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重点国际贸易教材学习辅导2101209.doc_第1页
国内重点国际贸易教材学习辅导2101209.doc_第2页
国内重点国际贸易教材学习辅导2101209.doc_第3页
国内重点国际贸易教材学习辅导2101209.doc_第4页
国内重点国际贸易教材学习辅导2101209.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重点国际贸易教材学习辅导国际贸易习题与解答海闻 著长江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教学团队改编2012年8月第五次修订相关重要国际贸易概念1、绝对优势:基于两国劳动生产率(MPL)的绝对差异而进行的国际劳动分工,从而使自由贸易参与国获得贸易利益的理论。2、比较优势:基于两国劳动生产率(MPL1/MPL2)A不等于(MPL1/MPL2)B的相对差异而进行的国际劳动分工,从而使自由贸易参与国获得贸易利益的理论。3、要素禀赋理论:基于两国要素禀赋的绝对差异而进行国际分工,从而使贸易参与国获得贸易利益的理论。(技术一样时)4、新贸易理论:基于产品差异、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基础而进行两国间的国际分工,从而使贸易参与国获得贸易利益的理论。(技术与要素禀赋一样时)5、战略贸易理论:是指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出口补贴帮助本国厂商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或者以关税迫使外国厂商降低价格从而实现由外国向本国转移利润的目的贸易理论。(说明有些情况时通过政府的补贴或关税措施能够提高国民福利)6、反倾销与反补贴同时实施的原因:美国商务部认为: 在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调查中的将特定产业视为市场经济导向行业,并按生产商实际发生的成本为正常价值计算,那么理论上将会出现一个漏洞: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生产商享受政府补贴但不构成倾销,依据原来的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不适用反补贴的立场,又不能进行反补贴调查,这样将不利于美国国内产业,于是改变为可适用于非市场经济中的某个市场经济导向产业可进行反补贴调查。7、贸易政策制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贸易政策对消费者时常是不利的,原因是消费者人多,但分摊到每个消费者的损失较小,有“搭便车”的行为发生,另外由于消费者之沟通成本太大; 贸易政策对生产商时常是有利的,生产商较少,如果有损失,则会造成每个生产商损失较大,另外因为人数较少,相互间的沟通相对容易,这样生产商有动力游说(LOBBY)政府。8、大国(影响世界价格)、小国的贸易政策分析的不同。9、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问题,贸易创造指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创造出了新的贸易量。贸易转移指成员国与区域外国家的贸易转移到了区域内。如果贸易创造效应超过贸易转移效应,那么区域贸易协定会增进成员国的国民福利。但是如果贸易转移效应超过贸易创造效应,那么区域贸易协定会降低成员国的国民福利。 10、国际贸易理论与现实不一致有原因:国际贸易的现实是由于技术、要素禀赋、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国际外包、国际投资等五个方面的综合结果的反映,但各种国际贸易理论为了说明贸易产生的原因只是从一个方面分析。11、区域贸易协定次优理论* 来自于上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许斌教授的国际贸易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经济学的次优理论:在一个次优状态的经济体中,消除其中的一种扭曲只能使该经济体处于另一个次优状态。更进一步而言,消除一种扭曲的措施有可能强化另一种扭曲,因而消除一种扭曲的政策有可能使整体的扭曲状况更糟。应用在区域贸易协定上,一个国家对所有其他国家实施关税是一种次优状态;区域贸易协定使成员国之间开展自由贸易,但对非成员国仍然征收关税,因此是另一种次优状态。虽然区域贸易协定消除了区域内贸易保护所造成的扭曲,但它通过贸易转移强化了对区域外国家实行关税保护所造成的扭曲,因此区域贸易协定对成员国的国民福利的净效应是不确定的。 12、新新贸易理论:两个分支:1)是Melitz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主要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会从事出口贸易而有的企业则不从事出口贸易;2)是Antras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企业内生边界模型。主要解释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会选择公司内贸易、市场交易还是外包形式进行资源配置13、勒纳指数(衡量垄断能力的)L=(P-MC)/P=1/ED,(P-MC)为经济租,(P-AC)为单位产品利润。