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低碳会展评价指标体系_第1页
表1-低碳会展评价指标体系_第2页
表1-低碳会展评价指标体系_第3页
表1-低碳会展评价指标体系_第4页
表1-低碳会展评价指标体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低碳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和依据 低碳会展应以展馆构建的合理化,展厅外部清洁化,空间等资源充分利用、展会运作过程利益最优化、展会附加产业链污染最小化为目标,实现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碳排放的来源渠道不同,它不仅来源于会展产业运行过程中,也来源于参展人员消费过程,不仅受到会展相关利益集团管理水平、参展模式的影响,还受到员工低碳意识和外部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指标的选取依托于如下方法和依据:1指标选取的方法。本研究分别沿四条路径进行选取评价指标 : (1)根据会展设施设备材质来确定碳排放的指标, 即按照横向路线:会展设施设备材质使用过程碳排放消费碳排放废弃物处理碳排放 (2)根据开发利用来确定碳排放的指标如图所示开发利用场馆利用展厅空间组织新技术利用(3)根据会展运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的内部因素确定碳排放的指标,本文选取主要评价指标如下图所示: 会展运营展厅空间组织智能电子系统宣传模式人流量垃圾处理(5)根据展会附加产业领域各个环节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确定碳排放的指标:如下图所示:展会附加食宿交通物流旅游2指标选取领域主要依据。二氧化碳作为最主要的一种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与能源的生产与利用密切相关。其主要依据是中国的能源比重和全球CO2排放源。 (1)根据我国2005年相关数据,一次能源消费量为22亿吨标准煤,其中煤、油、气、水电的比重分别为 687、212、28、73。估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51亿吨其中约 50来 自能源加工转换部门(主要是电力),约35来自终端工业部门,约 15来 自农业、交通 、服务业与居民生活。 (2)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09年二氧化碳报告 (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High1ights 2009 Edition Page 1 3)中2007年碳排放总量饼图,各主要碳源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比例如下:居 民 6、工 业 20、交 通 23、热 电41、其 他 10 (商业、公共 服 务、其 他 能源 ) 。 二、低碳会展的指标体系构建 虽然目前低碳研究是热点问题,但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从各个领域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对低碳会展的评价指标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指标体系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总结和分析 ,研究并概括了低碳会展的核心要素,对CO2,排放的主要来源、响CO2排放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参照国际能源局2009年二氧化碳报告 (CO2 Emissions fromFuel Combustion Highlights 2009 Edition)和国际上衡量低碳社会发展水平的各种可能指标包括人 均碳排放水平、碳生产力水平、技术标准、清洁能 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碳排放弹性以及进出口贸易等,以及绿色会展的体系构建及其开发探讨等以上述指标构建原则为基础,构建了低碳会展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体系。低碳社会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一级指 标层、二级指标层四个层次。第一层目标层为低碳会展发展水平(A),第二层准则层则由展馆设施设备(B)、开发利用(C)、管理运营(D)、展会附加(E)三个方面构建低碳会展统计指标体系。第三层指标层在上述三个方面核心要素项下设立若干个评价指标,第四层指标是在一级指标层要素项目下进一步设立若干个评价目标最终构成设立终极指标。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及专家建议,对低碳社会统计指标进行了初选与完善,最后构建的低碳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由34项指标组成。 其框架如表 1所示。 