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设计报告项目工程特性表编号项目单位数量编号项目单位数量一工程位置广安区井河镇5田间道涵管米77田间道路工程二涉及行政村徐花、高桥、五四、白果村1整治水泥路条5m6524三整理面积2新建1.0m生产路条8l整理面积8018.3亩m30602整理前耕地面积亩76743新建错车道处243整理后耕地面积亩8442.854整治田间道配套挡土墙m904新增耕地面积亩768.855新增耕地率9.59六项目总投资万元1019.20 地貌类型丘陵l工程施工费万元857.86 四灌溉保证率85土地平整工程万元308.41 1灌溉模式地面灌溉农田水利工程万元232.61 2排涝标准10a1d暴雨,1d排出田间道路工程万元314.32五工程数量其他工程万元2.52土地平整工程2设备购置费万元01格田整理亩944.23其他费用万元94.65 2水田整理亩3037.9前期工作费万元54.44 3坡改梯整理亩582.9工程监理费万元19.16 4旱地整理亩1777竣工验收费万元32.00 农田水利工程业主管理费万元26.05 1整治渠道条54不可预见费万元29.69 总长m4711七项目施工期月62新建150m3蓄水池口10八项目收益3整治山坪滩座141亩均投资(规模)万元0.12714整治囤水田处432亩均投资(新增)万元1.3256811 综合说明土地开发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土资发200529 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基本农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知还要求各地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力度国家掌控的专项资金除用于完成法定补充耕地任务和实施重大工程外,也应向基本农田整理倾斜。项目所在地广安区位于四川省盆地东部,华蓥山中段西麓。与大竹、邻水、华蓥、岳池、渠县、蓬安等6县(市)相邻。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项目区位于广安区井河镇徐花等4个村,区域内耕地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资源丰富,以耕地为主,但田块零碎,田埂、坑塘、零星荒地散落其中,管排水设施、田间道路和林网等缺乏整理和配套,机耕的面积比例偏小,致使农业生产发展不稳定,粮食亩产低,优势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与稳定。根据国家制定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的政策要求,为保证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 广安区政府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借助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为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产、 生活提供土地保障,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广安区区委、区政府以广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开发整理土地的号召,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基本国策,充分利用本区鼓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优惠政策,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当地实际,决定对广安区井河镇徐花等4个村的8018.3亩土地进行整理。受广安市国土资源局广安分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概算编制。接受设计任务后我公司先后多次派设计人员深入项目区现场,进行实地察看,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现有水利设施、道路交通设施、排灌设施等进一步核实,最终确定了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概算编制工作。1.1 项目建设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需要,是广安市实现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安市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四川省“金土地”工程计划在2006年-2015年十年期间投入150.00亿元,通过土地平整、增加肥力、沟渠配套、改善农田道路等综合措施,对全省130个县1000万亩土地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整治。这项工程实施后,全省将新增耕地100万亩,建成600万亩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实现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缓解我省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对改善我省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区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以耕地为主,但田块零碎,田埂、坑塘、零星荒地散落其中,管排水设施、田间道路和林网等缺乏整理和配套;水利设施不完善,灌水无保证,土地生产效率低,因此对项目区土地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2 项目建设目的(1)通过合理布置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其他工程等,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土地利用现状,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项目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通过整理田面,使其易于耕种,修筑田坎,并配套完善的排灌设施,减轻水土流失,使覆的客土不被雨水冲走,真正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3)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国家和项目区农民的经济收益。