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秀山--理实一体化教学总结.doc_第1页
章秀山--理实一体化教学总结.doc_第2页
章秀山--理实一体化教学总结.doc_第3页
章秀山--理实一体化教学总结.doc_第4页
章秀山--理实一体化教学总结.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电数控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阶段性总结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机电科系 章秀山 2012-4近几年来,伴随着高中阶段普及程度的提高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差异性越来越大,生源质量严重下滑。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而目前的教材、教学设施都存在着大的不适应,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板书+讲解”的授课方式,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时,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针对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状况,理实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我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探讨与摸索中,我校机电数控类专业于2008年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到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对我校机电数控类专业一体化教学实施进行阶段性总结:一、机电数控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际意义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指以“能力本位”为指导,将理论教学与实习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知识与实习训练合二为一,组成新的模块进行教学。教材是统一颁部一体化教材或校本教材,而不是将理论和实习分成两本书,开成两门课,从而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统一;在教学时间上,打破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相对独立的安排,统一定为“一体化课”;在教师配备上,一体化课程均由兼具理论和实训资格并且具有相关职业技能水平的教师担任,淡化了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身份概念;在教学方法上,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教室,围绕课题模块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师多采用“项目教学法”、“行为引导法”进行教学,教法灵活,形式多样。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职业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二、我校机电数控一体化系统的建设理实一体化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一体化实训中心建设、课程设置(模块化) 、一体化配套教材编写(校本教材)、“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育等。 1 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建设将机床引进教室,构建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配套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强调空间和时间的一致,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需具有既能满足实际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这就要求实习车间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需的教学设备,以及配套设施如黑板甚至是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我系在国家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投入巨额资金,根据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同时借鉴其他优秀职业院校的经验,经过四年的时间,购置了大量市场主流机型的实训设备,建起了比较完善的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普车、普铣、电火花、线切割、钳工、焊工、PLC、维修电工、数控维修、CAD等实训室,建起了综合的实训中心。并且在各个教室安装投影仪等设备,组成多媒体教室。夯实了我校机电数控类专业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的基础。以下是我校数控类专业自2008年新置设备清单: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购置、添置(时间)计量单位数量普通车床CY6140/10002010.05.04台4普通车床CY6140/10002011.04.12台8数控车床CKA6132i2009.12.21台6 数控车床CKA61402009.12.21台3 数控车床CKA6150/10002009.12.21台2 斜床身全功能车床CK402009.12.21台3 立式数控床身铣床XKN7152009.12.21台1立式数控床身铣床XKN7142009.12.21台2立式数控床身铣床XKN7132009.12.21台1立式加工中心VMC50-602009.12.21台2立式加工中心VMC750E2009.12.21台1立式加工中心VDL-850D2011.4.21台6普通卧轴矩台平面磨床M7130H2009.6.9台1万能外圆磨床M14202009.6.9台1电火花成形机床E56PM2009.12.21台1数控快走丝线切割机DK774OP2009.12.21台1300mm卧轴矩台平面磨床M71302009.12.21台1牛头刨床BC60632009.12.21台1卧式带锯床G4025-12009.12.21台1立式升降台铣床X5032A2010.05.04台22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模块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具体表现为:教学方案、课程纲要、教材。而课程是集中表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载体。随着科技提高,高新技术设备的普及运用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时涌现,已大大改动了制造业的原有模式。因此,很多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跟不上社会、企业对专业人才提出的培育目的,也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具体来说,将机电数控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革新,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课程可分三大块,区分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其中专业中心课程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以数控专业为例:一周安排数控车工一天共六节课(可视情节安排理论课和实训课),同时安排两位老师授课,二至三周完成一个知识模块(如螺纹车削模块或槽加工模块)。这种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着力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3理实一体化配套教材编写(校本教材)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相配套的教材。传统的教材普遍都强调理论知识的片面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很难适应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的需求。因此,编写与之相配套的一体化教材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基本。首先,在编写一体化教材时应依据教学纲要及国家技能鉴定的规范,按合理性、适用性、有效性准确编写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再者,编写一体化教材应坚持以下几个准则:1)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规范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布置上,坚持够用、适用的准则。