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员授课内容.doc_第1页
业务员授课内容.doc_第2页
业务员授课内容.doc_第3页
业务员授课内容.doc_第4页
业务员授课内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业务员授课内容肥料的含义:肥料,英文名称:fertilizer 定义1:施入土壤或池塘中,或喷洒在植株上,能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或改善土壤、水质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所属学科: 水产学(一级学科) ;水产饲料与肥料(二级学科) 定义2: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用和部分兼有改善土壤性质的物料。 所属学科: 土壤学(一级学科) ;农业化学(二级学科) 基本概述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中国早在西周时就已知道田间杂草在腐烂以后 ,有促进黍稷生长的作用.齐民要术中详细介绍了种植绿肥的方法以及豆科作物同禾本科作物轮作的方法等;还提到了用作物茎秆与牛粪尿混合,经过践踏和堆制而成肥料的方法。在施肥技术方面,氾胜之书中有详细叙述,强调施足基肥和补施追肥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唐、宋以后随着水稻在长江流域的推广,施肥经验日益积累,从而总结出“时宜、土宜和物宜”的施肥原则,即施肥应随气候、土壤、作物因素的变化而定。随着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各种化学肥料相继问世 。18 世纪中叶 , 磷肥首先在英国出现 。1870年德国生产出钾肥。20世纪初合成氨研制成功。随后 ,复合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长效肥也先后出售。由于化肥数量和品种的增多及质量的提高,农业生产中的肥料总投入量日益增大,作物产量也相应提高。 肥料品种繁多,根据肥料提供植物养分的特性和营养成分,分为无机肥料、有机肥料、有机无机肥料三大类。无机肥料分大量元素肥料(N、P、K),中量元素肥料(Ca、Mg、S、)和微量元素肥料(Fe、Mn、Zn、Cu、Mo、B、Cl)。大量元素肥料又按其养分元素的多寡,分为单元肥料(仅含一种养分元素)和复合肥料(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养分元素),前者如氮肥、磷肥和钾肥;后者如氮磷、氮钾和磷钾的二元复合肥以及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有机肥料包括有机氮肥、合成有机氮肥等。中国习惯使用的有人畜禽粪尿、绿肥、厩肥、堆肥、沤肥和沼气肥等。有机无机肥料即半有机肥料,是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通过机械混合或化学反应而成的肥料。由于一种肥料常有多种属性,除上述分类外,还有常见的其他分类方法:按肥料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和流体肥料。固体肥料又分为粉状和粒状肥料。流体肥料是常温常压下呈液体状态的肥料。按肥料的化学性质,可分为化学酸性、化学碱性和化学中性肥料。按肥料被植物选择吸收后对土壤反应的影响,可分为生理中性、生理碱性和生理酸性肥料。按肥料中养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可分为速效、迟效和长效肥料。 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化学肥料生产除继续增加产量外,正朝着高效复合化,并结合施肥机械化、运肥管道化、水肥喷灌仪表化方向发展。液氨、聚磷酸铵、聚磷酸钾等因具有养分浓度高或副成分少等优点,成为大力发展的主要化肥品种。很多化学肥料还趋向于制成流体肥料,并在其中掺入微量元素肥料和农药,成为多功能的复合肥料,便于管道运输和施肥灌溉(喷灌、滴灌)的结合,有省工、省水和省肥的优点。随着设施农业(如塑料大棚等)的发展 ,蔬菜、瓜果对二氧化碳肥料的需求量将逐步增多。但是,长期大量地施用化学肥料,常导致环境污染。为了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应提倡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以便在满足作物对养分需要的同时避免土壤性质恶化和环境污染。 阿康化肥产品规格有: 通用型:15-15-15 45% 复合肥:16-16-16 48% 复合肥:17-17-17 51% 复合肥:18-18-18 54% 复合肥:15-10-15 40% 高氮型:25-0-0 25% 复合肥:30-0-0 30% 复合肥:30-5-0 35% 复合肥:30-0-5 35% 复合肥:28-5-7 40% 高磷型:18-22-5 45% 复合肥:16-26-6 48% 高钾型:18-9-18 45% 高钾型:18-10-20 48% 复合肥:15-5-21 41% 多彩控释:24-14-10 48% 多彩控释:22-8-12 42% 硫磷酸铵:20-20-24(S) 64% 硫磷酸铵:26-10-24(S) 60% 硫磷酸铵:16-20-24(S) 60% 硝基磷酸铵:26-13-0 39% 太阳能高效复合肥:26-0-0 26% 太阳能高效复合肥:26-0-6 32% 太阳能高效复合肥:25-5-6 36% 太阳能高效复合肥:18-6-18 42% 硫酸钾镁肥: 22% 白加黑:15-15-15 16-16-16 17-17-17 18-18-18 肥料科学的发展农业生产中种植业的发展离不开肥料。