14、显性比较优势,显性贸易竞争力,贸易竞争力,IIT15、超额需求或供给弹性与需求、供给弹性的关系证明教学参考书目:1、 武大版张相文的国际贸易学2、 高教版李坤望的国际经济学第二版或第三版3、 石化出版社金圣才的国际贸易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历年最新版4、 复旦的尹翔硕的国际贸易教程5、 北大版许斌的国际贸易6、 期刊: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问题、国际商务研究、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教材中的几个主要内容一、 古典贸易理论内容学习指导1、古典贸易理论分析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理论时,由于当时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发展才起步,所以主要是表上作业法,直到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及哈伯勒提出的机会成本理论被引入之后才使古典贸易理论分析方法进行了创新,三个条件同时利用。1)生产者角度获取最大利润或最小成本,有Px/Py=MCx/Mcy=Dy /D x (即机会成本)2)消费者角度获取最大效用,Px/Py=MUx/Muy=Dy /D x(即机会成本)3)封闭时市场出清(任何商品的生产等于消费),自由贸易时贸易平衡(Px*Dx=Py*Dy)2、假定某国拥有20000单位的劳动,X与Y的单位产出需要劳动投入分别是5单位与4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性方程?如果X与Y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进口商品数量为2000个单位,试确定出口商品数量且画出贸易三角形。(南开大学考研题目)3、封闭经济的价格与工资、开放经济中的价格与工资 来自于上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许斌教授的国际贸易教材的第1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已知:中国1000个工人,美国200个工人,中国生产1套服装需要2个工人,美国则只需要1个工人;中国生产1箱饮料需要5个工人,美国则只需0.5个工人。封闭时:中国1个工人的工资等于0.5套服装或0.2箱饮料,美国的1个工人的工资等于1套服装或2箱饮料;所以中国的1套服装相当于0.4箱饮料,美国的1套服装相当于2箱饮料,反过来说中国的1箱饮料相当于2.5套服装,美国的1箱饮料相当于0.5套服装,所以中国在服装上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在饮料上具有比较优势。总之中国工人工资比美国要低,无论是用服装还用饮料来衡量均是这样。开放时:则依据比较优势分工的结论,中国完全专业化生产服装500套,美国人完全专业化生产400箱饮料,则世界相对价格(交换比率)为0.8。此时中国工人的为0.5套服装或0.4箱饮料,美国工人的工资为2箱饮料或2.5套服装,此时美国工人的工资无论是用服装还是用饮料来衡量均是中国的五倍。(此题理解劳动生产率、实际工资、技术创新或进步)二、关于有效关税保护率的习题1、ERP的两个公式是等效的,ERP=(V-V)/V=(T-Pt)/(1-P),对于ERP=(T-Pt)/(1-P)中的ERP分别对T、t、P分别求偏导数的结论或有些情况下该结论的条件是什么?(仔细推导),此处的V 与V分别是自由贸易与非自由贸易(关税或补贴时)是进口零部件加工为产成品的国内产值增加值。2、假设某行业(X1)需要另外两个产业(X2与X3)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品,投入产出系数分别为a21=0.2,a31=0.5。三个行业的进口关税率分别用t1、t2、t3表示,试计算在下列三种情况下X1行业的ERP各为多少?1)t1=30%、t2=20%、t3=10%2)t1=30%、t2=20%、t3=40%3)t1=30%、t2=50%、t3=10%3、(李坤望高教版国际经济学第二版或尹硕翔复旦版国际贸易)欧洲的飞机的制造业得到好几个国家政府的资助,据估计,这些资助相当于某些飞机售价的20%,另外,从其他的国家购买的零部件的成本是售价的一半(假设零部件进口不征收进口关税),按照这种估计,欧洲飞机制造商得到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如果其他的国家购买的零部件的成本是一架欧洲飞机成本价一半,此时有效保护率又是多少?(参答:40%,50%)三、书中附录P266的BARND-KRUGMAN模型的分析实质上是古诺效应分析1、P(x+y)理解为价格是(x+y)的函数,此处的x+y可不要。2、自由贸易时的x0、y0、p0各为多少?最大利润为多少?3、自由贸易且串谋时的x0、y0、p0各为多少?最大利润为多少?4、自由贸易且自由竞争时的x0、y0、p0各为多少?最大利润为多少?5、关税时为什么进口国价格只增加1/3t ?