(4)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5)合理规划田块的大小,有利于土地的交换分合,为公平合理地调整权属打下基础,以保护各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的稳定。(6)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1.3 规划任务(1)制定项目区土地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2)分析项目区基本情况;(3)分析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包括土地适宜性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土地整理潜力分析;(4)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土地利用布局;(5)确定项目区主要工程布局与设计;(6)对项目规划方案进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7)制定规划实施的相关政策和措施。1.4 项目规划依据1.4.1 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6)土地开发整理标准;(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9)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1.4.2 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行政规章及文件(1)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2)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46号);(3)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4)四川省专项土地管理“金土地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川国土资发200750号);(5)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金土地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946号);(6)四川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金土地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川国土资发200946号);(7)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设施意见(川府发201110号);(8)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川财投200780号);(9)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750号);(10)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土资财200141号)。1.4.3 有关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1)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I6453.l16453.61996);(7)村镇建设用地定额指标;( 8 )四川省坡改梯工程技术标准;( 9 ) 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DB51/T397-2003);(10)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11)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预算定额标准;(1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13)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14)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1992);(15)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16)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17)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97);(1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19)渠道防治工程技术规范(SL18-91);(20)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2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34-89;(2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23)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1992);(24)四川省中部丘陵地区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技术工作要点(试行)。1.4.4 相关基础资料(1)广安市广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广安市广安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3)广安市广安区井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广安市广安区综合农业区划报告;(5)广安县志;(6)广安市2011年12月份材料市场价格;(7)项目区1:10000、1:2000地形图;(8)项目区1:10000、1:2000现状图;2 项目区概况2.1 广安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广安市位于四川东部,呈扇形分布于川中丘陵与平行岭谷两大地形区之间,是三峡库区发展的接力带,有“川东门户”之谓,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6-10719,北纬3001-3052,东西宽134.5公里,南北长93.6公里。