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_第1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_第2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_第3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_第4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中的形象 指诗歌作的生动具体的 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等 具体见下表 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考点总精析 形象是诗歌主旨 情感的寄托 是解读诗歌的入口 把握形象 主要是把握形象的特点和表现特点的意义 描绘形象是作者抒情言志的重要艺术手段 也是诗歌鉴赏题的测试点 如 规律总结 高考鉴赏 诗歌中的形象 侧重考查对形象的识别 形象特征的把握 形象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形象社会价值的认识等 有时 会把对形象的鉴赏与诗歌的思想感情 表达技巧结合起来考查 第一课时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 真题体验 2012 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诗意助读 千万之恨 我恨透了把人弄到天涯 苍山上空悬着的明月不知道我心中的愁事 却照样缺 照样圆 水面上低吟的风吹落水旁花瓣朵朵 飘落眼前 远空摇曳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 问题 词中三 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审题推断 细审文本及题目 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1 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推论 主人公满腹怨恨 信息2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推论 无人能理解她的心事 孤寂无聊 以花自喻 惜花落 正是惜自己年华之易谢 解题指导 第一步 审 仔细审题 明确鉴赏对象和要求 本题鉴赏的对象就是思妇 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第二步 找 找到诗歌中描绘形象的有关句子 本词描写女主人公丈夫出门在外 自己独居时所见所思 具体词句 千万恨 在天涯 山月 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等 第三步 析 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从词句描写上看主人公性格 从本词的氛围上品读其心境和情怀 女主人公盼望远行的丈夫归来而不得 满腹哀怨 向 山月 倾诉 无奈 山月不知心里事 只得看花遣闷 不料反而增添了烦恼 水面风来 风吹花落 正像自己易逝的青春年华 碧云动荡间 日已西斜 一天的光阴又在不知不觉中消逝 更令人悲戚和哀伤 第四步 结 总结形象意义 分析形象中词人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 本词主人公是一个孤独寂寞而又自哀自怜的思妇形象 规范答案 主人公满腹哀怨 对月怀远 月却不解 临水看花 花自飘零 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阅卷手札 二 即时演练 2011 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 智老 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 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 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 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 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 天经 姓叶 名懋 智老 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 禅伯 指大圆洪智 儒先 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诗意助读 今年二月早春时节 冰雪都开始融化了 寒冬时节沉睡了已久的苕溪 夹带着几丝绿色 潺潺涓涓 向东流去 我寓居他乡 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 杏花开放的时节 伴随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 我时常探听远方好友的音讯 西庵所居住的智老精于禅学 但病魔缠身 北栅所居住的天经精于儒学 又安于穷困 我忽然想念他们 于是就荡舟寻访这二位老友 在春风的吹拂下 我头戴纶巾 身披鹤氅 是何等的风流飘逸 教师讲解 方法归纳1 审读标题 挖掘其信息 本诗题目点明了作诗的缘由 怀天经 智老 表明本诗与友情有关 陈与义另一首 与智老 天经夜坐 诗 坐到更深都寂寂 雪花无数落天窗 把他们间心神相契的情谊 平实而深切 怀天经 智老 因访之 是常怀 常访的 忽忆 是真情流露 2 了解背景 知人也论世 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 1136 二月 前一年诗人因病辞官 移居青镇 靖康之变 诗人避难江南已历十年 十年来 思家忧国 无限心事 无人倾诉 如今抱衰病之躯 闲居青镇 无限感慨 多病 固穷 暗示了诗人的处境安贫淡泊 心境宁静 不慕荣利 3 整体感知 定形象身份 诗人自己是一个珍视友情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4 抓关键语 析形象特点 从 客子光阴诗卷里 可想象出诗人每日吟诗度日 情趣高雅 从 西庵禅伯还多病 忽忆轻舟寻二子 可看出对友谊的珍视 结尾句可想象出诗人风流飘逸的形象 参考答案 诗人形象 情趣高雅 珍视友情 风流飘逸 1 定身份 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2 提特点 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 析例句 结合例句分析形象特点 4 明作用 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 三 归结 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案组织 第二课时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一 真题体验 2011 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回答问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 