我国的农业已经有了1万年的悠久历史,古代称肥料为粪,施肥则成为粪田。我国的农田施肥大约开始于殷商朝代,主要根据出土文物中当时已有罱河泥的木制工具以及殷商甲骨文中已有表示屎、壅等字形记载,并有施肥可以增产的卜词。到战国时期已经重视并强调农田施肥了。我国古代最多是利用动物粪便作为肥料,到战国和秦汉又利用腐熟人、畜粪尿、蚕粪、杂草、草木灰、豆萁、河泥、骨汁等。在汉朝已很重视养猪积肥。汜胜之书已记述作物施基肥、种肥河特殊的溲种法。宋、元朝已开始使用石灰、石膏、硫磺、食盐、卤水等无机肥料。此时的农业书籍中已有粪壤篇各论,把肥料分为六大类。到18世纪杨灿又把肥料增为十类,施肥技术上提出了”时宜、土宜和物宜”的观点。在欧洲国家,整个中世纪经济发展很慢,农业技术停滞不前,如在马耕农业一书中提到,耕作碎土的作用是使土壤成为极细颗粒便于进入作物根系的小口。当时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土壤供给作物的营养物质是”精”和”油”。燃素学说在中世纪后期也盛行一时。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国家中有人开始探素植物营养理论,在燃素学说之后出现了腐殖质营养学说,认为土壤腐殖质是农作物营养的唯一来源。 近代农业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无机植物营养学说,认为保持土壤肥沃,必须把植物摄取并移出农田的无机养分和氮素以肥料的形式还给土壤的归还学说等。1843年世界上第一个化学肥料一过磷酸钙研制成功。随着智利硝石和钾盐矿的发现,到合成氨的发明,在世界上建立起巨大的化肥工业。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进口化肥始于1905年,20世纪30年代开始组织全国性肥效试验,称为地力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氮素极为缺乏,磷素养分仅在长江流域或长江以南各省缺乏,钾素在土壤中很丰富。新中国成立以后,1958年和1980年先后两次组织了全国性的土壤普查,对我国的土壤类型、特性、肥力状况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测定,促进了化肥的施用和农业化学研究工作。建国以前我国只有两座规模不大的氮肥厂和两个回收氨的车间,1949年氮肥年产量只有0.6万吨,1990年国产化肥产量已达1879.7万吨,跃居世界第三位,1998年化肥产量已达295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9,居世界第一位。化肥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农用物资,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化肥种类磷酸铵类肥料 磷酸(包括多磷酸)与氨经中和反应并加工制成的氮、磷复合肥料。这是一类产量最大和最受欢迎的化肥,几乎适用于所有的土壤和作物,有效成分浓度高,不易吸湿结块。磷酸铵还可用作织物和纤维的阻燃剂、发酵工业中的培养液、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印染业的酸化剂和消防用的干粉灭火剂配料等。磷酸铵类肥料的生产过程,是磷肥生产过程和氮肥生产中氨加工过程的结合,经济上合理。 20世纪20年代磷酸铵开始工业生产,但是规模很小。60年代初期,湿法磷酸的生产技术趋于完善,磷酸铵有了比较便宜的原料,生产发展十分迅速,以美国981年增加到74.1。 发展得最快。1968年,美国磷酸铵类肥料的产量(以P2O5计)约为磷肥总产量的一半,1品种 磷酸铵类肥料品种可以分为三类(见表)。正磷酸铵类,是产量最大的一类,主要品种是磷酸二铵、磷酸一铵和两者的混合物。多磷酸铵,是正磷酸铵和不同聚合度磷酸铵盐的混合物,它们多数用于制造流体复合肥料。磷酸铵与其他氮肥配制成的复合肥料。 中量元素肥料 又称次要常量元素肥料,含有作物营养元素钙、镁和硫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化合物,并需标明含量的一类化肥。次要常量是与主要常量氮、磷、钾的生产和施用的规模相比较而言。中国习称中量元素肥料。这类肥料除提供作物养分之外,还可以调整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农业增产。中量元素肥料的生产在很长时间里,都不为人们所重视。原因是在一些常用的肥料品种中,特别是低浓度肥料品种中同时含有钙、镁或硫元素,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通过雨水进入土壤,也是硫元素的来源之一。近30多年来,化肥品种结构中高浓度肥料逐步代替了低浓度肥料,使带入土壤中的钙、镁和硫元素减少,一些土壤出现了短缺中量营养元素,特别是短缺硫元素的现象,从而使中量元素肥料的生产和使用得到重视。 含钙、镁肥料 石灰石粉、白云石粉、熟石灰、贝壳粉和其他含钙、镁的工业废料,广泛用作土壤调理剂和提供钙、镁营养元素。其土壤调理作用是:改善土壤中磷肥的有效性。在含铁、铝氧化物高的土壤中,由于磷酸盐与铁、铝化合物的反应,磷肥的有效性降低。施用钙、镁调理剂使土壤pH保持在67,可以阻缓上述反应进行。