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60.63吨对硝基苯甲醚部分工艺设计书.doc_第1页
年产260.63吨对硝基苯甲醚部分工艺设计书.doc_第2页
年产260.63吨对硝基苯甲醚部分工艺设计书.doc_第3页
年产260.63吨对硝基苯甲醚部分工艺设计书.doc_第4页
年产260.63吨对硝基苯甲醚部分工艺设计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产260.63吨对硝基苯甲醚部分工艺设计书一、任务和目的对硝基苯甲醚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主要用于生产染料、农药和医药工业中。对硝基苯甲醚的工艺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以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为基础,针对要求的化工项目,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选择相应的工艺设备等。解决化工产品生产车间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化工工艺流程设计、物料恒算、设备选型、车间工艺布置设计等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从技术上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两个方面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通过本课程设计,提高运用计算机设计绘图(AutoCAD)的能力。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学习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遵循的原则。能依据给出的设计要求和关键参数,能设计提出合理的工艺流程。并用计算机画出带有工艺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写出工艺操作过程及过程分析、控制要点。学习查阅主要的工艺设计数据参考书,正确地进行工艺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并进行设备的选型和设计计算。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并提交打印件。三、时间安排1设计时间为3周,即2010-8-23-2010-9-26。2第一周 进行课程设计动员、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查阅资料、确定生产工艺;物料衡算;开始能量计算。3第二周 继续查阅资料;能量计算;结合工程设备选型;绘制工艺流程图。4第三周 结合工程实际收集所需资料及检索相关规范标准规范,以及计算的内容编写设计说明书;装订并交设计报告。四、参考文献1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2 化工工艺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 化学工程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4 化学工程师技术全书.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5 化工设备及机械产品样本汇编.6 化工原理.上下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 徐永文,郭乃铎.精细有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8 张跃.精细化工中间体生产流程图解.化学工业出版社.9 催克清,张礼敬,陶刚.化工安全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 王红林,陈砺化工设计简明手册.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1 廖学品.化工过程危险性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设计报告书摘要本设计书设计了以对硝基氯苯、甲醇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用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合成对硝基苯甲醚的工艺路线。