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科学家之创造力特性及开发创造力模式之研究--理化_第1页
杰出科学家之创造力特性及开发创造力模式之研究--理化_第2页
杰出科学家之创造力特性及开发创造力模式之研究--理化_第3页
杰出科学家之创造力特性及开发创造力模式之研究--理化_第4页
杰出科学家之创造力特性及开发创造力模式之研究--理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傑出科學家之創造力特性及開發創造力模式之研究-理化領域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陳昭儀教授,緒 論,個案研究法 Csikszentmihalyi (1996): 以深度訪談及文件分析的方式, 探究91位當代傑出人士。 創造力是個人的、文化的,同時 也是社會的產物。,研 究,方 法, 研 究 對 象,* 訪談時間自87年5月87年11月 *,研究方法:複式個案研究法 深度訪談 撰寫訪談記錄 文件背景資料分析探討 兩次座談會,訪談導引 特質 與人的關係 在工作中的問題 解決方式 科學創造力特性 對於教育的觀點,資料整理與分析 閱讀資料 編碼 初步彙整 整合類目及向度 尋找主題 閱讀文獻 歸納成概念或理論,結 果 與 討 論,一、人格特質二、創造歷程三、對創造力的定義四、最具創造力的科學成就五、科學研究之養成教育、立志與理想六、進行科學研究工作之歷程七、引導年輕人的方式八、對於科學教育之看法, 一、人 格 特 質,個人特質:具有堅持力、認真、專注的精神曾有幾次我們一同出外參加學術會議,別人一定趁此機度個假,但鄭所長不是,他認真專心地開會,像是去上課一樣非常地認真聽講記筆記,這種對工作的專注及狂熱就是他成功的原因,此外他對人或事的態度也非常認真,絕沒有一絲馬虎的想法。(鄭天佐所長;引自劉鏞,民82) 思考特質:具有好奇心、喜歡思考問題、見解獨 到、批判力強等創意特質對於很多事物都具有好奇心,並喜歡發問、質疑,此乃源於其小時候的經歷。在我小時候看到了社會上的變遷,即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我見到了世紀的轉變,使我感受到沒有一樣東西是永恆不變的。它驅使我一直要發問、一直要挑釁的就是老師教的是最好的嗎?是真的嗎?小時候這樣的經驗對我而言是很好的體驗,也可以說是我的良師。(李遠哲院長),學習特性:積極求取新知的自學方式不管那時候師大理學院的師資、圖書及設備有多麼不足,我只知道一直努力,完全靠自己看書來學習。我的學習方式和別人不同,我並不依賴課堂上教授所教的內容,也不因此就滿足,我常去找尋相關的課程資料自己唸。我不會死背書,為了考試而準備考試,反而是理解比較重要。(鄭天佐所長;引自元婷婷,民86) 頂尖科學家的特質:可發現有些共通之處,如: 具有堅持力、認真、專注的特質,以及具有好奇 心、原創性等。幾乎你能看到的所有科學家,他們都是非常專心,非常賣力,應該說是共通的性質吧!我並不認為聰明才智有那麼重要,專心、努力的研究精神及工作態度才是真正最重要的。(林聖賢所長),休閒興趣 運動方面李遠哲院長喜歡球類運動、林聖賢 所長喜歡游泳、彭旭明教授喜歡爬山。 藝術方面李遠哲院長、李羅權教授及鄭天佐 所長皆喜愛音樂及美術。 文學閱讀, 二、創 造 歷 程,靈感動機來源 勇於討論,增長創意 由工作成果中激發靈感 閱讀相關文獻看別人的論文時,如果不是用比較批判、質疑的眼光閱讀,只是為了準備考試而接受所有東西的話,那是不會有靈感的。