低碳会展 (A)准则层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指标方向权重展馆设施设备指标(B)场馆设计指标(B1) 隔热环保建筑材料利用率(B11) 场馆内部结构生态设计率(含展馆、电梯等设备布局)(B12)智能节能系统使用率(B13)场馆微气候(含通风、采光)(B14)绿化面覆盖率(B15)能源利用指标(B2)新型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比例 (21)节能灯使用率(22)节能电子控制设备使用率(含空调、电梯、影音系统)(B23)开发利用指标(C)场馆利用指标(C1)空间利用率(展期和非展期)(C11)时间利用率(C12)展厅空间组织指标(C2)通畅性(含通道宽度和密度)(C21)展位密度(C22)展厅剩余空间(C23)新技术利用指标(C3)智能节能技术(C31)污染清洁技术(C32)运营管理指标(D)资源消耗与利用指标(D1)低碳展台装饰材料使用率(D11)低碳展品占总展品比例(D12)耗电量(含照明、电子系统等)(D13)可回收宣传材料使用率(含宣传页、条幅、喷绘、展板等)(D14)废弃物循环利用率(布展用品、生活垃圾)(D15)展馆单位面积碳排放量(D16)服务控制系统指标(D2)智能化服务系统使用率(D21)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利用率(D22)人流量控制(含参展商、观众高峰期错峰)(D23)低碳展会宣传手册告知度(D24)展会附加(E)参展人员消费方式指标(E1)餐饮GDP比重(E11)购物GDP比重(E12)会展旅游GDP比重(E13)低碳意识认同度(E14)交通指标(E2)绿色出行参展人员比重(E21)汽车万里行程碳排放量(E22)公交系统便捷程度(E23)物流运输指标(E3)展品运输行程碳排放量(E31)新能源运输工具比例(E32) 政法规指标政策法规完善度绿色信贷率碳信息披露制度碳排放累进税制低碳产品标准低碳产品排行榜碳交易金融市场体系高碳产业场馆限入政策三、低碳社会的评价方法 1统计指标的正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在建立的评价指标中,由于各指标的产生方法不同,量纲不同,不能进行简单的综合运算,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有些指标是正向指标,有些是逆向指标,同时各个指标之间的量纲不同,如果直接运用这些指标对低碳社会进行评价就存在不合理性,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指标进行正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具体步骤如下:(1)指标的正向化处理。根据所选择的低碳会展评价指标,指标不可能取值为零,因此,对逆向指标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进行正向化处理: *= 1/X公式中x 逆向指标的原始数值,x为该指标的正向化指标值。对于适度指标,则可以运用 下面公式进行正向化处理 : x = 公式中x 逆向指标的原始数值,x 为该指标的正向化指标值。X。为该指标的适度值。通过上述数值正向化处理,所有的指标就能体现出该指标的数值越大,反映会展低碳水平越高。(2)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通过对区域社会 合成法、加乘混合合成法等,本文采用线性加权发展评价指标的正向化处理,各个指标的离散程 和法,以 x表示发展程度 ,则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 ,由于各个指标之间 X:Ex Y量纲的不同,也就是各个指标之间的数值大小缺式中xi,为标准化后的无量纲指标,Yi;为相乏可变性。为了使各个指标数值有可比性,需要 应指标权重。对所有的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指标 4结果判断。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碳无量纲处理 ,本文选用归一化方法对指标进行无 排放资料的基础上,咨询专家,建立起低碳社会 量纲化处理。评价等级标准。根据指标值综合合成方法计算出X值,再与评价等级标准相比较,判断低碳社X : X 术 一 X 术 m aX 会的发展水平。低碳会展的评价等级标准如下i 其中,x为指标归一化后的指数;X 为该指 表2 低碳社会的评价等级标准标的正向化指标值,X max和 X min为该指标等级指标值 基本特征 区域各评价个体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I Xn 85 总碳排放量绝对数下降,生态吸碳效应明显 2指标权数的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是对 n 75Xn 85 总碳排放量绝对数下降,生态吸碳效应一般 n 60Xn 75 总碳排放量绝对数持平,无生态吸碳效应 各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对重要 n 45Xn 60 总碳排放量绝对数上升,相对数下降 性的数量表示 ,权重确定的科学合理与否对综合 V Xn45 总碳排放量绝数对上升,相对数上升 评价结果和评价工作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权数的确定过程是综合评价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作为一种新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始于发达国家开始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目前进行低碳会展发展水平评价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如各国会展业发展和科技水平悬殊,民众低碳意识和认识水平相去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