东、南两部分与重庆市垫江县、长寿区、渝北区、合川市接壤,西部与遂宁市蓬溪县和南充市嘉陵区、高坪区相邻,北部与南充市蓬安县和达州市渠县毗连。区域地势东高西低,其中中西部为丘陵区,东部为平行峡谷低山区,海拔高度从185米到1700多米,以华蓥山主峰高登山1704米为最高。两大主要河流渠江自北而南纵贯市域中部,嘉陵江自北而南纵贯市域西部。境内318、210、212国道及203、304省道和县、乡、村公路纵横交错。2.1.2 地形地貌广安区地处四川盆地盆底逐步向盆周边过渡地带,项目区地处广安南部边缘,境内以丘陵为主要地貌类型。项目区内丘陵起伏,地表多堆积有较薄的侏罗-白垩系紫红色泥岩、砂岩脱落与风化的坡残层覆盖及粘土堆积层,部分地区基岩直接裸露。2.1.3 土壤项目区土壤主要为由中侏罗系沙溪庙砂、泥岩风化而成的灰棕紫泥,土壤具有持水保肥力强,养分较高,宜种性较广的特点,是丘陵区肥沃土壤。一般呈中性。土层厚度多在50100cm之间,有利于各种农作物如水稻、玉米、红苕豆类以及其它经济作物如油菜、甘蔗、烟草、柑桔、桑树等的生长。2.1.4 气候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热量充足,雨量丰沛,空气湿度大,日照少,霜期短,风力小等特点,有利于农业发展。年平均气温17.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8。多年大于或等于10以上的年积温5600,无霜期306-328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43的降水量集中于作物生长旺盛的夏季。广安市是全国几个低日照、辐射低值区之一,云量多,日照少,万里无云的天气少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200小时1342小时之间。但是,日照与农事季节同步。盛夏日照最充足,9月开始下降。全年太阳辐射能为87.8千卡cm2。4月一9月是光能、热能和降水最多的时段,有利于大春作物的生长发育。据测定,广安市不同耕作制度的光能利用率只占0.521.4l,光能利用潜力很大。2.1.5 森林植被项目区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丘陵、平坝地区垦植程度较高,经果林、薪炭林、防护林点缀其间。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植被良好,植物种类繁多,形成若干植物群落。有以马尾松、杉木、柏木为主的亚热带针叶林,有以丝栗、香樟、楠木、桉树、桔柚为主的常绿阔叶林,有以桦木、杨树、麻栎、枹树为主的落叶阔叶林,有以山茶、杜鹃花、柃木、山苍子为主的山地灌丛,有以白茅、巴茅为主的山地草丛。珍贵植物有杪椤、三尖杉、红豆杉、银杏、润楠、连座蕨。野生动物因“大跃进”和“文革”时期对森林的过度采伐面而大为减少,但仍有4000余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鸡、红隼、雕鹄、小灵猫、小獭,有省重点保护动物豹、大灵猫、赤狐、红腹凤头鹃、鹰鹃、山地有大鲵、蝴蝶、松鼠、紫蟹、“玻璃鱼”等观赏动物。2.2 项目区基本情况2.2.1 位置与范围项目区所在地井河镇位于广安区西北部,东接恒升镇,西靠郑山乡,南连兴平镇,北与花桥镇接壤,距318国道13千米,广花公路穿场而过,从郑山流入本镇的井溪河向南流贯全镇。全镇幅员面积52.06平方公里,全镇辖29个行政村,232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3个居民小组;总户数7990户,总人口30018人,农业人口28783人,耕地17115亩。项目区涉及广安区井河镇徐花、高桥村、五四村、白果村4个行政村,共35个村民小组,1269户人家,总人口4620人,劳动力2151人。东邻恒生镇八角村、中使村,南接井河镇大岭村、白山村,西与井河镇燕子村、交通村、黄庙村接壤,北靠花桥镇霞林、盐井村。介于东经1064014-1064257,北纬304212-304413之间;图幅号: H-48-46-(51)、H-48-46-(52)、H-48-46-(59)、H-48-46-(60)。2.2.2 地形地貌井河镇地处川中丘陵地区向华蓥山脉过度地带,属于浅丘带坝及深丘窄谷地貌,全镇平均海拔430米。2.2.3 气候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热量充足,雨量丰沛,空气湿度大,日照少,霜期短,风力小等特点,有利于农业发展。年平均气温17.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8。多年大于或等于10以上的年积温5600,无霜期306-328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43的降水量集中于作物生长旺盛的夏季。广安市是全国几个低日照、辐射低值区之一,云量多,日照少,万里无云的天气少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200小时1342小时之间。但是,日照与农事季节同步。盛夏日照最充足,9月开始下降。全年太阳辐射能为87.8千卡cm2。4月一9月是光能、热能和降水最多的时段,有利于大春作物的生长发育。据测定,广安市不同耕作制度的光能利用率只占0.521.4l,光能利用潜力很大。2.2.4 水文地质项目区水资源主要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现有水利设施供水。地表水资源。据四川省广安市水文手册,当地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41.4mm,项目区幅员面积713.15hm2,据此计算项目区年降雨径流总量约为172.15万立方米。2.2.5 土壤与植被项目区土壤主要为由中侏罗系沙溪庙砂、泥岩风化而成的灰棕紫泥,土壤具有持水保肥力强,养分较高,宜种性较广的特点,是丘陵区肥沃土壤。一般程中性。土层厚度多在50100cm之间,有利于各种农作物如水稻、玉米、红苕豆类以及其它经济作物如油菜、甘蔗、烟草、柑桔、桑树等的生长。 项目区属丘陵栽培植被区,植被以人工栽培为主,大春作物水田以水稻为主,旱地以玉米、红苕为主,小春以小麦为主,一年两熟。主要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多种经营以蚕桑、生猪为主。另在居民地周围覆盖有茂密的竹林,在荒地内有低矮灌木和茅草生长。2.2.6 自然灾害项目区以气象灾害为主,其他灾害较少。气象灾害又以干旱、暴雨、洪涝、秋雨、大风、冰雹等最为常见。干旱出现机率高,根据出现季节,分为春旱、初夏干旱和伏旱。