设计书中对比了不同的原料配比、不同的碱浓度、不同类的催化剂对产品质量和产率的影响,选择了最优的方案进行工业化放大,论证了工业放大的可行性。设计重点主要在:全流程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设计与选型,流程设计及车间布置设计。对全流程的热量进行了衡算,确定了反应设备所需要的传热面积,又对全流程进行了物料衡算,结合所需传热面积,确定了反应器的参数。本设计书根据设计要求和关键参数,设计了合理的工艺流程,绘制了工艺流程图。本设计书还给出了原料定额表、排出物料综合表、原料消耗综合表,并根据产品及原料的物化性质,给出了常用的安全的产品包装、储藏、运输方式和安全注意事项。关键词: 对硝基氯苯,相转移催化,对硝基苯甲醚,设计AbstractThis design document is mainly designed to on dinitrochlorobenzene, methanol and sodium hydroxide as raw material, benzyl triethyl ammonium chloride for phase-transfer catalysts,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synthesis of p-anisidine route. Design of focused primarily at: the whole process of material balance, caloric, equipment design and selection, process design and layout design workshop. Design book compares the different composition, different alkali concentration, different types of catalyst on product quality and yield, chose the best programmes for industrialized magnify,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industrial amplification.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heat for accountancy, determines the reaction equipment needed for the heat transfer area, on the whole process material balance,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d heat transfer area, design stereotypia the reactor parameters. This design document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key parameters, design presents a reasonable flow, and the computer draw with process control point of the process flow diagram. The PDD also discharged fixed tables, raw materials integrated comprehensive tables, the consumption of raw materials, and depending on the product table an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raw materials, a well-known security products packaging, storage, transport and security considerations. Keywords: Nitrochlorobenzene, PTC, p-anisidine, design 目录设计简介.1第一章 设计依据及工艺路线.21.1 产品的生产和应用.21.2 设计依据与原则.2第二章 设计方案论证.32.1 原料路线的选择.32.2 生产方法的可行.32.3 生产规模的确定.3第三章 产品方案.43.1 产品名称与性质.43.2 性状及理化性质.43.3 产品的质量规格.43.4 产品的生产制度.43.5 包装与储藏.4第四章 生产方法与主要工艺流程.54.1 生产方法.54.2 主要流程.5第五章 生产工艺控制和中间体质量标准.65.1 生产工艺控制.65.2 中间体质量标准.6第六章 物料衡算.76.1 配碱过程.76.2 反应过程.86.3 甲醇回收过程.9第七章 能量衡算.117.1 