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17章(宏观第6章)_第1页
西方经济学第17章(宏观第6章)_第2页
西方经济学第17章(宏观第6章)_第3页
西方经济学第17章(宏观第6章)_第4页
西方经济学第17章(宏观第6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经济学第17章(宏观第6章)(一)问答题1、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答:(1)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是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如图17-1所示: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的一系列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从推导总需求曲线的过程看到,总需求曲线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 ,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y1 y2 yADD2D1E2E1 r r1 r2 O P P1 P2 OLM(P1)LM(P2)图17-1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整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它们都是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空宏观经济,所以被成为需求管理政策。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它是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而来。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因此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变化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摩擦,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粘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粘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关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地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在以价格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供给曲线。因此,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定,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5.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答:宏观经济学在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胀状态时,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如图17-2所示。第一种情况是,AD是总需求曲线,ASS是短期总供给曲线,总需求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 ,两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此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如图17-2所示。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AD时,短期总供给曲线ASS和新的总需求曲线AD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两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此中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如图17-2所示。第三种情况是,总需求不变,仍为AD ,而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到AS,如图17-3所示。 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EE P P POy y y y y yEEADAD潜在产量 PP PO图17-2AD潜在产量图17-36.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两者的异同。答:(1)相同点:两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决定。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两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2)不同点:两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的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属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总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价格和数量决定的同时,还可以用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二)计算题1、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1) 求供求平衡点;(2) 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3) 如果把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4) 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5) 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式?属于何种类型?解:(1)由题,根据yS=yD 有:2000+P =2400-P 得P=200,yS=yD=2200 即是供求均衡点。