项目区暴雨一般都出现在510月,最集中的月份是68月,洪涝出现时段也多集中在68月,洪涝出现机率为56。项目区的秋绵雨影响较小,主要出现在5月和910月的上中旬,出现机率在50以下。秋绵雨使粮食霉烂、发芽,给大春作物带来严重影响,对小春作物播种极为不利。大风冰雹:全年大风出现频率48%,冰雹发生频率24%,危害严重。地质灾害在项目区内主要表现是水土流失及沟坡坍蹦现象。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是造成蓄水工程淤积,影响蓄水,坍塌将引起沟坡及田埂滑蹦,还会使渗漏损失加重。地质灾害在项目区时有发生,但并不严重,主要原因是项目区地处高处,汇流面积小,坡面汇流距离短。2.2.7 社会经济条件 (1)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广安区井河镇,井河镇地处广安区西北部,东接恒升镇,西靠郑山乡,南连兴平镇,北与花桥镇接壤,距318国道13千米,广花公路穿场而过,从郑山流入本镇的井溪河向南流贯全镇。全镇幅员面积52.06平方公里,全镇辖29个行政村,232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3个居民小组;总户数7990户,总人口30018人,农业人口28783人,耕地17115亩。项目所涉徐花、高桥村、五四村、白果村4个行政村,幅员面积为7.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74.0亩,3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20人,劳动力2151人(见下表)。2010年井河镇徐花等四村基本情况统计表名称总人口(人)劳动力(人)村民小组(个)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面积(亩)井河镇徐花村80644661430.41.77井河镇高桥村135059682072.51.54井河镇五四村109542891685.51.54井河镇白果村1369681122485.61.82合 计46202151357674.01.66(2)经济发展水平井河镇农民主要以农业、养殖业为生,部份从事劳务输出产业。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产业,推广良种种粮法;大力培育种养大户,着力发展规模种植和规模养殖大户,建立起了高桥村本勇养猪场,面积10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1000头。严格农村耕地管护制度,稳定粮食生产,抓好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优质水稻和杂糯间栽突破1.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27万吨,农民纯收入达4800元。2.3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2.3.1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根据1996年底土地变更调查的统计资料,项目区边界所围面积为10697.2亩,其中耕地面积为7674.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1.74%;园地面积40.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38%;林地面积45.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43%;其他农用地面积1594.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4.90%;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1246.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66%;交通用地及水利设施用地无;未利用土地面积44.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41%;其他土地51.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48%。在上述土地分类中,参与土地整理的地类和面积有:耕地6712.0亩(由于基期年1996年至2010年项目区耕地减少962亩,其中退耕还林占用耕地362.0亩,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田水利用地和农村居民点分别占用耕地127.0亩、13.3亩、45.2亩和414.5亩,因此该部分面积未纳入整理规模)、其它农用地1306.3亩,项目建设规模8018.30亩。项目区所涉及行政村土地利用现状及参与整理地类和面积详见下表:广安区井河镇徐花等4个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单位:亩土 地 分 类土地权属单位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徐花整理高桥整理五四整理白果整理合 计整理合计辖 区 面 积1971.201489.68 2824.70 2070.94 2364.10 1754.97 3537.20 2702.71 10697.20 8018.30 农用地小 计1746.301489.682440.602070.942049.901754.973118.202702.719355.008018.30耕地 (11)小 计1430.401245.192072.501793.271685.501470.312485.602203.237674.006712.00灌溉水田(111)142.70142.70714.80714.80240.10240.101307.401307.402405.002405.00望天田(112)640.80640.80393.50393.50702.30702.30210.50210.501947.101947.10旱地(114)646.90461.69964.20684.97743.10527.91967.70685.333321.902359.90园地 (12)小 计11.500.0029.200.000.000.000.000.0040.700.00果园(121)11.500.0029.200.000.000.000.000.0040.700.00桑园(12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林地 (13)小 计6.500.000.000.0016.600.0022.800.0045.900.00有林地(94)6.500.000.000.0016.600.0022.800.0045.900.00疏林地(13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其它农用地(15)小 