其一 黄庭坚惠崇 烟雨归雁 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 故人言是丹青 注 郑防 画的收藏者 生平不详 画夹 分页装潢的画册 惠崇 北宋僧人 画家 擅长画雁 鹅 鹭鸶及水乡景色 潇湘 指湘江 流入洞庭湖 诗意助读 欣赏惠崇一幅烟雨归雁图 恍惚之间 好像坐在潇湘 洞庭的烟波之上 目送行行归雁 乡思油然而生 于是我想唤一叶扁舟 回归故乡 忽听得友人说 这是一幅画 问题 请从画境 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6分 审题推断 细读本诗及题干 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1 烟雨归雁 推论 这是画境 是惠崇作品的主要内容 归雁 表示思乡之情 烟雨 迷蒙更易使人产生似真似幻的感觉 信息2 欲唤扁舟归去 故人言是丹青 推论 烟雨归雁图勾起了作者的乡思 错把画境当作真景 想找船归乡 最后被 故人 点醒 解题指导 第一步 仔细审题 捕捉关键信息 从题目和注释可知 这是一首题画诗 描写画境和感受是主要内容 第二步 搜索景物 描绘画面内容 要从诗歌中筛选出所描绘的景物 烟雨 归雁 洞庭 等 这一切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烟雨归雁图 自然勾起了诗人浓烈的乡思 第三步 感受意境 分析作者感情 抓住画中的景物 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 氛围 惠崇的 烟雨归雁图 深深地打动了作者 归雁掠过烟雨迷蒙的湖面 使他产生幻觉 勾起了他浓烈的乡思 以至于很想唤一叶扁舟 回归故乡 可见 惠崇的技法是何等的高明 作者内心的故乡之思是多么浓烈 第四步 组织答案 简要赏析诗歌 要从画境 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来进行赏析 还必须结合诗中观画者 作者 的反应 作答时 一要描摹画面景物 二要交代观画者的表现 规范答案 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 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 天上掠过归雁 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 望着归雁 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 突然 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 这是一幅画 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 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 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阅卷手札 二 方法归纳1 缘景明情 探知诗人感情古代许多写景诗具有 诗中有画 的特点 欣赏诗的画面美 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 二是画面色彩 三是动态 四是静态 一般地 色调明丽 画面鲜活 诗人的情感就高昂乐观 色调阴暗 画面凄凉 诗人的情感就低沉伤感 如2010年全国卷 雨雪曲 雨雪隔榆溪 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 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 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 苍苍别路迷 抓住诗中 寒 暗 等词语 就能品出诗中凄凉 2 分析意境 探知诗人感情意境是诗人强烈的主观思想感情与生动的形象相结合构成的情景画面 是诗人创造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意境创设有不同的风格 蕴含不同的情感 现举几例予以说明 3 透过表面 挖掘深层含意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 含蓄不露 富有哲理 在表面意义之下 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意 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如李白的 早发白帝城 从字面看是写一段行程 水流急 船行快 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三 即时演练 2012 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作品 回答问题 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 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 逢此 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 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 余花满客船 注 那 同 哪 渺然 广阔辽远的样子 诗意助读 傍晚从江上行过 树木吐绿 江水满溢 还有夕阳和云朵 景色鲜丽 相互辉映 行途中不经意逢此佳景 更教我情兴幽远 此中佳趣只可心会 却难用言语表达 日落西山 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 水面泛着金光 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 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教师讲解第一步 仔细审题 捕捉关键信息 由本诗的题目 春江晚景 可知这是一首写景诗 描绘的是春日傍晚的美景 其基调应是明丽 欢悦的 题干中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 指明鉴赏的角度 暗示 作者情感 是通过 景 来表现的 第二步 搜索景物 描绘画面内容 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景令人心醉 所描绘的景物有江畔林木 白云 夕阳 晚霞 飘落的花瓣 它们组成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 怎能不让人赞叹 第三步 感受意境 分析作者情感 通过画中景物 感受意境 氛围 本诗前两联景中有情 情中有景 情景交融 首联写景 江畔林木茂盛 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 景象明丽 三 四句虚写 景在情中 征途中逢此佳景 惊喜之情顿生 自觉春思渺然 赏心自得 落句补写春江景色 渺然 自见 诗歌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 显示出潇洒飘逸的情趣 第四步 组织答案 简要赏析诗歌 要将前两联描绘的景物与作者面对此情此景的喜悦之情结合起来 作答时 一要描摹画面景物 二要交代作者的情感 三要点出情与景的关系 参考答案 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 