(2)总需求曲线向左平移10%后的方程为:yD=2160-P 根据yS=yD 有2000+P=2160-P得P=80,yS=yD=2080与(1)相比,新的均衡点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3)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10%后的方程为:yD=2640-P根据yS=yD有:2000+P=2640-P得P=320,yS=yD=232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4)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10%后的方程为:yS=1800+P 根据yS=yD 有:1800+P=2400-P得P=300,yS=yD=210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5)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为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经典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价格水平上升,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消费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2.当(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B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较小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D货币供给量比较大3.水平区域的劳动供给曲线表示()A工资不影响劳动供给B工资对劳动影响很大C劳动供给不影响工资D劳动供给对工资影响很大4.总供给曲线想上移动的原因是()A工资提高B价格提高C技术进步D需求增加5.若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价格效应最大,则表明总供给曲线是()A水平的B向右上方倾斜的C垂直的D难以确定6.短期劳动力供给函数()A由于不断增加的劳动负效用而呈现正斜率B由于不断减少的劳动负效用而呈现负斜率C由于不断减少的闲暇负效用而呈现正斜率D由于不断增加的闲暇负效用而呈现负斜率7.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A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B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8.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时800-2N(N为使用劳动的数量),产品的价格水平是2美元,每单位劳动的成本时4美元时,劳动力的需求量()A 20 B 399 C 800 D 809.当()时,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A产出水平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B劳动力市场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C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D劳动力市场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10.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11.若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增加政府支出会提高()A.产出和价格水平 B.均衡产出和实际工资C.均衡产出和实际利率 D.以上都有可能12.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增加 ( ).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B.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C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 D.劳动力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1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有效需求和均衡产出的关系是(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前者等于后者 D.不确定14.价格水平提高,则LM曲线( ).A.右移 B.左移 C.不变 D.不确定15.凯恩斯认为,价格水平下降,则实际消费需求()增加减少不变D.不确定16.庇古认为,价格水平下降,则实际消费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17.凯恩斯学派认为,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劳动供给对工资的弹性()大于小于等于无穷大8.在极度萧条时,供给价格弹性(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无穷大19.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表明( ).A.名义工资不变 B.技术不变 C.边际产量递减 D.“A+B+C”20.若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产出效应等于乘数效应,则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B.向右上方倾斜 C.是一条垂直线 D.是不确定的21.价格提高能够刺激供给增加的条件是工资(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22.扩张总需求政策适用的区域是总供给曲线( ).A.水平 B.向右上方倾斜 C.垂直 D.“A+B”23.根据粘性理论,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趋势是( ).A.大于充分就业 B.小于充分就业 C.充分就业 D.不能确定24.根据粘性理论,若劳动市场供大于求,则名义工资() 下降滞后下降 C.不变 D.不能确定25.根据粘性理论,扩张总需求的政策对总产出的影响是()提高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26.根据粘性理论,供给冲击对价格的短期影响是()A.增加 B.减少 C.不变 B.不确定27.根据粘性理论,发生总需求扩张,在短期,工资提高的比例( )价格提高的比例.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28.下列( )效应不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A.时际替代 B.国际替代 C.预期通货膨胀 D.实际余额29.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量( ).A. 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 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 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 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30.随着实际货币量增加,利率会()A. 降低,从而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 降低,从而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 上升,从而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 上升,从而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31.