(李遠哲院長),產生創意時機:總括而言均是在放鬆心情以及 單獨一人的情況下。比較特別的經驗是每天早上晨泳的時候,常常會想很多事情,有時候突然間對某個問題,就豁然開朗想出來了,所以晨泳完了上班之後,馬上就可以把那些點子整理出來。(林聖賢所長),思考風格,三、對創造力的定義 探求及挑戰未知 要能開發新的問題、追求新的領域 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不斷創新創造力對我們來講,就是解決研究工作中的問題之能力。幾乎每一個研究領域都需要有原創性,研究沒有獨創性,就不算是最好的工作。(林聖賢所長) 能找出一個新的現象、規律或典範 (paradigm)將已經有的、人類累積的東西,從這裡往前跳躍出一步,找出一個新的規律、新的現象。(李遠哲院長) 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及研究成果,四、最具創造力的科學成就 李遠哲院長:探索化學反應動態學之利器 分子束 李羅權教授:三大研究重要貢獻 提出電子迴旋雷射理論 在多重X線磁場重聯的研究上做了大量重要性的貢獻 首先成功模擬並解釋太陽日珥的形成 彭旭明教授:開創無機化學新局者 林聖賢所長:無放射躍遷理論、超快過程 鄭天佐所長:觀察個別原子動態的表面物理世界, 五、科學研究之養成教育、立志與理想,(一)家庭環境 父母親職業別 父母親教養方式對於天文物理的啟蒙源自父親,小時候常隨著父親收割蔬菜,每天早上看著朝霞和田野,在父親的啟迪下,我自小即常觀察著月亮的上弦、下弦週期變化以及滿天的繁星等,誘發了童稚心靈對天文物理的興趣。(李羅權教授) 手足之間的互動,(二)求學歷程 初中、高中階段數理成績出色;科學傳記啟迪在高中時代,偉人的傳記是李院長閱讀的一大項目,但是當他看到了居禮夫人的傳記後,自覺才第一次看到生命的傳記。從這本傳記中,他明確地了解到一個科學家的生活也可以是美麗而充滿理想的。她對科學的熱情感動了他:若沒有這樣熱烈的獻身,不會有她後來的成就。居禮夫人勤勞不懈、熱愛生命的高貴情操和理想主義,都深深地感動了李遠哲院長,也為他的生命旅程照亮了一條光明大道。(李遠哲院長;引自李遠哲、何瑞燕,民76;李遠哲、高希均,民83) 大學時代立志走科學研究之路學習要靠自己努力 研究所大環境刺激;指導教授引導;獨力做研究,美國的求學經歷,開啟研究大門之鑰:我受到很大的衝擊,以前純粹是跟著老師學東西,而到了加州大學之後才知道老師只能指著前面也許有光明的路,你要自己去找!我體會到要成為一位科學家,路是要自己走出來的,不是老師替我設想,拉著我一直走;不是我向老師學習,不是我跟老師一起做,有一天是我要帶老師走的。這些觀念的改變是非常重要的。 (李遠哲院長),(三)時代背景之影響 深受五四運動中“science”和“democracy”救國思 想的影響而立下科學救國的理念 (李遠哲院長) 中國是科學落後的國家,因此心中懷抱提昇中國科 學研究風氣之理想。 (鄭天佐所長) 物理是科學探究歷程中最基礎的學科 (鄭天佐所長/ 李羅權教授) 1950年代末期,由於李政道、楊振寧等人相繼獲得 諾貝爾獎的殊榮,同時美、蘇的太空競賽帶動了世 界各地科學研究的風潮,所以當時許多學生都立志 作個科學家。(彭旭明教授), 六、進行科學研究工作之歷程,(一)思考及工作習慣 李遠哲院長:對問題追根究底的好奇心與 堅持度做科學研究,即使你已經瞭解到了98%,還差一點點不瞭解的話,依舊是不瞭解,仍然是沒用的,所以一定要徹底的瞭解到100%,才算是真正的瞭解。這一點非常重要,一定要堅持到最後。所以往往有人說科學的成就、成敗,只有第一沒有第二,這一點有時候聽起來是相當殘酷的,但這是一個事實。