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殷人东迁”的可信性解开中国远古时代人类大迁徙的密码赵岩川上小学时地理老师说过,美洲印第安人和我们一样也是黄种人,我觉得非常奇怪,后来得知一种更确切的说法,印第安人与生活在亚洲东部的我们同源同宗,成为我心中长期以来的一个谜。近年来读到一些关于古代文明发展与迁徙的书籍,串起知识的碎片,加以自己的猜想与分析,终于解开了心中疑惑,在此斗胆一表,与诸君共赏吧。一、关于美洲印第安人与中华民族同源论的可信性光绪年间,康有为到美国出使,协商关于旅美、华侨华人在美国一起受当地人暴力侵害事件相关赔偿事宜。其间,一位当地印第安人部落首领找到康有为,称自己的部族也是华人后裔,也在该事件中受到侵害,请其出面协调赔偿。康有为非常震惊,想起了王国维曾委托其调查“殷人东迁”的传说。经过调查,康发现该部落土著语言中许多音节与汉语有相似之处,且多处使用单音节(汉字均为单音节)。而这个部族只知道自己是殷人,而不知道汉族、汉语等之类的说法这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们知道汉族、汉语中的“汉”来自于汉朝的国号,如果这支印第安人是从中国商代迁徙至美洲(至少迁出中国目前版图范围),那么他们肯定“不知有汉”。这段史实不存在矛盾性,也使中国国内目前仍存世的“殷人东迁”的传说变得可信。二、关于人类大规模迁徙的可信性及原因远古时代的人类有过较大范围的大规模迁徙是有一定证据的,比如我们属于蒙古人种,最早的具有蒙古人种的人类化石在法国境内被发现,另外,圣经中出埃及记一章就是希伯来人大迁徙的生动记载,当然他们迁徙的范围不大,而迁徙的人口却相当的多(一般认为有60万人口),且是全民族的大迁徙。这种迁徙的原因很好解释:一是远古时代人类生存与繁衍是首要大事,种族延续的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是古人类改造自然环境能力有限,如果居住环境不利于生存,就要寻找适于生存的有利环境,即“逐水草而居”;三是人类数量有限,可生存发展地区相对广袤,迁徙中不易遇到种族冲突等阻力。三、趋暖避寒的迁徙原则使“殷人东迁说”矛盾重重那么,我们祖先中的一支又是如何到达美洲的呢?如果是向着东北方向到达亚洲最东端的白令海峡,经阿留申群岛到达现在美国的阿拉斯加,然后向东南方向蔓延生息。这里就产生两个问题:1、在对世界大洲版图不可能明确的状况下,也就是对迁徙目的地并不明确的情况下,我们祖先中的那一支怎么会义无反顾的直奔寒冷的亚洲东北方向而去?2、如何渡过白令海峡?我们知道,既然是“逐水草而居”,自然就不会选择寒冷、缺乏食物、易受冰冻、海水冲击等不利于生存的环境,也就是遵循趋暖避寒的迁徙原则。那么又怎么可能集体冲向高纬度的东西伯利亚!相比海洋,陆地更加适合人类生存,再说他们又不知道海的另一侧多远才是彼岸,为什么要横渡白令海峡?即使或有至今不明的原因驱使,原本生活在陆地上的远古时代的人们凭借什么样的航海知识渡过海峡?后来我才知道:白令海峡原本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现在的阿留申群岛可能是由于海平面的上升造成的。由于地球的持续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使原本连接的高低不平的陆地变成了群岛。(例证:大西洋消失的文明亚特兰蒂斯就是这样消失的)。这样就可以解释前面第二个问题。关于这点,我还有另一种猜想,也许白令海峡和阿留申群岛原本就和今天一样,依然有大海阻隔,但渡海问题可能是这样解决的:第一个阶段,古人类到了亚洲东端的海边无法东迁,认为到了世界的尽头,于是定居起来,学会了造船捕鱼并渐渐适应了环境,成为较早的“渔民”;第二个阶段,从出海打鱼中渐渐总结航海经验,离开陆地在大海中航行的距离越来越远;第三个阶段,某次以捕鱼为目的的航行中发现了阿留申群岛中最西侧的岛屿,并发现岛上的环境更加适于居住,开始向诸岛上迁徙;第四个阶段,发现美洲大陆的阿拉斯加,从此开始在这个大陆上繁衍生息。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漫长但无明确目的的迁徙过程,符合人类迁徙的基本特性。但是,这仍然不能解释第一个问题。四、“大陆漂移说”是解开这个谜的金钥匙吗?最近半个世纪,对南极洲这个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的勘探取得了许多成果。其中一项曾经震惊世界的发现就是,厚厚的冰帽下面发现了大量的煤,也就是说,那里曾经生长过茂密的森林!也许有人会说,这并不能证明南极洲曾位于寒带地区之外,也许是那些适应于高寒极地气候的植物在其他原因下灭绝。但是,不要忘了,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黄道)上的倾斜不仅造成了四季变化,而且造成了极夜现象南、北极圈内总有长达半年的时间无日光照射,可能会有适于高寒的植物,但绝不会有不需光合作用就能生存的植物出现。