计算依据.117.2 计算过程.117.3 单耗表.15第八章 工艺设备选型与设计计算.178.1 设计方法与原则.178.2 设计计算.17第九章 车间布置设计.219.1 车间划分依据.219.2 车间的布置设计.219.3 设备间的距离.219.4 安全和防腐要求.21第十章 劳动组织和安全生产.2210.1 安全生产.22第十一章 “三废”及综合处理.2311.1 废水的排放及处理.2311.2 废渣的排放及处理.2311.3 废气的排放及处理.24结束语.25心得体会.26参考文献.27附录 设备一览表.28附录 物料流程框图.2929设计简介对硝基苯甲醚又称对硝基茴香醚(Pnitro anisole),是染料的重要中间体对氨基苯甲醚的重要前期化合物对硝基苯甲醚的产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对氨基苯甲醚的产量与质量,因此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对其合成进行了不少探讨。对硝基苯甲醚主要用于制取枣红色基GP、蓝色盐VB、色酚AS等染料,是重要的染料中间体。目前,国内生产对硝基苯甲醚的方法是以对硝基氯苯、甲醇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在0.3MPa的压力下进行甲氧基化反应,再经减压蒸馏得对硝基苯甲醚1。反应需在压力釜中进行,时间长,副产物多,甲醇用量大,转化率及收率均低。针对上述工艺缺点,本设计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PNA,相转移催化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也不需要价格昂贵的无水溶剂或非质子溶剂,且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副反应少,以克服现行工艺中反应条件要求苛刻,水解副产物多,废水量大等缺点,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本次实践对硝基苯甲醚的工艺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以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为基础,针对要求的化工项目,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选择相应的工艺设备等。解决化工产品生产车间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化工工艺流程设计、物料恒算、设备选型、车间工艺布置设计等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从技术上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两个方面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第一章 设计依据及工艺路线1.1 产品的生产和应用对硝基苯甲醚(PNA),是十分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备多种染料、医药、食品添加剂。在染料工业中可用作染料中间体,制备色酚ASOL、大红色酚B、直接湖蓝6B、活性深蓝KD7G等;有机工业中用于制造氨基苯甲醚、联大茴香醚等;医药上用作合成愈创木酚等;印染工业用于制造洁净剂Ls等。其合成路线主要有以下3种:对硝基苯酚与氯甲烷反应法、对硝基氯苯与甲醇钠反应法和苯甲醚硝化法。对硝基苯酚与氯甲烷反应法和苯甲醚硝化法合成路线长,分离过程复杂,而且原料供应紧张,不适宜工业化生产1。目前,我国多采用对硝基氯苯(PCNB)法。在大量甲醇存在下与固体NaOH 在加压釜中反应约1013h合成PNA。但该工艺存在着甲醇消耗量大,反应时间长,反应收率低,副产物生成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1.2 设计依据与原则对硝基苯甲醚可用于合成蓝色盐VB、枣红色基GP、色酚AS等染料和医药产品等,是重要的染料和医药中间体。它的质量优、劣取决于对硝基苯甲醚的质量。对硝基苯甲醚的制备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对硝基氯苯加压下甲氧基化、对硝基氯苯常压下甲氧基化、利用相转移催化剂对对硝基氯苯进行甲氧基化。由于前两种方法操作较繁琐,产品产量和质量不高,而相转移催化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也不需要价格昂贵的无水溶剂或非质子溶剂,且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副反应少,近年来,相转移催化法制取醚类化合物,已有很多文献报导。