有利于土壤中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的反应,多数硝化细菌需要钙素。促进生物固氮的过程。调整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量,土壤pH保持在67时,微量营养元素对作物保持一定的有效性。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主要是改善土壤的粒度分布。常见的钙镁磷肥(见磷肥)也有上述作用。 含硫肥料 主要用于调整土壤的碱性和盐性(土壤含过多的氯化钠和碳酸盐)。大量的硫酸钙(石膏)用于改良盐碱地或被海水淹没过的土壤,有良好的效果。印度成功地用硫铁矿改良碱性土壤或石灰质土壤。对于一些pH较高的缺镁土壤,不宜施用白云石粉,可施用硫酸镁或无水钾镁矾,也可以使用蛇纹石类硅酸镁粉。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新的技术,把熔融的元素硫涂包在尿素颗粒表面,一方面向土壤提供硫元素,另一方面使尿素成为缓效氮肥以提高氮素的利用率。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种植作物要求施肥必须使足够数量的有机物质返回土壤,以保持或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所有有机或无机(矿质)肥料,尤其是富含氮的肥料,应以对环境和作物(营养、味道、品质和植物抗性)不产生不良后果为原则。 一、AA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 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1用绿色食品标准规定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禁止使用其他化肥,禁止使用有害的城市垃圾和污泥。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特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一律不得收集作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 2秆还田可因地制宜地进行。绿肥利用形式有覆盖、翻入土中与混合堆沤。绿肥最好在盛花期翻压,翻埋深度为15厘米左右。盖土要严,翻后耙匀。压青后15?20天才能进行播种或移苗。 3腐熟达到无害要求的沼气肥水及腐熟的人畜粪尿可用作追肥,严禁在蔬菜等作上浇不腐熟的人粪尿。 4饼肥对水果蔬菜等作物品种有较好的作用。 5叶面肥料,喷施于作物叶片,可施互次或多次,最后一次必须在收获前20天喷施。 6微生物肥料可用于拌种,也可作基肥和追肥施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微生物肥料对减少蔬菜硝酸盐含量、改善品质有显效果。可在蔬菜上有计划地扩大使用。 二、A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 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1、选用绿色食品标准规定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如生产上实属必须,允许生产基地有限度地使用部分化肥,但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2、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以1比1为宜,厩肥大约1000千克加尿素20千克(厩肥作基肥,尿素可作基肥和追肥用)。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 3、化肥也可以和有机肥、微生物肥配合使用。城市垃圾要经过无害化处理,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后才能使用,每年每亩农田限制用量,粘性土壤不超过300千克,砂性土壤不超过2000千克。 4、秸秆还田及其他使用准则,同AA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国内外农化专家普遍认为,在其他生产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作物施用化肥可增加产量40%60%。由于中国农民施用化肥多停留在经验施肥的水平上,化肥利用率仅30%40%,因此浪费和损失惊人。本文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介绍科学施肥的基本知识和易操作的实用技术。应用此知识指导施肥可减少投人、增加产出、改善地力,获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国人多,人均耕地只占世界平均的1/3;大部分耕地长期是投入少、产出多,土壤潜在肥力低;耕地中有机物循环和再利用率不高。所以,要多产出就需要有更多的化肥投入,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提供大量优质农产品中国大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化肥施用得当,每千克养分能增产粮食8.59.5kg,经济效益较好。1992年我国化肥按养分计施用量为2930万t,N:P2O5:K2O=1:0.39:0.14,如果80%的化肥用在粮食作物上,仅粮食的增产量就占当年总量的45%50%。