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块大陆原本不在南极圈内(至少大部分不在)。地球的另一端呢?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位于北极圈内、北冰洋上的新西伯利亚群岛冰层下面发现了大量的猛犸象、剑齿虎尸体(由于高度严寒,冷冻保存极为完好)。这些大型远古生物的存在说明了该地区也不可能一直处于北极圈内。我初中时代的地理课本曾经介绍过“大陆漂移说”。根据观测,各大洲都在以非常缓慢的速度移动,按照这种理论,南极洲的位置可能发生过改变。但是,任何人经过计算都能发现,如果以这种缓慢的速度移动的话,南极洲不在南极圈内也应当是发生在人类产生之前很久的事情,更不用说和人类迁徙相关了,就算是存在已经灭绝的先代文明的可能性,也影响不到我们这一代(或者按照玛雅人的说法是第五太阳纪)文明中的“殷人”,这种理论似乎和我们讨论的“殷人东迁”毫不相干。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解释第一个问题是如此之难。五、“地壳位移”解开人类迁徙之迷目前对称的南北两极原本都不在两个极圈之内,这仅仅是巧合吗?就算是“大陆漂移说”成立,也不会发生这样巧的事,因为各大陆并不是向同一个方向移动的,而且北极没有大陆只有北冰洋这个“巨大的深坑”。我们还知道,在全球气候持续不断明显变暖的情况下,连雪山都在融化(如果你重走长征路,会在红军长征中记录中的某些雪山看不到雪),而南极洲冰帽却在不断的加厚,这是为什么呢?地壳的厚度只有50公里,这相对于我们的地球而言,真的是太薄了。更可怕的是,地壳下是流动的岩流层,也就是说,我们居住在一个不断高速旋转的星球的薄薄的表层上,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星球的表面在滑动,这可能也是南极冰层加厚的原因。南极点在不长的几十年中就发生了几十公里的偏移,这个移动速度相对与漫长的生物发展史而言是很快的。那么会不会是这样的情况:1、古人类迁徙时的地球表面和现在相比有不少于纬度30的偏移,当时的南北极都处于温带地区;2、西伯利亚处于气候更加宜人温带,而我们现在中国人生活的地区位于热带、甚至是赤道地区。3、快速的沙漠化逼迫我们商代一支勇敢的中国人向北迁徙,到当时温暖宜人、遍地水草的亚洲东西伯利亚、美洲阿拉斯加定居。4、由于天体引力包括(地月引力)、地球自转离心力、地下岩流层运动的综合作用,整个地壳移动速度突然加快,南、北极“滑向”现在的位置,陆地布局发生全球性改变。5、东西伯利亚、阿拉斯加的那一支中国人继续前进,前往美洲腹地寻找失落的伊甸园,成为美洲土著居民的先祖。6、一直到西班牙人踏上美洲土地,他们被命名为“印第安人”。当然,会有人说,这样剧烈的地壳运动必然是翻天覆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布草清洗工艺流程标准化
- 食品安全检验操作流程与规范
- 建筑工程经济预算分析报告
-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要点
- 项目奖金分配公平制度设计
- 引流赠品营销方案
- 维洁活动策划方案
- 施工美缝施工方案
- 法律咨询服务组织方案
- 围堰施工木桩施工方案
- 2026年南宁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5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运行局招聘职能部门安全生产专职安全员5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陕西延安市安塞区总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湖南省部分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 董明珠课件教学课件
- Unit2课时7 Reading for Writing-仁爱科普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课件
- 游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游戏与传统文化
- 机场停机坪地坪施工方案
- 委托物流运输代理服务合同
- 2025乌鲁木齐银行秋季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新能源汽车空调检测与维修》课件-第三章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检测与修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