醚类合成的相转移催化剂,多采用季铵盐、季磷盐、冠醚以及线状聚氧乙烯化合物。但季铵盐的乳化作用明显,给产物的分离、纯化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冠醚类价格昂贵,且有毒性,应用亦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催化剂的分子结构中既有可溶于水相,又可溶于有机相的官能团。对于亲和取代反应,在少量水存在时,催化剂可先与水相中的亲核试剂反应形成离子对,使原来不溶于有机相的亲核试剂易入有机相中参与反应。第二章 设计方案论证2.1 原料路线的选择对硝基苯甲醚是合成医药,有机染料和颜料等重要原料,历来的合成路线主要有3种:对硝基苯酚与氯甲烷反应法、苯甲醚硝化法和对硝基氯苯和甲醇钠反应法。前两种方法因为合成路线长,分离过程复杂,且原料供应紧张,不适宜工业化生产,目前我国都采用对硝基氯苯法,在大量甲醇存在下和固体氢氧化钠在加压釜中反应约10h-13h合成PNA。但该工艺存在着甲醇消耗量大,反应时间长,反应收率低,副产物生产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根据上述工艺缺点,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PNA,以克服现行工艺中反应条件苛刻,水解副产物多,废水量大等缺点,所以采用相转移催化法能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效益3。 通过对不同工艺路线的研究和对比,确定了以对硝基氯苯、甲醇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用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合成对硝基苯甲醚的工艺路线。2.2 生产方法的可行本工艺应用对硝基氯苯与甲醇反应,以TEBAC为相转移催化剂制得对硝基苯甲醚。反应如下:ClC6H4NO2+CH3OH+NaOH+TEBACNO2C6H4OCH3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问10h的条件下成了对硝基甲醚。对硝基氯苯的转化率为96.71 ,对硝基苯甲醚的收率87.42 ,纯度为99 。此工艺操作简单,副反应少,季铵盐的催化效果好。季铵盐作为催化剂虽然不太稳定,但却是相转移催化剂中研究的最早、应用较广的一类相转移催化剂。同时,随着氢氧化钠用量增加,转化率增高。因此本反应选则了35%的NaOH溶液。本工艺反应条件温和,在常压下,反应时间短,转化率和收率均高,是一条可行的新的工艺路线和方法。本反应需要进行2次结晶,借此保证产品的纯度。2.3 生产规模的确定工业化日产量:868.77kg平均工作日:300天工业化年产量:260.63吨/年第三章 产品方案3.1 产品名称与性质名称:对硝基苯甲醚中文别名:4-硝基苯甲醚 ,对硝基茴香醚, 对硝基苯甲醚, 对甲氧基硝基苯英文别名:4-Nitroanisole,p-Nitroanisole, p-Methoxynitrobenzene, p-Nitrophenyl methyl ether, 1-Methoxy-4-nitrobenzene分子式:C7H7NO3性质:黄色梭柱体结晶。3.2 性状及理化性质分子量: 153.14 沸点:274 熔点:54溶解性:易溶于醇、醚和沸石油醚,微溶于冷石油醚,水中溶解度约为7 %。密度:相对密度(水=1)1.20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14(有毒品) 主要用途: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43.3产品的质量规格产品PNA的收率大于95%(按对硝基氯苯计算),经气相色谱分析,产品纯度99.0%对硝基氯苯工业品(99%),甲醇(AR)氢氧化钠(AR)3.4 产品的生产制度工业化日产量:868.77kg平均工作日:300天工业化年产量:260.63t/Y3.5 包装与储藏危险货物编号:61697 UN编号:2730 包装类别:O53 包装方法:液态: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固态: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5。储存:密封阴凉保存第四章 生产方法与主要工艺流程4.1 生产方法使用间歇式反应,在常压下用氢氧化钠,甲醇与对硝基氯苯反应,TEBAC为相转移催化剂,制取对硝基苯甲醚。