从能量观点来看:1g化肥N(氮)约增产生物产量24g,每克生物能为4.2kcal,即lg化肥N能转换生物能量100.8kcal。但合成1g化肥N的耗能仅24kcal,增加了3倍多。当然,也有的农民增施化肥后增产不显著,原因很多,但不是化肥的本身而是施肥不科学造成的。 2、让更多有机肥返田有机肥和化肥的作用是一致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增施化肥提高了产量,不仅增加了粮食也增加了秸秆。粮食和秸秆的增多;使饲料、燃料、肥料的紧张状况得到缓和,也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社会对副食品需求,也增加了有机肥返田的肥源。一些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确有下降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种田不施肥、少施肥,或过量单施氮肥而忽视有机肥的返田等。 3、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据不同地区30个连续施肥5一10年的定位试验,在不施或少施有机肥的情况下,其结果:1每季亩施磷肥(P2O5)3一5公斤,土壤有效磷含量比试验前增加40一90;而不施磷肥则下降23一54。2每季亩施钾肥(K2)5一10公斤,土壤有效钾比试验前平均增加20%左右。3增施NP(氮磷)或NPK(氮磷钾)化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降幅度很小,影响不大。我国缺磷钾土壤面积日益增加,单靠有机肥返田远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以上表明增施NP或NPK化肥不会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还可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对土壤磷钾含量的提高尤其明显。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不合理用肥确实会给土壤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在同一地块上长期单施氮肥,尤其硫酸铵往往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在酸性土壤上连续施用生理酸性肥料,会使土壤酸性加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施用较多的含氯化肥不仅会影响忌氯作物的产品质量;还会加深盐碱地土壤的盐碱化;过量施用氮肥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通过合理用肥可以减轻或完全避免。综上所述,化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起很大作用,不仅给社会提供大量优质农副产品,而且有利于更多的有机肥返田,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同时,化肥施用合理也可以避免土壤结构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单质肥料:单质肥料不是都能混配施用 东北地区的一些种植大户近年来喜欢施用自己混配的肥料,但在混施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为了帮助农户克服有关肥料混施的技术障碍,这里将常见单质肥料混施的原则简述如下。单质化肥在混合施用上所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来自其物理性状的缺陷,产生储存、运输和田间施用上的诸多不便。例如,结块、粉尘、颗粒的二次分离和吸水性太大等。所以,种植者要了解常见氮、磷、钾单质化肥的物理性状,尤其是吸湿性、结块性和粒度、抗压等常识。肥料混后吸湿性和结块性越小越好吸湿性是指化肥吸收空气中水分的能力。结块与单质肥料颗粒表面的吸湿有关,吸湿性大的肥料易结块。这两种性质对于化肥的储存运输和施用很不利,肥料混施的原则要求混后吸湿性与结块性越小越好。可是,大凡水溶性的化肥,或多或少都会吸收空气的水分,不过不同品种之间差异很大。以常温下的吸湿点表示,吸湿点低表示吸湿性大、肥料就易潮解。在常见化肥中,以硝酸钙、硝酸铵为最低(分别为42.7%、66.5%);氯化铵、尿素、氯化钾为中等(79%、82%、84%);硫铵、过磷酸钙、硫酸钾较高(86%、91%、95%)。以上数据为单质肥料的吸湿点,肥料相混后比单质存在时的吸湿性明显增大,更加容易吸水潮解。应选择化学性相容的单质肥料混施两种以上单质肥料混合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这些反应有的是良性,可有的会导致吸湿性增加而产生结块或使有效养分被固定而降低肥效。所以,要选择化学性相容的单质肥料进行混合施用。如果将化学不可混用性的两种单质肥掺混在一起,会产生热量、增加湿度、放出气体或者结块。例如,普钙和碳酸钙相混可导致氨的损失;硝酸铵与尿素是完全不相容的两种单质肥料,如果将它们混合堆放,其混后的吸湿性大大增强,甚至出现溶化现象而无法施用。尿素与过磷酸钙是有限性混合的两种肥料,可以现混现用,不能储存。尤其在夏天高温高湿季节,混后立马施入土壤不能等过夜。如果这二者混存过夜,混合物料会慢慢潮解而变成糊状。