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 色彩艳丽 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两联景中有情 情中有景 情景交融 第三课时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一 真题体验 2012 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 按要求作答 野菊 宋 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 缘在野有幽色 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糗粮 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 离骚 夕餐秋菊之落英 句 政 通 正 诗意助读 野菊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 指不追求被文人赏识 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之色 哪肯因为无人 减掉自己的幽香 虽已是傍晚时分 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 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 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的家菊 因为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 问题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分 审题推断 细读本诗及题干 写出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的结论 信息1 题目 野菊 推论 野菊 是诗歌的主要形象 是作者言志的所托之物 信息2 政缘在野有幽色 肯为无人减妙香 推论 野菊 品性高洁 不因外部环境改变而改变 解题指导 第一步 找出诗中的物象 从题目可以看出 这是一首咏物诗 物象就是野菊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政缘在野有幽色 肯为无人减妙香 是集中描写野菊生长环境的特点 其重点是 幽色 和 妙香 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 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第三步 概括物象的本质特征 要透过词语的字面意思 挖掘其深层含义 咏物诗一般运用象征手法 托物言志 野菊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 象征了一种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品格 从全诗看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运用对比手法 将野菊的高洁置于至高的境界上 更突出了野菊的本质特征 规范答案 野菊生长于山野 花色清淡 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 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二 方法归纳1 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一个民族 由于历史文化 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等原因 有共同的语言 共同的心理状态 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一定共同的感受方式 因此 在阅读古典诗歌时 对诗中的草木花果 鸟兽虫鱼及月露风云等物象 要注意理解其中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 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 如杨万里 野菊 中的野菊 就要注意传统意象 菊 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 2 关注色彩色调 辨析物象特征 1 关注时令色彩古典诗词中 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 早春的事物欣欣向荣 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 暮春则是感伤 惋惜和留恋 秋冬则是凄清 肃杀和悲凉 同时 把握作品的基调 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 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 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的意境 如杨万里 野菊 中 重阳 一词就点明了是秋天 野菊生活的环境是肃杀 萧瑟的 2 关注冷暖色调古诗中的物象有冷暖之分 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 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 如柳永的 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开头三句道出时间 地点 景物 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 清秋节令的 寒蝉 衬托着 凄切 悲凉的秋景 人将别 日已晚 雨乍停 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 凄凉的深秋 壮士分别尚且悲伤 更何况是一别可能成永别的恋人呢 都门 三句 写离别时的心情 设宴帐中 本欲多 留恋 片刻 怎奈 兰舟催发 这样的饯别酒 饮起来怎能不 无绪 欲留不得 欲饮无绪 矛盾至极 3 解读表现手法 把握事物形象诗歌传情达意 还要借助艺术手法 比喻 拟人 借代 双关 衬托等修辞手法 及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 如杨万里的 野菊 就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 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高洁的形象 4 明确解题关键 把握形象特点鉴赏物象从物 人一体的角度把握事物的特点 如外形 内心世界 品质 感情等 鉴赏时需从以下关键点入手 答题步骤 三 即时演练 2011 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渡江 明 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 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 