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类别小学语文编号让文本呈现生命的灵动 浅谈小学语文文本细读【内容摘要】:近几年,在小学语文界有一个呼声很高: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让语文走在语文的路上!这对在一线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文本细读的能力。本文中,笔者仅以个人的角度谈谈对文本细读的意义、内涵及方法的一些浅薄的理解,望广大教育同仁提出批评、指正。【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本细读;内涵;尝试时下,一些教师上公开课,匆匆看一遍课文,就马上埋头写教案,忙着做课件,这样的课十有八九会出病,而且“毛病”还不轻!这一现象表明:作为课文的文本,在教师的层面,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细读,还是在一种庸常的阅读水平上原地踏步,进行着低层次的隔靴搔痒式的浅阅读。此类现象所导致的最常见的毛病就是浅尝辄止。大致浏览一下课文内容,没有仔细研读文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就匆忙下结论,这种结论往往很空泛。第二种情况是以偏概全,抓住片言只语轻率下结论。优秀的文学作品内涵丰富,我们可以读出来的东西也会很多,但是一不小心就会把非本质的东西当成了本质。第三种情况是过度诠释。现在有个提法叫“深度语文”,笔者觉得:文本解读,当深则深,而一味追求“深度”,远离了文本的内涵,超越了儿童的认识水平,是不可取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师没有细读文本,没有自己对文本的正确、细微的、深入的感受,拿什么去跟学生对话?所以要上好阅读课,细读文本是教师的头等大事。“细读”的字面意义并不深奥,就是仔细地、认真地阅读。语文文本细读可以有三种理解:一是把它看作一种文本研读的方式;二是把它看作一种文本阅读态度;三是把它看作一种引导学生阅读的语文教学方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或预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研究性的阅读,应该是三种理解合一的细读。细读要掌握方法,要按照一定的程式进行,这就是文本细读的重要内涵。下面,本人就文本细读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尝试及体会:一、 沉入词语,细细推敲文本细读关键在潜心涵咏,涵咏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著名作家叶圣陶说得好:“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作者一般不会在文本中重要的地方加着重号,所以我们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能轻易放过,要仔细推敲词句,想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用这种说法而不用另一种说法。去年的树中有这样几句话: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一个“看”字,就值得细细琢磨:为什么作者前后两处都用了“看”字?不觉得重复吗?能换成其他词吗?两个“看”字,表达了鸟儿怎样的心声?在一般的读者看来,课文中的这几段文字,的确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如诗的语言,但在有着教育目光的语文教师的眼里,鸟儿与树的万千情义却怎一个“看”字了得!可以说这篇童话中澎湃着的激情全部凝聚在鸟儿的眼神里面,浓缩在这两个“看”字之中。二、 关注细节,充分品味文学作品的动人魅力大多隐藏在细节里面,教师若能关注这些细节,便可迅速进入文本语言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与作品融为一体,方能“将其言若出吾口,将其意若出吾心”。 草船借箭对于诸葛亮有几处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点来品味人物特点。 例如:“诸葛亮笑着说”, 我们可以展开思考:他为什么笑着说?这“笑”包含着什么内容?其实这“笑”道出了诸葛亮“识人心、知天文、懂地理”的特点,道出了其“神机妙算”的能力。这样,将细读的目标直接指向课文细节,便能十分到位地诠释文本内涵。李白的静夜思可谓妇孺皆知,诗虽小,却妙,却好。大部分文学作品不及静夜思这样朴素单纯,可为何这样单纯的一首小诗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细究起来,缘自诗人捕捉到了几个近乎常态的朴素细节:从月光洒地到秋霜的联想,由皓月悬空到思乡情结。而这些细节恰恰是谁都可能有过亲身体验的。找到这些细节,走进作品的境界,自由体验,从而就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并与作家产生心灵的共鸣。 三、 寻找缝隙,多番感悟文本细读不是笼统地感知故事,细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它的“破绽”文本的自相矛盾不可解释之处,文本跟生活、跟人之常情的“矛盾”。请看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这样一段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这是特写镜头之一,写一位老人 。从文本中,我们不难发现:“焦急而又耐心”有些矛盾,但作者为什么在此处用上了看似矛盾的两个词呢?反复品味之后,其实可以感悟到:“焦急而又耐心”真切地反映了年老体衰的老人既想早点看到总理的灵车,为灵车迟迟不到而“焦急”,又决心一直等下去,非看见灵车不罢休的心情。两者用在此处并不矛盾,反而将这两种情感和谐地统一在这位老人身上。再看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只要细读,便会发现“缝隙”:父亲对“我”发问的矛盾态度。平日里的父亲“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可是那次父亲在烧毁文件时,面对“我”的发问,他的回答却有点含糊,还有点生硬,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家人的保护女儿还小,还不能告诉她真相,以免她担惊受怕这是父亲答话后面的潜台词。女儿后来领悟到了,才有了十六年后在回忆中如实写来,表达对父亲深深的感激。四、 还原情境,厚重体验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情境的产物,作者在文章中透露出来的心境和态度不容忽视,乃至作者为文的处境都会成为解读文本的通道。这就要潜心于文本,不放过蛛丝马迹。如李白早发白帝城,若能在头脑中还原出李白流放途中忽遇大赦的情状,则对诗句中所展现的行路之迅疾就会有合乎情理的理解。茅盾提出:“应当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验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中去看。”