在复混肥加工厂是预先将过磷酸钙中的游离酸用铵中和后生成氨化过磷酸钙,那就能够与尿素混配。常见单质肥料之间可否混配列于下表,从表上可查出相关信息。在常见的单质氮肥和磷肥中,过磷酸钙与硫酸铵混合时物料性质良好,可以直接用作种肥或基肥;而过磷酸钙和碳酸氢铵为有限相合型,二者必须按一定比例混合,且要随混随用作基肥,不要储存。二者的最佳比例为,过磷酸钙碳酸氢铵大约等于73;如果碳铵过多容易降低过磷酸钙中水溶性磷的比例。磷肥多一些可一次作基肥施入土壤中,而碳铵少一些正好可留出部分作后期追肥用。混用肥料粒度要相配几种粒状肥料混合施用时,在储存、运输和施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分层现象而导致施肥的不均匀和肥效不佳。分层问题是由于不同肥料粒子的大小不匀有关。所以,对于待混肥料的粒度要加以控制,只有粒度相匹配的肥料混用才能达到均匀施肥,肥效才有保证。(作者系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氮肥的种类及性质:氮肥可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三大类,包括氨水、碳铵、硫铵、氯化铵(铵态氮肥)、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硝态氮肥)和尿素、石灰氮(酰胺态氮肥) 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氮肥的种类不同,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不同。 硫铵、碳铵和氯化铵中NH4+的转化相同,除被植物吸收外,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附,另一部分通过硝化作用将转化为NO3-;硫铵和氯化铵中阴离子的转化相似,只是生成物不同,酸性土壤中两都分别生成硫酸和盐酸,增加土壤酸度;石灰性土壤中则分别生成硫酸钙和氯化钙,使土壤孔隙堵塞或造成钙的流失,使土壤板结,结构破坏;二者在水田中的转化亦有所不同,氯化铵的硝化作用明显低于硫铵,且不会像硫铵一样产生水稻黑根,因此在水田中往往氯化铵的肥效高于硫铵;碳铵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则除了作为植物的碳素营养之外,大部可分解为CO2和H2O,因此,碳铵在土壤中无任何残留,对土壤无不良影响。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 氮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关系极大,而我国大部分地区缺氮,地球上的大部分氮素存在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中,在大气中惰性气体占78,占地球总氮量的1.96,地球表面每平方米上空有7550kg的N,但这些氮不能被植物利用,许多因素与氮的循环转化有关,其中有生理的、化学的、生物化学的,而且是许多过程伴随进行。氮的营养作用作物体内氮的含量和分布 一般植物含氮量约占植物干重的0.3-5,而含量的多少与植物种类、器官、发育阶段有关。 豆科作物含氮量比禾本科作物高。(丰富的蛋白质)种子和叶片含氮量比茎杆和根部高(氮素主要存在于蛋白质和叶绿素中)。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含氮量也不相同,一般作物吸收高峰在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化期,以后迅速下降,直到收获,到成熟期作物体内氮从茎叶转向种子或果实。氮的营养功能1、蛋白质的重要组分:蛋白态氮通常可占植株全氮的8085。蛋白质中平均含氮1618,体内细胞的增长和新细胞的形成都必须有蛋白质,否则受到抑制,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氮是一切有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它被称为“生命元素”。2、核酸和核蛋白质的成分核酸也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RNA,DNA,核酸中含氮1516,核酸态氮占植株全氮的10左右。3、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绿色植物赖于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据测定,叶绿体约占叶片干重的2030,而叶绿体中约含蛋白质4560。4、许多酶的组分 酶本身就是蛋白质,是植物体内生化作用和代谢过程中的生物催化剂。此外,氮素还是一些维生素(B1 B2 B6 PP等)的组分,生物碱和激素也都含有氮。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利用 植物吸收的氮主要是无机态氮,即NH4+和NO3-,此外也可吸收某些可溶性的某些有机氮化物,尿素、氨基酸、酰胺等。但数量有限,低浓度的亚硝酸盐也能被植物吸收。硝酸盐的吸收与利用 旱地作物以吸收NO3为主,即使施用铵态氮,氮易被硝化,NO3吸收速率很快,是主动吸收。植物体内吸收的NO3须还原为铵才能合成氨基酸,这需有硝酸还原酶。NO3NADPH 硝酸还原酶 NO2NADP MoNO2NADPH 亚硝酸还原酶 NH2OHNADP Fe、CuNH2OHNADPH 羟胺还原酶 NH4NADP Mn、Mg 从上述反应看出,在硝酸还原过程中,需要钼、锰、铁等元素,在缺少这些元素地区,植物体内硝酸盐大量积累,对植物本身无毒害,但饲料、蔬菜等作物中硝酸盐含量过多,则对家禽和人类有害。