计297.90244.49338.90277.67347.80284.66609.80499.481594.401306.30农村道路(15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坑塘水面(154)13.2013.2 12.6012.6 11.3011.3 22.0022.0 59.1059.10农田水利用地(15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田土坎(157)284.70231.29326.30265.07336.50273.36587.80477.481535.301247.20建设用地小 计215.700.00384.100.00254.300.00392.800.001246.900.00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0)建制镇(20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农村居民点(203)199.300.00384.100.00254.300.00392.800.001230.500.00独立工矿用地(204)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特殊用地(206)16.400.000.000.000.000.000.000.0016.400.00交通运输用地(26)公路用地(26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水利设施用地(27)水库水面(27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水工建筑用地(27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未利用地小 计9.200.000.000.0059.900.0026.200.0095.300.00未利用土地(31)荒草地(3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裸土地(31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裸岩石砾地(316)0.000.000.000.0018.100.0026.200.0044.300.00其他土地(32)河流水面(321)9.200.000.000.0020.400.000.000.0029.600.00滩涂(324)0.000.000.000.0021.400.000.000.0021.400.00注:由于基期年1996年至2010年项目区耕地减少962亩,其中退耕还林占用耕地362.0亩,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田水利用地和农村居民点分别占用耕地127.0亩、13.3亩、45.2亩和414.5亩,因此该部分面积未纳入整理规模。2.3.2 项目区土地利用程度项目区内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项目区总面积10697.2亩,(其中,耕地面积7674.0亩,园地40.70亩,林地45.90亩,其他农用地1594.4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46.9亩,未利用土地44.3亩,其他用地51.0亩)土地垦植物率71.74%,土地利用率99.59%,土地利用程度高。项目区内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耕地复种率167%;单位耕地投入人力为10人/hm2,单位用地的资金投入3650元/hm2,机械投入13kw/hm2,生产投入不足。3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 项目合法性分析3.1.1 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项目区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符合国家关于土地整理项目优先安排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政策规定。该项目遵循有关规定进行审批立项,符合申报广安市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条件。项目符合水土保持、林地保护的要求。项目工程措施以保护自然生态条件为前提,不损毁原有林地为原则,没有湿地开发、毁林毁草和围湖(河)造地等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不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3.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项目的要求本项目申报符合广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广安市广安区井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力提倡和积极推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并明确了具体目标和要求,对开发规模、范围进行了初步规定。本项目的申报是广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广安市广安区井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落实,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3.2 基础设施条件分析3.2.1 交通设施项目区位于广安区西北部,距广安城区33公里,距花桥镇13公里,距318国道13公里,从广安城区至花桥镇的广花公路从项目区的西北部穿过,辐射影响到高桥村和白果村;连接广花公路的井河镇至恒生镇的乡镇公路从西向东穿过项目区全境,覆盖影响项目区四个村,方便交通出行;徐花村和五四村的主村道为土路基,路面宽度5米,基础较好,直接连接在井河镇至恒生镇的乡镇公路上;白果村的主村道为土路基,基础条件好,直接连接广花公路和井河镇至恒生镇的乡镇公路,环绕贯穿整个项目区;各个村中至社都形成了较好的道路网络,基本实现村社通路。3.2.2 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区有一条大型灌溉引水渠,为从郑山乡郑山七一水库引水灌溉的高桥渠道,渠道流经项目区西北部的高桥村和白果村,并连接项目区各个村的灌溉农渠,承担整个项目区的农业灌溉用水。