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丸冷月的韵味_第1页
一丸冷月的韵味_第2页
一丸冷月的韵味_第3页
一丸冷月的韵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丸冷月的韵味 作者:朱良志在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中,一次月夜,湘云和黛玉对诗,小说写到:(黛玉)因弯腰拾了一块小石片向那池中打去,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荡散复聚者几次。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只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黛玉笑道:“原来是他,猛然想不到,反吓了一跳。”湘云笑道:“这个鹤有趣,倒助了我了。”因联道: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林黛玉听了,又叫好,又跺足,说:“了不得,这鹤真是助他的了!这一句更比秋湍不同,叫我对什么才好?影字只有一魂字可对,况且寒塘渡鹤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搁笔了。”湘云笑道:“大家细想就有了,不然就放着明日再联也可。”黛玉只看天,不理他,半日,猛然笑道:“你不必说嘴,我也有了,你听听。”因对道:冷月葬花魂。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 “冷月葬花魂”,真是“果然好极”,这个意象在中国文化中很普遍。清画家戴熙有题画语道:“宵分人静,风起云涌,长林萧萧,如作人语。聆之者,唯一丸凉月而已。荒寒幽杳之中,大有生趣在。”禅宗也有冷月孤圆、光吞万象的妙悟境界。一丸冷月是中国人心灵境界的重要象征,它所包含的清冷的格调、澄明的气氛、悠远的情怀和独立无待的精神,正是中国艺术家所追求的。静 瓶中国艺术追求的冷寂的境界,就如同一件明代的青花,宁静而渊澄,有一种既然而平淡的美。中国瓷器自五代北宋以来追求宁静渊澄,和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步步寒华结,言言彻底清”是一种审美理想世界,“一片冰心在玉壶”反映了人们自律的精神。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和清洁之间的角逐。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一种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明徐上瀛溪山琴况就推崇音乐中的清清世界:“语云:弹琴不清,不如弹筝。言失雅也。故清者,大雅之原本,而为声音之主宰。地不僻,则不清;琴不实,则不清;弦不洁,则不清;心不静,则不清;气不肃,则不清。皆清之至要者也试一听之,澄然秋潭,皎然寒月,幽然谷应,始知弦上有此一种清况,真令人心骨俱冷,体气欲仙矣。”清清的世界,是清寒的。清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幽远精澄的世界中;宁静荡涤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彻底冷,从而会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宇宙生命之秘密就在宁静中跃然显露。老子说:“夫物云云,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他把静和道联系在一起的,万物的存在之根是渊深的、又是宁静的,这就是永恒的道。归于静,也就是归于道,大道就在于静。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古木老泉,雪夜归舟,深山萧寺,秋霁岚起,龙潭暮云,空翠风烟,幽人山居,幽亭枯槎,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中的飞瀑,也在阴晦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雪空绵延,淡岚轻起,孤舟闲泛,枯树兀自萧森,将人们带入那太古般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善画“烟江远壑,柳溪渔浦,晴岚绝涧,寒林幽谷,桃溪苇村”,静寒是其基本特点,如其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湟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中国古代画论中颇多玩味嫩寒之语,周亮工读画录卷三录明胡长白题画诗数首,如“一水带寒月,孤村幕夕烟。”“残月半窗白,寒星彻夜疏。”正所谓冷风过林,自协音徽;凉月晖席,都成秋痕。嫩寒之意,历历可见。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一种写照,画家以静寒来表现他与尘世的距离,如陆治自题画云:“松下寒泉落翠阴,坐来长日澹玄心。”