, 李羅權教授:腦筋要無時無刻地運轉只要發現到問題,我就會繼續不斷地想下去。不管是在床上、開車或者是釣魚時,我都會去思考問題。以釣鮭魚為例,我常常一釣就是四、五個小時;而我也常在幅員遼闊的阿拉斯加,動輒長達十數個小時的長途車程中進行腦部運動。在身體放鬆的情形下,腦中便可思考不易解決的問題。 林聖賢所長:持續進行研究工作大部份的工作我都會一直持續進行,如果是突然間想到很重要的題目,我會先寫在紙條上存放起來,有機會時再來處理。平時我會將兩、三個研究題目一起做,如果碰到瓶頸,那個問題就先擱下來,等靈感出現時再來做,反正還有其他題目可以處理。, 彭旭明教授:新題目順著研究發現轉通常我所做的研究題目,有一定的延續性,順著研究發現轉,然後可能有一高峰,做的差不多了總是要結束,或者是轉到另一個相關的領域裡頭。研究工作並非是原計畫的延伸,否則路會愈走愈小,變成死胡同一樣,必須想辦法跳脫原來的模式,走出另一條大路或新領域。 鄭天佐所長:吾道一以貫之的思考模式鄭所長的思考習慣不只是直覺式,也是邏輯式,他的直覺和邏輯都很強。他的思維比較偏向吾道一以貫之的方式,他會把很多的細節都串連起來,希望用一個道理來闡釋為什麼;通常他會先將一個很重要的物理原理放在心裡當做基礎核心,然後再從該處出發開始觀察及思考所有的物理現象。(傅祖怡博士口述),(二)解決問題特性 李遠哲院長:凡事動手做、追根究底的實驗精神在跟隨Herschbach教授做博士後研究的工作期間,我因為想瞭解分子碰撞跟化學反應的關係,於是開始做相關儀器,那時候很多人都說不可能。但憑藉著過去學習的基礎與信心,我知道這些不可能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爾後當儀器完成,實驗做出來之後的結果,確實是世界上沒人能做的、沒人知道的新發現,就是分子碰撞到底是怎樣的反應,從那個時候(1968年)開始,以後我們走的路,帶領學生走的路,都是人類“不曉得”、“很多人眼睜睜在看”的研究。, 李羅權教授:做事積極、喜歡挑戰大問題在科學研究上我講求的是策略,做研究要訂出自己的策略及部署,有點像做大企業一樣。首先要抓住大的問題,而不能一開始就覺得說那個大的問題是不可能被解決的。只跟隨他人的數據及思緒是無法有自己的創見的,在這其中,必須堅持先確認大一點的問題。治學首先是要想個大的問題並抓住新的問題,或是要去朝著一個大方向去思考問題,整個研究方向是必須對科學有較大的貢獻,並非十幾年來還是在做同一個老題目。 林聖賢所長:要有耐心、解決問題有獨到的見地研究態度或許會因為年紀的不同而有差異,如年輕的時候比較有膽量跟亂撞的精神,而且很有衝勁,可以不怕出錯;而年紀大則是有經驗,處理問題的方法比較多,也比較有效率,但是可能比較保守。, 彭旭明教授:發現問題,繼而解決聞題比方說當每個禮拜研究室討論會要報告、討論的時候,只要有學生提出任何實驗步驟上的困礙,彭教授就會開始想為什麼合成不出來的原因?通常他會以看到這個問題的核心,從他的經驗裏面,告訴你實驗做不出來的癥結,進一步他甚至提供你方法,改個方向去著手。(王志傑博士口述) 鄭天佐所長:具批判精神及對問題質疑的態度鄭所長常會用新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及想辦法解決困難,他的觀念就是我有這個問題,我要去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會專注於從發現的問題上去研究,而不只是去控制一些變因。從創造力的觀點,傅小姐認為鄭所長正具備此特性,他看待事情的角度並不會只侷限於在自己的領域上,而且他有很強烈的批判精神及對問題質疑的態度。