(按书上假定,会导致出口商的MC增加)四、贸易大国最优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1、CNKI: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2005(9)P60-64张宝均衡 重庆大学,大国最优关税的计算-对于现有文献中一个臆断的更正2、超额需求(进口ED)与超额供给(出口ES)与价格轴、前后价格之间的围成的面积是DCS+DPS之和。3、战略性贸易政策:P350、351为BARNDSPENCE模型,P352实质上就是博弈问题。4、S-S定理的拓展:从自由贸易的出口部门拓展到进口关税时的价格上升部门5、勒纳(即国际金融中的马勒效应的提出者之一)对称原理同样税率的出口从价税和进口从价税对可进口品的相对价格和贸易条件会产生相同的影响。6、运用局部均衡方法分析以下否对称1) 进口关税与出口关税2) 进口配额与出口配额3) 进口时的生产补贴与出口时的生产补贴4) 进口时的消费补贴与出口时的消费补贴5) 进口补贴与出口补贴6) 大国出口最优关税与大国进口最优关税7) VER6、教材P273垄断条件下配额问题:图8.2中的生产者福利变化为MC、PW、PW+T、价格轴共同围成的面积。(垄断时都用此法求垄断商利润)7、S-S定理分析的几个公式可先求ln对数,之后对时间求导数得出变化比率的比较结论-S-S-J定理,此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统计学中的数据处理的方法:乘除变加减,此方法在本教材中多次运用到,请自行总结其他用到之处。8、雷布斯津基定理的另外一种表示方法(参见许斌教授国际贸易教材)9、贸易大国一般均衡分析的新的平行的世界价格线的画法分析(结合用实物量表示总产出)10、生产增长的贸易效应与消费增长的贸易效应的分析请参见其他教材。(如上海财经大学国际贸易精品课程、武汉大学出版社张相文与曹亮主编的国际贸易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原毅军主编国际经济学、高教版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一版或佟家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五、教材中没有分析或分析不够的几个内容(一)新H-O模型:范尔威模型假设:布是“垂直差异” 产品。对不同质量的产品品种的需求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同时假设生产1单位布需要1单位的劳动投入和单位的资本投入,其中也就是布的质量指数:布的质量越高,越大。比较优势和生产:1、生产一单位质量为的布的成本为(1)本国:C()= W + r(2)外国:C*()= W* + r* 其中W和r分别是工资和资本报酬。2、假如W* r,我们就可以把本国看作为是资本丰裕的国家利用优劣BEP(BREAK EVEN POINT)方法进行分析贸易 :1.资本相对丰裕的本国会出口质量较高的布,进口质量较低的布和劳动密集的麦。2.另外,也可以用人力资本禀赋的多少来对产业内贸易进行类似的解释。 (三)相互倾销模型(研究生层次内容)假设: “冰山”模型:每单位中只有g比例能出售(0 g Wb/Rb,也就是Qa- Qb0。由于假定Y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Cy/LyCx/Lx,也就是(Sy-Sx)0。(Pax /Pay)- (Pbx /Pby)0,表示a国和b国同类产品之间存在价格差异。一旦存在差价,国际贸易就产生了。1.假设在自给自足条件下,中国的汽车价格是20万/辆,需求量为100万辆。中美两国进行汽车贸易,国际市场价格为15万/辆,中国自己生产60万辆,从美国进口60万辆。中国的消费者是获得收益还是受到损失?生产者呢?总福利增加了吗?请用图和数值说明。 60 100 120PQ2015EABCD思路:中国的消费者从价格的下降中获益,生产者受损。社会总福利增加了。从图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剩余增加了ABDE,生产者剩余减少了ABCE,总福利增加了CED。2.假设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没有贸易发生以前,英国的大米/钢铁相对价格为4,菲律宾的大米/钢铁的相对价格为0.5。假设两国自由贸易的结果使大米/钢铁相对价格变成2,请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说明贸易发生后两国福利的改变,并标出各国的贸易三角。 英国 菲律宾大米钢铁U0U1P=2P=4钢铁大米UU0P=2P=0.5EABEAB思路:英国出口钢铁进口大米,贸易使英国能更加集中生产钢铁,然后用AE单位钢铁与菲律宾交换BE单位大米,福利水平提高了U1-U0。同样菲律宾把一部分资源从钢铁部门转到大米生产部门,再将多余的大米BE与英国交换钢铁AE,福利水平也得到提高U1-U0。3.在HO模型中,假设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中国大米的国内市场价格是每吨100美元,而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是每吨120美元。在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出现什么趋势?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000吨大米的话,中国的纯收益(或纯损失)是多少?