项目区的山平塘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由于年代久远且当时施工不规范,山平塘普遍为土坝,垮塌、渗漏严重,由于没有规范的泄洪、放水设施,使用极为不便,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疏于管理,大部分塘堰淤积严重,极大的影响了塘的使用功能。项目区水田冬季多为蓄水田,在没有其他稳定水源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囤水田蓄水是解决项目区目前缺水严重的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项目区内的排水,除通过现有排灌沟、渠排往下游河道外,主要为通过农田自然排泄。项目区雨量充沛,地表水文网密布,地势较低,地表水资源丰富,可以满足项目区大部分用水需要。项目区水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大,分布也较为广泛,沟渠布置较为科学,通过长期的自流灌溉,基本上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但现有的排灌设施工程由于修建年代较早,出现老化、垮塌的现象,有些主灌渠道现状还为土沟,渗漏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整个项目区没有形成相应完整的体系,需要进行改造,提高其使用效率。3.2.3 电力通信设施10KV输电线路横跨项目区,项目区内经过二期农网改造,分布有较多变压器,电网建设齐备,改造后各村社均通380伏、220伏电压,农户用电普及率100%,用电保证率90%以上。区内的电网密度较高,足以保证每一个地块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用电,能满足农业生产、农业加工、农村居民用电,方便项目建设使用。移动电话覆盖整个项目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实现村村通。3.2.4 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区林木覆盖率较低,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43%,无统一规划的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坡地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少,没有沉沙凼和排水沟,水土流失较严重。3.3 项目区土地利用分析3.3.1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壤普查资料,以及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项目区土地利用存在以下限制因素:(1)土地资源总量较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项目区幅员面积10697.2亩,总人口4620人,人均土地面积2.32亩,耕地面积为7674.0亩,人均耕地面积1.66亩。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非农业占用的土地越来越多,农业对土地的需求,随着人口的增加,矛盾日益突出。人多地少的矛盾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地的国民经济的发展。(2)耕地后备资源贫乏(3)旱地灌溉条件差,土层薄,耕地质量差项目区地处水利设施欠缺,灌溉困难。耕作土层瘠薄,有机质较低,加上生态保护设施较差,大部分沙泥岩裸露,容易受到雨水侵蚀,部分丘坡中上部需采用爆破松土,增厚土层;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可以大大提高旱地生产能力。(4)水田缺乏排灌设施,冬水田面积大,耕地效益低下水田位于丘陵区冲沟谷地、冲沟与冲口处,区内缺少排水设施,串灌串排,雨季容易受到洪涝灾害。而且水田灌溉多依靠天然降雨,冬季以蓄水为主,造成稻田冷浸烂泥田面积大,生产水平低,现有耕地效益得不到发挥。(5)村组道路条件差,生产路缺乏项目区虽有过境道路及一些机耕道,但缺乏深入到田间地的道路。目前农村作业道路主要以田埂为主,晴通雨阻,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极不方便。3.3.2 治理对策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及问题,结合土地整理的治理手段和技术,提出以下治理对策:(1)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建山平塘和排灌渠系,解决田地的灌溉、排水问题,做到能排能灌、能水能旱,实行水旱轮作,变一熟为两熟和三熟,提高耕地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益。(2)实施坡改梯工程,改造坡薄土,变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土”为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土”,达到“平、厚、壤、固、肥”的标准,配套坡面水系,修建蓄水池、拦山沟,沉砂凼,增厚土层,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旱地的生产水平。(3)整治田间道,为小型农机进入田间地块创造条件,同时完善生产路,方便群众进入田间地块耕作。3.4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0697.2亩,主要土地类型有:水田、旱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用地、未利用地(荒草地)、田土坎等。上述地类中,城镇用地不整理,林地不整理,河流水面、裸岩石砾地不整理,仅对现有耕地、部分坑塘、田土坎进行整理,建设规模为8018.3亩。项目区土地整理面积详见广安区井河镇徐花等4个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整理面积表:广安区井河镇徐花等4个村土地整理项目土地整理面积表 单位:亩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整理面积比重(%)编号地类名称编号地类名称编号地类名称1农用地11耕地111灌溉水田2405.0029.99%112望天田1947.1024.28%114旱地2359.9029.43%12园地121果园0.000.00%122桑园0.000.00%15其他农用地153农村道路0.000.00%154坑塘水面59.100.74%156农田水利用地0.000.00%157田坎1247.2015.55%合 计8018.30100.00%3.4.1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从项目区土地利用的特征和存在问题来看,整理区新增耕地的潜力主要通过对水田和旱地进行整理,降低田土坎的方式来增加耕地。