配碱反应回收、结晶洗涤过滤重结晶洗涤过滤重结晶洗涤过滤氢氧化钠甲醇、对硝基氯苯、TEBAC干燥产品4.2 主要流程:混合反应氢氧化钠水35%氢氧化钠溶液4.2.1 配碱过程:反应35%氢氧化钠溶液产物甲醇、对硝基氯苯、TEBAC4.2.2 反应过程:产物回收甲醇母液结晶4.2.3 回收、结晶过程:4.2.4 洗涤、过滤过程:洗涤、过滤粗结晶结晶第五章 生产工艺控制和中间体质量标准5.1 生产工艺控制影响此反应的主要因素有:氢氧化钠的浓度、配料比、催化剂的用量和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当碱浓度增加,转化率及收率均提高,但成本也有所提高。当催化剂的用量1%时,催化效量不好,用量达6%(摩尔数)时催化效果较理想,由于催化剂交换量一般为3mmol/g,所以加入量约10 %(重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转化率上升,刚开始时转化率转快,随着反应进行,转化率趋于平缓。配碱过程中控制35%氢氧化钠的温度,温度控制在65。反应过程温度控制在70,甲醇回流过程温度控制在80,离心分离过程注意结晶的颗粒度,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能控制晶体颗粒度小一些。5.2 中间体质量标准表5.2.1 原料与产物质量表序号名称规格分子量1甲醇0.9932.042对硝基氯苯0.988157.563氢氧化钠0.9940.014水1.0018.015TEBAC0.99227.78产物对硝基苯甲醚的含量达到99.8%,甲醇的回收率为75%,配碱时氢氧化钠的量为617.67Kg,加水1170Kg,主反应占96.71%,副反应为2%,杂质为1.29%。各步反应的收率:表5.2.2 中间各步收率表配碱主反应回收结晶过滤洗涤重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包装100%96.71%98%98%98%98%98%100%第六章 物料衡算混合反应水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6.1 配碱过程6.1.1 进料:氢氧化钠工业量=氢氧化钠投料量26000=G投料氢氧化钠26000=24g26000=624Kg氢氧化钠折纯量=氢氧化钠工业量规格=G工业氢氧化钠S氢氧化钠=624Kg99%=617.67Kg氢氧化钠摩尔数=氢氧化钠折纯量/氢氧化钠分子量=G纯氢氧化钠/M氢氧化钠=617.67Kg/0.04001Kg/mol=15440kmol氢氧化钠体积=氢氧化钠工业品量/氢氧化钠密度=G工业氢氧化钠/氢氧化钠=624Kg/2130kg/m3=0.2929m3 水工业量=水投料量26000=G投料水26000= 45g26000=1170Kg水折纯量=水工业量规格=G工业水S水=1170Kg100%=1170Kg水摩尔数=水折纯量/水分子量=G纯水/M水=1170Kg /0.01801Kg/mol=64964mol水体积=水工业品量/水密度=G工业水/水=1170Kg /1000kg/m3=1.170m3 表6.1.1 配碱进料物料表名称规格分子量工业量/Kg组分折纯量摩尔数密度g/cm3体积/m3氢氧化钠0.9940.01624NaOH 617.76617.76154402.130.2929杂质 6.24水1.0018.011170水 117011706496411.17总计17941787.76834041.46296.1.2 出料: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水的质量+氢氧化钠工业量=G水+ G纯氢氧化钠=1170Kg+617.67Kg=1794Kg杂质的质量=工业氢氧化钠带入的杂质量+水中杂质的量=G工业氢氧化钠带入的杂质+G水中杂质=6.24Kg+0=6.24Kg表6.1.2 配碱出料物料表名称质量/Kg组分密度g/cm3体积/m335%NaOH1787.76NaOH 617.761.381.3H2O 1170杂质6.24未知未知未知6.2 反应过程反应氢氧化钠溶液甲醇、对硝基苯甲醚、氯化钠、杂质甲醇、对硝基氯苯、TEBAC对硝基苯酚钠、TEBAC、氢氧化钠、水6.2.1 进料:甲醇工业品量=甲醇投料量26000=m投料甲醇26000=60.9686g26000=1585.184Kg 甲醇折纯量=甲醇工业量规格=m甲醇工业量S甲醇=1585.184Kg99%=1569.3314Kg甲醇摩尔数=甲醇折纯量/甲醇分子量=m纯甲醇/M甲醇=1569.3314Kg/0.03204Kg/mol=48980.38mol甲醇体积=甲醇工业品量/甲醇密度=m工业甲醇/甲醇=1585.184Kg /791.8kg/m3=2.002m3 对硝基氯苯工业品量=对硝基氯苯投料量26000=m投料对硝基氯苯26000=39.4g26000=1024.4Kg对硝基氯苯折纯量=对硝基氯苯工业量规格=m对硝基氯苯工业量S对硝基氯苯=1024.4Kg99.8%=1012.10Kg对硝基氯苯摩尔数=对硝基氯苯折纯量/对硝基氯苯分子量=m纯对硝基氯苯/M对硝基氯苯=1012.10Kg /0. 