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例早产临床资料的分析与探讨.doc_第1页
318例早产临床资料的分析与探讨.doc_第2页
318例早产临床资料的分析与探讨.doc_第3页
318例早产临床资料的分析与探讨.doc_第4页
318例早产临床资料的分析与探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8例早产临床资料的分析与探讨作者:刘筑玉,孙,静,李建梅单位:宝安区妇幼保健院, 广东 深圳【关键词】 分娩,早产;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除法国和芬兰外,全球早产儿的发生率均在增加,特别是34周之前的早产发生率明显升高,其死亡率为75%80%,占围产儿死亡构成比的第一位,存活者近半存在合并症和后遗症,其生存质量的改善远不尽人意,研究表明出生时胎龄等因素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1。现就我院2008年610月318例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和对产后结局的影响,旨在为加强临床识别、监测和及时干预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对2008年610月我院的早产病历进行编号,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入选标准为资料完整、内容真实可靠、预产期经核实准确无误。早产产妇共318例,患者年龄2038岁,平均27.28岁,孕周2833周+6。按早产分类和诊断标准2。其中早期早产组(孕龄2832周)152例, 平均孕周(32.89±2.11)周;中期早产组(孕龄3233+6周)166例,平均孕周(33.21±1.98)周。1.1.1 孕妇临床监测指标 分析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产检次数(本研究中产检次数过少是指产检次数少于该妊娠月份应作的产前检查次数3次以上者)、孕产次数、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孕妇孕产期情况,包括本次妊娠早期的先兆流产史、多胎妊娠及宫内感染指标、自然流产史、早产史、妊娠期增加体质量、住院时间、促胎肺成熟治疗、孕产妇并发症、分娩方式等。1.1.2 早产儿临床监测指标 包括出生体重<2 500 g、5 min Apgar评分≤7(能较好反映复苏效果,与预后关系密切)、死亡率、监护病房(NICU)住院时间、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以及并发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等)。1.2 方法318例患者接受严密的早产监测、感染监测、宫缩抑制剂治疗和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等措施;将早期与中期早产组进行对比,回顾性分析临床监测指标、治疗过程及分娩结局,并进行影响早产的多因素分析。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包括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2 结果2.1 两组孕妇一般及其产期情况比较早期早产组与中期早产组孕产妇在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产检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自然流产史、胎膜早破、早产史等早期早产组显著高于中期早产组(P<0.05);而中重度贫血、宫内感染中期早产组显著高于早期早产组(P<0.05)。见表2。2.2 不同孕龄早产对母婴影响的比较早期早产组出生体重<2 500 g、5 min Apgar评分≤7、NRDS、死亡率及NICU均显著高于中期早产组;而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早期早产组产妇产后出血和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中期早产组产妇。见表3。表1 两组孕妇基本情况比较表2 两组孕妇孕产期情况比较(1)与早期早产组比较,P<0.05,(2)P<0.01表3 两组不同孕龄早产对母婴影响的比较 2.3 影响早期和中期早产的多因素分析经过统计学分析,筛选出两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8个变量,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筛选出有实际意义的影响早期早产的因素为早产史、胎膜早破、产检次数过少;影响中期早产因素为宫内感染、早产史、中重度贫血。见表4。表4 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3 讨论早产是围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复杂而又常见的妊娠并发症,防治早产是提高新生儿质量,降低围生期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一环,早产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并不完全清楚,普遍认为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本研究表明早产史、胎膜早破、产检次数过少、中重度贫血均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原因。有早产史的妇女再次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明显高于无早产史者。有研究发现前次早产的妇女,再次发生早产者比前次足月分娩的妇女增加3倍,而连续2次早产的妇女有近1/3的人第3次会再发早产3,4。本研究也发现既往早产史是早中期早产共同的危险因子,提示具有早产史孕妇应该给以高度的关注。本研究揭示我院早期早产病例中胎膜早破OR值4.522,与其他报道结果一致,胎膜早破和宫内感染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胎膜早破对妊娠分娩不利的影响会导致早产率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增加及宫内感染率升高。导致胎膜早破的原因有多方面,如感染、宫颈机能不全、宫腔压力异常、创伤、胎膜结构发育不良等。因此,积极预防这些不利因素对早产的预防是非常必须的。胎膜因感染而变脆,极易发生胎膜早破。据报道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中有30%40%存在羊膜腔感染,在羊膜腔感染时,由于炎性细胞因子的刺激,羊水中的某些金属基质蛋白酶(MMP)水平明显升高,MMP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内源酶,MMP9在绒毛和胎膜中合成,是降解胶原的主要酶,羊膜腔感染后,由于基质蛋白酶的大量释放,使维持胎膜完整性的胶原被降解,成为胎膜早破的病理生理基础5。因此感染与早产的关系不能忽视,临床必须关注和治疗。本研究还表明中重度贫血亦是早产的高危因素(OR值为3.089)。有研究表明,轻度贫血并不导致早产率增加,妊娠期贫血大多是缺铁性贫血,所以推测,缺铁可增加孕妇感染的危险,而感染是早产的高危因素,妊娠期贫血可导致孕妇慢性缺氧,缺氧可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从而引起早产6。所以,贫血程度越重,孕妇的缺氧状态越明显,促进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合成越多,最终越容易导致早产。此外,研究还发现系统产前检查对早产存在影响,已有报道有规律的系统产前检查可降低早产率,而缺乏产前检查可能会增加早产率,可见产前检查是作好孕期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定期的产前检查可以及时地发现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从而可以通过一定的医疗措施进行早预防、早治疗,以降低或防止早产的发生。在不同孕龄早产对母婴影响的比较中,发现早期早产对产妇和新生儿危害更为严重,故延长胎龄是提高和改善围生质量的关键。当早产迹象出现时应尽量延长孕周,至少应延长48 h,目的是争取促胎肺成熟。在母儿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宜抓紧时机使用子宫松弛剂(宫缩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促胎肺成熟。需要指出的是早产儿出生后的及时监测及神经发育损害的合理处理尤为重要。【参考文献】 1吴连方.预防早产改善围产儿近远期质量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5):321-323.2杨孜.早期早产——引人瞩目的问题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4):243-246.3Kramer MS,Demissie K,Yang H.The contribution of mild and moderate preterm birth to infant mortality.Fetal and Infant Health Study Group of the Canadian Perinatal Surveillance Sys temJ.JAMA,2000(7):843-849.4杨孜,郭艳军.早期早产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