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身份的尴尬处境.doc_第1页
多重身份的尴尬处境.doc_第2页
多重身份的尴尬处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重身份的尴尬处境如今,警察的身影活跃在社会各个角落。警察的权力似乎很大,无所不管。对于公安机关的职责和定位,众说纷纭。警察自己说是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与刑事司法力量;人民群众说是“有求必应”的服务机关;党委、政府说是用来维护政权的刀把子、枪杆子;人民代表则说是要时刻被监督、经常被评议的行政执法机关。然而警察没有三头六臂、不是百变金刚,如此多重身份,让其处境难免尴尬。一方面,因为管理的事情太多太杂,警察的工作压力很大,尤其是基层民警常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健康状况堪忧。另一方面,许多该管的事没管好,老百姓并不买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许多人将其归咎于警力不足。其实不尽然,警力不足固然是原因之一,公安机关自身定位不准、职能不明、管理不善、警力配置不合理才是根本原因。看看,警察究竟在忙什么呢?其一,非警务活动牵扯大量警力。如今,大量警力被用于配合有关部门征粮、收费、催税、计划生育、整顿市容、拆迁房屋等大量非警务活动。更让基层民警头疼的是来自所谓“条块”管理体制:上级公安机关要求他们对群众“有求必应”,从事大量职能范围以外的服务性工作;而地方政府把警察当作看家护院的“治民工具”呼来唤去。其二,长期、频繁的“运动式”执法模式消耗大量警力。决策者们习惯于以专项行动、中心工作,来应付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习惯于采用“造声势”的方法来鼓舞士气,震慑犯罪。然而这种长期的、过于频繁的“运动式”执法消耗了相当大的警力和物力。民警疲惫不堪,效果却不甚明显。其三,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让民警无所适从。如今的公安机关考核考评种类繁多,中心工作五花八门,督查检查隔三差五,创卫生文明城市、创先争优、大走访、大讨论活动个个重要。民警们每天忙于应付上级检查,准备情况汇报,装订资料台帐,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工作起来疲于应付,缺乏深入思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多考虑局部,少顾及全盘。大量务虚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让许多民警无所适从。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铁腕治警下的矫枉过正很久以来,民警中流行着一句话“从严治警一本书,从优待警一句话。”如今,这书越来越厚,话却越来越少。纷纷出台的警纪警规、利剑高悬的各类禁令、自上而下掀起的督查风暴,在森严等级和高压政策下民警们个个噤若寒蝉。一段时间,我们个个怀揣着“四个严禁”、“五个严禁”、“五条禁令”、“六项整治”、“纪律手册”、“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警车管理使用规定”等十来张专门制成的小卡片,口中念念有词,心里七上八下,唯恐一个电话被抽中,答不出哪个专项行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要被通报扣分。警务工作正规化指南要求人人考试过关,有着近乎迂腐的苛刻。办公室不但对看得见的摆放物件的品种、数量、规格有要求,而且对看不见的抽屉里的物件也要合符规范。甚至,在开着自家的车去做公家的事时,还要被屡屡拒之门外,想着该亮红牌还是蓝牌,车头是向西还是向东。诚然,从严治警、铁腕治警有其必要,但矫枉过正,使得民警们人人自危,缩手缩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未免适得其反,无异于长他人锐气,灭自家威风。而且,如此多的条条框框,就能保证警察们个个心悦诚服地遵章守纪吗?事实上,现行的公安体制,特别是经费保障和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不健全,已成为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也是公安机关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警察执法犯法现象屡禁不止的制度性原因。如果不能从制度上、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怎么能指望一支靠收罚款、吃杂粮、打野食筹措经费的公安队伍很职业地安分一场游戏引起的乱象丛生考评导向扰乱人心因为从事考评的原因,发过许多偏激的牢骚。本来,以考评来衡量一个单位、部门或民警的效绩,未尝不可,但前提是要建立在较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规范完整的考评体系基础上。如果前提不具备,基础不牢靠,条件不成熟而刻意效仿,冒然为之,则必然导致消化不良。近年来,公安机关各项考核考评名目繁多,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现象严重,弄虚作假司空见惯。仅精细化考评一项,这几年来以不同身份、不同面目出现,从目标考核到效绩考评,再到正规化考评,最后到精细化考评,终于尘埃落定,同时因为改头换面重新包装而身价培增。这个从企业学来的管理模式从酝酿诞生到粉墨登场,虽几经周折,过程漫长,但仍然象是个人工催熟的果子,看着表面光鲜,香甜味美,其实青涩生硬,难以下咽。行政机关毕竟不比企业,有可以细化量化而且相对固定的岗位职责和统一的衡量标准,警察也不象流水线上的工人,有可以数字统计和尺度量化的产出与效能。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否符合公安工作实情?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工作是否有可比性?办案与写文章究竟怎样等量置换?虽然经过了三番五次地学习考察,深入客观地调研论证,全面广泛地征求意见,但这些问题仍得不到有效解决。无论怎么操作,结果都是上头的不满意,下头的不服气。精细化考评尚处于探索阶段,却在不成熟的背景下被人为提升到一个过高的位置,使人人仰望而产生曲解,从而导致乱象丛生。民警们普遍看重考评,因为每月一次的考评结果,不仅暂时决定你的考评奖金多少,更重要的是,有人宣称它将在几个月之后决定你的政治前途。考评的威力果真如此之大吗?依我看,向来,所谓职场升迁,所谓民主政治,到头来都只是金钱游戏与权力斗阵的另一种形式而已。考评不过是诸多游戏中的一场小赌博,谁认真了,谁就不好玩了。事实上是,在这场不太好玩的游戏中,绝大部分玩家都过于认真了。“警民同乐图”背后的危机微妙的警民关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衡量标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警民关系,这是新时期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公安工作,是要求警察奉若神明的工作准则。为此,我们推出了面带微笑、颇有亲和力的卡通形象;我们走村入户大走访,开展集中式点对点的扶贫帮困;我们在春节前后的爱民月活动中为孤寡老人送米送油,嘘寒问暖;我们在在一年一度的警民相约、警民共建活动中互动互乐,其乐融融;运气好的话,你或许还能看到我们在街头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文艺演出。每个警察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十八般武艺悉数登场,营造普天同乐的和谐景象。在一片和谐的大背景下,公安机关在变得温柔的同时,也失去了它应有的威严。事实上,在这幅“警民同乐图”的背后,是公安机关面临的公共关系的深刻危机。我们或许试图通过这些方式缓和警民关系,但是越闹腾得欢快,越凸显关系紧张。如今,“仇警”与“仇官”、“仇富”相提并论,在不止一次听到有人恶狠狠的说着“打的就是警察”时,我在穿制服出门之前不得不三思而后行。许多人说警察形象不好,可有时候我们确实是在代人受过。政府部门的接访变成公安机关的截访;政府强制拆迁变成公安机关的暴力执法;调解邻里纠纷惹火上身,还要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当作“职业道德”如此种种,不能尽述。号称威武之师、雄壮之师的人民警察,许多时候,其实只是窝身在强势机关的弱势群体。所以,警察职业化,刻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