 1m m B A A A F FAFB q C kN25 4 50252 4 2 0124 0 Mq F MqFM D DC kN25 4 50256 4 6 0324 0 Mq F MqFM C CD kN 25 2 25225250 2 22 021212 0 C A CAB FqF F FqFFM kN150 2 25425650 2 46 043212 0 C B CBA FqF F FqFFM 3 12 刚架的荷载和尺寸如图 a 所示 不计刚架重量 试求刚架各支座的约束力 解 解 1 取杆 EB 为研究对象 因为 DE 杆为二力杆 所以力 FED水平 杆 EB 受力 如图 b 所示 列平衡方程 2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c 所示 列平衡方程 DE H q A 6m3m m B C 3m2 4m a 5 4m q B E FB FED 习题 3 12 图 DE H q 6m3m m B C 3m2 4m A FB FAx FAyFC b 一 c 一 qF qFM B BE 7 2 07 24 54 5 0 qF qFM C CA 87 6 07 24 53 2 2 0 16 2 3 62 1 37 2 3 3 04 53 0 7 23 4 533 0 q qqqF F qFFM B Ax BAxH 86 4 07 24 53 0 qF qFM Ay AyC 3 13 在图 a 所示构架中 A B C 及 D 处均为铰接 不计 B 处滑轮尺寸及摩擦 求 铰链 A C 处的约束力 解 解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b 所示 且 FT 100kN 列平衡方程 3 14 梁上起重机吊起重物 W 10kN 起重机重 Q 50kN 其作用线位于铅垂线 EC 上 不计梁重 求 A B 及 D 支座处的约束力 DC A 0 8m 0 6m0 6m B 100kN 1m 1m FC FAx FAy 一 FT 一 习题 3 13 图 DC A 0 8m 0 6m0 6m B 100kN 1m 1m a b kN100 0100 0 yA yAy F FF kN67 166 6 0 1601006 0 6 0 1606 0 06 11006 06 0 0 T Ax TAxC F F FFM kN 67 66 6 0 1601002 1 6 0 1602 1 06 11002 16 0 0 T C TCA F F FFM 1m1m E A W Q FN1 一 FN2 一 B A 4m4m4m4m 1m1m E A C A A D W Q a 一 b 一 G一 解 解 1 取起重机和重物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 b 所示 设起重机左支点为 G 点 列平衡方程 2 取梁 CD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 c 所示 其中 F N1 FN 1 50kN 列平衡方程 2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 d 所示 列平衡方程 3 15 由直角曲杆 ABC DE 直杆 CD 及滑轮组成的结构如图所示 AB 杆上作用有 水平均布荷载 q 不计各构件重量 在 D 处作用一铅垂力 F 在滑轮上悬吊一重为 G 的 重物 滑轮的半径 r a 且 G 2F CO OD 求支座 E 及固定端 A 的约束力 1m C A D 8m FC 一 FD 一 F N1 B A 4m4m4m4m 1m1m E A C A A D W Q FD 一 FB 一 FA 一 习题 3 14 图 c 一 d 一 kN50 2 10550 2 5 0512 0 1 1 WQ F WQFM N NG kN25 6 8 50 8 018 0 1 1 N D NDC F F FFM kN 25 5125 6 31025032 012844 0 DA DAB FWQF FWQFM kN10525 64103502432 0161284 0 DB DBA FWQF FWQFM 解 解 1 取直角曲杆 DE 直杆 CD 及滑轮为研究对象 因为直角曲杆 DE 是二力体 所以力 FE方向沿着 DE 连线 其受力如图 b 所示 其中 FT G 2F 列平衡方程 2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 c 所示 列平衡方程 E C G D B a 3a 3a 3a 3a3a F A 3a q O E C G D 3a3a F 3a O FT FE FCx FCy 题 3 15 图 E C G D B 3a 3a 3a 3a3a F A 3a q O FE FAy FAx MA b c F FFFFGF F aFaGaFaFM T E TEC 2 23 225 23 23 5 23 05 236 2 2 0 qaFqaFqaFF qaFFF EAx EAxx 66 2 2 26 2 2 06 2 2 0 FFFFFGFF FGFFF EAy EAyy 22 2 2 2 2 2 0 2 2 0 3 16 用节点法求图示桁架中各杆的内力 其中 F1 10kN F2 20kN 解 解 1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b 所示 列平衡方程 2 因为杆 AC 杆 CD 是零杆 所以 