15756Kg/mol=6424.60mol对硝基氯苯体积=对硝基氯苯工业品量/对硝基氯苯密度=m工业对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1024.4Kg /1520kg/m3=0.6739m3 氢氧化钠工业品量=氢氧化钠投料量26000=m投料氢氧化钠26000= 24g26000=624Kg氢氧化钠折纯量=氢氧化钠工业量规格=m氢氧化钠工业量S氢氧化钠=624Kg99%=617.76Kg氢氧化钠摩尔数=氢氧化钠折纯量/氢氧化钠分子量=m纯氢氧化钠/M氢氧化钠=617.76Kg /0.0 4001Kg/mol=15438.80mol氢氧化钠体积=氢氧化钠工业品量/氢氧化钠密度=m工业氢氧化钠/氢氧化钠=624Kg /2130kg/m3=0.2929m3水工业品量=水投料量26000=m投料水26000=45g26000=1170Kg水折纯量=水工业量规格=m水工业量S水=1024.4Kg100%=1170Kg水摩尔数=水折纯量/水分子量=m纯水/M水=1170Kg /0. 01801Kg/mol=65000mol水体积=水工业品量/水密度=m工业水/水=1170Kg /1000kg/m3=1.17m3 TEBAC工业品量= TEBAC投料量26000=m投料TEBAC26000=4g26000=104KgTEBAC折纯量= TEBAC工业量规格=m TEBAC工业量S TEBAC =104Kg99%=102.96KgTEBAC摩尔数= TEBAC折纯量/ TEBAC分子量=m纯TEBAC /M TEBAC =102.96 Kg /0. 22778Kg/mol=452.02mol表6.2.1 反应过程进料物料表序号名称规格分子量工业品量折纯量摩尔量密度体积/m3杂质/Kg1甲醇0.9932.041585.181569.3348980.380.79182.00215.85222对硝基氯苯0.988157.561024.41012.106424.601.520.673912.29283氢氧化钠0.9940.01624.00617.7615438.802.130.29296.244水1.0018.011170.001170.0065000.001.001.1705TEBAC0.99227.78104.00102.96452.021.046总共4507.5835.4256.2.2 出料:对硝基苯甲醚摩尔量=对硝基氯苯摩尔量反应收率=G对硝基氯苯96.71% =6424.6mol96.71%=6213.23mol对硝基苯甲醚质量=对硝基苯甲醚摩尔量对硝基苯甲醚分子量=G对硝基苯甲醚M对硝基苯甲醚=6213.23mol0.15314Kg/mol=951.494Kg对硝基苯甲醚体积=对硝基苯甲醚工业品量/对硝基苯甲醚密度=m工业对硝基苯甲醚/对硝基苯甲醚=氯化钠摩尔量=对硝基氯苯摩尔量(主反应收率+副反应收率)= G对硝基氯苯(96.71%+2%)=6424.6mol(96.71%+2%)=6162.07mol氯化钠质量=氯化钠的摩尔量氯化钠分子量=G氯化钠M氯化钠=6162.07mol0.05844Kg/mol=360.111Kg氯化钠体积=氯化钠工业品量/氯化钠密度=m工业氯化钠/氯化钠=对硝基苯酚钠摩尔量=对硝基氯苯摩尔量副反应收率= G对硝基氯苯2%=6424.6mol2%=128.49mol对硝基苯酚钠质量=对硝基苯酚钠摩尔量对硝基苯酚钠分子量=G对硝基苯酚钠M对硝基苯酚钠=128.49mol0.16109Kg/mol=20.698Kg水的摩尔量=水的进料摩尔量+对硝基氯苯摩尔量(主反应收率+副反应收率)=G水+ G对硝基氯苯(96.71%+2%)=65000mol+6424.6mol(96.71%+2%)=71341.72mol水的质量=水的摩尔量水的分子量=G水M水=71341.72mol0.01801Kg/mol=1284.864KgTEBAC为催化剂,因此摩尔量与质量与进料量一致。杂质的质量=杂质的进料摩尔量+(1-主反应收率-副反应收率)对硝基氯苯摩尔量(对硝基氯苯分子量+甲醇分子量+氢氧化钠分子量)=m进料杂质+(1-96.71%-2%)G对硝基氯苯(M对硝基氯苯+M甲醇+M氢氧化钠)=35.425Kg+(1-96.71%-2%)6424.6mol(0. 15756+0.03204+0. 04001)=54.454Kg甲醇摩尔量=甲醇进料摩尔量-对硝基氯苯摩尔量(1-副反应收率)=G甲醇- G对硝基氯苯(1-2%)=48980.38mol-6424.6mol(1-2%)=42684.27mol甲醇质量=甲醇的摩尔量甲醇的分子量=42684.27mol0.03204Kg/mol=1367.604Kg氢氧化钠摩尔量=氢氧化钠进料摩尔量-对硝基氯苯摩尔量(主反应收率+2副反应收率+生成杂质率)=G氢氧化钠-G对硝基氯苯(96.71%+22%+1.29%)=15438.8mol-6424.6mol(96.71%+22%+1.29%)=8885.71mol氢氧化钠质量=出料氢氧化钠摩尔量氢氧化钠分子量= G出料氢氧化钠M氢氧化钠=8885.71mol0.04001Kg/mol=355.517Kg表6.2.2 反应过程出料物料表序号名称分子量质量摩尔量密度体积1对硝基苯甲醚153.14951.4946213.232氯化钠58.44360.1116162.073对硝基苯酚钠161.0920.698128.494水18.011284.86471341.7215TEBAC227.78102.96452.01516杂质未知54.454未知7甲醇32.041367.60442684.270.79188氢氧化钠40.01355.5178885.712.139总共4497.702甲醇、对硝基苯甲醚、氯化钠、杂质回收甲醇对硝基苯酚钠、TEBAC、氢氧化钠、水甲醇、对硝基苯甲醚、氯化钠、杂质对硝基苯酚钠、TEBAC、氢氧化钠、水6.3 甲醇回收过程6.3.1 进料:甲醇回收过程的进料等于反应过程的出料,其中没有物料变化,各物质的量守恒。