2) 遵循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布置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3) 在适应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状况和趋向,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形式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状况,对机电数控类专业中心课程的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革新,组织一批骨干教员编写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即校本教材)。具体编写情况如下:序号课程名称学校负责人建设时间建设内容1数控车工实训教材章秀山陈 建2009年结合车间设备以及教学计划,并且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编写校本教材 2普车实训教材钟文奎刘连昌2009年3数铣操作指导书林志勇王斌红2009年4PLC编程与操作李 敏2009年5钳工实训张炳钦2009年6电工技能李 敏黄 珍2009年电工基础张金雄汤木坤2009年机床电路谢遇邦陈良顺2009年冷作工张炳钦2009年这套校本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教材注重理论的片面性和知识的系统性的课程体系,着力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实践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依据企业用人需求和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硬件设备,并结合学生的特性需求,降低实际专业的重心,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教材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学生未来做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社会需要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并总结实际的教学经验,不断的对这套教材进行补充修改,使实际内容删繁就简,通俗易懂,实践技能便于操作,适用性强,深受学生的欢迎。4“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育即使有了完整的一体化教材、完善的实训中心,假如还是理论老师上理论,实习老师指点实训的教学形式,那么理实一体化教学似乎空谈。所以建立一支既能胜任实际教学又能指点实训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要实施一体化教学,这不仅要求老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的才干。因此,建立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可以由三个渠道进行:一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包括职业技术院校、高等院校等;二是向社会招聘,包括各种有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让他们取得教员资历以后,以专职或兼职方式担任教育教学任务;三是利用寒暑假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为教师提升创造条件。我校机电数控类专业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每一年都会派出3至5名教师外出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并且还吸纳在中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充当实训老师。到目前我校机电数控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占总教师人数比例已高达90%以上。下表为我系2011年专业教师情况一览表:丰海鹰本科、高级讲师、冷作工考评员黄健阳本科、讲师、2007年授数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模具高级工、加工中心高级工陈 健本科、讲师、2008年授数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CAD高级、数车高级工刘连昌本科2010年授数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数车技师、加工中心技师、数车考评员证、IMMP国际管理师证张金雄本科、高级讲师、2010年授机电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电工考评员林 真本科、高级讲师、电工考评员张村亮本科、机械高级工程师、2010年授焊工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李 敏本科、实验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维修电工考评员张炳钦大专、高级工、钳工技师、焊工、冷作工高级考评员黄建蓉本科、讲师、钳工高级工陈淑美本科、讲师、CAD高级汤木坤本科、讲师、电工高级工谢遇邦本科、讲师、电工考评员钟文奎本科、工程师、机械高级工程师、计量考评员证赖举宏本科、讲师、2010年授焊工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钳工高级工牛 慧本科、讲师、CAD高级章秀山本科、讲师、2010年授数控车工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数车高级证陈忠勇本科、讲师、钳工考评员陈良顺本科、讲师、2009年机电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电工考评员林志勇本科、助理讲师、加工中心中级工范祖良本科、助理讲师、2009年授机电国家骨干教师培训、维修电工高级工、加工中心高级工黄 珍本科、助理讲师、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修理工苏 竣大专、钳工技师肖勤光大专、助理讲师、通用机械助理工程师、钳工高级工丁燕本科、助理讲师、数车、加工中心中级工桑自立本科、助理讲师、加工中心高级工、数车中级工王斌红本科、助理讲师、数控加工高级工陈清标本科、助理讲师、数控车中级工陈 航本科、助理讲师、车工高级工、钳工高级工张秀霞本科、助理讲师、车工高级工 林文友本科、助理讲师、维修电工技师谢江垠大专、实验员、车工高级工、数车高级工蔡希凡大专、钳工考评员、钳工高级工卢小榕大专、钳工高级5、理实一体化教学成果理论与实训教学分开进行,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教学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一般在理论教学完成后,集中安排实训,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实物少,直观性差,专业知识不易理解,进入实践教学阶段,学生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教学效果较差。而我系实行一体化教学,实行小班教学,一个班级分成两个小班,每个小班一般为20人,分别由专业老师进行教学(比如一小班上数车,另一小班上普车),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我系在二年级学生中进行的不记名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学生认为上课不像以前(初中时期)一样枯燥无味,特别是上实训技能课时,老师使用多媒体、动画等教学设备和手段把技能操作的过程直接展示给学生看,使得上课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乐闻乐见,知识重点难点更易懂、易接受,然后再经过学生自己亲手操作并在老师的配合指导下,技能掌握更快更扎实。如此又能使得学生在学习方面更加自信,学习积极性同样被调动起来。通过多项措施并举,我校自2008年以来在教学和技能比赛等方面成果显著。在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中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而在08年之前我校在大赛方面的成绩是空白。下表是我校至2011年在省级和国家级比赛中的获奖情况: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技能大赛获奖情况汇总年 份类 别竞赛项目姓 名奖 次级 别2009年机械加工技术普通车床刘 顺三等奖国家级2010年机械加工技术数控车床谢尚明2011年机械加工技术数控车床谢尚明2009年机械加工技术普通车床刘 顺一等奖省级数控车床李辉、詹水平二等奖2010年机械加工技术数控车床谢尚明二等奖数控车床陈 磊普通车床刘烽亮2011年中职教师组普通车工刘 顺一等奖机械加工技术数控车床谢尚明二等奖陈 磊三、理实一体化改革教学实施“教学改革,教师先行”,在基本理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理论基础是否扎实,技能操作水平的高低都会影响目标达成,因此教师的素质尤其重要。要求他们既精通理论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每一堂课教师先安排好理论与实训的合理搭配,再准备好实训材料,教师要对所讲授的内容明确无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所讲内容了然于胸。按照“导入法实物演示和多媒体法简明扼要分析讲解法实践强化法课后加强训练”进行教学。以数控车工为例,讲解G71外圆粗加工循环指令时,按照以下过程进行教学。a 导入法:用G90外圆切削循环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