FAC 0 FCD 0 3 取节点 A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c 所示 列平衡方程 4 取节点 B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d 所示 其中 F AB FAB 10kN 列平衡方 2 2 2 185 18226625 5 182665 5 0369 2 2 3 2 2 6 5 13 0 qaFa qaaFFaaF qaFFaGaM aqaaFaFaFaaaGM M EA EEA A F1 D 45 30 30 F2 A B C E B FEx FEy FA a b F1 D 45 30 30 F2 A B C E B kN10 2 20 2 02 0 2 2 F F aFaFM A AE 题 3 16 图 A FA FAB 30 BF1 F AB FBD FBC CF BCFCE F2 D 30 30 FDE c f d e F BD kN10 0 0 AAB ABAy FF FFF 程 5 取节点 C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e 所示 其中 F BC FBC 7 32kN 列平衡方 程 6 取节点 D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f 所示 其中 F BD FBD 20kN 列平衡方 程 3 17 求图示桁架中各杆件的内力 已知 F1 40kN F2 10kN kN20 2 1 10 30sin 030sin 0 BA BD BABDy F F FFF kN32 7 10 2 3 20 30cos 030cos 0 1 1 FFF FFFF BDBC BDBCx kN32 7 0 0 BCCE BCCEx FF FFF kN20 030cos30cos 0 BDDE BDDEx FF FFF A E B F2 F1 K B DCB aaa a FD FAx FAy A E B F2 F1 K B DCB aaa a a b A FAx FAy FAB FAE F1 B F ABFBC FBE E F AE F BE FEC FEK c e d K F EK FKC FKD F2 C F BC F EC F KC FCD 题 3 17 图 g f 解 解 1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b 所示 列平衡方程 2 取节点 A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c 所示 列平衡方程 3 取节点 B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d 所示 其中 F AB FAB 20kN 列平衡方 程 4 取节点 E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e 所示 其中 F AE FAE 42 43kN F BE FBE 40kN 列平衡方程 kN30 3 10402 3 2 023 0 21 21 FF F aFaFaFM Ay AyD kN10 0 0 2 2 FF FFF Ax Axx kN43 423022 0 2 2 0 AyAE AyEAy FF FFF kN2010 2 2 230 2 2 0 2 2 0 AxAEAB AxAEABx FFF FFFF kN20 0 0 ABBC ABBCx FF FFF kN40 0 0 1 1 FF FFF BE EBy kN14 14 40 243 422 0 2 2 2 2 0 BEAEEC BEAEECy FFF FFFF 5 取节点 K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f 所示 其中 F EK FEK 20kN 列平衡方程 6 取节点 C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g 所示 其中 F BC FBC 20kN F EC FEC 14 14kN 列平衡方程 3 18 用截面法计算图 a 所示桁架中 1 2 和 3 杆的内力 其中 F1 100kN F2 50 kN kN20 2 2 43 42 2 2 14 14 2 2 2 2 0 2 2 2 2 0 AEECEK AEECEKx FFF FFFF kN14 14 1020 2 2 0 2 2 0 2 2 FFF FFFF EKKD EKKDx kN10 2 2 14 14 2 2 0 2 2 0 KDKC KDKCy FF FFF kN10 2 2 14 1420 2 2 0 2 2 0 ECBCCD ECBCCDx FFF FFFF a 1m 1m1m 3 2 1 F1F2 1m1m 1m 1m1m 3 2 1 F1F2 1m1m FA FB m AB 1m 1m F2 FN1 FN2 FN3 FB B 题 3 18 图 b c C 解 解 1 取桁架整体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b 所示 设 A B 点如图 b 所示 列平 衡方程 2 假想用截面 m m 将三杆截断 取桁架右部分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c 所示 列平衡方程 3 19 