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治疗原则.doc_第1页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doc_第2页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doc_第3页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doc_第4页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的治疗一但诊断患有糖尿病,许多病人会长日生活在忧虑、恐惧、悲伤之中,不知如何是好。虽然糖尿病目前不能根治,但是只要你对他有更多的了解,掌握必要的知识,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并能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经验,我国专家提出“五架马车”的治疗原则。他们分别是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病情监测和糖尿病教育与心里治疗五个方面。糖尿病人只要按照上面五个方面去做就能获得良好的糖尿病控制,避免糖尿病急性和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享受健康人的生活。为什么要控制血糖严格控制糖尿病,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为了证实这一点,国际上作了大量的研究,最有名的是DCCT和UKPDS。 DCCT“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防止研究(DCCT)”是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24个糖尿病研究中心共同进行的,于1993年结束,成果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该研究历经10年(19831993),对1441例1型糖尿病患者分强化和常规治疗组进行观察。强化组严格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7.0%)。结果表明:严格控制血糖(强化组)可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较常规组下降了54%和76%,尿蛋白排出率(UAER反映肾肾脏受损程度)减少了56%和34,神经病变下降了57和69。由此可见,严格控制血糖的确可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但此研究没有观察糖尿病人大血管并发症。 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是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得到国际糖尿病学界高度重视,其成果在1998年第34届欧洲糖尿病学会年会上发表。这项研究共有23个中心参与,5102例糖尿病人作为观察对象,研究时间长达20年之久(1977年1997年)。研究表明:严格控制高血糖会使总的糖尿病并发症减少12,心肌梗死减少1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减少21,肾脏并发症减少33。 单纯降低血糖的思考DCCT和UKPDS是糖尿病学发展中的两个历史性研究成果,人们对严格控制血糖有利于慢性并发症的防治已不再怀疑。但是单一的严格控制血糖,虽然可以显著的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危险性,但不能阻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进程,这也就预示除控制血糖外,影响糖尿病的其他因素也必需严格控制,如吸烟、控制血压等,尤其是胰岛素抵抗的治疗均不能忽视。饮 食 治 疗 不进行饮食控制的治疗是无效的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最根本的办法,不进行饮食控制的糖尿病治疗是无效的。任何声称糖尿病人可以不限饮食是不负责的。对于刚刚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病人,必须经过1个月的饮食控制,同时配上适当的体育锻炼,这样对于很多的病人就可以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而无需服用任何降糖药物。即使是患病多年的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控制,也可以减少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用量。优良的饮食控制可以平稳血糖,更可以预防或改善各种各样危险的并发症。 饮食治疗的六个目标饮食治疗要达到6个目标,这是由美国糖尿病学会提出的。1.使食物摄入与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及体力活动之间达到平衡,使血糖水平达到或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2.达到最适的血脂水平。3.提供适当的能量,使成人维持或达到合理的体重,对儿童和青少年则使之达到正常的生长发育速率;对孕期 和哺乳期妇女或患消耗性疾病后恢复期的病人要有最适的营养。4.防治和治疗糖尿病的危险性合并症,如严重低血糖或血糖过高。5.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如肾病、自主神经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和心血管疾病。6.通过最适当的营养来改善全面健康状况。人们会从饮食中获得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来满足身体需求。