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式风格.doc_第1页
浅析中式风格.doc_第2页
浅析中式风格.doc_第3页
浅析中式风格.doc_第4页
浅析中式风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中式风格 学生姓名: 连毅 专 业: 室内设计 年级(班): 2010级室内2班 指导教师: 李晨 山西经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摘要:在室内设计中,任何一种风格形式。都是一个设计的结果所自然表现出来的感觉,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受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影响很大,中式风格应从内在的修养上接近中国。古代的中国室内空间表现分为三种型态。也是三种气质的表现。现代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应是传统的中国室内空间与现代建筑空间的配合,与现代美学观的配合。与现代设计观念的配合。由于设计观念及美学观的改变,家具的表现方式。在中国传统的室内空间里和现代室内空间里有很大的不同。现代社会中。如能藉着室内空间的设计。充实精神生活和艺术文化水平,才是真正发挥了室内设计的意义。关键词:室内设计 中式风格 新中式风格目录 一、中式风格概述.4 1、中式风格的发展.4 2、中式风格的要点.4二、现代中式风格(新中式风格)概述.5 1、现代中式风格的体现.,.5 2、古典中式和现代元素的结合.6三、中式与新中式在室内中的应用发展.7 1、中式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及原因.7 2、中式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发展.8总结.10参考文献.11一、中式风格概述: 中国风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复古明清,而是通过中式风格的特征,表达对清雅含蓄、端庄丰华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 1、中式风格的发展:中式风格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气势恢弘、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深、雕梁画栋、金壁辉煌,造型讲究对称,色彩讲究对比装饰材料以木材为主,图案多龙、凤、龟、狮等,精雕细琢、瑰丽奇巧。但中式风格的装修造价较高,且缺乏现代气息,只能在家居中点缀使用。 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融合了庄重与优雅双重气质。现在的中式风格更多地利用了后现代手法,把传统的结构形式通过重新设计组合以另一种民族特色的标志符号出现。例如,厅里摆一套明清式的红木家具,墙上挂一幅中国山水画等,传统的书房里自然少不了书柜、书案以及文房四宝。 中式风格的客厅具有内蕴的风格,为了舒服,中式的环境中也常常用到沙发,但颜色仍然体现着中式的古朴,中式风格这种表现使整个空间,传统中透着现代,现代中揉着古典。这样就以一种东方人的“留白”美学观念控制的节奏,显出大家风范,其墙壁上的字画无论数量还是内容都不在多,而在于它所营造的意境。可以说无论现在的西风如何劲吹,舒缓的意境始终是东方人特有的情怀,因此书法常常是成就这种诗意的最好手段。这样躺在舒服的沙发上,任千年的故事顺指间流淌。2、中式风格的要点: 中国风的构成主要体现在传统家具(多为明清家具为主)、装饰品及黑、红为主的装饰色彩上。室内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方式,格调高雅,造型简朴优美,色彩浓重而成熟。中国传统室内陈设包括字画、匾幅、挂屏、盆景、瓷器、古玩、屏风、博古架等,追求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境界。中国传统室内装饰艺术的特点是总体布局对称均衡,端正稳健,而在装饰细节上崇尚自然情趣,花鸟、鱼虫等精雕细琢,富于变化,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二、现代中式风格(新中式风格)概述: 现在中式风格也被称作新中式风格。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风格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的脉络传承下去。 1、现代中式风格的体现: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资讯转播越来越迅捷,人们了解世界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为了表现自我、突出自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追求个性的鲜明和独特,并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上表现出来,而人们自觉或不知觉的会有附庸大众的行为出现,这样便出现了不同的时尚流行元素和风格。快节奏的生活,使现代风格大行其道。但有些人不满足于现代风格底蕴的苍白,想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部分接受传统中式风格的人也不满足其复杂繁琐和功能上的缺陷,想在保持韵味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改变。