氨的吸收与利用 铵态氮是以NH4还是NH3形态被吸收目前还不清楚,Epstein(1972)认为NH4-N吸收的机理与K+相似,两者有相同的吸收载体,因而NH4与K出现竞争效应,Dejaere和Neirenckx(1978)认为,NH4-N是与H+进行交换而被吸收,所以介质会变酸,Heber(1974)认为是以NH3形式被吸收的,NH3进入植物体内比电中性分子(水分子除外)要快1000倍。植物根部吸收铵态氮后,在体内就被同化,产生各种酮酸,首先形成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谷氨酸通过转氨基作用可形成17中不同氨基酸,谷氨酸与天门冬氨酸可与NH3形成谷氨酰胺和天门冬酰胺,它们是植物体内氨的一种贮存形式,它可解除游离氨的毒害,高等植物中氮的输送: CO2H2O-糖 NO3- - NH4+-叶子-氨基酸-蛋白质 NO3- NH4+ 氨基酸 糖类 氨基酸 木质部 韧皮部 NO3- -NH4+ - 氨基酸-蛋白质 根系 NO3- NH4+ 氨基酸 自由空间和土壤溶液中尿素和其它有机氮化物的吸收和利用1、尿素:植物根系能吸收简单的有机态氮如尿素等,但吸收首先分解产生NH3才能被植物利用,它作根外追肥较其它形态的氮效果好,因为,尿素分子体积小,易透入细胞,而且它不易烧伤茎叶。2、氨基态氮:以无菌培养和示踪元素法试验证明,氨基酸和酰胺对水稻幼苗生长的效果可分为四类:第一类 效果超过硫铵的:杆氨酸、天门冬氨酸,丙氨酸、 丝氨酸、组氨酸;第二类 效果不及硫铵但较尿素好:天门冬氨酸、谷氨酸、 赖氨酸、精氨酸;第三类 效果较硫铵和尿素差,但有一定效果:脯氨酸、颉 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第四类 有抑制作用的;蛋氨酸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营养特点 铵态氮是还原态的,在铵营养条件下,植物细胞的还原能力较强,形成还原性有机物多。 硝态氮是氧化态的,在硝酸盐营养条件下,细胞液的氧化势占优势,有利形成氧化性有机物,使植物体内有机酸含量增加,烟草:硝态氮能增强烟叶的燃烧性,而铵态氮能促进烟叶内芳香族挥发油的形成,增进烟草的香味,这两种形态配合施用,能改善烟草品质,所以NH4NO3是烟草较好的肥料。水稻:是典型的喜铵作物,施用铵态氮效果好,同时硝态氮在土壤中容易淋失成硝化脱氮损失。甘薯、马铃薯:也适宜施用铵态氮,碳水化合物不会造成氨毒。甜菜:施用硝态氮效果好,防止氨中毒。蔬菜:一般喜硝态氮肥。其它作物如小麦、玉米、棉花等大田作物施用这两种氮肥大体相等。外部条件的影响1、介质反应:酸性环境有利于NO3- 吸收,中性有利于NH4+ 吸收;2、介质中伴随离子:介质Ca、Mg浓度增加,有利于植物利用NH4+ ,而介质中磷酸盐、钼酸盐浓度增加时有利于植物利用硝酸盐;3、介质通气状况:土壤和营养液通气时能加速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 综上所述,铵态氮和硝态氮都是同样好的氮源,但由于作物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其营养效果有一定差异,施用时,必须根据当地作物、土壤和气候条件,合理分配选用。氮素不足或过多作物生长发育与品质的影响缺氮对叶片发育影响最大,叶片细小直立与茎的夹角小,叶色淡绿,严重时呈淡黄色,失绿的叶片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斑点,缺氮症状先从老叶开始。缺氮茎杆细长,很少有分蘖和分枝,花和果实稀少植株提前成熟,影响产量和品质。缺氮作物根系最初比正常的色白而细长,但根量少,而后期根停止伸长,呈现褐色。氮素过多时容易促进植株体内蛋白质和叶绿素大量形成,使营养体徒长,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叶片下披互相遮荫,影响通风透光,作物茎杆较弱,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差,延迟成熟增加空秕粒,叶菜类作物氮素过多,组织含水量高不易贮藏,苹果体内氮素过多,则枝叶徒长,不能充分进行花芽分化,且易发生病虫害,果实品质差,缺乏甜味,着色不良,熟期也晚。土壤和作物体内氮的丰缺指标为了及时准确地诊断作物的营养状况,除进行形态诊断以外,还应采用化学诊断的方法。(一)作物全氮含量水平:P51页表27(二)作物硝态氮含量水平:P52页表28(三)土壤无机态氮,一般为全氮量的13左右。 20ppm 低 2040ppm 中等 40较高(四)硝态氮(北方通气好的旱地) 10ppm 低 1020ppm 中等 20ppm高(五)铵态氮(水稻田) 10ppm 低 1020ppm中等 20ppm高(六)水解性氮(碱解氮) 50ppm 低 50100ppm中等 100ppm高(七)土壤全氮 0.03% 很缺乏 0.03-0.08% 缺乏 0.08-0.16%中 0.16-0.3%很丰富土壤中的氮素土壤中氮的含量和形态土壤中氮的含量 一般农业土壤表层含氮量0.05-0.3%,少数肥沃的耕地、草原、林地的表层甚至高达0.5-0.6%以上,贫瘠地可低至0.05%以下,土壤含氮量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一般是呈正相关的。肥沃褐土、潮土养分指标:有机质1.2-1.5%,全氮0.08-0.11%。水稻土:有机质2-4%,全氮0.13-0.23%。土壤中氮的形态1、无机态氮:表土一般只占全氮量的12最多也不会超过58。