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加给水组故障分析及处理预案.doc_第1页
关于高加给水组故障分析及处理预案.doc_第2页
关于高加给水组故障分析及处理预案.doc_第3页
关于高加给水组故障分析及处理预案.doc_第4页
关于高加给水组故障分析及处理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电有限公司发电部 高加给水组故障处理预案关于G*高加给水组的运行措施 1. 当前高加给水组的状况:1.1. 2006年10月27日11月2日,G*高加给水组发现普遍泄漏:1高加、2高加、1蒸冷、2蒸冷、疏水冷却器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漏。1.2. 截止2006年11月2日晚,高加组泄漏的最后消除情况:1蒸冷泄漏仍较严重、1高加仍有微漏。1.3. 由于设备检修条件所限,除尚有微漏的设备缺陷存在继续恶化的必然性外,即使已经消除缺陷的设备仍存在漏点未能彻底发现并消除的可能性,即便是所有缺陷均以消除,高加组仍然有出现新的泄漏的隐患。2. 高加给水组故障的危害:2.1. 设备泄漏不同程度地降低机组的经济性和可靠性。2.2. 突发的严重设备内漏将极大影响高加组乃至汽轮机主机的安全,稍有不慎,将造成重大设备损坏事故。3. 制定预案的目的:统一认识、高度重视,提高运行值班人员处理事故的熟练程度,防止设备损坏。保证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汽轮机不进水、锅炉不断水、高加筒体不爆破。4. 高加给水组故障的分析:4.1. 关于1蒸汽冷却器:由于该设备屡消屡漏,已无法正常投入,需退出备用。4.2. 关于1高压加热器:由于该设备缺陷在机组启动前未能彻底消除,泄漏点将逐步扩大、恶化,1高加的泄漏是当前高加组的主要危险点,在其它高加组设备不出现新的、更大缺陷的情况下,1高加的泄漏发展程度将直接决定整套高加组设备投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一旦1高加汽测水位不能维持运行,将使整套高加组停运,系统隔绝的严密性将决定汽轮机主机是否能正常运行。如下表所示,11月3日高加检修完毕汽轮机负荷达到150MW后,1高加疏水调整门已经全开:项目 时间 设计值2006年78月高加组完好工况2006年10月23日6:30高加检修前2006年11月3日18:00高加检修投运后2006年11月6日17:40高加工况负荷 MW200200200200200疏冷入口给水温度 170.1166.7171.3171.7172.4疏冷出口给水温度 187188.4190.7200.4疏冷出口疏水温度 178.11681661911991高加出口水温 238.2237.2235.6236.5235.71高加疏水温度 239.2233.5230.4233.4230.81高加疏水调整门开度 %40401001002高加出口水温 212.4208.9208.5213.3213.32高加疏水温度 216.2206.2207.7211.72092高加疏水调整门开度 %595959591蒸冷出口给水温度 2562蒸冷出口给水温度 256239.2249.7248.8最终给水温度 243.6244236.9239.42385. 1蒸汽冷却器退备的安全措施:(1) 关闭1蒸冷汽侧入汽门、出汽门,手动摇严、断电、现场悬挂禁动牌。(2) 关闭1蒸冷给水侧入水门、出水门,手动摇严、断电、现场悬挂禁动牌。(3) 开启1蒸冷汽侧本体放水门并保持常开状态、现场悬挂禁动牌。(4) 开启1蒸冷汽侧危急放水门并保持常开状态、DCS操作端置禁操状态、现场悬挂禁动牌。(5) 开启1蒸冷水侧本体放气门并保持常开状态、现场悬挂禁动牌。(6) 解除1蒸冷汽侧水位高二值、高三值保护。6. 对2蒸冷、2高加、1高加、疏冷的运行管理:(1) 高加保护必须随高加投入运行。(2) 加强对2蒸冷、2高加、1高加的入汽压力、汽侧水位、给水温度、疏水温度、疏水调整门开度的检查和监视, DCS水位变化与现场水位应一致。(3) 加强对疏冷的给水温度、疏水温度、疏水调整门开度的检查和监视,其中疏水调整门开度能直接反映整套高加组的疏水量变化。(4) 在正常的机组变工况运行中,要严格控制变负荷率,保证高加给水温度变化率:温升率5、温降率2。