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 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 吟对沙鸥一怆神 诗意助读 徘徊在长江岸边 几番求渡却不得 江上风雨烟波一如旧时模样 而我这渡客却又添了新愁 夕阳易逝 岁月催人老 两岸的巍巍青山冷眼看着我一路向北 它自岿然不动也无所谓人世的岁月无情 一个人在漫漫旅途中 难以承受对故乡的思念 我那经历了一路颠沛而破旧不堪的裘衣 似乎还沾染着京都的风尘 旧日里一起游学论道的相投之人如今四散分离 不知漂泊何处 只剩我孤身一人对着沙鸥吟诗发愣 伤感着离别与孤寂 指出 吟对沙鸥一怆神 中 沙鸥 意象的作用 教师讲解第一步 找出诗中物象 题干已明确诗中物象是 沙鸥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作者长期漂泊在外 现在打算回归家乡 可是 到渡口打听才知道 江水高涨客船不敢出行 这样的情景 让归心似箭的作者心烦意乱 多年在外奔波忙碌 自己并没有结识多少朋友 而且还四散飘零 水天空阔 沙鸥飘零 人似沙鸥 转徙江湖 只有对着沙鸥黯然神伤 第三步 概括物象的本质特征 要透过词语的字面意思 挖掘其深层含义 沙鸥 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物象 到处飞翔无处定居的沙鸥就是居无定所的作者的象征 诗歌抒发的是对故乡 亲友的思念之情 抒发离别的感慨和愁绪 第四步 根据要求整合答案 参考答案 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三 知能巩固 提素养 一 高考题组1 2012 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回答问题 吴松 注 道中二首 其二 晁补之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 即吴淞 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 孤舟 这一意象的作用 解析 从内容上看 孤舟 既写 舟 之孤 又写 人 之孤 作者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孤单 飘零之苦 从结构上看 诗歌中的关键词 道中 晓路 客程遥 征帆 荡桨 系枫桥 可知 孤舟 既照应题目 又贯穿全文 是本诗的线索 答案 孤舟 联结着雁 鸟 鱼 霜月 枫桥等意象 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 是全诗的线索 作者融情于景 表达了漂泊 思乡 孤寂之感 2 2012 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 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 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 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 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本诗为 雪后晚晴 四山皆青 惟东山全白 赋 最爱东山晴后雪 二绝句 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解析 这首诗为写景诗 从 逐胜 忘寒 春风 最爱 晴后雪 等词中可看出诗人对雪晴后东山的喜爱之情 从而分析出诗人悠闲自在 热爱大自然的形象 答案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 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 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 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 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二 模拟题组1 2013 扬州调研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杵声齐 古捣练子 贺铸砧面莹 杵声齐 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 戍人犹在玉关西 注 捣练 是古人制衣的一道工序 就是裁剪衣服 先铺用作衣料的绢帛于砧石上 由两人相对 各执一杵 将其捣洗平净 然后剪缝成衣 简要概括词中刻画的主人公形象 解析 词牌 杵声齐 古捣练子 即暗示本词是写捣练制衣的妇女的 从 征衣 可以看出她是在为征夫做衣服 结尾两句与 捣就征衣 一句相承接 告诉我们征夫就是她的丈夫 也道出了 泪墨题 的原因 即对丈夫的思念和担忧 答案 本词中刻画的是为戍边丈夫制作征衣的思妇形象 2 2013 无锡调研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怀金陵张耒 曾作金陵烂漫游 北归尘土变 衣裘 芰荷声里孤舟雨 卧入江南第一州 注 张耒 北宋淮阴人 曾任太常少卿等职 后受牵连数遭贬谪 变 曼色 染色 诗中三 四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解析 三 四两句继续回忆令人神往的金陵之游 扁舟一叶 在湖中游荡 湖光山色 尽入眼底 在风酥雨腻的江南春日 雨打芰荷 发出清脆的声音 犹如美妙的乐曲 此时舟中高卧 欣赏这美妙的音乐 多么令人陶醉啊 从中可看出作者的潇洒 自在 孤舟 则暗示其孤寂之情 答案 主人公沉醉于金陵美景 任随孤舟荡漾 卧听雨打芰荷 刻画了一位放浪 潇洒而又孤独 落寞的主人公形象 3 2013 常州调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曲卢照邻虏骑三秋入 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 冰如汉月明 高阙 银为阙 长城玉作城 节旄 零落尽 天子不知名 注 高阙 指长城两边的山 节旄 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 此指唐军旗帜 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答案 雪像胡地的风沙一样茫茫一片 冰像月亮一样明亮 描绘了一幅满地冰雪 天寒地冻的深秋边塞景象 4 2013 无锡质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 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 冻雷 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 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 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 天涯 极边远的地方 当时诗人被贬官夷陵 今湖北宜昌市 冻雷 春天的雷声 物华 自然美景 诗人曾任西京 今洛阳 留守推官 一 二两联写了山城夷陵的自然环境 请简要概括其特点 解析 首联写山城的寂寞冷清 抒发了诗人山居寂寞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