每个糖尿病人都应该明白饮食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也应该学会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计算自己每天应该摄入的热量为多少。并根据这些热量的数值,合理地利用营养交换份法,科学地安排自己的饮食。运 动 治 疗 运动的八项益处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最根本办法之一。长期科学运动会为病人至少带来八项益处,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1.运动可以加强胰岛素的作用效果,降低血糖。2型糖尿病人通过科学的运动可以减少降糖药物用量或不用降糖药物就能很好控制血糖,1型糖尿病病人也可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2.运动可以降低血脂,减少并发症。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从而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3.运动可以减肥。有效的运动可以增强脂蛋白酶的活性,有效的加速脂肪的分解,使体内过剩的脂肪组织消耗,起到减肥作用。4.运动可以降低血压。运动可以增加血管弹性,降低糖尿病合并的轻中度高血压,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510mmHg。5.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体质差的病人通过锻炼能增强抗病能力,减少感染等并发症。6.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运动时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和微循环,并能强壮身体,因而可以对糖尿病的并发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7.防止骨质疏松。运动可以防止老年人及女性更年期后的骨质疏松。8.运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运动可以陶冶情操、增加生活乐趣、放松紧张情绪,使工作、学习精力更充沛、生活更充实,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的风险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分析,糖尿病人运动不当时,可能带来以下副作用:1.血糖波动。运动量过大又没有及时加餐的时候,很容易发生低血糖,有时还可能发生应激性血糖升高。2.心脏缺血加重,甚至诱发心率不齐、心肌梗死或者心力衰竭。3.血压波动。表现为运动中血压升高,运动后又发生体位性低血压。4.微血管并发症加重。如增加尿蛋白,使糖尿病肾病加重。合并眼底视网膜病变者出血机会增加。5.运动器官病变加重。如退行性关节炎病以及下肢溃疡的发生或加重。当然,对于上述这些不良作用,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加强运动的指导和及时的监测,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哪些人不适合运动运动虽然能为我们带来许多益处,但并非适合每一位糖尿病人。因为对于有些糖尿病人,不合适的体育运动可能增加其他疾病的风险,危害身体健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下列病人最好不要运动,或者征求医生意见,采取哪种运动合适。1.糖尿病控制不佳,血糖很高或血糖波动太大的病人。如果空腹血糖大于12mmol/L,有酮症,不宜运动。如果空腹血糖大于16.7mmol/L无酮症时运动也要谨慎。2.有急性并发症的病人。如感染、酮症酸中毒等。3.严重的眼底病变者。过量不适当的运动可以加重眼底病变,甚至造成眼底血管破裂出血,导致视力下降或突然失明。所以不宜从事运动量较大的体育锻炼。4.严重的糖尿病肾病。过量的运动会使肾脏的血流量增多,增加尿蛋白的排出量,加重糖尿病肾病。5.严重的大血管病变者。剧烈运动可以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塞或心绞痛。6.严重的高血压。血压控制在130/85mmHg以下时运动是较安全的。严重高血压的病人,在血压没有很好控制的情况下运动,很可能造成血压上升导致脑血管破裂,产生脑出血。 运动前最好要体检每一位糖尿病人都应当到医院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尤其对40岁以上的人特别重要。检测的项目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心电图、肾功能、神经系统、心功能、眼底等。如果有视网膜病变,不可以剧烈运动,否则会导致血管破裂,造成眼底出血或失明。如果检查出自己的心脏缺血或有其他器官异常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非任何运动都有益健康,有氧代谢运动才是增进健康的最佳方式。有氧运动就是能增强体内氧气的吸入、运送以及利用的耐久性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和人体所需要的氧气量基本相等。有氧代谢运动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较长,让人的呼吸有点急促,又不至于气喘吁吁。常见的种类包括:步行、跑步、骑车、游泳、扭秧歌、做健身操等。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步行。根据新的研究表明,步行可以逆转冠壮动脉硬化斑快。步行还可以有效的预防糖尿病:每周步行3次,糖尿病比不运动组减少25%,每周步行4次者减少33%,每周步行5次者减少42%。由此可见运动的益处之大。