于是,现代中式风格就产生了。有句名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的就是时尚的。现代中式风格,正印证了这句话。但是,现代中式风格如何做好,却并不容易。现代中式风格的设计,并不是简单的两种风格的合并或其中元素的堆砌,而是要认真推敲,从功能、美观、文化含义、协调、等等方面综合考虑,从现代人的经济、生活需求出发,运用传统文化和艺术内涵或对传统的元素作适当的简化与调整,对材料、结构、工艺进行再创造,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是一个成熟的作品,否则不是太陈腐就是太轻浮,画虎不成反类猫,未免让人贻笑大方。要把握好现代中式风格的设计,与设计者本身的文化修养和设计功底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多方位的知识累积,需要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了解及对当代社会时尚元素的敏感有效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相得益彰、水乳交融方可。两者细入后都是一门甚至数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前者包括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古典建筑、儒家、佛家、道家、绘画书法、园林、风水等等知识的融会贯通;后者包括现代及西方建筑、美术,对生活的理解和现代生活各项流程的熟知、对流行元素的敏锐和理解室内设计,反映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现代中式风格设计,这是现代中国人传承自己这个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伟大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也成为了室内设计风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古典中式和现在元素的结合:不少人以为中国古典家具,不适合用在现代的空间里,或是认为传统家居实用价值很低,甚至不能使用。其实只要了解上面这三点,知道在现代空间里要用现代的设计观念来运用家具,以适合现代的生活和美学观,就不会产生怀疑了。我把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中国古典家居的特殊方法可归纳为三种:(1)“搭配”。在现代的设计理念里,认为所有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不管它是中国的还是西洋的古典风格,或是以现代材料作的现代造型的家具,每样东西的表情虽不相同,基本上却具有一种共通性,因为他们只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一种相同的价值。在室内设计里,可以自由的选择不同风格和形式的家具或艺术品,运用设计的技巧,依现代美学观来组合,甚至可以是古今中外的艺术风格汇聚一堂,不但不冲突反而更具变化和丰富的趣味。其实表现出来的倒不一定是中国风格或是西方风味,而是使用者个人的风格。所以重要的是你所选择的物品,那正是个人修养和品位的反映。(2)“翻新设计”。把老式家具或民艺品更新设计赋予新貌,使有新的技能和造型,而不是直接的当作一件古董的方式来保存。只是加进去现代的设计观念和技术。例如一座六、七十年前的老衣柜,把它两侧及门扇上的薄板拆除,保留基本的架构及线脚、花边、雕刻等,改装上磨了边的厚玻璃,成了一个带有中国风味的新造型。还有把老式的木床或榻,配上现代感的坐垫和靠垫,成为很雅致的沙发。这种更新设计的想法的产生,是因为老旧的家具已有损坏,不易恢复,于是把值得保留的的存下来,重新改造。以老旧家具和民艺品,动脑构思,重新设计,是它产生带着古典气息的新式家具。(3) “改变用途”。这种情形很容易被一般人所忽略。意指我们收藏的老式家具不一定还以原来的用途来使用。有很多运用太师椅搭配在现代室内空间的设计,但还是拿他自由的放在床头,上面放一盏台灯,当成床头几来用。或者把它当成花架,放在床边,让光线透过它椅背上的雕花而洒下。以前八仙桌旁的方木凳,如用来当做沙发旁的边几,相当合适。有些老水缸、金鱼缸表面图案处理很美,放入一颗大盆栽,把他当做花盆套,或者在底部配个矮木架,缸内依然养金鱼,上面再放一块圆形后玻璃板,可当做摆设用的小圆桌。有一些漂亮的青花瓷骨凳,置于沙发旁做边几用,非常潇洒。老式的洗脸架,本身的造型和雕刻都很美,可以作为放小盆栽的花架,或是就直接把它当做雕塑看待,陈设于室内。这一类的运用方法有很大的弹性,可以随着空间的改变来作调整,更增添了许多生活上的情趣。三、中式与新中式在室内中的应用发展:布局合理.有序.细致,以传统方式详述空间。像室外的庭院,房子整体布局,像室内大厅.小厅.厨房.走廊.房间.卫生间.阳台的布局,以中式美妙组合发挥空间利用率,以舒适空间呈现给人们。以前中国追求对称美.意境美,九宫格等等,现代布局取其精华与西方黄金分割点进行融合,与现代人们的审美取向融合形成了现代中式风格布局。布局上中国人很讲究风水,在细节上会很讲究,中式风格设计把理念参透其中,在布局合理舒适同时感受安家乐业,怡人自乐。1、中式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中庸曾经是中国人最信仰的生活哲理,其实现在也是如此,不过现在使用更多的一个词是适度。适度是为了达到一种平衡,在居室环境的设计中达到一种现代与古典的平衡也是一种艺术。宫室之制度,亦至周而备。