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doc_第1页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doc_第2页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doc_第3页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莞市建 康 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实施细则受控状态:第 5 页 共 5 页室内空气新风量检测实施细则第 1 版 第0次修订颁布日期:2005-04-181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细则中引用而构成本细则的条文。本细则编写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本细则将根据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而更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GB/T 18204.18-20002 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有空调的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的测定,也可用于有空调的居住室及办公场所室内新风量的测定。3 检测项目室内新风量的检测。4 定义新风量(Air change flow):在门窗关闭的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由空调系统通道、房间的缝隙进入室内的空气总量,单位:m3/h。空气交换率(Air change rate):单位时间(h)内由室外进入到室内容总量与该室室内空气总量之比,单位:h-1。示踪气体(tracer gas):在研究空气运动中,一种气体能与空气混合,而且本身不发生任何改变,并在很低的浓度时就被能测出的气体总称。5原理本细则采用踪气体浓度衰减法。在待测室内通入适量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空气交换,示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随差时间的变化的值,计算出室内的新风量。6仪器和材料6.1袖珍或轻便型气体浓度测定仪。6.2尺、摇摆电扇。6.3示踪气体:无色、无味、使用浓度无毒、安全、环境本底低、易采样,易分析的气体。示踪气体环境本底水平及安全性资料见附录。7 选点要求7.1 采样点的数量根据监测室内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定,以期能正确反映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水平;7.1.1 房间使用面积小于50m2时,设13个检测点;7.1.2 房间使用面积50100m2时,设35个检测点;7.1.3 房间使用面积大于100m2时,至少设5个检测点。在对角线上或梅花式均匀分布。7.2 采样点应点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m,距楼地面高度0.81.5m。7.3采样前关闭门窗12h,采样时关闭门窗, 至少采样45min。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非集中空调的应在空调运行下进行。8 符号、名称和单位符 号名 称单 位V室内空气容积m3V1室内容积m3V2室内物品总体积m3Co测量开始时示踪气体浓度mg/m3Ct 测量时间为t时示踪气体浓度mg/m3t测定时间hA空气交换率h-1Q新风量m3 /h9测定步骤9.1室内空气总量的测定9.1.1用尽测量并计算出室内容积V1(m3)。9.1.2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物品(桌、沙发、柜、床、箱等)总体积V2(m3)。9.1.3计算室内空气容积V=V1-V2(1)式中:V室内空气容积(m3)V1室内容积(m3)V2室内物品总体积(m3)9.2测定的准备工作9.2.1按仪器使用说明校正仪器,校正后待用。9.2.2打开电源,确认电池电压正常。9.2.3归零调整及感应确认,归零工作需要在清净的环境中调整,调整后即可进行采样测定。9.3采样与测定9.3.1关闭门窗,在室内通入适量的示踪气体后,将气源移至室外,同时用摇摆扇搅动空气35min,使示踪气体分布均匀,再按对角线或梅花状布点采集空气样品,同时在现场测定并记录。9.3.2计算空气交换率:用平均法或回归方程法。9.3.2.1平均法:当浓度均匀时采样,测定开始时示踪气体的C0,15min或30min时再采样,测定最终示踪气体浓度C1(时间的浓度),前后浓度自然对数差除以测定时间,即为平均空气交换率。9.3.2.2回归方程法:当浓度均匀时,在30min内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测量示踪气体浓度,测量频次不少于5次。以浓度的自然对数对应的时间作图。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计算。回归方程式中的斜率即为空气交换率。10结果计算10.1平均法计算平均空气交换率A=lnC0-lnC1/t(2)式中:A平均空气交换率(h-1)C0测量开始时示踪气体浓度(mg/m3)C1时间为t时示中学生气体浓度(mg/m3)t测定时间(h)10.2回归方程法计算空气交换率lnC1=lnC0-AT(3)(Y=a-bx)式中:C1t时间的示踪气体浓度(mg/m3);(lnC1相当于Y)A空气交换率(h-1);(相当于-b,即斜率)C0测量开始时示踪气体浓度(mg/m3);(lnC0相当于截距a)t测定时间(h)10.3新风量的计算Q=AV(4)式中:Q新风量(m3/h)A空气交换率(h-1)V室内空气容积(m3)注:若示踪气体本底浓度不为0时,则公式中的C1、C0需减本底浓度后再取自然对数进行计算。11 试验结果处理11.1 试验结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试验结果无效:11.1.1 操作不当。11.1.2 试验记录有误或设备发生故障影响试验结果。11.2 对于试验结果出现异常而需重新试验的,应根据检测原始记录修改程序填写试验数据修改单。12试验结果评定12.1 试验结果应根据GB 18883-2002中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评定。参数单位标准值备注新风量m3 /(h.人)3012.2 试验结果评定用语12.2.1 合格;12.2.2 不合格,应双倍取样复检;12.2.3 复验合格;12.2.4 复检不合格;附录: 示踪气体本底水平及安全性资料气体名称毒性水平环境本底水平(mg/m3)一氧化碳CO人吸入50mg/m31h无异常0.1251.25二氧化碳CO2车间最高容许浓度9000m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