表6.3.1 甲醇回收过程进料物料表序号名称分子量质量摩尔量密度体积1对硝基苯甲醚153.14951.4946213.232氯化钠58.44360.1116162.073对硝基苯酚钠161.0920.698128.494水18.011284.86471341.7215TEBAC227.78102.96452.01516杂质未知54.454未知7甲醇32.041367.60442684.270.79188氢氧化钠40.01355.5178885.712.139总共4497.7026.3.2 出料:甲醇回收过程的出料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回收的甲醇,另一部分为母液,母液中除甲醇外各物质均不变化。定甲醇的回收率为75%则回收的甲醇量=甲醇进料量甲醇的回收率=G进料甲醇=42684.27mol75%=32013.20mol回收的甲醇的质量=回收的甲醇的摩尔量甲醇的分子量=G回收的甲醇M甲醇=32013.20mol0.03204Kg/mol=1025.703Kg剩余的甲醇的量=进料甲醇的量-被回收的甲醇的量=G进料甲醇-G被回收的甲醇=42684.27mol-32013.20mol=10671.07mol剩余的甲醇的质量=剩余的甲醇的摩尔量甲醇的分子量=G剩余甲醇M甲醇=10671.07mol0.03204Kg/mol=341.901Kg表6.3.2 甲醇回收过程甲醇出料表序号名称分子量质量摩尔量密度体积1甲醇32.041025.70332013.200.79181.2954表6.3.3 甲醇回收过程母液出料表序号名称分子量质量摩尔量密度体积1对硝基苯甲醚153.14951.4946213.232氯化钠58.44360.1116162.073对硝基苯酚钠161.0920.698128.494水18.011284.86471341.7215TEBAC227.78102.96452.01516杂质未知54.454未知7甲醇32.04341.90110671.070.79180.4311528氢氧化钠40.01355.5178885.712.139总共3471.999第七章 能量衡算7.1 计算依据:以每天投料量为基准,以20为计算基准;甲醇进料温度:20;碱液进料温度:65;对硝基苯氯苯进料温度:20;主反应温度:70;回流冷凝量:2%/min;配碱溶解升温时间:0.5h;反应时间:2h;升温到80时间:0.5h;保温回流时间:1h。热力学数据:表7.1.1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热力学数据名称熔点沸点Cp(KJ/Kg*K)溶化热 KCal/Kg生成热KJ/mol甲醇-97.864.72.54057-238.57对硝基苯甲醚542741.28-141.42对硝基氯苯83.52421.07331.51-80.69氯化钠800146566.5574-411氢氧化钠32213783.273452-426.8水01004.183-285.838表7.1.2 不同温度下35%NaOH水溶液的比热温度/252849607182比热/(KcalKg11)0.8350.8420.8480.8520.8530.85435% NaOH溶解热=-1058 KJ/Kg;甲醇汽化热=262.8Kcal/Kg杂质的比热以反应物中质量最大的计算,即使用甲醇的比热。7.2 计算过程:7.2.1 溶解升温:溶解过程: 形成35%NaOH溶液时NaOH溶解放热量=氢氧化钠的质量形成35%NaOH溶液时的溶解热Q溶解热=mNaOHH35%NaOH=617.76Kg(-1058)KJ/Kg=-653590.08 KJ形成35%NaOH溶液时NaOH溶解放热量=氢氧化钠溶液升温吸收的热量+反应釜升温吸收的热量Q溶解热=Q氢氧化钠溶液升温+Q反应釜升温 (7-2-1-1)氢氧化钠溶液升温吸收的热量=35% NaOH溶液的质量35%NaOH溶液的比热TQ氢氧化钠溶液升温=m35%NaOHCp35%NaOHT=(624+1170)Kg0.838Kcal/(Kg)4.186KJ/KCal(T-T初始) (7-2-1-2)根据反应釜的设计,定反应釜Cp反应釜=465J/(Kg),反应釜的质量为461Kg反应釜升温吸收的热量=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