NH4+-N、NO3- -N 及少量的NO2-N 2、有机态氮:占全氮量的90以上,、水溶性有机态氮:不超过全氮量的5,包括简单的游离氨基酸,胺盐及酰胺类化合物、水解性有机氮:其含量可占氮量的5070 a、蛋白质多肽类,占土壤全氮的1/3-1/2 b、核酸类,占土壤全氮的10 c、氨基糖,占土壤全氮的510、非水解性有机态氮:占土壤有机态氮的30以上,有的可达50。3、气态氮:N2、NH3等。土壤氮素平衡农业土壤中氮的来源1、施入的含氮肥料:化肥、有机肥。愈发达地区占主要地位。2、生物固氮:共生、非共生固氮、根瘤菌每年每公顷固氮50Kg。3、降水:金华地区 23.1 Kg/ha4、尘埃沉降:每年0.1-0.2 Kg/ha5、灌溉水和地下水补给,污水含氮量更高。6、土壤吸附,空气中的NH3每天可吸附25100g/ha氮土壤中氮素的去向1、作物的吸收(主要方面)2、土壤有机态氮的有效化:在微生物作用下,水解、氨化分解为氨和铵盐,通过硝化细菌的作用,最后产生硝态氮。3、土壤无机态氮的损失NH3的挥发损失生物反硝化损失,生成H2 No N2O化学反硝化损失,HNO2不稳定各种反应损失土壤中氮的固定,生物固氮、化学固定、吸附等。土壤中氮的淋洗损失,主要是NO3-N土壤有效氮的获得和损失的主要途径: 固氮作用 商品肥料 共生的 非共生的 降雨作物残体和厩肥 土壤有效氮 大气 挥发土壤有机质 随作物移走 淋洗损失 冲刷损失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当今化肥工业开始于磷肥,但本世纪来,氮素化肥的生产一直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主要是世界土壤的氮素肥力不高,而在土壤中不易积累,而现代集约化农业又促使土壤有机质与氮的过分消耗。我国氮肥工业发展较晚,到1935年才先后在大连和南京建成两座氮肥厂生产硫铵。1949年前,全国累计生产氮肥量为60吨(N)。新中国成立后,1953 年我国年产氮为5万吨(N),到1965年氮肥产量已达103.7万吨(N)。1983年1109.4万吨(N),近次于前苏联而居世界第二位氮肥生产国。1991年,1510.0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全国已有1300多个大中小型氮肥厂。氮肥品种很多,大致可分为铵态、硝态、酰胺态和长效氮肥四种。铵态氮肥 铵态氮肥包括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液氮等,一般具有下列共同特性:1、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在土壤中移动性小,不易淋 失。其肥效不如硝态氮快,但比硝态氮肥效长。2、铵态氮易氧化变为硝酸盐;3、在碱性环境中氮易挥发损失;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5、作物吸附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抑制作用;6、易溶于水,速效养分都以NH4形态供给作物体。碳酸氢铵:NH4HCO3(简称碳铵)它是用CO2通入浓氨水经碳化并离心干燥后的产物,适合县级小化肥厂生产,产量约占氮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1、性质:含N量17左右,白色细粒结晶,易溶于水,有强烈的氨臭味,且易潮解结块,不含对作物和土壤有害的副成分。pH8.28.4一般说:碳铵的含水量如小于0.5在常温下不易挥发,农用碳铵一半含水5左右。农用碳铵产品质量标准干碳铵 一级品二级品含氮(N)量以湿基计算 17.5016.816.5水分(H2O)含量 0.505.06.50 为了克服碳铵易挥发结块的缺点,可在生产过程中加入防结块添加剂(十五烷基磺酰胺或十烷基苯磺酸铵,使其结晶颗粒增大,含水量减少,结块率下降,也可通过机械压力的方法,将粉肥压成重约1g的杏核状粒肥,使产品粒度增大,表面积减少,也可减少结块。2、施用:碳铵可做基肥和追肥,但不宜作种肥或施在秧田里,无论在水田或旱田均宜深施(610cm)并立即覆土。碳铵应选择在低温季节或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早晚施用,对果树、蔬菜和经济作物施肥,可在早春、深秋及冬季施用,对一年生大田作物应尽量将碳铵放在早春低温时,作基肥施用,将其它性质稳定的氮肥品种作中后期追肥。硫酸铵:(NH4)2SO4简称硫铵。“肥田粉”1、性质:含N 20.5-21%白色晶体,有时因含NH4CNS呈绿色,含Fe等杂质而呈红色或棕色。易溶于水20 100ml水75g吸湿性小,不易结块,含S 24%。我国先行硫铵主要产品标准主要内容为: 含氮:20.5-21.0%、水分0.1-0.5%,游离酸0.3%。 施入土壤后,NH4易被吸附,暂时保存,SO4易使土壤变酸(生理酸性肥料)土壤易板结,(CaSO4)应配合施用有机肥和石灰。2、施用;硫酸铵也应深施覆土,适于一般土壤的各类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一般旱地每亩施用量为4050Kg,水田5060Kg氯化铵:NH4Cl1、性质:含N 2426 白色结晶,农田氯化铵肥料中含有1%NaCl和3.H2O,易吸湿结块,20 100ml水溶37g,水溶液呈酸性,生理酸性肥,长期施用氯化铵形成CaCl2易淋失掉,造成土壤大量脱钙,易引起土壤板结,盐碱地及干旱地区施用盐分加重。也应配合施用石灰和有机肥料。2、施用:氯化铵可作基肥和追肥,而不易作种肥和秧田施肥,对烟草、甜菜、甘薯、马铃薯、甘蔗、葡萄、柑橘等“忌氮作物”不易施用。