在生活中我们要争取一切运动的机会,减少静坐,少走的生活方式。很实际的措施就是少乘电梯,改爬楼梯,多走路少坐车,路远骑自行车。吃完饭后少坐在电视机旁看电视,而是到户外去散步等等。 饭后运动效果好因为饭前运动容易造成低血糖,对身体不好。为避免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参加体育锻炼选在饭后半小时或一小时后开始进行比较适宜。运动的时间和运动的强度最好相对固定,切忌运动量忽高呼低。有糖尿病专家指出:糖尿病人必须坚持“三定”原则,包括定时定量的饮食,定时定量的运动或定时定量的服用降糖药物。只有此三者的关系协调好,才能保证血糖平稳,身体健康。 运动的准备糖尿病人进行运动时应当做一些适当准备动作和逐渐停下来的过程。每次运动前都要作好准备动作,包括510分钟的低强度有氧运动(慢跑、走路、骑车等)。准备动作使肌肉、心脏和肺部适应逐渐增加锻炼强度。运动后也需逐渐平静下来,不要突然停止,一般采用放慢速度510分钟,同时做上肢活动,逐渐使心率恢复到锻炼前的水平。另外运动时 要选择合适的鞋和棉袜,保证鞋内没有沙子等异物。要随身携带一些水果糖、巧克力等,当出现血糖较低时及时服下,以免发生低血糖危险。最好不要在雨天、雪天或冬季早晚寒冷的时候出门锻炼。国外统计,60%的猝死病人是在清晨寒冷刺激下突然死亡的,因为在寒冷空气的促使下,老年人很容易出现脑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疾病。 运动强度要达标要想通过运动获得很好的效果,运动的强度必须达标。只要运动时自己的最高心率(次/分)=170年龄才可以。怎样测心率呢?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运动结束立即把脉,数15秒钟的脉搏乘以4,就是一分钟心率。比如说今年你60岁的话,运动后的心跳是110,加起来是170就可以,这样的运动就是有氧运动。运动量要循序渐进,也许自己能够达到要求的运动量,但在刚刚开始时是达不到的,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达到。如果身体好,可以多一些,身体差,可以少一些,凡事都应量力而行,不应强求。如果有心绞痛,或有心率慢的心脏病,或有心力衰竭的病人,不要按此公式掌握活动量。要以不出现心绞痛,不引起呼吸困难,不出现身体不舒服为原则。运动只有持之以恒,不要随意中断,才会收到好的效果。一般每周运动3次,每次持续30分钟;或每周运动4次,每次20分钟,即可受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天天运动对身体更有益处。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治疗 糖尿病教育不可忽视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与心里治疗共同称为一种方法,与饮食、运动、药物并列,可见其重要性。糖尿病教育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糖尿病人通过听专家讲座、读报刊、看糖尿病书箱,都可以获得更多的糖尿病常识,通过这些知识来指导生活,并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从而保持身体健康。糖尿病人通过学习糖尿病知识,可以带来许多益处。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能够正确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比如低血糖的处理。也能够通过学习认识到糖尿病是不可根治,不至于听信江湖骗子之言,总想根治糖尿病。也可以通过学习知识,知道怎样更好地改善自己的饮食,设计治疗方案,既能享受美味,又可体验健康的快乐。通过学习,知道怎样运动更科学。通过学习能够明白降糖药物的益处和副作用,是否适合自己,药物的服用时间、每次的服用剂量以及药物的禁忌。在国外,专家提倡糖尿病人的治疗应该是个性化的,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病人自身才是主角,这一切都得通过对糖尿病知识的学习而获得。 心里治疗作用大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除了饮食、运动、药物之外,绝对不能忽视心理治疗的巨大作用。愈来愈多的文献资料及临床事实均说明了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关系密切。有学者对40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因精神创伤诱发糖尿病者占81,其中怒、忧、思、愁等情感过程所占比例较大。有人对美国匹兹堡市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学研究,发现有大血管并发症的病人抑郁症状较重,生活质量下降。因下肢疼痛就诊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人均有很大程度上患有抑郁症。多项资料均表明抑郁的糖尿病人比无抑郁的糖尿病人血糖水平显著升高。实际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经历,一旦自己生气、忧虑、紧张时,血糖就会升高。科学研究表明恐惧、抑郁、忧虑、悲观孤独等心理状态会使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等)的分泌增加,免疫力下降,使病情加重症状恶化,血糖增高。糖尿病本身控制不佳会产生一些焦虑、烦躁、悲观苦恼等不良情绪,另一方面不良情绪又反过来影响本病的康复,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以往人们一旦糖尿病病情控制不佳,往往谴责于饮食失控,服药不当以及不注意体育锻炼等,而很少注意到感情、心理因素对糖尿病康复的重要性。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要树立四个观念,这四个观念对控制糖尿病大有裨益。