长期总供给曲线所代表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是().A. 每个企业都生产其能力产量B. 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C. 经济中的产量达到了其物质限制D. 每个企业都生产其能力产量,而且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32.短期总供给反映了物价水平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它的假设条件是( ).A.生产要素(投入品)的价格不变 B.生产要素的数量不变C.政府的支出水平不变 D.物价水平不变33.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该曲线变为一条垂线的条件是( ).A.每个企业都生产其能力产量 B.每个企业的产量达到其物质限制C.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 D.与总需求曲线相交34.技术进步会引起( ).A. 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B. 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C.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 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35.如果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大于长期总供给,那么,经济()A.没有实现宏观经济均衡 B.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C.处于充分就业均衡之上 D.实现了失业均衡36.如果投入品价格保持不变,企业的生产低于其物质限制水平,则总需求增加会引起( ).A. 物价水平上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B. 物价水平上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C. 物价水平下降,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D. 物价水平下降,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37.下列( )可能是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的原因.A.预期未来的利润率上升 B.总财产减少C.原料价格上升 D.资本存量增加38.经济不可能一直保持处于长期总供给之上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水平,原因在于投入品的价格( ).A. 会下降,从而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B. 会下降,从而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方移动C. 会上升,从而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D. 会上升,从而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方移动39.短期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不会以一种不变的、稳定的速度移动的事实可以解释( )。A持久的通货膨胀 B.经济周期C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趋势 D.大量的政府预算赤字40.按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正确的说法是( ).A. 失业只会在短期内存在B. 如果工资和价格一直下降的话,失业就可能发生C. 即使经济总是趋向于充分就业,但由于时滞太长以致仍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D. 给定工资和价格是灵活的,经济总是趋向充分就业41.根据凯恩斯效应,总需求将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增加,因为( ).A.利率下降导致投资增加 B.进口的增加和出口的减少C.由于个人净资产价值的提高,消费增加 D.政府支出增加42.给定一个正在上升的价格水平,庇古效应将使( ).A.LM曲线外移 B.LM曲线内移 C.IS曲线内移 D.IS曲线外移43.如果下列两条曲线中的任一条移动,则与价格水平相关的总供给曲线将移动( ).A.消费函数或投资函数 B.生产函数或货币工资曲线C.生产函数或货币供给 D.货币工资或货币需求44.在新古典就业理论条件下,下列( )是不必要的.A. 为保证充分就业,工资下降总是必要的B. 工资和价格必须是灵活的C. 利率必须对最小储蓄的与投资之间的差异作出反应D. 为了得到工作,工人相互之间必然存在竞争45.下列( )不是新古典经济学家的假定.A.工资自由上下调节 B.最终产品价格自由上下调节C.存在着收益递减规律 D.工人存在货币幻觉46.假定我们接受新古典模型的所有内容,只是假设产品价格是刚性的,如果货币表示的总需求量下降,那么( ).A. 将会得出充分就业仍是正常情况的结论B. 将会有失业,因为价格水平下降,实际工资上升C. 将会出现持久失业,因为价格水平不会下降,所以需要的产出总量将少于保持充分就业所需的量D. 均衡量将在充分就业下达到,因为尽管价格水平不变,而名义工资将下降计算题1.名义货币供给为150美元,价格水平为1,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r(这里r为利率水平,Y为实际国民收入)时,求解:(1)货币市场均衡时的LM方程;(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水平到1.2,LM方程如何变化?2. (1)如果消费需求C=100+0.8 Yd(这里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需求I=150-6r,税收T=50,政府支出G=40,求解产品市场均衡时的IS方程;(2)如果经济的名义货币供给为150,货币需求为L=0.2Y-4r,分别求解当价格水平P=1、1.2和1.5时的LM方程;(3)分别求解当价格水平P=1、1.2和1.5时使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4)如果在P=1的价格水平下,名义货币供给从150下降到125和100,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均衡有何变化?3 假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为MPL=14-0.08N,这里N是劳动投入量。(1) 当P=1,单位劳动的名义工资分别为4、3、2、1美元时,劳动力需求各为多少?(2) 给出劳动力需求方程;(3) 当P=2,单位劳动的名义工资分别为4、3、2、1美元时,劳动力需求各为多少?(4)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对劳动力需求有何影响?4 假定经济的短期生产函数为Y=14N-0.04N2,劳动力供给函数是Ns=70+5(W/P),求:(1) 劳动力的需求函数;(2) 在P=1,P=1.25的水平下,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就业量;(3) 经济的短期产出水平。