根据1996年底土地变更调查的统计资料,项目区田坎面积为1535.3亩,田坎系数为16.67%,占整理面积的19.15%。通过对现有耕地中坡度小于25度的耕地进行坡改梯,田块地块的归并,使田土块面积改大,田(土)埂改直、田(土)宽度减小,减少田土坎的数量可以整理出部分耕地,充分利用边角地,预计可新增耕地770.85亩。新增耕地潜力详见广安区井河镇徐花等4个村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潜力表。广安区井河镇徐花等4个村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潜力分析表 单位:亩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整理面积新增耕地潜力备注编号地类名称编号地类名称编号地类名称1农用地11耕地111灌溉水田2405.00112望天田1947.10114旱地2359.9012园地121果园0.00122桑园0.0015其他农用地129农村道路0.00154坑塘水面59.10156农田水利用地0.00157田坎1247.20770.85田块归并,减少田土坎合 计8018.30770.853.4.2 净增耕地由于项目区内原有田间道路路基都能满足设计道路路基宽度,因此项目区整治道路不涉及占用耕地;需整治的山坪塘坝体占地都已超过规划防渗的占地面积,因此在整治山坪塘工程时不新占用耕地;修建蓄水池12口,需占地2.0亩。预计该项土地整理工程占地共2.0亩。整理新增耕地和工程建设占用相抵,预计净增耕地768.85亩(由于基期年1996年至2010年项目区耕地减少962亩,其中退耕还林占用耕地362.0亩,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田水利用地和农村居民点分别占用耕地127.0亩、13.3亩、45.2亩和414.5亩,导致整理后相对于基期年耕地减少193.15亩),新增耕地率为9.59%。土地整理后,通过田间工程配套,项目区耕地将建设成为标准农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如下:广安区井河镇徐花等4个村土地整理项目结构调整表 单位:亩土地分类整理前整理后增减情况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农用地耕地(11)小计76747480.85-193.15灌溉水田(111)240524050望天田(112)1947.12231.22284.12旱地(114)3321.92844.63-477.27园地(12)小计40.740.70林地(13)小计45.9407.9362其他用地(15)农村道路(153)0127127坑塘水面(154)59.172.413.3农田水利用地(156)047.247.2田(土)坎(157)1535.3764.45-770.85合计1594.4706.52-583.35总计93559355-414.5注:由于基期年1996年至2010年项目区耕地减少962亩,其中退耕还林占用耕地362.0亩,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田水利用地和农村居民点分别占用耕地127.0亩、13.3亩、45.2亩和414.5亩,导致整理后相对于基期年耕地减少193.15亩。3.5 水资源平衡分析3.5.1 项目区现有可利用灌溉水源项目区水资源主要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现有水利设施供水。(1)地表水资源。根据资料分析,项目区所在地区多年平均径流深约为241.4毫米,项目区幅员面积为713.15hm2,年径流量为172.15万m3。降雨量除去农物直接吸收外,其余一部分可通过项目区修建蓄水工程储蓄起来供干旱期灌溉利用。(2)地下水资源。水文地质调查表明,项目区地下水类型为松散砂泥岩裂隙水,受天然降雨影响大,单井出水量较小,只能供人畜饮水开采用(不作为农作物灌溉用水来源进行分析),地下水来源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项目区的地下水资源储量为29.45万m3,占径流总量的17.11%,只能供人畜饮水开采用(不作为农作物灌溉用水来源进行分析)。(3)现有水利设施供水。从项目区的水资源赋存状况和当地的种植、灌溉习惯看,项目区农田供水除通过田块的自然落差,上下串灌串排外,主要是采用沟渠、山坪塘、囤水田等雨水集蓄工程来解决。项目区内有两条天然小溪河流过,项目区农民采取筑坝蓄水每年可从河流中引水31.18万m3灌溉耕地;从郑山七一水库引水干渠经过项目区2km,水库集雨面积81平方公里,总库容2477万m3,有效库容1331万m3,可供项目区46.76万m3水;项目区有坑塘水面4.17hm2,复蓄指数为1.8,可蓄水15.0万m3;另外当地囤水田可蓄水66.03万m3;项目区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梁弯曲时的强度计算
- 2025年麻醉科临床麻醉应急处理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民族复兴是我的责任课件
- 2025年肝脏疾病乙肝病毒感染的防治与护理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课件教育
- 民族团结花课件
- 2025年普外科急性胃粘膜损伤的处理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精神科护理技巧与团体治疗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精神科常见病例诊疗技术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电影学临床诊断综合考试答案及解析
- 尿道损伤专题知识讲座
- 长沙会战优质获奖课件
- GB/T 254-2022半精炼石蜡
-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
- GB/T 20967-2007无损检测目视检测总则
- GB/T 12220-2015工业阀门标志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二章课件
- PS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都区文化产业发展建议报告
- 时代邻里4度°服务美学品质关怀体系
- 养老机构行政值班查房记录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