对于小镇的早晨这篇课文,我们若能捧起书本,一遍一遍地诵读。闭上眼浮现在眼前的就是乌镇、周庄、绍兴。此刻,你定会想起已故大师陈逸飞的水乡油画。那画面不停地叠加、分散,是水墨画、油画。哦!脑海中全是画面。 “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是泛着银光的河面,净得透明的河水,让人忍不住会去掬一捧在手心,闻一闻水乡的芬芳,尝一尝水乡的甜蜜。文学作品是生活的反映,如果我们把作品还原到现实情境中去思考,就会有比较深的感悟。五、 多元解读,把握取向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又说“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也就是说提倡多元解读不等于可以完全弃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不顾,而且,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一一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对作品多元解读时,还得考虑教学的主导倾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会认为狐狸很聪明,要向狐狸学习。我们不能否认,课文中的狐狸是聪明的,但是这种回答明显偏离了文章的价值取向, 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我个人认为,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反复读文后可以明确这一点:乌鸦的肉是给谁吃的?如果小乌鸦吃不到肉会怎样?细想之后便可得知:对小乌鸦应同情怜爱,对狐狸这种不道德做法应产生激愤。从文本的教育价值看,尽管狐狸的“聪明”对孩子们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乌鸦的可怜,让人怜悯的教育价值更大。如果学生从中学会了怎样对待弱势群体,意义也就更为深远。因此,教材教育价值的把握并没有固定的答案,我们应择优而行。六、 对照比较,认真鉴别有比较才能鉴别。一些名家作品进入教材,常会删减改动,如荷花是一篇节选课文,是有自己的母本的,它节选于叶圣陶的诗的材料。删改后课文语言浅显,主题鲜明;而母本的语言个性化突出,传达的情感也较为复杂。删改后的课文荷花给人的感觉无非是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以及“我”沉浸其中的情景。而母本诗的材料除此之外,还着重表现作者缥缈的情思、朦胧的诗意感受。这就要求我们教者不能“就课文论课文”,而应在母本的框架内处理课文教学。在拓展、还原母本所承载作者情思心绪的句段过程中,给学生一种文学意境的享受,从而滋润其心灵。另外,我们还可以把一些作品跟它的相关文本进行并置阅读。如不同风格的送别诗的比较教学,这一点在许多课堂中很常见,又如特级教师盛新凤所撰写的人神圣一文中所提出的:略读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带着“神性”光环的文成公主。光光读懂课文中作者寄寓文成公主身上的这种“神性”够吗?不够!读懂了她身上的“神性”,还要还原她的“人性”,这就需要把几个版本的故事放在一起互文比照阅读,从不同的文体中去读懂文学家、历史学家、老百姓眼中不同的文成公主形象。这样综合阅读之后,便会对文成公主有个整体的感受和认识。七、 知人论世,融会贯通这里所说的“知人论世”是指了解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作家的其他作品等。解读文本也不必一味靠自己冥思苦想,查阅必要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作家生平介绍、写作时代背景、作家的其他作品、作家创作意图的阐述,无一不是我们打开文本大门的钥匙。笔者在这儿想强调的是另一种,即一个文本的历史阅读经验在课堂上的呈现,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习课文时,应当对前人阅读此篇文章的心得体会有一个宏观认识,这样才能既不失去自我,又不隔断自身与历史文化经验的通道。如教学草船借箭等节选改编类课文时,对曹操这一形象的赏析,笔者补充了易中天先生对三国演义的研究成果:曹操身上表现出文治武略,才华横溢。这样一来,学生对曹操形象特点的把握就更为完整,更为辩证,有了超越和提升。八、 博采众长,修炼充电细读文本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虚心与同行交流,向别人学习怎么理解教材(指听课),读教育教学杂志上的教材分析,这些都是文本细读的方式。另外,教师要具备消化教材的胃,这个胃就是“品位、道德、智能”的总和。黄永玉教授写的凭自己的高兴读书一文中有这样几句颇耐人寻味的话:“一定要读书,不读书而观察生活等于零,因为你没有文化,没有消化生活的胃。”因此,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很重要。我们必须爱读书,不但要读专业书,还要读其他的书,尤其是文学书。书读多了,人的理解力、想象力才会丰富,人的道德修养、艺术修养才会丰富。值得一提的是:文本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是独立存在的,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去激活、去点燃。这个时候,教师他首先不是以教师的眼光去解读文本,而应该以一个纯粹的阅读者、一个学生、一个作者的身份进入到文本的特定情境中寻觅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AM和和FM收音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冷库主管工作总结
- 2025至2030中国心耳封堵器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铁路隧道消防培训
- 2025年智能可穿戴设备个性化健康服务技术创新报告
- 欺诈性债务抵消:虚构合同解除与补偿协议
- 蒙氏混龄班老师工作总结
- 高铁站空调采购、安装及旅客舒适度提升合同
- 离婚协议书中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及共同财产清算协议
- 离婚协议违约金及财产分配纠纷解决合同
- GA/T 1661-2019法医学关节活动度检验规范
- 小学生(成语故事100个)讲解
- 楷书毛笔课件
-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应急处理预案及流程
-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评分标准
- 额窦手术课件
- 流感疫苗项目市场营销策略方案
- 财务代理记账报税合同模板
- HY_T 0330-2022 海滩养护与修复工程验收技术方法
- 十四条经络养生课件
- 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