桁架受力如图 a 所示 已知 F1 10kN F2 F3 20kN 试求桁架中 4 5 7 和 10 杆的内力 kN 5 87 4 5031002 4 32 0324 0 21 21 FF F FFFM B BA kN5 87 011 0 3 3 BN BNC FF FFM kN03 53 5 8750 2 2 0 2 2 0 22 22 BN BNy FFF FFFF kN99 1245 87 2 2 03 53 2 2 0 2 2 0 321 321 NNN NNNx FFF FFFF 13 10 9 5 30 A B 3 2 1 F1F2 aaaa a 84 7 6 11 12 F3 A 3 2 1 F1 a a FAx FAy FN4 FN5 FN6 D a CC D a c 题 3 19 图 A 3 2 1 F1F2 aa a 6 FN4 FN5 FN7 FN10 D FAx FAy C 13 10 9 5 30 A B 3 2 1 F1F2 aaaa a 84 7 6 11 12 FB FAx FAy n m mn F3 C D b d 解 解 1 取桁架整体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b 所示 列平衡方程 2 假想用截面 m m 截断桁架如图 b 所示 取桁架左部分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 图 c 所示 列平衡方程 3 假想用截面 n n 截断桁架如图 b 所示 取桁架左部分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 d 所示 列平衡方程 3 20 物块 A 重 WA 5kN 物块 B 重 WB 5kN 物块 A 与物块 B 间的静滑动摩擦系 数 fs1 0 1 物块 B 与地面间的静滑动摩擦系数 fs2 0 2 两物块由绕过一定滑轮的无重水平 绳相连 求使系统运动的水平力 F 的最小值 kN83 21 4 20 2 3 202103 4 2 3 23 030cos234 0 321 321 FFF F aFaFaFaFM Ay AyB kN10 2 20 2 030sin 0 3 3 F F FFF Ax Axx kN83 21 0 0 4 4 AyN AyNC FF aFaFM kN73 16 83 2110 2 2 0 2 2 0 15 15 AyN AyNy FFF FFFF kN2083 212010 2 2 73 16 2 2 0 2 2 0 2157 2157 AyNN AyNNy FFFFF FFFFFF kN66 43101083 2122 02 0 110 110 FFFF aFaFaFaFM AxAyN AxAyND 解 解 1 取物块 A 为研究对象 在临界平衡状态其受力如图 b 所示 列平衡方程 2 取物块 B 为研究对象 在临界平衡状态其受力如图 c 所示 其中 列平衡方程 3 21 鼓轮 B 重 1200N 放于墙角处 已知鼓轮与水平面间的摩擦系数为 0 25 铅垂 面系光滑面 R 40cm r 20cm 求鼓轮不发生转动时物体 A 的最大重量 A WA 一 FNA一 FS1一 FT1一 B WB 一 F NA 一 FNB一 F S1 一 FT2一 FS2一 Fmin一 F A B 习题 3 20 图 a 一 b 一 c 一 kNFFF kNFfF kNWFF sTx NAss ANAy 5 00 5 051 0 5 0 11 11 kNFFFFF kNFfF kNFWFF sTsx NBss NABNBy 325 05 00 2102 0 1055 0 221min 22 kNFFkNFFkNFF TTssNANA 5 05 0 5 1211 A B A R r A 习题 3 21 图 Fs A B A R r A GB FN1 FN2一 Gmax a b 解 解 取鼓轮 B 为研究对象 在临界平衡状态其受力如图 b 所示 列平衡方程 由摩擦定律 以上三式联立求解 3 22 如图所示 置于 V 型槽中的棒料上作用一力偶 当力偶的矩 M 15N m 时 刚 好能转动此棒料 已知棒料重 G 400N 直径 D 0 25m 不计滚动摩阻 试求棒料与 V 型 槽间的静摩擦系数 fs 解 解 取棒料为研究对象 在临界平衡状态其受力如图 b 所示 列平衡方程 3 045sin 0 2 045cos 0 1 0 2 1 2 1 0 GFFF GFFF MDFDFM sANBy sBNAx BssAo 2 0 0 1 0 0 max2 max BNy sB GGFF RFrGM 3 2Nss FfF N1200 max G b 一 习题 3 22 图 45 45 O M l 45 45 O M l GA B FNA FNB FsA FsB x y a 由摩擦定律 以上五式联立求解 3 23 梯子 AB 靠在墙上 其重 G 200N 梯子长为 l 与水平面夹角 已知接 60 触面间摩擦系数均为 0 25 今有一重 650N 的人沿梯子上爬 问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点 C 到 A 点的距离 s 应为多少 解 解 取梯子为研究对象 在临界平衡状态其受力如图 b 所示 列平衡方程 由摩擦定律 以上五式联立求解 5 4 NBssB NAssA FfF FfF 223 0 s f 3 0 0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