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历史先秦时期2_第1页
2010届高考历史先秦时期2_第2页
2010届高考历史先秦时期2_第3页
2010届高考历史先秦时期2_第4页
2010届高考历史先秦时期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22010届高考历史先秦时期2莲山课件M第一章先秦时期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20小题60分)1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教训是A自然灾害B外族入侵C统治残暴D横征暴敛2西周分封制中,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最恰当的一项是A上级与下级B主人与奴才C权利与义务D劳动与报酬3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最主要原因是A齐国管仲改革B齐国盛产鱼盐C提出“尊王攘夷”D举行葵丘会盟4右图的遗迹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葵丘会盟B城濮之战C齐魏争霸D田氏代齐5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最主要的是A确立了土地私有B建立了地主阶级统治C实现了富国强兵D统一度量衡建立县制6反对苛政的春秋战国思相家不包括A孔子B老子C孟子D韩非子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27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告诉我们的主要道理是A军国大事非同儿戏B红颜误国应当铲除C游戏娱乐应有节制D诚实守信至关重要8管(仲)鲍(叔牙)之交齐国兴、庞(涓)孙(膑)反目魏军败,告诉我们的做人道理主要是A惜才之心B容人之量C挚友之道D手足之情9据专家考证,对越王勾践来说,“尝胆”确有其事,“卧薪”后人杜撰。这件事告诉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应是A故事不能等同历史B突出英雄人物应当予以理解C前人成果尽管照用D渲染历史情境可以适当铺陈10在战国七雄的形成环节中,齐国大夫田和“大斗出、小斗进”最终“田氏代齐”成功,下列历史结论较为恰当的是A鱼与熊掌不可兼得B想取天下并非易事C亏本生意得不偿失D得民心者终得天下11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这是“大幸”;但商鞅却遭车裂而死,这是“小不幸”。假如你是商鞅,你怎样既要实现“大幸”又要避免“小不幸”你觉得下列哪一方案较好A风险太大别改革B得罪权贵应妥协C找棵大树好乘凉D改与不改两兼顾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1212人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圣贤”也有“过”。下列表述最贴切的是A孔子主张“礼”B老庄太消极C墨家有幻想D韩非太严酷13司马迁说“(齐)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修善政”的根本措施是A通工商之业,兴鱼盐之利B兴修水利,开河凿渠C改革内政,发展生产D“尊王攘夷”,扩充势力14某名胜有一幅对联“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这幅对联最合适的位置是A大禹陵B古运河C都江堰D苏轼祠15春秋后期,在各诸侯国内逐渐取代国君掌握国政的政治势力是没落奴隶主贵族卿大夫阶层新兴地主阶级立功将士阶层ABCD16商鞅变法政治上主要的前提条件是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12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17最能体现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历史现象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逃亡者“耕豪民田,见税什伍”C水利工程的兴修D封建城市的兴起18战国时期墨家显赫一时的社会根源是A兼爱主张深得人民拥护B尚贤主张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参政欲望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19我们认为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其主要依据是A奴隶制改变了人类无国无家的落后状态B这种制度基本适应并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C它推动了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D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20“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在商君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二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1分,第23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12题10分,第24题9分,共4小题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是谓小康。礼记礼运材料二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者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生病的父亲去买药。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鲁迅呐喊自序材料三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周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的报告(1)根据材料一分析,礼记中所提到的小康社会处于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这个阶段有哪些特点(4分)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12(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礼记中的“小康”和鲁迅呐喊自序中的“小康”的含义有何不同(4分)(3)材料三所提出的小康社会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进步(2分)2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谮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1)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对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12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影响(3分)(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3分)(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举上述材料中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阶级关系的变化。(3分)23齐鲁大地,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英雄豪杰辈出。回答(引自高考第1方案P14)(1)按照西周分封制的规定,齐、鲁诸侯国对周王负担哪些义务和责任(5分)(2)春秋时期齐桓公采取了哪些对内对外措施从而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2分)(3)春秋时期,齐、鲁相继出台了哪些重大的税制改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12革这些税制改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对社会变革有何影响(3分)24“百家争鸣”是指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众多学派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文化运动。(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经济、政治原因是什么(2分)(2)当时,儒、墨、道、法四家的思想实质分别是什么(4分)(3)怎样评价儒、道、法三派的学术观点(3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夏桀和商纣都因暴政而亡国,而横征暴敛只是暴政的一个方面。2C分封制是西周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它是诸侯应享权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12利和应尽义务的统一。3A齐国成首霸,是因国强;而国强主要因为国内改革。4C图中反映的马陵之战是齐魏之间的战争。5C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6D据教材,孔子、孟子和老子的主张中都有反对苛政的内容。7D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失信于诸侯,最终亡国。8B重要历史人物之间是摒弃前嫌共谋大业,还是因隙生怨各为其主,都会影响历史进程。9A“卧薪”杜撰一事,告诉我们要审慎地对待历史故事。10D获取民心支持是成大业的关键。11D改革应有渐进性。12A这里的“圣贤”是指孔子。13C齐国善政的根本点应落在发展生产上。14C从“秦守”、“全蜀山水”等关键词判断。15C没落的奴隶主贵族无实力,立功的将士主要应是在战国时期。16B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并获得其支持。17BA是原因,B是生产关系的变化,正是变革的最主要历史现象。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218C墨家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的主张。19B一种制度是否制度,关键要看它是否顺应或推动生产力发展。20C按军功授爵使没有军功的世袭贵族利益受冲击。二非选择题21(1)(从家天下、世袭制、井田等现象判断)阶段奴隶社会。特点私有制确立,世袭制确立,建立了一套奴隶社会道德规范。(2)(联系具体的历史背景)礼记中的“小康”是指社会有序,人民生活安定;鲁迅呐喊自序中的“小康”是指家庭比较宽裕,能安然度日。(3)(联系当前中国的改革目标和社会发展水平)进步惠及的人更多,水平更高,涉及的范围更广。22(1)(理解司马迁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标准主要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影响忽略了对变法引起的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分析班固对变法实际效果和社会关系变革效果的态度)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或对封建制的促进作用)。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12(3)(注意李斯对法家思想及改革的推崇)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4)(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主要着眼点应是生产力。根据生产力的性质考察其社会政治变化的意义。“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反映了变法有利新兴地主阶级。23(1)(注意分封制下诸侯应尽义务)义务和责任拱卫王室;服从命令;定期朝觐;贡献财物;随从作战。(2)(关键字眼,内外措施)对内管仲改革;对外“尊王攘夷”。(3)(联系当时社会大变革在生产力、生产关系方面的变化)改革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背景春秋战国大变革;铁器牛耕在推广;荒地开垦私田现;新剥方式在出现;增加财政维奴统。影响以国家名义承认了土地私有,促进了土地所有制转变和社会大变革的实现。24(1)(注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变化)经济井田制逐步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