在静寒之中冶澹心灵;同时,画家也通过静寒来表现对宇宙的独特理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像戴熙所说的“一丸凉月”,则“大有生趣在”,恽南田所说的,在“荒荒寂寂”中,感受到一片生机鼓吹,即属于此。静寒为盎然的天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见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使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无比喧闹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一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不界入人世的概念、俗世的欲望,不界入人的复杂文化活动,人的社会活动场景渐渐从绘画的主流中,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王绂自题水墨小景云:“云山淡含烟,疏树晴延日,亭空寂无人,秋光自萧瑟。”万物自在兴现,无劳人作,故突出一个“闲”字,所谓闲看浮云自舒卷,心付孤舟随意还。奚冈说:“闲将散笔写倪迂,树色岚光淡欲无,心随孤蓬随去住,一窗寒雨梦江湖。”物自起而人自闲,人自闲则物之生意更浓。郑板桥诗云:“流水澹然去,孤舟随意还”,正是此境。孤 峰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个孤独幽冷的世界。 寂寞和孤独是同体而生的,而孤独者必然伴着冷寒。冷、寂、孤的体验,在中国艺术中广泛存在,成为中国艺术家的普遍追求。他们表现的冷、寂、孤的感受并非是生命的哀叹,而是独立高标、不同俗流的狷介,是超出群伦、从容潇洒的舒卷。如庄子所说的,通过体验达到“见独”的境界,从而“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南宋马远有一幅寒江独钓图,是一很有意思的作品,今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静谧的夜晚,淡淡的月色,空空荡荡的江面上,有一叶孤舟静横,小舟上一人把竿,身体略略前倾,凝神专注于水面。小舟的尾部微翘,旁边则是几丝柔痕,将小舟随波闲荡的意味传出。马远是画水的高手,这幅作品可见其功力。他对道禅哲学有很深的研究,此画虽简,但表达的生命感受却是丰富的。夜深人静,冷月高悬,寂寞的秋江上悄无声息,气氛凄冷,一切的喧嚣都远去,一切人世的苦恼都在冷夜的屏障抵制下退出。一丸冷月,虽然孤独,却是与渔父相依为命的精灵,冷月砌下的清晖,对这孤独的人来说不啻是一种安慰;迷朦的夜色,为这寂寞的人提供柔和的保护。小舟静静地向前,偶尔激起的流水声,像是和人絮语。忽而有夜鸟掠过,留下它悠长的叫声,更衬托这江夜的空明和静寂。马远以一丸冷月下的孤独来强调无待,强调性灵的自由。中国艺术家喜欢表现孤峰、孤树、孤馆作为心灵之象征。我们看到,在中国园林中,很多假山都累叠成孤峰独起的形状,表现的思想与此是一致的。如留园的冠云峰,就是一峰兀起,如独立苍穹,其象征意义非常明显,即耿介之人格风范。李日华云:“江深枫叶冷,云薄晚山孤。”不是去感受孤峰晚照的余辉,而是以一峰兀立表现茕独和凄清。清著名画家奚冈最善画孤峰,他有题画诗说:“寒坡竹树自萧森,幽涧泉声带苦吟,坐久不知衣袂湿,一圭山影夕岚沈。”孤峰表现了自己的孤独和孤介。在中国画中,我们总是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寒鸦,野鹤,一叶孤行舟,倚岸独钓人,两三株参差树,一两位萧寺人,都是一样的冷寒本色、寂寞清魂。画家们喜欢在画跋中细研其中的韵味,拈出其安顿生命的意旨。庄澹庵题凌又惠画云:“性癖羞为设色工,聊将枯木写寒空。洒然落落成三径,不断青青聚一丛。人意萧条看欲雪,道心寂历悟生风。低回留得无边在,又见归鸦夕照中。”一只孤鸦在寒空枯木中兀自飞舞,即有秦观“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的词境。戴熙说:“一天秋夜无人领,止有寒鸦说树梢。”寒鸦于树梢中“说”出了自己的缕缕孤情。李日华题画诗云:“闲云开处雁行单,老木西风落叶寒。”而寒江孤舟、寒江独钓是画家们特喜的画题,赵孟頫曾得到南宋名画家胡澹庵于谪居中所画的潇湘夜雨图,题云:“一片潇湘落笔端,骚人千古带愁看。不堪秋入枫林港,雨阔烟深独钓寒。”倪云林也以孤寒见称于画坛,其画处处在“冷”中表现“孤”的特点,两三株树,一两片石,再就是一痕远山淡如无,就大致构成了他的画面。读其画,如同见一位清癯的老人拈须自立,耿耿嶙峋之志跃然于画面。虞堪曾题云林惠麓图云:“天末远峰生掩冉,石间流涧落寒清,因君写出三株树,忽起孤云野鹤情。”颇可视为对云林孤寒之境的一种概括。幽涧寒松图,是作者晚年得意之笔,画面正中干笔钩出三四株萧疏之树,当风而立,木叶几脱尽,旁侧只是一湾瘦水,背面乃淡淡山影,极苍古老辣。整个画面所要突出的就是几株枯树,境界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