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如何提高公文初稿成功率.doc_第1页
试谈如何提高公文初稿成功率.doc_第2页
试谈如何提高公文初稿成功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谈如何提高公文初稿成功率 所谓公文初稿,就是文秘人员起草、修改后第一次送交办公室主任审阅的稿件。初稿能否顺利通过,是关系到办文效率和办文质量的关键。把好初稿关,提高初稿成功率,是提高公文水平的起点。目前,公文初稿起草时间长、质量低,是各级办公室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初稿被退回重写的情况屡见不鲜,常常使文秘人员叫苦不迭,感到“头疼”,以致对文字工作产生了畏难和厌倦情绪。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与领导意图不符合;二是逻辑结构不合理;三是材料内容不充实;四是语言乏味,文字冗长,表述不准确。这样,许多初稿往往被推倒重来,或者大删大改,“动大手术”。这就必然造成精力和时间的浪费,影响公文的时效。提高公文初稿成功率,是当前公文工作中亟待探讨和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认为,应该牢牢把握以下四个环节:一、建立资料“仓库”,为起草做好准备。文秘人员接到公文起草任务后,有时会感到不知从何下手,不能很快进入“角色”。即使冥思苦索,勉强动笔,但始终对写什么、怎么写心里没底,直到写不下去,不得不中途搁笔。这种现象说明:“冷手想抓热馒头”是行不通的。文字工作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必须从长期的积累做起。收集各类资料,建立起自己的资料“仓库”,这是文秘人员的一项基本建设。可以说是“蓄之愈久,发之愈深”。平时注意收集各类资料,到时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文秘人员如果手头没有资料,很难写出有观点、有事实,有理论深度、有指导价值的好文章。收集资料的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听广播、看电视、浏览报刊杂志、也包括看文件、看材料、参加各种会议;既包括研究集体领导的重要决策和中心工作,也包括同领导同志个别接触时的言谈话语;既包括到基层单位亲眼看到的情况,也包括接待来访中亲耳听到的东西。总之,文秘人员必须做到时时有心,处处留意,随手记下有价值的资料。收集资料的要求应该是“广”、“新”、“真”三个字。所谓广,是指范围广。既要有理论、政策方面的内容,也要有反映本省、本地区、本单位工作情况的数据,还要有典型经验和典型事例。一个优秀的文秘工作者,对党、政、群、法机关和工、农、财、文战线的资料要无所不有,对各项工作要了解其构成框架和主要特点,做一个博学多能的“杂家”。所谓新,是指内容新。随着形势的发展,公文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文秘人员要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更新资料,特别要注意收集那些反映形势转折和发展趋势变化的新鲜资料,不能把“资料库”搞成一潭死水。同时,要把过去有价值、有生命力的资料,分门别类,长期保存,在使用过程中发掘新意。所谓真,是指事实和数据要真实准确。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决定着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资料库”贮藏的东西,一定要货真价实,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对间接获得的资料,要经过调查研究进行核实;对重要情况和重要资料,要与权威部门公布的情况和资料核对。如果使用了不准确甚至有虚假的资料,就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给工作带来损失。积累资料是为了应用。文秘人员要经常翻阅思考、分析鉴别、归纳综合已经积累的资料,融汇贯通,为我所用,而不能当资料库的“守财奴”。二、领会领导意图,定准初稿“基调”公文是概括、表述、传达领导意图的重要工具。以领导意图为“基调”是公文区别于其它文章的基本特征。文艺作品可以“百花齐放”,科学论文可以“百家争鸣”,而公文则不能离开领导意图独辟蹊径。文秘人员在动手起草公文之前,如果吃不透领导意图,即使公文结构安排得再好,材料选择得再精,也等于抓了“目”,丢了“纲”,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如何正确领会领导意图?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首先要多听多记,了解领导意图。“领导动口,秘书动手”,文秘人员必须随时随地把领导同志的言论和谈话记下来。领导同志对全局问题所做的系统性结论当然要记,这是领导意图的要点和核心;对具体问题发表的零散性意见也要记,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领导思想发展的来龙去脉;同时,还要注意捕捉领导同志即席谈到的、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融汇到公文中去。二是要归纳综合、深化领导意图。对领导意图的掌握,不能象录音机那样,停留在“原声带”上,而要经过由此及彼的设想,进行分类、归纳、综合,把领导同志零散的、不完整的观点综合成系统的、完善的思想。搞好归纳综合,文秘人员必须把立足点放在领导者的角度上,学会用全局观点越级思考问题,防止理解领导意图时出现片面性;着眼点要放在领导者如何使党的大政方针在本地区具体化,这是深化领导意图的重点,力戒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同时要注意在形势发展转折点上领导同志的思想变化,切忌用静止的、僵化的观点领会和看待领导意图。三是要进行调查研究,扩展领导的思想。这就是说,文秘人员要围绕领导意图,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把活生生的实践经验充实到领导意图中去,从内容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扩展领导思想。另外,在正确领会领导意图的同时,文秘人员应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经过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当好领导的参谋,使领导的思想得到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在起草公文的过程中,始终把领导意图作为主线,安排总体结构,才能提高初稿成功率。三、集体拟定提纲,理顺逻辑“链条”公文是集体劳动的“产品”,这也是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重要特点。无论是领导意图,还是文秘人员讨论的意见,都是一种集体劳动。因此,公文在起草之前,集体研究、拟定详细的写作提纲,这是公文起草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什么有的文章会推倒重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写作之前没有拟定出一个完整的、大家认可的写作提纲。如果公文写作前“主线”不明确,“网络”又不清晰,写作中必然要走弯路。许多同志在实践中体会到,集体拟定公文写作提纲,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尤其是重要公文的起草,动笔之前应该有党政领导、办公室负责同志和直接起草的文秘人员,采取民主讨论的形式,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共同商定写作提纲。甚至对公文的结构、内容、重要材料,都要做详细的安排。这种集体拟定写作提纲的办法,最好形成一个制度。去冬,地委办公室起草地委关于开展“一村一路”讨论的安排意见时,地委领导同志和办公室有关人员一起讨论,确定了文件的主题、纲目和篇幅。这篇公文观点开宗明义,内容详略得当,篇幅短小精干,我们觉得是一篇好公文。实践证明,有了详细的写作提纲,文秘人员对公文的通篇结构、材料组合、逻辑“链条”,就能胸中有数,有所遵循。在起草中,就可以做到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有效地提高初稿的总体质量。四、反复推敲修改,做到“初稿不粗”初稿,习惯上也叫一稿。但是,一稿绝不意味着一次成功。有的公文在文秘人员手中要经过多次修改,然后才送办公室领导。文秘人员起草公文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把自己的心血倾注于字里行间。初稿写作,要克服出手交差的思想,不能把写作中的难点和矛盾上交。初稿写成以后,作者要自己对自己不满意,自己与自己过不去,自己对自己的文章“横挑鼻子竖挑眼”,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精心修改。在修改过程中,要与同行和有关人员随时切磋,以便把“毛病”找得更准,对症下药。对于起草中遇到的难点,要大家讨论,组织“攻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集体修改效果更好。初稿写作和修改完成以后,不急于交给领导,要再看看、再想想,如果领导意图不清不出手;逻辑关系不顺不出手;引用材料不实不出手;语言表述不准不出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