(5) 不影响高加组运行的缺陷应及时联系消除;对影响高加组运行的缺陷应汇总消除,不允许随意将高加组退出运行。(6) 高加开停要严格控制给水温度变化率:温升率5、温降率2。7. 高加给水组故障处理:7.1. 一般故障处理:(1) 某台加热器水位调整门失灵。现象: 该加热器水位与调整门开度呈现明显同步波动(疏冷不监视此项内容)。 该加热器入、出口给水温度正常。 该加热器入、出口疏水温度正常。 其它加热器尤其是上一级加热器水位正常。判断:该加热器疏水调整门失灵。处理: 将该加热器疏水调整门倒为手动调整,保持加热器水位正常。 必要时倒为旁路疏水门进行现场调整。 如高加水位无法手动维持,应申请停止高加运行。 立即联系检修人员消除缺陷(不允许加热器水位长期手动调整)。(2) 某台加热器水侧至汽侧微漏。现象: 该加热器水位波动与正常范围相比不出现较大偏离(疏冷不监视此项内容)。 该加热器入汽压力变化不明显或略有降低(疏冷不监视此项内容)。 该加热器出口给水温度低于正常值。 该加热器出口疏水温度变化不明显或低于正常值。 该加热器疏水调整门高于正常值。 上一级加热器水位及疏水调整门开度正常。判断:该加热器水侧至汽侧微漏(如该加热器出口疏水温度变化不明显,则为钢管漏或入口管板漏。如该加热器出口疏水温度明显高于正常值则为出口管板漏)。本台加热器就地及DCS水位计满水,而上一级加热器水位正常。高加本体出现明显振动或撞击声。处理: 加强监视并做好记录。 及时汇报。 填写缺陷通知单并通知维修人员。(3) 某台加热器水侧隔板短路。现象: 该加热器水位正常(疏冷不监视此项内容)。 该加热器入汽压力变化不明显或偏低(疏冷不监视此项内容)。 该加热器出口给水温度明显低于正常值。 该加热器出口疏水温度高于正常值。 该加热器疏水调整门小于正常值。 上一级加热器水位及疏水调整门开度正常。 主汽流量偏低。 判断:该加热器水侧隔板短路。处理: 加强监视并做好记录。 及时汇报。 填写缺陷通知单并通知维修人员。(4) 因机组负荷降低导致疏水压差小或机组负荷变化过快。现象: 机组负荷低于5MW。 机组升负荷率在3MWmin以上,各加热器水位、疏水调整门开度、给水温度同步上升。判断:由于机组负荷过低或变化率过快。处理: 机组负荷低于5MW时,应将高加疏水倒至低加或停止高加运行。 机组负荷变化过快通常发生于电网异常时,加热器水位表现为上升迅速但下降也较快,此时运行人员应加强监视和调整,尽量维持高加正常运行。(5) 水位指示失灵出现假水位。 现象: DCS模拟量水位显示高水位,甚至达到高二值、高三值,但高加保护不动。 给水温度、疏水温度、入汽压力正常。 就地水位正常。 本台加热器疏水调整门开大。判断:水位指示失灵出现假水位。处理: 应及时联系热控人员校对水位。 水位校对正常后,检查疏水调整门开度也随之正常。 7.2. 紧急故障处理(1) 高加给水组在运行中发生下列任一情况时应紧急停用: 汽水管道、阀门等爆破,汽水大量泄漏,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时。 DCS及就地水位计全部失灵,无法监视水位时。 水位计爆破无法切断时。 (2) 高加紧急停用的操作: 如为高加满水故障应先检查高加保护动作情况。 迅速检查关闭抽汽隔绝门并手动摇严。 迅速将高加给水倒为大旁路运行(高加给水大门仅用电动关闭,只有在电动无效时才采用现场手摇关闭)。 迅速检查关闭一、二段抽汽逆止门并手动摇严。 迅速开启一、二段抽汽疏水。 迅速关闭高加汽侧空气门。 迅速开启高加汽、水侧放水门尽快泄压。 7.3. 汽轮机进水。(1) 现象: 水侧至汽侧泄漏或疏水调整门失灵已发生、两台高加或其中某台高加的所有水位计已无法指示实际水位、高加组已停止运行。 高加组汽、水侧均将要或正在进行泄压。 抽汽逆止门已经关闭。 高加入汽隔绝门已经关闭,将要或正在进行手动摇严。 抽汽管道疏水将要或正在开启。 高加汽侧入口法兰、汽轮机一二段抽汽口法兰外部或以见水。 1高加汽侧压力超过3.9Mpa;2高加汽侧压力超过2.5Mpa;2蒸冷汽侧压力超过2.5Mpa;疏冷疏水侧压力超过2.5Mpa。 重点现象:先是在一二段或其中某一段抽汽逆止门后壁温(上下两点)迅速下降,后出现在汽轮机一二段或其中某一段抽汽口壁温(上下两点)迅速下降。(2) 判断:高加满水并由于抽汽电动门和抽汽逆止门不严密导致由抽汽管道正在向汽轮机返水。(3) 处理: 迅速检查确认高加入汽电动门和抽汽逆止门已经关闭。 进行汽轮机紧急停机、破坏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