首先,要正确地认识糖尿病,这是克服心理障碍的关健。虽然目前的医学水平不能根治他,但仍然可以完全控制他,糖尿病人可以象正常人一样享受美好生活,在现实到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糖尿病控制好的病人。其次,要消除害怕心理,克服畏难情绪,保持乐观精神,战胜糖尿病。第三,创造和谐的家庭与工作环境。要作到胸怀开阔、性格随和,遇事冷静,始终保持情绪稳定,即使遇到困难、打击也同样保持乐观的态度。第四,克服急躁情绪。自己的血糖高了就急躁,这种状态不好,因为即使急躁也解决不了问题。应该系统的学一些糖尿病知识,从自身的生活中查找高血糖因素,不断总结,不断实践,血糖总是可以降下来的。药物治疗 什么人需要服用降糖药物並不是每个糖尿病人都要用药物治疗,只有通过饮食、运动后血糖仍然未达标后才能采用药物疗法。特别是刚刚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病人,应该饮食控制1个月,並坚持锻炼后,再根据血糖的数值,来决定是否采用药物治疗,这点非常关键。 中药与西药在治疗中的地位糖尿病人常用的临床药物有三类:即中药、西药和中西药结合类药物。临床上治疗糖尿病仍以西药为主,因为西药机理清晰、口服用量小、携带方便、降糖效果显著,所以他在控制血糖方面确实不可替代的优势。我国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对糖尿病的认识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但从目前中药的降糖效果看,很难与西药(如胰岛素、磺脲类、双胍类药物)相比。实验表明,单凭中药要想把中度升高的血糖降下来,往往很难。但是,中医能够从人的整体出发,在改善病人的体质、消除自觉症状,预防和延缓并发症方面确实具有西药无法替代的优势。而目毒副作用较小。中药为了强化降糖作用,往往要添加一定量的西药(如常用的消渴丸,每10粒中就含有1粒优降糖成分)来达到预期效果,适合于2型糖尿病人,以及伴有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患者。目前没有任何一种中药或西药可以根治糖尿病。 常用西药分类临床常用西药有五大类,他们是磺脲类、双胍类、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胰岛素增敏剂类以及新型胰岛素促泌剂等。它们各自作用机理不同,所以会给不同的患者带来不同的益处,产生的副作用也均不相同。磺脲类药物在二战中是一种抗菌药,后来偶然发现有降糖作用,並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他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而发挥降糖作用,可增加或刺激胰岛素分泌数量、分泌速度,而且可以增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磺脲类药物不仅能降低升高的血糖,也会降低正常的血糖,容易导致低血糖,并且对于损失大量胰岛细胞的1型糖尿病没有效果。磺脲类降糖药共有三代,甲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属于第一代。优降糖、美吡达、达美康、克糖利、糖适平等为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格列美脲属于第三类磺脲类降糖药。双胍类降糖药也是临床最常用的降糖药物之一。1994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才批准此类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双胍类药物可以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促进血糖进入细胞,促进外周组织对血糖的利用,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双胍类降糖药主要代表药品有降糖灵、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丁二胍等。第三类降糖药为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我们食用的米饭、馒头等这些含淀粉、蔗糖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胃肠道内只有通过糖苷酶的作用转化为葡萄糖、果糖等后,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此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糖苷酶来减少糖的吸收,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主要代表药品有拜糖苹(又称阿卡波糖),倍欣和米格列醇。第四类药物为胰岛素增敏剂类(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种新型的改善胰岛素抵抗类药物,美国FDA已批准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用于临床。根据其化学结构有下述几个品名: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Pioglitazone)、曲格列酮(troglitazone)、英格列酮(englitazone)等。目前又有一种新型胰岛素促进剂瑞格列奈。其作用和磺脲类药物相似。他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快而且短暂,降糖作用也较快而短,相对出现低血糖的机会也会减少。可以称为第五类。 磺脲类降糖药适用人群体形较痩的病人选用该类药品较好,因为他刺激胰岛素的释放,结果会使病人体重增加,所以肥胖2型糖尿病人不宜使用。