其制南为三朝,中为寝,左庙右社,西北为囿,后为三市。由五行八卦演发的阴阳平衡、气场圆通,都是中式空间的特色,所以有专家指出,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优点很符合当今“生态环保、节省能源”的世界思潮。地道的中式风格,是从空间型制开始的。正因为建筑的围合是一种艺术,所以我们在大房子和小房子里的感觉是不同的。 中国式样的建筑空间,一种是宫殿,例如故宫。第二种是民居,第三种是园林。传统的中式民居,是围合院落式布局,一般包含厅堂、卧房、书房三个主要区域。整体上有礼制的特点,在功能上更存宜人之处,房子的长、宽、高处于怎样的比例上,才能实现冬暖夏凉?体量的把握,使中式空间的气质凸显。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主任张绮曼就指出,古代中国人在大自然中选择住所时有“相其阴阳,观其流泉”之说,就是在选宅地时注意选择有太阳、流水以及空气流动之处所,即民间风水学说的“山水聚会,芷风得水”之处。在分析徽商“发财”思想在建筑造型和室内选料等方面的反映,她讲到:“为了防盗与聚财,外墙很少开窗,采光、通风全靠天井,设天井也图“财不外流”的吉利。晴时太阳光自天井泻入堂前,称为“洒金”,雨时雨水落入,称为“流银”,四面屋顶均向天井倾斜,四面雨水流入堂前时又称为“四水归堂”。中国人认为“水”就是“财”,按照“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俗,有“四面财源滚滚流入”之意。 在单个的内部空间上,典型的中式空间也相当讲究“隔断”,并且这种隔断,目的并不在于要把空间切断,而是一个过渡、一个提醒、一个指示,常常“隔而不断”。碧纱橱、落地罩、飞罩、屏风、博古架、帷幕,不但用来“隔而不断”,还有很强的装饰性。所以如今流行的实墙、虚墙,很久以前的中国人就运用如臻化境了。在布局的方法上。据史料记载,晚年的隋炀帝,就感叹壮丽的宫殿虽好,但曲房小室更舒适宜人。于是设计师项升便为皇上设计了千门万户、幽房曲折的“迷宫”,人一旦误入没人带路就出不来。或许就是从隋炀帝开始,中式家居的布局特点就是巧妙的“曲折、掩映”。 老锦江公寓楼,有一般公寓没有的层高,同时也有老建筑特有的宁静气息,这是一种与现代节奏不同的格调,为了贴合这种味道,设计者摒弃了其他的色彩,留下了最基本和最本质的黑色与白色。黑与白与其说是颜色,更不如说是一种基本的元素。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的,包括家具和壁饰等。新与旧,黑与白,古旧与现代,这些对立的元素,在这套居室中,得到了逐渐的融合。城市中的浮躁与喧嚣,在走进这房子中就被消解得一干二净。2、中式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发展:很多人都在思考现在室内设计中是不是流行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何谓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站在一个非常喜爱中国风格的人的立场来说,我不希望他那么流行,更不喜欢有人常以粗略的分类如中国式、法国式、美国式、现代式、古典式等等,都是一个设计的结果所自然表现出来的感觉,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中式风格的起源,在于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喜爱,而对艺术的喜爱,起源于个人的修养和品位。自上世界中叶,就有许多艺术工作者和学者专家们一直苦苦思索研究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现代中国的艺术?虽然他们创作了许多作品,但至今始终还没有找到一个方向。我以为艺术创作与做别的学问不同,你刻意的去追求,愈刻意的去设计创作,反而愈离开它自然的本质。知识分子又很容易背上社会使命感的包袱,而陷于自划的小格局中,如果不能有开阔的心胸,不能有顺其自然的态度,怎能走出方向。所以我怕强调中式风格,观念上会产生这种错误的导向,欲速则不达。现在是处于一个文化转变的过渡时期,产生一些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也是必然的现象,只要我们知道艺术创作的起源在于对生命及生活热爱的一种表现,而风格是自然带出,不能把现代中国艺术文化的前途走向当作创作的使命。所谓风格自然带出,其实受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影响很大,简单的说就是文化背景和环节的影响,所以真正的中式风格应从内在的修养上接近中国,谈形式的表现已经是等而下之了。谈到室内空间设计,这几十年来,我们从不缺少中式风格的设计,这与有没有室内设计这个行业并无关系。例如我们常常看到尤其老一辈的家庭里,他们的布置就相当有中式风格:大套的红木家具,墙面和天花板上或可见到中式图案的修饰。这一类中式风格的产生绝不是我所谓的对中国艺术的品味休养所得的结果,其产生的原因是属于一种习惯。它不是生活的习惯或视觉的习惯,而是思想上的习惯。这类情况所产生的中国风格与艺术、修养、美学无关,所以表现的结果不是粗陋与呆板,就是浮华而俗气。归纳中国人所喜爱的表现方式,应该与民族性格有直接关系。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思想深受三种哲学影响:儒家思想主张道德、礼仪、规范。佛家思想主张出世、禁欲的观念。道家思想主张自然、无为的观念。这三种思想深深影响中国的宗教及社会生活,当然也直接影响艺术表现及文化。总结我个人喜欢中国风格的设计,也非常赞成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