5 如果产品市场上消费需求C=90+0.8Yd(这里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需求I=150-6r,税收T=100,政府支出G=100;货币市场上名义货币供给为160美元,价格水平为1,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r;劳动力市场上如第4题假定,经济的短期生产函数为Y=14N-0.04N2,劳动力供给函数是Ns=70+5(W/P)。试求:(1) 当P=1时,均衡产出Y、利率r、就业量N及名义工资W水平;(2) 在价格水平保持不变时,增税20美元,货币与产品市场的均衡如何变化?(3) 计算由于增税引起的价格水平的变化,以及价格水平的变化对LM曲线的影响;(4) 计算利率水平的变化;(5) 比较在不同价格水平下,C、I、G在国民收入中的构成;(6) 求解不同价格水平下的名义和实际工资。6 经济的充分就业水平为700亿美元,在P=2时,总需求等于总供给。IS方程为Y=1000-30r,这里,C=30+0.8 Yd ,I=150-6r,T=100,G=100;LM方程为Y=500+20r,这里,Ms=200,P=2 货币需求为 L=0.2Y-4r试问:(1) 当政府支出增加15亿美元、总需求扩大、价格水平上升到2.22时,IS和LM曲线如何变化?(2) 求解P=2和2.22水平下的利率、消费和投资水平;(3) 政府支出的增加对产出有何影响?7.保持第6题的参数假定,当名义货币供给从200亿美元增加到222亿美元时,试问:(1)如果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使价格水平从2上升到2.22时,实际货币供给有何变化?(2)对国民收入及其构成有何影响?8.假定经济的短期生产函数为Y=14N-0.04N2,劳动力供给函数是Ns=70+5W,劳动者预期价格水平P=1会持续下去。如果经济开始时位于1000亿美元的充分就业水平,名义工资为6美元,实际工资也是6美元,就业量为100。试问:(1)当政府支出扩大,使总需求曲线右移,总产出扩大到1011.40,价格水平上升到1.10时,就业量、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何变化?(2)当工人要求增加10%的名义工资(因为价格水平也上升了10%),使总供给曲线左移,总产出下降到100.95,价格水平上升到1.15时,就业量、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何变化?(3)什么是长期的实际产出、实际工资和就业量?(4)为什么短期的实际产出有时会超出1000亿美元的充分就业水平?9.某经济存在以下经济关系:消费:C=800+0.8Yd 税收:T=0.25Y投资:I=200-50r 政府支出:G=200货币需求:Md/P=0.4Y-100r 名义货币供给Ms=900试求:(1) 总需求函数;(2) 价格水平P=1时的收入和利率。习题答案单项选择题1.D 2.A 3.C 4. A 5.C 6.A 7.B 8.B 9.C 10 B 11A 12 B 13C 14B 15C 16A 17D 18D 19D 20A 21D 22D 23C 24B 25D 26A 27C 28C 29D 30A 31D 32A 33B 34A 35C 36A 37C 38D 39B 40A 41A 42C 43B 44A 45D 46C2.计算题1解:(1)当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时,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02Y4r=Ms/P,当Ms=150,P=1时,LM方程为Y=750+20r。如果P=1.2,LM方程为Y=625+20r2、解:当产品市场均衡时,有:Y=C+I+G即Y=100+0.8(Y-50)+150-6r+40,整理得IS方程:Y=1250-30r。当实际货币等于实际货币供给时,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0.2Y4r=Ms/P当Ms=150,P=1时,LM方程Y=750+20r;P=1.2时,LM方程为Y=625+20r;P=1.5时,LM方程为Y=500+20r。当P=1时,LM方程为Y=750+20r,与IS方程Y=1250-30 r联立解得均衡收入Y=950,均衡利率r =10%;当P=1.2时,LM方程为Y=625+20r,与IS方程Y=1250-30r联立解得均衡收入Y=875,均衡利率r=12.5;当P=1.5时,LM方程为Y=500+20r,与IS方程Y=1250-30r联立解得均衡收入Y=800,均衡利率r=15这就意味着,总需求水平随价格水平上升而减少,即AD曲线是负斜率。如果P=1的价格水平下,名义货币供给从150美元下降到125美元和100美元,实际货币供给水平也就相应从150美元下降到125和100美元。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将从950美元下降到875和800美元。3、解: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在边际产值等于边际成本(即雇佣单位劳动的名义工资)处决定劳动力的需求量。在此,边际产值为P(14-0.08N),名义工资为W,当P(14-0.08N)=W时,就决定了价格水平P下对应于每个名义工资水平的劳动需要量。因此,当P=1时,4美元的工资水平下就业量为125单位,3美元的工资水平下就业量为137.5单位,2美元的工资水平下就业量为150单位,1美元的工资水平下就业量为162.5单位。根据P(14-0.08N)=W,得到劳动力需求函数为:N=175-12.5W/P根据题中同样的公式,可以得到,当P=2时,4美元的工资水平下就业量为150单位,3美元的工资水平下就业量为15625单位,2美元的工资水平下就业量为162.5单位,1美元的工资水平就业量为168.75单位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4、解:劳动力的需求函数是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价值,即MRP=VMP=PMPL=PdY/dN=P(14-0.08N)=W整理得:Nd=175-12.5(W/P)将劳动力供给函数Ns=70+5(W/P)和劳动力的需求函数Nd=175-12.5(W/P)联立起来,得到均衡就业量N=100;经济的短期产出水平Y=14100-0.04100100=10005、解:根据题中的假设,可知IS、LM方程分别为:IS:Y=1300-30r,LM:Y=800+20r这样,在P=1的价格水平下,均衡国民收入Y=1000,r=10%。根据第4题的结果,经济在此价格水平下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均衡的就业量=100,名义工资W=6,实际工资W/P=6。当增加20美元的税收,即T=120,产品市场上有:Y=90+8(Y-120)+150-6r+100,整理得IS方程为Y=1220-30r。在P=1的价格水平下,当货币市场也同时到达均衡时,即:IS:Y=1220-30r,LM:Y=800+20r可得均衡产出Y=968,r=8.4,这样,实际产品(968)小于潜在产出(1000),价格水平将要下降。包含价格水平P的LM方程为:LM:Y=800/P+20r,IS:Y=1220-30r当Y=1000时,价格水平P=0.9374,r=7.33这就是说,当增加税收,总需求减少,价格水平就从1下降到0.9374,LM曲线向下移到:Y=853.4+20r,利率r下降到7.33.利率水平由原来的10因税收增加而减少到8.4,再随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增加而进一步下降到7.33。在P=1,r=10,T=100,Y=1000时,消费C=90+0.8(1000-100)=810;I=150-610=90;G=100。在P=0.9374,r=733,T=120,Y=1000时,消费C=90+0.8(1000-120)=794;I=150-67.33=1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