有以下情况者不宜选用此类药物:经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后,血糖控制满意的病人;1型糖尿病人;对磺胺药物和或磺脲类药物过敏的病人;妊娠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病人慎重用;2型糖尿病人伴酮症酸中毒,高渗透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伴手术、外伤、感染、高热、心脑血管疾病等应激动情况者;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心肝功能紊乱、眼部肌神经病变、胃肠道疾病等; 哪些药物干扰磺脲类降糖药效果许多药物会干扰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效果,所以糖尿病人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引起注意。干扰磺脲类药物效果有两种,一种是增强降糖效果,一种是减弱降糖效果。其中水杨酸盐、心得安、可乐宁磺胺利血平氨基比林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环磷酰胺、丙磺舒及酒精等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时会加強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果,应谨防低血糖发生。而异博定、硝苯吡啶、噻嗪类利尿剂、速尿、利福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及口服避孕药等,又能减弱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果。 双胍类降糖药适用哪些人群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人,尤其应作为肥胖的糖尿病人的首选药物。单纯用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好的,可以联合使用,与胰岛素合用也可。有以下情况者不宜选用此类药物:经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后,血糖控制满意的病人; 2型糖尿病人伴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高渗透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患者;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的病人; 伴心脑血管疾病及缺氧性疾病者;年龄大于65岁以上;伴手术创伤感染高热呕吐腹泻分娩等;合并有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周围动脉闭塞而出现坏疽者。 降糖药物的副作用要清楚尽管口服降糖药物对治疗2 型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药物治疗无法替代饮食及运动治疗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重要作用,饮食及运动治疗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石。无论西药还是中药,都必须以饮食、运动为基础,只有这些措施仍不能很好的控制病情的时候才考虑应用药物治疗。因为药物对调节血糖是有益的,但同时也可能对健康带来新的隐患。磺脲类降糖药最严重的副作用就是低血糖反应。由于该类药物作用时间较久,尤其是优降糖,低血糖可较持久,难以纠正,可致低血糖昏迷,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对于有心、脑、肾脏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年老、体质差、营养不良、进食过少、活动量过大的病人,应该警惕低血糖的发生。磺服类的主要副反应还有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等,药物减量后可以消退。皮肤反应有皮肤掻痒、红斑、麻疹样皮疹或斑丘疹等。这些皮肤反应于减少药量以后可以逐渐消退。双胍类降糖药最大副作用是应用较大剂量时可致乳酸性酸中毒,必要时应监测血液乳酸浓度。胃肠道反应也是双胍类降糖药常见的副作用,如腹部不适、恶心、腹胀、腹泻等。出现上述反应可在吃饭时或吃饭后立即服用。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服用后可有消化道反应,如胀气排气等腹部不适。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最好不用以及18岁以下妊娠及哺乳妇女禁用。曲格列酮(troglitazone)是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他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在1999年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只有曲格列酮被批准上市。近几年又有其他一些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批准使用。曲格列酮在治疗糖尿病的安全性上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药品。据报道,在接受曲格列酮治疗的患者中,到1999年有26人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包括国立健康研究中心进行的2型糖尿病预防试验中一位健康志愿者,有一位中年美籍非裔的中学教师,在随机接受曲格列酮的1月中,血清谷丙转氨酶浓度升高了23倍。虽然这时停用了曲格列酮,但是这个患者需要进行肝移植,不幸的是他与手术后第二天死亡。 降糖药物服用常识上述磺脲类药物各有特点:优降糖的作用最强,对于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慎用,以免发生严重低血糖。