(淀粉含量下降,水分增多,含糖量减少,烟草品质变坏)我国氯铵的品质标准(联碱工业联产品) 含NH4Cl 90-95%(N 24-25%), NaCl 0.6-1.0%硫铵及其它杂质(NH4)2SO4NH4NO3NH4Cl尿素5、土壤含水量与氨挥发的关系: 30%挥发量减少;6、土壤质地与氨挥发关系:质地愈大吸附氨愈多,挥发量减少,粘土4.76% 壤土16.5%、砂土21.6%、细砂土24.76%。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等。最古老的硝酸盐肥料是自然界中的智利销石。它们的共同特性是:1、硝态氮肥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质流、扩散);2、NO3-吸收为主动吸收,作物容易吸收硝酸盐,过量无毒害;3、硝酸盐肥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4、硝酸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5、硝酸盐易通过反消化作用还原成气体状态(NO N2O N2)从土壤主遗失。6、硝态氮肥吸湿性大,易燃易爆,要注意安全。(一)、硝酸钠(NaNO3) 含N1516,是白色或微黄色结晶,呈碱性,吸湿性强,有助燃性,施入土壤后,土壤代换性钠增多,使胶体分散,土壤结构破坏,碱性增强,应配施有机肥料与过磷酸钙,宜作追肥,少量分次使用原则,适宜在酸性或中性土施用,而不易施入盐碱地和水田。南方果树也不易施用,某些喜钠作物如:甜菜、甘蓝、胡萝卜、芹菜施用效果较好。(二)、硝酸铵(NH4NO3)简称硝铵 含N34,白色结晶,中性或弱酸性反应,吸湿性很强,易结块,一般制成粒状硝铵(石蜡、磷矿粉、石膏等),由于易燃易爆,贮藏及施用时注意安全。 施入土壤后,兼有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特性,在水田施用防止流失和反硝化,在旱地施用应深施覆土,防止氨挥发,宜作追肥,一般不作基肥和种肥,硝铵在旱田施用的效果往往较水田好。(蔬菜用肥的一个好品种) 硝铵不能与新鲜有机物混合堆沤或混施,以免反消化损失,硝铵的改性是改善其吸湿性和防止燃爆危险的重要途径。、(NH4NO3+CaCO3 含N约20)又名石灰硝铵、硫酸硝铵(NH4NO3+(NH4)2SO4 含N约2527)(三)、硝酸钙Ca(NO3)2 含N1315,吸湿性强,易结块,生理碱性肥料,易溶于水,呈中性,宜作追肥,尽量不作基肥,蔬菜、果树、花生、烟草尤其适宜,适合施入缺钙的土壤。酰胺态氮肥(一)、尿素 CO(NH4)2 含N46,白色结晶,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个有机物,在常温下(1020)吸湿性不大,当温度超过20,湿度大于80时,吸湿性增强,是固体氮肥含氮最高的肥料,缩二尿有毒害作用,要求含量比超过1,水分0.5%,施入土壤后,在尿酶的作用下,形成不稳定的碳酸铵,一般尿素的氨化速度是在粘土比沙土分解快,有机质含量高的肥沃比瘠薄土壤快,中性土比强酸碱性土快。地温时旱田比水田快,高温时,水田比旱田快。 尿素可作基肥和追肥施用,也可作根外追肥,一般不作种肥,尿素易作根外追肥,原因是:中性肥料,有机化合物,电离度小,不烧伤茎叶,分子体积小,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本身有吸湿性,易被叶片吸收,一般浓度为0.5-2.0%,稻麦2、蔬菜、果树0.5-1.0%,温室蔬菜,浆果、花卉0.2-0.3%,其缩二脲含量最好不超过0.5,尿素不仅是一种高浓度的氮肥,而且被广泛用作饲料的含N添加剂(对牛、鸡等)某些海产植物(海带、紫菜等)和食用菌(香菇。蘑菇)和发孝微生物(如生产味精等),也作为一种重要氮源。(二)、石灰氮(CaCN2)含氮2022是氰氨化钙的俗程,是一种有机氮肥。黑色粉末,带有电石气味,易飞扬,对人体粘膜一刺激性,肥料用产品主要分为N20-30% CaO 20-30% ,游离C9-12% 其它杂质3-5%,不少溶于水,吸湿性较好,是一种碱性肥料,较适用于酸性或中性土壤,施用时只能做基肥,除用作肥料外,尚可用作除莠剂、杀虫剂。杀菌剂、脱叶剂及在吸血虫防止上作杀灭钉螺等用。长效氮肥的性质和施用 长效氮肥又称缓效或缓释氮肥,是指一类改善常用化学氮肥速溶、速效特性的化学物质。 一次施用能满足整个生长季节甚至几个生长季节所需要的养分,合成有机长效氮肥。(一)、尿素甲醛(商品名Ureaform 代号uf) 是由尿素和甲醛缩合而成,尿素甲醛的农业有效性常以在冷水和热水中溶解度不同的组分之间的比例来表示, 冷水不溶性氮热水不溶性氮并计算为氮素活度指数(AI)=-100 冷水不溶性氮 尿素甲醛全氮38。物理性状良好白色产品,活度指标约50 。尿素甲醛在国外常用于草地、观赏植物及果树上,由于肥料价格高,用在农作物上还少。(二)异丁叉二脲(代号 IBDU)含N32,由丁烯和2分子尿素合成,它容易水解,施用这种肥料可释放总施氮量的5070。(三)硫磺包膜尿素(简称硫包尿素 代号SCU) 是近几年发展的一种缓效肥料,它是由硫磺粉包裹尿素颗粒,含N范围1037,不宜在水田施用(产生H2S)适宜在盐碱土上使用(四)、塑料包膜肥料 用合成塑料(聚乙烯、醋酸乙烯酯等)包被肥料颗粒(尿素、硝酸铵、硫酸铵)以减缓水溶性肥料转入土壤,塑料包膜上有细孔,并能透水,缓慢释放养分。氨的毒害及硝酸盐的污染 NH3的毒害机理尚未清楚,已有的结果认为,NH3的毒害主要是抑制根部吸收,影响K+吸收,可能造成K+外渗,游离NH3对种子幼苗根的毒害浓度较低,0.15mM,致死浓度是6.0nM,为了避免使用氨水、碳铵、尿素后的毒害,应采用深施,侧施与泥炭和风化煤混施等,同时,要控制肥料用量。盲目使用氮肥,不仅造成植物毒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