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例析“主题阅读”背景下的抒情散文教学策略 纵观12册小学语文教材,抒情散文占有一定的比例。我校“主题阅读”校本教材主题式现代美文阅读中,同一主题的抒情散文更是不胜枚举。这一类文本语言凝练,意境深邃,情感浓郁,值得细细品味。但在小学生眼里,这类文本不像童话那样富有趣味性,也不像神话那样富有吸引力,因此,他们主动阅读的兴致不高。教师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类文本的特殊性,依据特点确定基本的教学策略,灵活地设计教学流程。笔者结合四年多来的课题实践研究,列举校本教材中的几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粗浅地阐述一下“主题阅读”背景下的抒情散文教学应有的基本策略。 一、品读关键词语,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抒情散文中最让人怦然心动的是妙不可言的出色语言,支撑着行云流水般经典语句的是那一个个传神的关键词。细细研读这些重点词语,仔细揣摩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功力,便可感受到散文的节奏美、韵律美。 为了生动形象地描绘潇潇的秋雨,作者陶金鸿十分注重运用大量的叠词来增强表达效果。教学秋天的雨时,我们可以抓住文本中的叠词进行品析,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匠心所在。“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一句中,连用三个叠词“黄黄的”“一把把”“扇哪扇哪”,出示相应的对比词“黄的”“一把”“扇哪”,让学生说一说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在对比诵读中让学生感知巧用叠词更好地渲染了气氛、抒发了情感。叠词的巧用让散文更富韵律美。 峻青的第一场雪描绘了一幅明丽生动的山村雪景图。“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这一句,写出了雪落在不同枝头的美景。品读这一句时,四个重要的叠词起到了和谐音韵、悦耳动听的效果,“银条儿、雪球儿”两个儿化音也不可小觑,这不可或缺的两个词语,不仅写出了雪落在不同树上的不同形状、不同大小,还流露出了作者对第一场雪的喜爱之情。点缀的儿化音让散文的色调越发活泼、明快。 陈木城的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生动地勾勒出了小雨滴的活泼可爱。大量运用形象、贴切的拟声词,使散文读来极富韵律美。教学时,首先出示“啪!嗵嗵嗵!咚咚咚!”,让学生美美地、舒缓地读一读,朗读中再次聆听一下春雨美妙的声音。诵读中,学生明了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的延长。接着出示“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一对比,学生便知此时的雨点声非常大,雨下得很急。拟声词的品读、揣摩,帮助学生很好地领略到了雨点那奇妙变幻的风采,以及拟声词的恰当使用带来的美妙视听享受。 二、咀嚼精彩语句,体会散文的修辞美 抒情散文的魅力在于能引领读者唤起自己灵魂深处的那份独特美感,获得一份美的享受,启迪深深的遐思,引起情感的共鸣。用心赏析这些名篇佳作,学生不仅能从中汲取文学的精髓,也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净化自我、提升自我。 朱自清的散文春不仅具有意境美、韵律美,还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修辞美。文中大量使用比喻句,巧妙地化抽象为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文章结尾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又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还比作“健壮的青年”,三个别具一格的比喻句是对春天特点的高度概括,也是作者献给春天的一首赞歌。 巴金的海上日出运用大量的拟人句,将日出时的壮观景象描写得活灵活现。“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一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使散文更生动,更富有情趣。教学时,依次出示三句话:“太阳使劲儿向上升。”“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儿向上升。”“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通过句式比较让学生细细品味。对比诵读中,学生不难发现,第三句是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拟人手法赋予原本毫无任何情感的太阳以人的感情,细腻的笔触将日出过程勾勒得那般鲜活,那般生动可感。 曹敬庄的索溪峪的“野”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把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出来。在突显“山”的野时,恰当地运用了排比等表达手法,写出了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美”中三个并列的句子像好朋友一样,手拉手,整齐地站在一起。根据表达的需要采用排比来抒发心中的情感,节奏和谐,气势磅礴,感情洋溢。如此耐人寻味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表达,值得驻足停留,细细品味一番。教学时,先赏析三个单独的分句,感受到山“野”得惊险、磅礴、随心所欲,再配乐朗读这组排比句。学生不仅能品读出山的各种不同美的特点,还能感受到排比句的铿锵有力和强大气势。整齐的排比句让散文的气场更强大。 通过赏析、比较进而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了文本,感悟了富有特色的语言,同时也学习到了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方法。品读作者委婉细腻的描写、精雕细刻的语言、多种多样的修辞,顿时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三、链接创作背景,领悟散文的意境美 一篇篇经典的抒情散文就是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在品读关键词句的基础上,适时引入作家的创作背景资料,相机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景与情的关系,领悟散文的意境美。尤其是将作家的创作背景进行对比,更易帮助学生领会同一主题下,不同文本里流淌出的真情实感。 抒情散文第一场雪描绘了一幅明丽生动的山村雪景图,尤其是雪后的景致美不胜收。作者的喜悦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这场雪为什么被称为第一场雪呢?这场雪为什么能给人们带来如此的快乐?要想让学生真正领略到这场雪不同寻常的意义,需要链接相关的写作背景作支撑。只有了解了当时的写作心境,才能读出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写作情愫,领会文本所?鞔锏闹豢梢饣帷豢裳源?的意境。此文写于1962年,当时我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棉歉收,人们吃不饱,穿不暖,都热切盼望丰收年的到来。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下的第一场雪,也是三年自然灾害以后,第一个丰收的信号。这场雪怎能不令人欢欣鼓舞呢! 同样的景物,在不同心境的作者笔下呈现出的是不一样的情景。同样的一场雪,在峻青笔下是明亮、喜悦的,在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笔下却是悲凉、凄清的。雪夜写于19世纪末,当时的法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作者眼前的雪景,正是他当时心情的写照,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两位作家都是借常见的自然现象雪抒情,可是他们在经久不衰的散文里表达的情思却截然相反。究其原因,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周围的环境及个人经历息息相关。因此,适时地补充作者的创作背景,及时填补学生认知的空白,才能帮助学生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营造的那份意境。 作家不同创作背景的对比,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了文本的意境美。对比中,学生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树木分界协议书
- 校产移交协议书
- 校园恋爱协议书
- 校园采购协议书
- 校车护送协议书
- 样写扶贫协议书
- 档铺转让协议书
- 梁山离婚协议书
- 无人机物流配送技术标准化与行业规范研究报告
- 中级个人贷款-中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个人贷款》押题卷带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5存量房买卖合同电子版
- 小学体育选调试题及答案
- 英语四级考试大纲词汇【全本】
- 2025年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 ICH指导原则Q1解读与培训
- 乡村医生药品管理培训
- 餐厅绩效管理制度方案
- 口腔门诊消毒流程的培训实施
- SL63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4部分:堤防与河道整治工程
- 陕汽集团2025年人才测评答案
- 土的击实试验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