达美康可用于防治糖尿引起的血管并发症。美吡哒的作用强度仅次于优降糖,但半衰期较短。糖适平95%经胆道排泄,故轻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选用糖适平。格列美脲对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仍然有效,尤其是与胰岛素合用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一旦在服用糖苷酶抑制剂时发生低血糖,则不能用吃几块糖果饼干来解决,应该采用注射葡萄糖的方法。 服用时间很重要服用时间要在进餐前2030分钟服用,这点非常关键。餐后服用很容易造成餐后34小时发生低血糖,严重时可以出现昏迷、抽筋等。磺脲类药物也不能在睡前空腹服用,这样会造成夜间睡觉时发生低血糖,严重时由于病人会出现生命危险。 服用剂量要科学磺脲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同时密切监测血糖,有条件者治疗开始每天监测血糖,5-7天调整一次剂量。任一磺脲类药物的每日用量不应超过其最大用量(优降糖15mg/d;达美康240mg/d);美吡哒30mg/d);糖适平320mg/d)。在高血糖纠正后,应及时调整磺脲类药物的剂量,以尽量避免低血糖发生。 要全面了解适用症 糖尿病人注射胰岛素益处多在西方许多国家倡导糖尿病人注射胰岛素,並用一个国家2型糖尿病人打胰岛素的比例来反映该国的糖尿病治疗水平。目前西方国家大约有40的2型糖尿病人注射胰岛素,而我国相对应用的较少(约10)。注射胰岛素可以为糖尿病人带来很多好处,他可以使糖尿病人各种代谢平衡(如糖、脂肪、蛋白、矿物质等)维持在正常水平,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他的副作用也最小,因为注射胰岛素是一种生理疗法,对肝肾胃等的影响很少。 注射胰岛素不会上瘾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激素。对于1型糖尿病人而言必须要注射胰岛素,因为他们的胰岛功能已经严重衰竭,分泌胰岛素的量太少了,必须通过额外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平稳,保持生理健康,我想这点大家都可以理解。但对于2型糖尿病人能否打胰岛素,许多人心存疑虑,认为一旦打上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一辈子都得用,会上瘾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正常人体每天都分泌一定数量的胰岛素,用来调节血糖水平,由此可见胰岛素是我们人体必须的一种激素,而不是什么使人上瘾的麻醉药品。人体注射胰岛素能否撤下来要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临床发现有些病人使用胰岛素一段时间,如36个月后,胰岛功能会有所恢复,改用口服降糖药还有效,自然可以将胰岛素停下来。而有一些病人停用胰岛素后改服用降糖药仍然血糖很高,检测发现他的胰岛功能已经很差,自己分泌的胰岛素已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所以必须依靠注射外源胰岛素才能保持血糖正常,这与药物成瘾是两回事。 谁应该注射胰岛素1型糖尿病人必须注射胰岛素。因为此类病人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发病后必须尽快注射胰岛素治疗,并须维持终生。只要定期检测血糖,胰岛素用量准确,病人一样健康长寿。2型糖尿病人通过饮食、运动以及药物等治疗后多数病人都会使血糖保持在理想水平,无需注射胰岛素。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或发生特殊疾病时必须采用胰岛素治疗。1.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性高渗透性昏迷以及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等这些急性并发症发作时,为了抢救病人生命,必须用胰岛素治疗。一旦病情控制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服降糖药物。2.降糖药物失效时有些2型糖尿病人在患病几年后胰岛功能逐渐减退,此时口服最大剂量降糖药物,也沒有效果,血糖持续升高。必须注射胰岛素才能保持血糖平稳。3.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人妊娠 糖尿病人妊娠或妊娠糖尿病人在整个妊娠期和生产时,由于服用磺脲类药物可以通过胎盘,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需要用胰岛素进行治疗。4.有较严重的慢性并发症者如果糖尿病人有严重的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时,病人可能不适合服用药物或治疗效果不如胰岛素时,并且为防止双目失明截肢尿毒症等悲剧的发生时需要注射胰岛素。5.糖尿病肝功能损害时多数口服降糖药物需要通过肝脏降解排泄,肝脏功能的损害会影响这些药物的降解排泄,导致蓄积和低血糖。6.紧急情况时各种大手术感染外伤脑血管意外昏迷休克等紧急情况下,糖尿病人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大或不能服用口服降糖药,此时需要临时注射胰岛素。糖尿病监测糖尿病人定期地进行身体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地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并能够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病情的发展,这也是降低糖尿病人致残率和死亡率最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