(用图和数字说明)1000120价格(美元)100数量(吨)ba思路:若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上升。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000吨大米的话,中国的消费者会由于价格上升损失a部分的面积的利益;而生产者将由于提价得到a+b部分面积的收益,整个经济的纯收益为b,面积为1/2*(120-100)*1000=10000。4.“一种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该产品的自由贸易所带来的收益越大”。请评论并用图说明。思路:如果国内市场价格反映了生产成本,则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说明比较优势(国内价格低于国际价格时)或比较劣势(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时)越明显,在一定的国内供给和需求弹性下,贸易量会很大,从而自由贸易的收益会越大。这可以用下图说明(以出口产品市场为例)。价格1000PwPd数量baPw cPd为自由贸易以前国内价格,Pw和Pw为两种世界价格,可见后者与国内价格相差更大,比较这两种世界价格下该国的净收益,可以发现Pw价格下净收益为c面积,而Pw价格下净收益为b+c。5.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Dc = 2000 - 0.02PSc = 1200 + 0.02P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1) 贸易前,中国汽车的产量和价格;(2) 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口或出口量;(3) 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者、厂商和整个社会的福利影响思路:(1) 令Dc =Sc,得贸易前中国汽车价格为20000,产量为1600。(2) 自由贸易下中国进口汽车,由于假设中国为汽车进口小国,则国内汽车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10000,汽车的需求为1800,生产为1400,进口量为400。价格20000数量100001400 1600 1800a b SC DC (3)消费者福利增加a+b=1/2*(1800+1600)*10000=1.7*107生产者利润减少a=1/2*(1400+1600)*10000=1.5*107社会福利增加b=(a+b)-a=2*1066.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1) 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2) 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3) 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4) 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思路:MINL/al,K/ak(1) 由于B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A国,所以B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2) 由于衣服的劳动资本比例高于食品,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3) A国最多能生产160/3单位的衣服和50单位的食品;B国最多能生产40单位的衣服和40单位的食品。(4) 根据H-O模型的结论,服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应由劳动充裕的国定即A国出口,食品为资本为密集型的产品应由资本充裕的国家即B国出口。7.设越南(V国)和马来西亚(M国)两国大米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PV = 1.5 QDV, PM = 2.2 - 2QDM供给曲线分别为:PV = 0.1 + QSV,PM = 0.6 + 2QSM请计算:(1) 两国自给自足时大米市场均衡时的产量和价格。(2) 自由贸易时国际市场大米的价格和各国的进口量或出口量。(3) 自由贸易带来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收益或损失,以及两国的净福利收益或损失。思路:(1) 自给自足时V国大米价格为0.8,产量为0.7,M国大米价格为1.4,产量为0.4。(2) 两国总需求为QWD=QDV+QDM=(1.5-P)+(1.1-0.5P)=2.6-1.5P两国总供给为QWS=QSV+QSM=(P-0.1)+(0.5P-0.3)=1.5P-0.4令QWD=QSW,得P=1, QDV=0.5, QSV=0.9,所以V国出口量QSV- QDV=0.4,也等于M国的进口量。 (A)V国大米市场 (B)国际大米市场 (C)M国大米市场 1.00.8价格 P 0.7 数量Q价格 P价格 P1.41.00.81.41.0出口进口 0.4 交易量 Q 0.4 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