(傅祖怡博士口述),(三)科學研究高峰期 李遠哲院長及鄭天佐所長:3050歲是研究高峰我都是全身投入在做研究,回想三十至五十歲的這一段日子,我覺得這段時間自己的創造力一直在增加,尤其我是做實驗工作的,研究當中有很多累積的經驗對創新有用。自己在三、四十歲的時候,幾乎是每天一早醒來到晚上睡覺,所有的時間都在做科學研究。 (李遠哲院長), 其餘三位科學家則表示研究生涯仍希望在爬坡的 階段,茲舉林聖賢所長的訪談內容說明之:我希望還是停留在爬坡的階段。現在我仍在奮鬥,研究的熱情依然不減,假如碰到有興趣的題目,不管難不難還是要投入。這些年投入化學的領域仍然維持研究的深度與強度,這都是在博士後研究該重要時期所培養出來的實力,包括人生的態度也是。,(四)科學研究工作甘苦談 在發現中得到樂趣 除了努力工作,還是要努力工作 樂在其中沒有什麼甘苦啊!因為研究是很有回饋性的工作,研究自己有興趣的題目,解決了一個問題,或發現了一個新現象,或導出了一個新公式,那時候你就可以得到充實的滿足感與成就感,也許最大的貢獻就是還能為後人所使用。工作是自己選擇的,並不是別人替你決定,未來還是有很多有趣的研究題目可以被開發,等著被發現,縱使很辛苦也是值得。(林聖賢所長), 實驗過程中遇到瓶頸 爭執研究成果我覺得研究成果都是甘的,因為如果你喜歡你的工作,你當然覺得好嘛!有時候比較苦的是有些科學家會跟你爭執,就是說喜歡爭功勞。你說這個研究結果是你先發現的,他說他才是最先發現的,科學家多少都會碰到這種問題。(鄭天佐所長), 七、引導年輕人的方式,重視與年輕科學研究者之互動及引導 以身作則平時彭教授指導學生比較是一種潛移默化、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方式。他給學生題目做,並不會約束什麼時間一定就要做出來,反而是在每星期輪流報告的時候,自然就會有警覺性了;而且他很重視經驗的傳承。(彭旭明教授的學生王志傑博士口述),有一次,我告訴鄭所長我在做實驗時所碰到的困難,他聽完之後並不是只有給一些意見而已,而是直接跑到樓上的實驗室親自動手做實驗給我看;當時他非常的忙,他還是在百忙之中,抽空幫助我,以便實驗能順利的進行,讓我印象很深刻。另外,若是所長來找我的時候,發現我正在進行實驗,那麼他會等我實驗告一段落後再去找他,而不會打斷我。他說他知道實驗前有很多準備工作,一旦中斷,很可能前面的努力都白費了。從這個地方,不難看出鄭所長做實驗的態度及尊重實驗的精神,他會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示範給學生看。(鄭天佐所長學生傅祖怡博士口述), 對年輕人的期許與建議,才智與性別並非最大影響因素, 毅力及堅持度才是重要因素學習要有強烈的動機,就好像自己心裏有一股火在那裡,燒著對知識渴求的火焰,要跑在老師的前面作研究,好像老師是老車反而是被拉著走;而不是像一頭牛,要老師一直不斷地鞭策才肯走,這樣學生就無法培養出獨立研究的能力,更不可能超越老師的成就。(李羅權教授) 找尋大師級的老師,胸懷做一流科學研究之志氣林所長鼓勵原分所的博士後研究員,心中要懷有做科學研究不能走世界第一,至少要在台灣走第一的志氣,那是一種壓力亦是助力。(林聖賢所長的學生江志強博士口述) 用心找尋自己真正的興趣投入、專心、 努力是必備條件, 對於科學教育之看法,要尊重年輕人 學校教育功能的落實 培育科學人才要因材施教教材的多元化很重要,在教法方面,我認為制式的答案對教學不好,所以不應該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